“自从学了理财课程,我现在的生活来源已经不靠工资了”“躺着也能挣钱”……近两年,大量名为“理财课”“财商课”的在线教学课程广告充斥于各大网络平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有理财需求的年轻人报名学习课程后,遇到“课程内容质量较低”“虚假宣传”“教师不够专业”等问题。还有学员反映合同中承诺“如认为课程价值低于价格,可全额退费”,可想退费时却面对重重阻力。
有专家指出,这些“理财培训”机构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无门槛、无资质、无监管现状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元理财训练营”背后存在低价陷阱
今年3月,25岁的小杜在网络上看到一则广告,声称只需要一元钱就可以获得专业私募基金理财师的直播授课和社群服务,添加助教微信还可以获得独家理财指导以及领取专业资料,“适合所有想要赚钱的人,包括理财小白、上班一族、月光一族等人群”。
小杜在一家国有公司工作,两年下来攒下一些积蓄,尽管之前他没有任何理财经验,但抱着“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心态,他想尝试学习相关知识。
小杜向客服咨询了课程内容以及讲师团队。据介绍,直播课程共有7天时间,每天直播1个小时,内容包括如何挑选合适的基金产品做定投、个人理财有哪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什么是好的消费观等内容。看到课程介绍的推销链接中还附有不少学员的好评,更促使他下决心报名。
购买课程后,小杜添加了课程助理的微信加入群聊。进群时,群里已经有几百人。据小杜介绍,直播第一天,有两三千人同时在线,可到了后几天,小杜发现观看的人数越来越少,就连他自己也放弃了学习。
“在1小时的直播过程中,有一半的时间老师都在推荐进阶的精品课程,与其说在讲课不如说在推销。”据小杜描述,课程光看题目让人觉得指导性很强,但实质上讲的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概念,精髓的部分都不会展示。此前说的理财指导也只是课程助理在群聊中回答一些关于课程的问题,类似理财课具体教什么,会不会推荐好的基金等问题。
因为加入群聊,小杜每天都会收到精品课程的推荐信息,“价格从2000元到8000元不等,分为基础班、协议班、火箭班等。”小杜告诉记者,在群聊中除了有老师极力推荐的进阶课程外,不时还会有人在群里发送付款截图,并声称听完这些课程“自己躺着就能赚钱”。小杜觉得这些人是“托儿”,在群里时不时发出付款截图就是为了营造出名额有限的紧张氛围。
最让他反感的是,课程助理会在一开始入群时私聊学员收集个人信息,包括收入、存款、负债情况和理财目标等。
实际上,像小杜一样有理财想法的90后不在少数。2020年8月,支付宝联合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发布了《2020国人理财趋势报告》。报告显示,投资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支付宝理财平台中,35岁以下用户接近六成,在具备多元资产配置习惯的用户中,90后几乎占一半(45%)。
年轻人强烈的理财需求,引发了不少在线理财教育的乱象。在黑猫投诉、微博、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网络平台上,记者看到不少消费者留言反映在线理财教育公司存在涉嫌诱导消费者、诈骗等问题。
低价理财课程是不是圈套?对于消费者的质疑,一家在线理财教育公司的公关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价体验是一种商业模式,低价课的模式可以让用户提前体验初阶内容,衡量自己适不适合、想不想再进一步学习。他表示,在线理财教育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社会认知,多数消费者学习理财课程是以挣钱暴富为目的,而财商教育做的事是帮学员形成完善的理财观、金钱观。“之所以消费者投诉较多,是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缺乏政策监管,主要靠企业自律。”
在线理财培训课退款维权难
在北京读大三的学生小张去年4月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误入理财班的故事。她讲述,去年她曾在社交平台花9.9元购买“理财小白营”的课程。之后,在理财班“班主任”的推荐下又购买了进阶课程。
购买进阶课程的当天,小张下载了专门的App试听课程,发现并没有想象中好。“课程一共有20节课,每节课时长大概只有10分钟左右。”小张介绍,她购买的这门课主要讲的是如何在经济上“开源”的方法,如怎样找兼职、培养技能,而类似的内容在很多社交平台上都可以找到经验帖。
在决定退款后,她联系了“班主任”,得到的反馈是“可以再加点钱购买更高阶的课程”。当小张表示自己无力支付并要求退款时,“班主任”拉黑了她的微信。随后,小张找到该App的客服人员要求退款,客服人员以“课程为音频录播课,购买后无法保证没有使用,因此不予退款”为由拒绝了小张。
记者在小张所购买的理财课程App中查阅发现,用户服务协议中写明,“本课程为线上服务内容,基于在线内容的特殊性和产品的整体性,客户购买后使用全部或部分课程或其附带内容后,如非公司错误行为所致,恕不接受退款申请。”
这家在线理财教育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在回复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公司目前的退费政策是根据课程进度退费,类似知识付费的形式,不存在退费难的情况。当记者问到,既然这样,为何多家网络平台上都出现消费者对该公司的投诉时,该负责人表示,投诉也要看公司体量,该公司(之所以接到的投诉较多是因为)学员规模和友商有不小差距。
和小张有同样遭遇的还有曹女士。今年6月,曹女士报名了某机构6998元的进阶理财课程。在上课过程中,曹女士发现所谓的进阶理财课程并没有多少干货。她说课程内容和案例都很落后,老师教学水平也比较低,“课程粗制滥造,就是念PPT。”
曹女士还发现“小白理财课”和“进阶理财课”的内容前后矛盾,比如在“小白理财课”上,导师承诺购买红利基金,每月定投一些钱,通过复利几十年后就可以积累一大笔钱,轻松实现财富自由。但是在“进阶理财课”中,她发现根据选股标准,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红利股票。这时,她才意识到,此前“小白训练营”中许下的种种致富承诺都是空谈。
曹女士签署的课程服务合同中写道:如认为课程价值低于价格,可全额退费。据此她多次和客服人员联系要求退费,但是客服人员表示开课后就无法退费,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免费给曹女士升级到7298元的课程,建议曹女士再重新学习一轮。但是曹女士认为课程对她来说没有实际用处,坚持要求退费。截至目前,曹女士尚未收到退款。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裴虹博则表示,“如认为课程价值低于价格,可全额退费”这句话主观性很强,看似承诺课程效果不佳,学员可以随时退费,但实际上如果理财机构并没有退费意图学员则很难退费成功。
遇上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该怎么办
针对上述案例,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武长海认为,参加上述类型的理财培训课程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造成本身的财产损失,如课程费;二是可能被诱导参加一些投资陷阱,造成更多的财产损失。武长海强调,任何投资都应当非常谨慎。目前从社会整体来讲,平均投资收益只有3%到5%,超出这个收益,可能就会有极大风险。
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记者发现有关“理财课”的投诉有1000多条。主要的投诉问题集中于“理财课”的学费高昂、诱导消费、教师资质涉嫌造假、涉嫌虚假宣传,课程内容与承诺不一致、退费退款难等,其中涉及虚假宣传的投诉数量最多。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下列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裴虹博表示,结合处理的大量金融争议纠纷案件来看,类似理财培训机构都是为了迎合潜在投资者想走捷径的投机心理进行夸大宣传甚至虚假承诺。他认为投资本身具有专业性和风险性,通过非系统性的十几天时间学习就能实现财富自由,这种概率或许会有,但是很低,绝大多数属于虚假宣传。
裴虹博还谈到,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之规定,如果培训机构挂羊头卖狗肉,隐瞒培训内容、导师真实情形,虚构培训效果、师资水平等情况,使消费者违背真实意思订立理财培训合同,消费者有权请求仲裁机构或法院撤销合同,被撤销的合同自成立之日起无效。对于某些机构涉嫌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的,消费者还可以向被投诉人实际经营地或者住所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和投诉。
裴虹博建议消费者在报名在线理财培训课程时,要重点关注培训机构是否合理制定宣传策略,是否夸大或承诺培训效果,是否对教育、培训效果作出保证承诺,是否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履行的内容和收费退费方式,尽到消费者的注意义务,避免自身权益受损。
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 石佳 见习记者 韩荣)
监制:荆克
监审:董晓
原标题:《“理财课”变“劫财课”!“一元理财训练营”背后陷阱多》
阅读原文
新华社上海4月14日电 题:“理财课”变“劫财课”,财商教育该如何套上“紧箍咒”?
新华社记者王淑娟、兰天鸣
近期,一位“90后”向记者吐槽自己成了“韭零后”:“我爸爸已经被线上的理财训练营洗脑了,交了几千块钱学费,每天要求我也要买训练营推荐的基金,最近平台还手把手教他们进行股票账户开户,其实就是变相引流给合作的券商。”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理财教育课程的相关骗局和投诉层出不穷。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和相关监管,财商教育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乱象颇多,除了平台卷钱跑路外,还涉及夸大宣传、诱导分期贷款买课甚至“挂羊头卖狗肉”引导“投资小白”开设证券账户投资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亟须整治规范。
0元理财课还是“劫财课”?
“0元理财训练营,名额有限”“改变从现在开始,每天15分钟,0元10天理财课,告别死工资”……看到这样的广告语,你心动了吗?类似的在线理财训练营目前空前火热,各种各样的广告推送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
单看这些广告语,给人感觉“只要花一点钱和时间进行财商学习,就能实现财务自由”,现实却是不少“投资小白”被当成韭菜“狠狠收割”。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和理财课有关的投诉有600多条,“聚投诉”平台上类似的投诉也有100多条。除了平台卷钱跑路的投诉外,记者看到,还有不少投诉与虚假宣传、诱导缴费、退费困难有关。
在相关投诉中,财商教育机构先是用免费或低价的理财培训广告导流获客,一旦“小白用户”扫码进群后,一系列诱导掏钱付费的套路就开始上演了。不少“投资小白”稀里糊涂地就交了动辄近万元的培训费。
财商教育机构有多火爆?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和理财教育、财商教育相关的存续公司超1万家,2018年以来新增的理财教育公司注册量就超过4200家。
“为什么你富不起来?”,财商课成“洗脑课”
当前,在抖音和微信公众号中存在着大量类似理财训练营的推荐内容。记者随机体验了几个平台后发现,低价或免费的理财训练营只是相关平台的导流获客方式。有的平台授课的真正目的是更进一步的“投资诱导”。更触目惊心的是,部分机构课程培训内容错漏百出,违背投资常识,比如向“投资小白”反复灌输买股票才是普通人追求高收益的最佳工具等。
“宝珍老师教你变富的秘密,赶紧进入教室!”点击一家名为启牛商学院的免费报名链接后,记者被拉入一个100多人的学习群,学习方式是9天视频直播课,每晚1个多小时。
第一天的直播课主题是“揭开真相:为什么你一直富不起来?”有的学员直呼主题“确实很扎心”。第二天中午“老师”就在群里开始实操课,“教你一招,提高余额宝收益”的方法居然是让人更换货币基金产品,虽然没有明说更换到哪家的产品,但“老师”分享的步骤和截图中,更换到的产品是“华泰柏瑞货币A”。群里学员们立马齐刷刷回复:“已更换完成”。到了第三天,“老师”直接向学员洗脑,表示买股票、基金才是长期投资首选,进而以交易费率优惠等诱饵推荐在“中信建投证券”开户。
一位财商教育机构的高层告诉记者:“免费或者低价的小白训练营只是一个获客渠道,对于机构来说投放引流广告的获客成本每单约为180元,因此后续的客户转化,除了售课外,还会有推荐股票开户、引导购买基金产品、保险产品等进行二次变现。”
记者亲身体验发现,为了提高转化率,这些平台的营销手段套路颇多,老年人和一些“投资小白”确实很容易落入圈套。
例如,用“限时优惠”“限时福利”等饥饿营销方式诱导“投资小白”交费续课。还会刻意制造“财富焦虑”,诸如“不想穷就要学理财”“别让几千块钱的工资拴你一辈子,教你赚到100万”等。而且,在这些“理财学习群”中,所谓的“班主任”会时常发一些通过学习获得理财盈利的截图,不停给学员洗脑。
随着投诉增多,有的平台为了让导流行为显得更加隐蔽,转用一些所谓的“福利链接”诱导用户在特定券商或者第三方机构开户。平台从中获得高额的佣金,一单佣金可达300元至400元,如果成为活跃用户佣金更高。还有不少平台被投诉太多后,直接变更公司名称“换一个马甲”继续套路操作。
需对财商教育“严加管教”
专家表示,理财教育机构火热背后有大众理财需求激增的客观驱动,但在发展过程中种种乱象需引起市场监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警惕。消费者渴求获得理财知识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避免被“套路”。
上海善法律师事务所律师秦裕斌表示,当前很多财商教育培训班实际是打着金融投资教育的名号,做着投资顾问机构的工作,甚至干起了非法荐股、非法炒汇、非法经营期货的勾当。
北京格丰律师事务所律师郭玉涛表示,财商教育机构核心是利用人群当中的“财富焦虑”获利,现实中这些机构不仅没能帮用户学会理财,反而可能是骗财。
“如果平台提供金融产品导流推荐等服务,需要获得相应的资质,否则就是非法运营。”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此外,在课程销售上,一些理财教育平台还涉嫌违反广告法的规定,夸大事实或者是虚构事实。
秦裕斌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厘清财商教育的营业范围,将在线财商教育纳入监管,明确财商教育的课程内容制定、师资信息公示、教学行为规范、投诉举报机制等,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