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为实验研究类课题,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多种仪器、生化试剂和其他耗材,特别是分子生物学试剂,价格非常昂贵。对于一些刚升格为本科院校的生物院系,教学资源会相对不足,如实验场地不够、仪器设备不全、少药品等现象较为普遍。学校对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经费的拨付是通过折算成课时(每位按28学时)以课时酬金的形式拨给指导教师。但许多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经费的投入非常低,如有的高校生平均经费只有100元[3]。因此,大部分经费只能从指导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中拨付。加上大多数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其研究结果发表的价值不大。因此,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考虑,部分指导教师不太情愿投入过多的经费,而这反过来又会严重影响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2提高南华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2.1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不但需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许多综合性大学生物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超过了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在本科阶段即开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可以考虑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将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时间安排提前,在大三甚至大二时学生即可以在导师指导下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郑增娟等对某医学院校本科生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42.6%受调查的学生都希望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提前至大三[4]。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创新性和探索性较高的课题,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我校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已开展了尝试,在新生入校起,所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就实行导师制,一般每位导师指导2-4名本科生。这样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进入导师的实验室,有充足的时间来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以及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2选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责任感的教师承担论文的指导
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细则来实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制度化[5]。指导教师应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勤勉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意义。同时指导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和品行操守对学生会有深刻的影响。
2.3全程监控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设计过程中,要始终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管理为保障[6]。从任务书的下达、相关文献的查阅和论文的准备、开题、实施、中期检查、论文撰写阶段教师均要全程进行指导和监控。学校教务部门应制定论文开题与中期检查制度,全程监控论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学校还应为学生建立完整的论文档案,如学生的任务书、开提报告、实验记录、论文等。指导教师在论文全程中的指导和监督是指强调指导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而不是布置任务似的指导,否则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于指导教师,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规范论文写作、严格答辩程序、客观评定成绩
论文写作要按正式期刊的发表要求来规范,从科学术语、文献引用、标点符号使用、图表绘制、图表说明等方面都应规范化。学校从2012年起实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规定重复率在30%以上的必须修改后才能参加答辩,重复率在60%以上的推迟一年答辩。对答辩过程应严格监督,如采取的教研室小组答辩、院级公开答辩和校级公开答辩三种形式是一种较好的尝试。小组答辩以教研室为单位分组进行,导师一概回避,互相答辩对方评委的学生,严格规定答辩程序和时间(如学校规定陈述和答辩时间必须控制在15min左右)。成绩的评定应采用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最好是能量化的指标,如从论文的创新性、理论知识的掌握、论文工作量、实验结果、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给出具体评分标准,成绩评定的主体可采用指导老师、论文评阅教师、答辩评委三级评分相结合。随机抽取30%左右参加院级公开答辩,被评为优秀的再参加校级公开答辩。这样能有效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质量进行监控。
2.5建立本科毕业论文的激励制度,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应建立完善的本科毕业论文激励制度,如学生的毕业论文公开发表在学术刊物上、获得了某些等级的奖励与表彰、获得了国家专利等,学校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通过物质鼓励或以增加综合素质测评绩点、评优、评先、评奖学金、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等形式进行奖励。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为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2.6加大本科毕业论文的经费投入
1护理质量查房的方法与内容
1.1方法:护理质量查房一般每日进行两次,由护士长或护士组长组织小组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等对病区的新入院病人、危重病人及特殊诊疗病人进行床边查房。
1.2内容:检查入院评估中收集的资料是否全面、真实;护理诊断是否全面、正确,相关因素是否恰当;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护理计划是否符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并切实可行;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效果评价是否及时;次日出院病人的出院指导是否落实。
2护理质量查房的要求
2.1护理质量查房前小组护士要全面收集病人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完成评估、护理计划和PIO记录的书写及病人的健康教育。护士长或小组长对被查房病人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对要解决的疑难问题,预先要通过查看资料或广泛征求意见等途径获得解决的方法。
2.2对实行保护性医疗的病人,在查看病人后,需要讨论的问题可在护士站进行。
2.3查房时要求参加人员严肃、认真,详细检查病人的健康状况,重视病人的主诉及入院评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3护理质量查房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3.1密切了护患关系。病人住院后都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而护理质量查房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心、爱护、体贴和重视。因为护理质量查房的内容紧紧围绕着如何提高病人的舒适,尽快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杜绝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等方面而进行的。通过质量查房,加强了护患交流,增加了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
3.2提高了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及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床边质量查房时,通过对下级护士适当的提问,讲述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如休息与活动度,营养与饮食,如何避免并发症及诱发因素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等,由于病人身临其境,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从而提高了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及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的自觉性及主观能动性。
一、转变复习观念——贯彻“三主”原则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句话对于复习教学更显重要。因为当今的化学高考已从知识型逐步过渡到知识—能力型,并且越来越向能力测试的方向倾斜。因此,旨在组织学生迎战高考的化学复习教学,就应更加重视在落实化学双基的基础上,以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素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激励他们在学习进程里发挥主动精神,笔者将其概括为“三主”原则。
第一,发挥学生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高考复习的主人翁应当是高三学生。作为教师,实际上是特殊的“服务员”,这是一种引导性、指导性、辅导性的高层次服务。然而,迄今仍有不少老师把自己摆在核心位置,将学生看成可以任意摆布的附庸,主观臆造地组织备考复习,致使学生成了储藏知识的“书柜”,这就有个转变观念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应侧重从以下几方面操作:一是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启动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高考复习的主人;二是引导学生头脑清晰地站在掌握化学知识体系网络的高度领会《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心中有本“考点”账,不当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做稀里糊涂的演题“奴隶”;三是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出发来确定复习训练的标高;四是教学不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难点为复习的主攻目标,借助基础知识为载体,侧重于能力的训练。总之,整个教学的部署,从学生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这样才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第二,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地位。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体现在他们能否充当复习活动的“主角”。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如下的举措比较有效。首先,给学生腾出自学课本的时间,坚持每章复习之前,发给学生阅读思考题为其导读,用思考题激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讲复习课时再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重点和看来平淡而易被忽略、其实内涵深厚的段落文字,进行精读。其次,给学生开辟课堂活动的空间,尤其是每当复习到知识难点及思考坡度大的典型问题时,便设计若干阶梯式的思考题指引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展开讨论,力求学生自己钻懂。再者,给学生创造复查、整理、运用知识的机会,在基础复习的阶段,就穿插综前联后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刍”,克服了学前忘后的缺陷,其考查难度逐次有所提高。总之,无论是课前自学,课内讨论,还是课后整理、运用,学生都有“演出”的时间和空间,不仅在掌握双基,更重要的是在能力训练方面,真正成为复习活动的主角。
第三,激励学生在学习思考时发挥主动精神。
激励学生在复习中发扬主动精神,笔者在实践中感到以下的运作比较成功。
其一,在基础复习的训练阶段,就穿插若干启迪思维的“踮脚题”,鼓励学生面对这些在化学之树上结得高些的果子,踮踮脚,跳一跳,把它摘下来,不要胆怯,更不要自暴自弃。开始时,可能多数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先做适当提示,激励他们挖掘潜能,开辟思路。渐渐地多数人习惯了,发展到后来,一般学生提高了兴趣和信心,面对能力题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局面。
其二,学生信心和兴趣的提高,重要的还应赖于教师坚持做到训练精选,每练必评,评讲时借助一些典型题目练习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抽象等科学思维的方法,既强调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形象思维,又引导他们学会抽象思维,不断强化思维品质。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其三,课内、课外结合,利用可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内的启发教学,本文已另有阐述;课外诸如对待学生的询问答疑,教师不应就题答题,而可视学生的水准采取反问、点拨思路、换另外的角度激发思考,启发学生用化学思想分析问题等方法辅导学生。
其四,综合复习阶段,除了注意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还要侧重于组织学生广泛接触不同角度的新题型,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教师首先是自己明确,进而要告诫学生:不应抱有希望通过大量做题,碰运气撞到现成高考题目的侥幸心理,而应立足于自己解题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概括起来,就是“读懂信息—整理信息—筛选信息—使用信息”的一般性本领,面对一道看来面目全新的考题,先不要怕它,静下心来读懂题意,理出头绪,运用自己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积极求解,这即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二、把握复习内容——形成“三点”构织网络的化学知识体系
首先,紧扣考点不离纲。
所谓考点,指的是国家考试中心编制的《全国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即考纲)所规定的考试范围。复习伊始,我们就将复习计划印发给学生,这份计划确定了首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安排,以考纲规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五大块”为纲目统摄各册课本,把各章分别纳入包容它的大块之中,形成知识构架编排复习体系,但仍以课本为依托按章复习。每章教材复习之初,又将考纲对该章内容规定的考点编织成教学目标印发给学生,使其成为贯穿全章复习始终的脉络。
其次,围绕热点勤查练。
所谓热点,指的是历届化学高考反复测试的知识要点。例如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准及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种化学量的推断与比较,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pH值的计算,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原子内各微粒数目的推算,键型与晶型的判断,反应速度的推算,可逆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电极反应及析出物质的分析、计算,无机离子检验,有机物衍变关系等等,大约有27项知识点、链、块,几乎是年年必考的热点问题,而且主要在第Ⅰ卷中出现。为了突出热点,每章教材复习之初,我们除了印发考点外,还编织了以热点为骨干的知识体系表解及围绕热点展开的自学思考题来引导学生;这些思考问题还成了教师课堂归纳知识要点的提纲。至于每章检测题和综合训练题里的第Ⅰ卷客观试题,则侧重编用热点知识的选择题,与历届高考题接轨。
再次,突出难点重讲评。
所谓难点,指的是学生在明确考点、掌握热点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障碍、理解疑难和易混淆之处。高考复习容量大、内容广、时间紧,平均使用力量既不可取也不可能。因此,我们注意从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舍得在热点里的难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以保证学生脑海里构建的知识体系脉络畅通,统摄自如,启动灵活。具体的做法是在基础复习阶段,我们及时掌握学生课前自学和平时练习时存在哪些障碍,然后在知识要点分析归纳课和练习评讲时,通过阶梯思考、师生讨论或思维点拨等手段,帮助学生清除这些障碍。
三、讲究复习策略——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化学教师所要采取的策略较为重要的是处理好三种关系: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
其一,正确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
在复习训练中,如何针对高考题的特点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呢?我们采取的策略是“知能兼顾,互相渗透,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在基础复习阶段,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双基知识的落实上。不过,每当要求学生系统地钻研课本时,很注意指导学生怎样自学;每当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知识规律时,很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每当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知识时,又强调学生对许多实验仪器、药品、操作的特点进行再认识。所有这些,都渗透着学生自学、思维、观察和实验能力的训练。到了综合复习的阶段,重点转移到能力训练时,我们并没有忽视组织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系统复查;每当剖析某一道能力题时,都忘不了提示学生注意解题时借助了哪些基本知识,把这些知识要点再次进行强化。
其二,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的关系。
化学高考的考纲和考卷,对于每个考生的要求都是统一的,然而,一所学校、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的化学水平有高有低,因此高考复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刀切。对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整体要求,分层指导,抓住两头,带动中间”。每个复习阶段,每一知识单元,我们都提出教学目标,从中等程度的学生水准出发,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规定训练题量;统一要求每位考生都用考纲来规范和检查自己,努力争取达到复习目标。然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达标程度和训练量,不作统一的规定;个别辅导时,侧重于抓强、弱两头的层次。
其三,正确处理好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的关系。
【关键词】毕业 设计 质量 对策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教育部发出的相关文件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更强调了当前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然而,如何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优质高效地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评价一份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该是全方位的。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科研总结或论文,也不可能全部等同于真正的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主要包括:
调查研究、中外文献检索与阅读的能力,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独立研究与论证的能力,试验方案的制定、仪器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及实验数据的测试、采集与分析处理的能力,设计、计算与绘图的能力,包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文字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及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等。考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特别关注选题质量和最终成果两个方面。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问卷调查、座谈等基础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五项认同度在90%以上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图1所示。
三、关键因素分析
1.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
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如前所述,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相对独立地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问题,并取得设计成果,这是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对其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的过程。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靠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显然是不够的,它离不开前三年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一般需经历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开题、科学实验、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部要求的工作量是学生每天工作6-8小时,共计要用15周以上,这是相当必要的。
2.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
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是制约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毕业设计(论文)涉及知识面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只有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高,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另外,指导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品才学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指导工作中,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我校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规定指导教师每周的指导时间不能低于8小时,效果显著。
3.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落实情况
实践证明,科学、完善、有效的监控体系,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和督导工作的组织,对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科学并且到位的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其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各环节进行管理。在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经费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与成绩评定、毕业论文(设计)的归档、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等方面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逐步实现规范化,以保障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需的硬件条件和经费保证
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是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学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学生在进行资料查阅、调查研究、科学计算、分析、绘图和仿真等与课题相关的工作时,必须有计算机、网络、图书以及实验实习的设备和场所。特别对于工科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了保证他们参加毕业实习、科学实验、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我们必须提供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学生查阅资料、科学研究、实验、毕业实习、文章打印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
5.毕业设计实习、调研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实习、调研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做课题的理解,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过程的很好的启示。因此,毕业实习、调研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质量。
四、系部(学院)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对策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因素学校(特别是院系管理者)是可以掌控的,只要树立科学质量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师生的主体作用,保证“人、财、物、时”等投入到位,就能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1.抓关键,落实质量监控体系
做好系部(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我们的经验是抓关键,这个关键就是: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规范为抓手,综合应用系统论、控制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构建和落实质量监控体系。
把毕业设计(论文)及其管理工作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机制和控制原理,能够寻找到使其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从信息的角度上看,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控制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的。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系统自动地保持自身的动态平稳或功能稳定,都是通过反馈机制实现的。因此在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时一定必须做到信息不失真地传递和反馈,信息贯彻渠道和反馈通道都必须畅通无阻,必要时还应该加入认为的反馈通道。具体做法是:领导和有关人员深入到师生之中,宣传学校和系部的规定要求及其意义,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师生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这样不仅能保证和提高质量,还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领导和管理人员也取信于民,树立威望。会议、座谈和问卷调查等都是保证信息畅通的途径。代表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同样可以为我们借鉴。它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三全―多样”(全过程、全员性、全面性或称全企业、多方法)是其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工作是一个时间长、质量影响因素较多的复杂教学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所以,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必须是过程中的过程监控,而不能是目标控制。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全程性。院系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并在整个过程从选题开始到论文答辩、材料归档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同时要在每个控制环节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个系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涉及教师、学生、实验实习条件及管理等多个方而,可以说包括全系的所有机构、全体教职员工和该届毕业生,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述的全面性和全员性。为保证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应该明确并强调本部门每个机构、每个成员(包括学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中的功能和职责,各尽其能、各负其责。
2.树立科学质量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于各院(系),“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本部门的师生为本,关心每一个师生的全面发展。师生既是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对象,又是监控的主体,在制定制度时既要满足质量需要,又要考虑师生容易执行;执行制定时既要严格,又要富有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自己所指导的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在设计或论文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和成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困难,帮助学生正确解决考研、就业与毕业设计的冲突。同时用渊博的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用高尚的品质和优良的学风、教风和作风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在思想上确立学生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在行动上创新机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于指导教师,应该实行奖罚制。对于责任心强、成果显著的指导教师应予以表彰和奖励,这样可大大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理实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指导教师队伍也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素质,首先要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锻炼,如深入生产一线、社会实践和实习指导、工程项目设计、试作毕业设计(论文)等,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设汁(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不断增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能力;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指导教师知识面拓宽和知识更新步伐,增强因材施教能力和综合指导能力。另外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这些措施的实施,就能不断优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促进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群体的形成。
4.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人、财、物、时”投入到位是各院系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中心,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证。其中,人,就是指导教师和学生;财,就是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物,包括计算机、网络、打印机、教室、实验实习场所等必须的硬件保障;时,既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还包括院系相关管理人员、质量监控人员所必需的时间。
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一系列先进工具运用于教学,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离不开这些工具,老师的指导也会因为有了它们而变得快捷、方便。同样,在其质量管理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效率和质量。如网上选题、网上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和规章制度制度宣传,计算机成绩管理,计算机材料管理,等等。
五、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组成及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五个主要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部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Z].2004.
[2]廖志凌.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82-85.
[3]程友联.本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若干对策的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54-157.
[4]曾健平,尹新,胡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02):112-114.
[5]唐杜英等.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7):92-93.
[6]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压力
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找工作和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用去了相当一部分时间,而这一时间正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的时间,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掌握的不细致,没有自己的研究思想,所以在毕业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不能集中精力,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严重的是,有少数的学生找到了工作,用人单位要求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在本单位进行,因此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产生脱节。
2.考研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我院对考研重视程度较高,所以考研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这也给毕业设计环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有一部分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要到各地去笔试、面试,因此导致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期工作不到位;还有一部分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思想上产生了放松情绪,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认真程度降低,对各环节内容投入精力不足,只满足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不高。
3.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当
虽然我院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立题上,制定了一些明确的要求和措施,但是由于把关不严,还是有一部分题目不能联系工程、生产、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有个别指导教师闭门造车、脱离实际,题目达不到学院规定的要求,很难使学生在毕业环节中得到真正的煅炼;还有一部分指导教师,不是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出发,而是给学生制定好了实验步骤,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成为了个别指导教师本人科研工作的劳动力。
4.个别指导教师和学生投入精力不足
由于个别指导教师在毕业环节中,对学生的管理不严、关心不够、不能从思想上教育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致使有一少部分学生毕业环节投入的精力严重不足,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设计(论文)步骤严重脱节。这表现为,一部分学生毕业工作量严重不足(在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图纸、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中表现相当突出);还有一部分学生有抄袭现象发生;再者,由于现在我院的学生毕业设计全部要求用计算机CAD进行设计,有个别指导教师对CAD绘图系统操作不熟练,业务不精,因此现场操作指导跟不上,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5.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不规范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答辩时,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论文的撰写达不到学校规定的要求。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论文审核不严格;甚至有些指导教师对学校制定的论文撰写规范也不清楚,导致有一部分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论文达不到要求。
二、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我院在本科学生的毕业环节中采取了以下的措施和对策。
1.科学立题,采用双向选择制度
科学设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对学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院制定了《关于本科毕业环节选题的规定细则》。要求选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具备指导资格的教师填写《济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核表》报各教研室、系,经审核后,确定指导教师、题目,经主管院长审核、批准后,组织学生报名、选题,并为学生介绍指导教师及研究内容。一生一题是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鼓励有条件的专业与企业、科研单位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教产和教研的有机结合。题目一旦通过批准,即在学院网上进行公布,为此我们开发了毕业设计(论文)网上双选系统。学院组织进行毕业设计动员会,在学院指导下,师生按双向选择方式进行选题。
2.强化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针对毕业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加强规范管理,认真抓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为此我们设计出了本科生毕业设计流程图,修订和补充制定了与此流程图相配套的各项管理规定与细则,如:本科毕业环节选题、任务书、开题、中期检查、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结题验收、答辩和归档管理等的规定和细则。指导教师和学生严格按照毕业设计流程图的进度安排毕业环节的各项工作。如果哪个操作步骤没有完成,不允许进入下一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达不到规定和细则的要求,不允许学生进行毕业答辩。
3.加强教师业务的培训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整体水平和精力的投入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学院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参加毕业环节工作,只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有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资格。吸收大量硕士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辅导工作中来,保证指导教师一人一题,加大指导教师的精力投入,对那些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缺乏创新精神的教师取消其带毕业设计(论文)的资格,鼓励教师投入生产工作实践,从实践中取材、选材、实验、论证,给学生提供结合科研课题方向的选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4.严格毕业答辩程序,科学评定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毕业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它是对指导教师指导工作认真程度、工作质量的评价和检验;是对毕业设计(论文)学生质量的全面考核。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将自己的“作品”做成幻灯片(PPT)进行自述,PPT内容应图文并茂,分析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结论正确。学院答辩委员会由学院教学委员会指定5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由院长担任学院答辩委员会主任,教学副院长担任副主任,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担任秘书,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包含材料领域各专业的教师。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按照设计和论文的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成立答辩组。答辩组原则上由正高职称的教师担任组长,至少有2~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同时有一名教师担任答辩组秘书。学生和自己的指导教师应采取回避制度,分入不同的答辩组。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人、答辩组三部分组成。权重如下:指导教师评分占30%、评阅人评分占20%、答辩组评分占50%。分项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其中如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的评分超过答辩组的评分15分(含15分)以上时,取消此项评分。毕业设计(论文)的最终评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中等(70分以上)、及格(60分以上)、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比例一般以优秀15%、良好35%、中等30%、及格、不及格20%为上限。为严格把握各答辩组的答辩质量,答辩委员会要求每个答辩组必须对该组答辩成绩排在末位的5%的学生进入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成员和各答辩组的组长组成,对不及格学生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
论文关键词: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效果
目前,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由数量大发展步入质量大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在教学管理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加强信息反馈管理,包括校内和校外用人单位的信息,借以不断提高教学及其管理质量,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行业企业需求,并在这一过程中求得更大发展空间。现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教学信息管理实践为例加以论述。
一、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概述
(一)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及原则。教学信息反馈是指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掌握可靠的教学信息。这种反馈不仅来自于学生对教师,同时也来自于教师对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是随机陛、简约性和范例性。教学信息反馈的随机性是指教学中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认真、耐心对待这些随机发生的事情,思维要周密,要按照“科学决策”的原则解决问题。教学信息反馈的简约性是必须的,教学信息越冗长越会影响学生对信息的吸收。教学信息反馈常常以现实中的范例呈现,范例性的教学信息体现了信息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解决好每个范例,也就解决好了一系列的问题。教学信息反馈的原则是及时性、可靠性和全面性。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是指捕捉最新的教学信息并及时处理,保证高速度、高效率地控制教学全过程。所谓可靠的教学信息反馈就是指确实反映教学实际情况的反馈信息,为师生、信息员、教学管理者所接受。全面性是指全方位、多渠道地收集信息,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不放过不易察觉的信息,全面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功能。在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基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做控制。由此可见,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反馈又是控制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通俗地说,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系统就是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把信息库的信息分类发送出去,得到预定的效果,改进原状态的一个系统。从反馈系统理论出发来考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该系统中的控制过程在本质上与其他系统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信息反馈来揭示成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使系统稳定在预定的目标状态上。
二、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的必要性
(一)突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中可以加强管理的针对性。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要达到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维持现状”,即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中,通过教学质量监控,随时将教学管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管理标准进行比较,若发现有超过计划允许范围的偏差时,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系统趋于相对完善,实现教学管理目标。教学质量监控要达到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打破现状”。变化着的内、外部环境对学院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创新,就势必要打破现状,即修改已有的教学管理计划,确定新的目标和管理标准,使之更科学、更合理。
(二)形成信息平台,促进教学改革。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为师生构建质量信息平台,促进教学改革。构建质量信息平台的目的就是要收集信息、建立信息库、了解在教学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大多是为了维持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现状。而打破现状,进行改革,是一个漫性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大量存在慢性问题。由于慢性问题所带来的对整个教学管理质量的影响,而使急性问题经常产生,因此更应于以解决。要使监控体系真正起作用,就要像医生衫治疾病那样,重点解决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存拍的慢性问题,打破现状,求得螺旋式上升,并进行札适应的教学改革。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运用信息反馈系统的要求是:处理、收集信息要及时、准确;通过教学管理训计划和监控管理,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便于进行各种目标的比较和择优;有助于教学管理预测与改革,也是对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要求。
三、基于信息反馈系统的教学质最监控体系核想
(一)明确监控管理目标。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监控管理目标自然是整个系统。这个系统从时间上看至少是四年一个质量周期,因为教师与学生每年都有进有出,每年都有相同的监控管理内容。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本身是以纵向系统为主线、为根基,以横向的联系、比较为复线、为参考。所以,我们监控的重点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人学新生教育、课程质量、实践环节、考试、毕业设计(论文)。
(二)建立相应数据库
1.从人学新生的质量方面获取信息。包括录取成绩、进校后的素质摸底监测、身体状况等。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角度看,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教学质量监控的角度看,掌握这些信息监控“原材料”,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便于作出正确管理决策。
2.从教学常规检查方面获取信息。教学常规检查包括教师教案检查、学生作业抽查、课堂教学秩序检查等,掌握这些信息是为了监控教学的正常秩序,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调控。
3.从听课、评课方面获取信息。包括干部听课(指行政管理人员、领导、专家听课)、同行教师听课、用人单位及行业企业专家听课等。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听课制度是广泛收集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
4.从教学督导方面获取信息。教学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非常重要,因为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较为年轻。教学督导制度的坚持和良性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成长,更有利于教学质量调控。因为教学督导员大都是老教授,经验丰富,所以,他们提供的信息尤其重要。
5.从教学信息员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教学信息员制度是一种日常教学信息的收集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这是一种动态的教学信息运行过程,主要是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信息。
6.从学生评教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学生评教是全员参与、面宽量大。统计资料显示,学生评价的准确度往往高于干部评教、同行评教,所以这是教学监控管理中重要的信息数据。
7.从教师评学和学风检查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这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的制度。教学应该是互动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优劣,必然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过程。因此,必须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调控。
8.从成绩考核方面获取信息。尽管各高校都有教师阅卷后的试卷分析与评价意见,但是往往流于形式,缺少总结与分析评价,缺少奖惩措施。这是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一个缺失,不利于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也不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信息都应反馈到教学的输人端,采取相应措施,直接影响下一次的教学输人和再输出。
9.从毕业生就业状态调查方面获取信息。毕业生上岗后是否适应岗位需求,直接反应教育教学与管理质量的高低。所以,这方面的信息尤其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
(三)质量监控中几项信息反债措施
1.教学通报。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凡是教学评价和诊断,都将结果通报给相关管理人员和相关教师,有的甚至要全院通报。通报的目的是激励先进,促使后进者改进工作。同时,通报后应及时跟上思想疏通工作。
2.教学例会纪要。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常规的教学检查、学风检查、教学信息员反映的问题、教学督导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等,都通过教学例会纪要形式进行反馈。
【论文摘要】根据现代健美操本质特征,探索在我校健美操重点课程建设教学中实施:针对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加强素质练习。在扎实掌握动作姿态和基本动作的基础上,传授所需理论知识,开展健美操创编和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学好健美操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达到逐渐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中小学培养师资人才。
一、前言
现代健美操的本质特征对认识和研究健美操的发展、教学、训练原理和方法、创编程序和方法、比赛、评分规律及价值作用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健美操除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普及,艺术性强和不断创新外,还具有集健身、健美、健心为一体。运动负荷大,有针对性,动作的多变和协调性、鲜明节奏感和韵律性等特征,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因此,在教学中,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掌握基本功传授所需的理论,开展创编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信心,增长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探讨性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研究对象、方法、内容
2.1研究对象:我校体育系99级二个班共89人分5个组,实验组3个组共54人,对比组2个组共35人。
2.2研究方法:实验组,教师有计划,系统地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扎实掌握基本功,传授所需的理论知识,开展健美操创编和竞赛活动。对照组按学校学大纲,教学进度,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鸭填式教学)
2.3研究内容:身体素质提高状况,竞技三级达标情况,理论考核,大众健美操创编成绩的统计,兴趣和动机调查。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3.1加强身体素质练习。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健美操掌握的质量有重要作用,素质好掌握动作的速度就快,相反则差,因此,在实验班教学中有计划地按各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身体素质练习,每次课结束前安排1-3组内容的素质练习和布置专门的课外练习,对照组则不专门安排身体素质练习,随教材进度适当安排。
3.2扎实掌握基本姿态和基本动作。由于健美操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因此扎实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姿态和基本动作是完成各种独特风格健美操的先决条件。在实验组的教学中,在强调掌握基本姿态的基本姿态和基本动作的重要意义下,严格要求动作质量,没达到要求不进行下一阶段教学,并采用一些易学小组合练习强化基本动作。
3.3讲授所需的理论知识。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更深人理解健美操,创编健美操强有力的保证,它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创编能力。因此,在实验组的教学中,除教材知识外,还讲授大众健身操相关知识,如音乐的节奏和风格及其音乐的选配,在动作技术分析时结合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营养学、体育康复学等讲解创编原则方法,及绘图方法。让学生观看国内外优秀健美操竞赛录像,从录像运动生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3.4开展创编活动。培养学生创编健美操的能力是健美操重点课程建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掌握一定基本动作和理论的基础上,课前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创编的动作传授给同组的其它同学,相互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样不仅让学生从创编和教授中提高了对健美操本身的再认识,同时让学生从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树立自信心,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并将创编大众健美操作为考核内容。
3.5开展竞赛活动。竞赛使学生从中尝试到表现自我,自我发挥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实践中锻炼自我,找出差距,从而不断进取,不断提高。因此,在实验班教学中开展竞赛活动,比赛内容采用国家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形式是规定和自选动作,学期结束时进行统一比赛,由体育系体操组的专职教师任裁判(共6人)
四、结果与分析
4.1结果
4.2分析
4.2.1从(表一)中不难看出实验组单项身体素质提高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表五)中可看出特定动作、难度动作、完成情况,实验组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表四)兴趣机调查中看出,通过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提高了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4.2.2从(表五)中可以看出健美操教学比赛中,特定动作、完成情况(动作姿态、力度幅度、熟练和协调)得分,实验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表3中可以反映出,加强了基本姿态和动作练习,不仅提高了动作的正确性、协调性、优美性,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编能力。
4.2.3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的理论均值为80.4分和对照组的理论均值为73.7分,从(表四)中看出实验组对学习健美操兴趣为92.6%,而对照组为71.4%。表二、表四、的结果说明在实验组所用的教学手段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4.2.4从表五看出在规定动作的比赛中实验组为第二名,对照组为第四名,自选动作的比赛实验组为第一名,对照组为第三名。从总分情况看实验组分别为(8.9和9.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和7.8分)。因此,开展健美操达级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创编、竞赛等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在以后健美操的创编中不断创新意识。
论文摘要:云南对贫学洗统计与信息学院的教师教学质童“学生浏评”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课程类型等因素对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结果有明显的干扰作用。为使学生洲评教师教学质责准确地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一、课堂教学质最测评综述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照教育目标的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效果、完成任务等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的综合过程;也是对教师实际课堂表现与理想目标作比较的过程。向课堂要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教师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大多数学校在期中及期末的时候都进行教师的教学质量测评,旨在了解学生对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够对以后的教学活动进行改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测评对象和方法
(一)测评对象。选取云南财贸学院统计与信息学院2004-2005年上半学期任课教师为测评对象,其中任课教师为28人,课程为20门,收回有效问卷2954份。
(二)测评方法。采用云南财贸学院编制的咤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问卷。测评指标体系共包含授课内容、专业知识、教学态度、教学技巧、能力培养等五个基本的测评指标,要求学生根据听课的实际感受,在描述结果的相应栏目中选择一项(例如:指标有1,2,3,4,5个分值,五分是最高分,依此类推),每项得分越高,说明对教师教学评价越高。测评过程在老师的监督下,学生进行无记名的打分。
(三)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计算机软件SPSSll.0进行处理。
三、统信学院学生测评教师教学质
(一)统信学院的大多数教师是敬业的,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是合格、称职的教师群体,总体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满意的。测评本学期上课的全院教师有2882人,全院的平均分是81.29分,优秀(85分以上)占39%,良好(75一85分)占50%,合格占4%,不合格占7%,在学生人数日益增加的大负荷工作压力下,优良率依然达到了89%;这表明统计与信息学院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较高,并且在不断的提高。
(二)授课内容、专业水平、能力培养、教学技巧、教学态度的五项指标平均得分是81.29分(4.1),从得分上可以看出学生对统计与信息学院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处于较高的水平,对老师的教学是基本满意的;然后,分别从各项指标的得分来看,学生对教师在不同的指标(授课内容、专业水平、能力培养、教学技巧、教学态度)上的看法上是不一致的。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学态度”这项指标,得分是87;其次是“专业水平”,得分是84.6;再次是“授课内容”,得分是81.8;然后是“教学技巧”,得分是76.8,最后是“能力培养”,得分是76.2。这表明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总体上是满意的,但是对自身的能力培养感觉到有一定的欠缺。在各项指标的方差中,“教学技巧”的方差是最大的,这说明学生对教师教学技巧的评价差异较大,教学技巧没有做指标的细化,可能是由于学生们对指标的理解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见表)2。但是,这样的评价情况是否可以准确和真实地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情况才是我们最关心的间题,下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四、学生测评中存在的问题及统计分析
(一)不同班级的学生对同一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的测评结果差异的原因分析,现在就统计与信息学院随机选取三位教师(甲、乙、丙)对其教学质量测评进行方差分析(见表3、表4、表)5,他们同时对不同的班级讲授统计学,由于这些班级人学时以相同的标准录取,故可以认为这些班级的学习成绩、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是一致的。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客观的,那么这些班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应该是一致的。
我们看到授课内容、专业水平、能力培养、教学技巧、教学态度的指标经过差分析得到的F的值对应的概率都小于0.05,故可以认为在五个指标上学生对老师的看法有着明显的差异,换言之该位教师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着明显的不同。
我们看到的指标经过方差分析得到的F值对应的概率小于0.05,故可以认为在五个指标上学生对老师的看法有着明显的差异,换言之该位教师所教的三个班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着明显的不同。
我们看到的指标经过方差分析得到的F的值对应的概率小于0.05,故可以认为在以上五个指标上学生对老师的看法有着明显的差异,换言之该位教师所教的三个班级的学生对同一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的评价有显著的差异。
从对三位教师测评结果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同一位教师讲授同一门学科,不同的班级对其评价是显著不同的,可以说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不同班级对同一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出现较大的差异,但是一位教师在授课内容、专业水平、能力培养、教学技巧、教学态度上应该是一致,不会因为班级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因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并非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客观,学生做出的评价除了对老师教学因素的评价外,可能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同班级的学生对教学质量测评的重视程度,不同班级学风的情况,学生可能对年长的教师、职称较高的教师比对年轻、职称教低的教师的主观感觉要好,还有学生对教学生动形象的教师的感觉要好于讲授枯燥学科的教师等其他原因的影响,使得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产生了偏差。
(二)学生对担任文科及理科教师侧评结果差异的统计分析。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客观的,那么对担任文理科教学的教师的评价应该是一致。现在将20门学科中,把计算为主及较抽象的学科定为理科,把描述性较强的学科定为文科,对其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F值及所对应的概率值是0.000,0.712,0.672,0.000,0.000,在授课内容,教学技巧,教学态度的指标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着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学生认为担任文理科的老师在授课内容上,教学技巧,教学态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对理科老师的五项指标的得分值都小于担任文科老师的五项指标上的得分值,也就是说学生对文理科老师的评价存在明显的差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生对文科老师的评价要高于理科教师。
显而易见,文科学科性质决定其适合阅读,讲授起来比较形象生动,易于接受;而理科相对阅读起来比较困难,讲授起来也枯燥无味,不易于理解和接受;大多数的学生很自然地对文科产生了比较大的兴趣,对理科产生了一定的排斥情绪,这种主观的感觉自然会影响学生对老师教学质量测评的评价结果。
(三)除了以上两个方面,造成学生测评出现偏差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不一致的,高年级的学生对测评内容的理解要明显比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人校的低年级学生准确。
五、完善学生测评教师教学质且的对策
(一)进一步改进测评的指标体系。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测评是学校对教学质量的检验,也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意见,这个环节相当关键,不能忽略,应该继续加强。但是如何使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能够达到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相当关键的。我们需要完善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的指标体系,建立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由于学生对指标的理解各不相同,出发点也不相同,所以建立二级指标相当关键。经过建立二级指标,避免了学生对指标的理解不清所造成的误解,而且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原因所在,不会片面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差,而是可以找到具体的原因,使教师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对症下药,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专业水平这一指标也不太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深度是有限的,他们还不具备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价,这项表达成为反映教师是否就本课的内容进行讲授,教师是否就相关知识进行专业性的拓展和延伸,教师上课是否经常出现专业错误等情况的指标。这样学生可以较客观地完成测评表的填写,避免了学生对指标主观判断造成的错误。
(二)加强学生对测评的认识程度,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上课质量,进一步向学生强调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本文作者:周剑工作单位:河北沙蔚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施工单位和人员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来提高铁路信号施工的技术水平和使用质量。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1)实地调查施工地点。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人到施工地点的实地进行调查,了解和掌握施工地点的地形特征、地质、水文、公路交通的分布、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和生活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实际具体情况。并调查施工当地的其他施工单位部门的进度安排,确保在进行信号系统的施工时,能够及时、有效同房建、工务、运输、供电等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和协调配合。并掌握当地施工队伍的人员情况,通过对施工人员专长、工作能力、业务素质、思想动态和脾气秉性等方面的了解,做好施工前的人员组织分配工作,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干练的综合施工人才队伍。此外,还要对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购置进行调查,了解和掌握材料的种类、型号、数量、质量和性能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2)审核施工设计图纸。施工单位要组织专业人员对铁路信号系统施工设计图纸进行讨论和审核,根据调查得出的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的使用性质和要求,以及其他的相关情况,对设计图纸中不合理、不科学的部分进行调整和修改。(3)制定工程计划。施工单位要根据信号工程的要求,结合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需要,科学、合理的对信号工程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等进行规划和安排,制定施工工程的计划方案,协调和组织好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之间的相互配合,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1)成本控制。对信号工程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施工用料、人员组织、设备设施以及其他方面的资金投入的管理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人对施工材料的领取和使用进行管理,做好材料使用的购进、领取、退还等的信息登记。(2)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提高施工工艺的技术水平,努力更新自身的施工工艺,不断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行建筑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树立技术品牌观念,不断在工程实践中创新工艺技术,改进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以推动科技进步,提高铁路信号系统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3)技术安全。施工单位要制定相应的技术安全施工规范和规章,树立安全施工的思想,充分考虑到影响施工技术安全的因素,如防火、防电、防盗、机械事故、交通事故、违规操作等等。并针对它们采取明确、详细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可靠。(4)人员素质。施工单位要聘请专业人员定期的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员工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储备和施工技术能力。熟悉和掌握铁路信号系统施工工程的工作环境和操作规范流程,不断适应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要求,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施工后期的技术质量控制(1)竣工验收的质量监督。施工建设单位要配合政府监理部门,进行严格的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工作。提高和加大对信号工程项目的竣工质量的监督力度,对验收工作实行全程的监督和控制,验收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质量验收,做到有依法行事、严格执法,以确保铁路信号工程的质量。(2)养护管理。在工程竣工试运行后,要及时的做好信号系统工程的养护和维修管理工作。规范养护和维修的操作技术和行为,严格养护流程,从而确保铁路信号系统的正常、平稳、安全运行,延长信号系统工程的使用寿命。
铁路信号的施工质量对铁路行车的可靠、安全、舒适、高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规范施工行为,严把质量关,从而确保我国铁路运行的安全、高效。
关键字高校教材人才培养定位务实精神回访机制
1高校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1.1现状透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识是学习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不仅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论和知识。因此,国家教委可以组织全国的专家和学者统一编写,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也就相对少些。但是对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学科和专业种类繁多、另一方面许多学科还在发展和研究当中,同时还有许多新学科和知识在不断产生,所以像中小学教育那样统一编写、使用教材是不太现实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权威机构或权威学者编写的教材,另一种则是由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
权威教材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也有差别。通常由国外引进的教材在教师和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一方面在许多领域国外的研究水平是领先于国内的,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等;另一方面,在引进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国际上相对权威和知名度较大的教材。而国内的权威教材则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缘故之外,国内的学术环境还经常要受到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因素影响,这也使得权威教材的认定事实上常常不是将学术水平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则是良莠不齐。有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该专业的研究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研究成果写入教材,这样的教材不仅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觉得与实践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或其他一些非学术的原因编写教材,编写的过程通常是东拼西凑、四处节录完成。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师要不时指出其中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有些教材更让学生根本无法学习。
总体而言,当前让教师和学生满意的教材并不多。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反映在大学里不过是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毕业后就把教材卖掉等现象也充分体现了当前高校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2根源探索
笔者以为造成当前大量高校教材不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二是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三是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考虑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但大多数高校都是一个定性的定位,即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满足这样需求的人才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应该掌握哪些技能等等一些具体且需要定量回答的问题却少有人提起,而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确定一个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即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
由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晰,那么将直接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也就没有有效、规范和明确的监督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教材就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自然那些量多质次的教材就有了生存空间。
(2)学术界的务实精神问题。我国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的问题应该是老生常谈了,关于学者们的文章著作相互抄袭的报道是屡见不鲜。
并非中国的学术界不提倡不鼓励务实精神,而是无需务实精神同样可以在学术界生存,甚至可以得到认可和推崇。学者们相互抄袭的报道常常只能把学术界外搅得沸沸扬扬,但学术界内多半还是波澜不惊,权威还是权威、教授还是教授。
如此,专心致力于研究的学者就少了许多,而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者则是源源不断。质量上乘的研究成果和专著自然也就不多,高校教材量多质次也就在情理之中。
(3)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态度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后,而随之带来得问题也大大增加。因此教育界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资金投入、人才争夺、毕业生就业、教师待遇等较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一个牵涉面广、且需要长期努力的问题则关注相对较少。教材只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也就几乎没人在意,这就导致了高校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基本上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2对高校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笔者以为高校教材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当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提高高校教材的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也是编写和选用教材的根本依据。高校若能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则能够比较好的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
首先,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一般还都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他们最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当前需求甚至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毕业生工作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指出所学教材中内容与实践脱节和错误的地方。因此,向毕业生了解的市场需求是一般而言最客观和正确的,甚至比许多专家的研究更有价值。
其次,毕业生往往都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是愿意为母校服务的,向他们进行回访和咨询成本是比较低的。所以,向毕业生了解市场需求也是非常经济有效的途径。
2.2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相对于教材,许多学者更热衷于编写专著和论文。因为,教材多是讲述专业内相对成熟和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专著和论文多是阐述专业内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研究成果,它们更有利于肯定学者研究的价值。因此需要多多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其实是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入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高校教师一般都要承担本专业的科研任务,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减小教学与专(行)业发展的脱节。教师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要参考前人的成果,可以筛选精华、剔除糟粕。再者,教师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也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有可能产生更多质次的教材,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教材越多、教师的选择越多、学生的参考书越多,教材市场的竞争就越激烈,编写出优秀教材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在选用教材的时候相关部门没有过多的限制,比如要求使用教育部推荐的教材,教师和学生最终可以使用在竞争中取胜的优秀教材。
2.3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优秀教材能够脱颖而出。
现在有许多教材评比,但那些获奖的教材也常常是错误百出、水平不高,总让人怀疑评比的标准和评比的过程是否客观公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笔者以为,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需要教育界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更多的关注。一方面高校教材的所涉及的学术领域众多、专业面广,只有在整个教育界内组织成立权威的评比机构才能使教材的评比达到相对公平客观。另一方面,教材的评比需要整个教育界的共同参与的,即教材的评比应当综合考虑广大专家、教师、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意见。专家和教师能够正确评价教材的学术水平,优秀的教材不仅应该正确阐述知识,还应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校生可以确定教材的易学程度,优秀的教材应该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将深奥的知识用浅显的语言描述出来,使之易于理解和掌握;毕业生则可以确定教材的实用性,优秀的教材应当阐述与实践联系紧密、且能运用于实践的知识。
论文摘要: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句话对于复习教学更显重要。因为当今的化学考试已从知识型逐步过渡到知识-能力型,并且越来越向能力测试的方向倾斜。
一、发挥学生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应侧重从以下几方面操作: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启动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考试复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头脑清晰地站在掌握化学知识体系网络的高度领会化学科考试说明,心中有本“考点”账,不当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做稀里糊涂的演题“奴隶”;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出发来确定复习训练的标尺;教学不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难点为复习的主攻目标,借助基础知识为载体,侧重于能力的训练。总之,整个教学的部署,从学生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这样才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体现在他们能否充当复习活动的“主角”。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如下的举措比较有效。首先,给学生腾出自学课本的时间,坚持每章复习之前,发给学生阅读思考题为其导读,用思考题激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讲复习课时再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重点和看来平淡而易被忽略、其实内涵深厚的段落文字,进行精读。其次,给学生开辟课堂活动的空间,尤其是每当复习到知识难点及思考坡度大的典型问题时,便设计若干阶梯式的思考题,指引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展开讨论。
二、激励学生在学习思考时发挥主动精神
激励学生在复习中发扬主动精神,笔者在实践中感到以下的运作比较成功。在基础复习的训练阶段,就穿插若干启迪思维的“踮脚题”,鼓励学生面对这些在化学之树上结得高些的果子,踮踮脚,跳一跳,把它摘下来,不要胆怯,更不要自暴自弃。开始时,可能多数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先做适当提示,激励他们挖掘潜能,开辟思路。渐渐地多数人习惯了,发展到后来,一般学生提高了兴趣和信心,面对能力题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局面。学生信心和兴趣的提高,重要的还应归结于教师坚持做到训练精选,每练必评,评讲时借助一些典型题目练习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抽象等科学思维的方法,既强调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形象思维,又引导他们学会抽象思维,不断强化思维品质。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三、把握复习内容,形成“三点”构织网络的化学知识体系
复习伊始,我们就将复习计划印发给学生,这份计划确定了首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安排,以考纲规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五大块”为纲目,统摄各册课本,把各章分别纳入包容它的大块之中,形成知识构架编排复习体系,但仍以课本为依托按章复习。每章教材复习之初,又将考纲对该章内容规定的考点编织成教学目标印发给学生,使其成为贯穿全章复习始终的脉络。所谓难点,指的是学生在明确考点、掌握热点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障碍、理解疑难和易混淆之处。考试复习容量大、内容广、时间紧,平均使用力量既不可取也不可能。因此,我们注意从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舍得在热点里的难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以保证学生脑海里构建的知识体系脉络畅通,统摄自如,启动灵活。
四、讲究复习策略
化学教师所要采取的策略较为重要的是处理好三种关系: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
1、正确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在复习训练中,如何针对考试题的特点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呢?我们采取的策略是“知能兼顾,互相渗透,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在基础复习阶段,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双基知识的落实上。不过,每当要求学生系统地钻研课本时,很注意指导学生怎样自学:每当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知识规律时,很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每当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知识时,又强调学生对许多实验仪器、药品、操作的特点进行再认识。2、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的关系。化学考试的考纲和考卷,对于每个考生的要求都是统一的,然而,一所学校、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的化学水平有高有低,因此考试复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刀切。对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整体要求,分层指导,抓住两头,带动中间”。每个复习阶段,每一知识单元,我们都提出教学目标,从中等程度的学生水准出发,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规定训练题量;统一要求每位考生都用考纲来规范和检查自己,努力争取达到复习目标。然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达标程度和训练量,不作统一的规定:个别辅导时,侧重于抓强、弱两头的层次。
关键词:双语教学;师资;教材;管理机制
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力争在三年内开出5%至10%的双语课程。”从近几年各高校对双语教学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看,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满意度不高。本文结合我国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以下几点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全面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1.教师首先必须要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标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是开展双语教学和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由于存在对为何要开展双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要达到何种目的认识不清的问题,给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带来盲目性。有人把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作为双语教学的唯一目的;也有人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两种语言能力。这些对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的错误认识,导致对教学规划、课程安排、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错误定位和选择,最终使双语教学的目的无法实现。实际上,双语教学并不是必须要求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全英模式也是双语教学的一种形式。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语言和专业是双语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和专业知识进行跨文化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认识还不够,而这恰恰是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所以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才能把握好课堂信息,保证教学质量。
2.教师要有过硬的英语运用能力
双语教学对教师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写作的能力要求很高。目前高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很多,但具有一年以上的出国经历和外语专业学习经历的却很少,再加上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不具备专业知识等实际情况,致使双语教学师资严重不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首要选择。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方式:
一是聘请有厚实专业知识基础的外籍教师或有国外留学经历的硕士、博士生进行双语教学。这样可以快速满足对双语教师的需求,但目前这对普通高校还有一定的难度。
二是在专业知识扎实、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通过聘请国外知名学者定期培训、选择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的大学接受专项培训、派送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或参加国内外双语教学研讨会等途径,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了解最新科研成果,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另一方面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外语水平,使其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探讨科学教学方法,为从事双语教学打下基础。这是目前较直接且有效的途径。
三是建立双语教学师资来源渠道。短期见效的在职培训固然能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没有稳定的双语师资来源必然导致师资队伍的青黄不接。为此,有必要在师资的源头上下功夫。如:采用“双学位”的方式,培养“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对师范院校和外语院校就读的学生在高年级分流,使那些有志于双语教学的学生辅修外语或专业知识;还可以从跨科(原专业是外语)报考的研究生中选拔双语教师等。这样就能源源不断地为高校输送双语教师[1]。
3.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双语教学无疑给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影响学科教学效果,教学中讲究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法必须灵活多样,切实有效。譬如提问,讨论,举办学生主题讲座、辩论赛等;借助实物、图片、视频、案例等辅助手段创设情境而进行的教学和活动教学,可以缓解学习者的语言思维压力;通过让学生用外语撰写课程论文、案例分析等来强化外语能力和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通过网络课程,提前公布下一次课的生词的发音、意义、用法等,帮助学生在课前熟悉生词,以提高他们的课堂效率。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Stephen.D.Krashen(1985)认为,“人类语言的习得只能通过理解语言信息或获得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来获得。以理解为基础的教学法,如全身反应法(TotalPhysicalResponse),要比传统的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Methods)有更明显的效果”[2]。双语教学即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赋予教学以积极的情感特征,让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和微妙的暗示都能起到调控学生情趣变化的作用,实现师生心灵与情感的沟通,保持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不断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乐不思蜀”的学习境界[3],进而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益。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制做CAI课件,弥补双语课堂教学中诸如教师英语口语和学生专业术语、专业语言特点薄弱等不足,在课件中插入英文声像图片资料和设计练习,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
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是以往的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它的出现使教学手段多维化、立体化。建立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网站,呈现课程教学信息,设置相关知识、教学资源库链接,丰富学习资源,拓展知识领域,营造双语氛围,创造协作式、探索式学习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
二、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源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否则将是无源之水。国外优秀原版教材有许多优点:(1)英文规范,内容新颖,注重纳入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2)实用性、针对性强,出版周期短,知识更新快;(3)采用优秀原版教材可以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4]。
但是原版教材的缺点也很明显:(1)国外原版教材实践性强,但由于国情、政策的差异,这些教材的内容不能直接引用或操作,只能作为借鉴和参考;(2)由于中西方教材编写思维方式的差异,国外原版教材思维活跃,知识面广,与国内教材相比,教材内容发散性强,条理不够清晰,知识不够系统,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3)在引进原版教材时往往只选择某一门课程教材,容易忽视该课程与先修、后续课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结构的形成;(4)采用原版教材在国内市场很难找到配套的外文参考资料。
由于国外原版教材优点缺点都很明显,所以在原版教材选择上应非常慎重。呼吁国内各学科专家对原版教材进行研究并作出推荐,通过有效途径教材推荐和评价信息,帮助高校提高原版教材选用质量。
双语教学虽然以引进原版教材为主,但考虑到国内双语教学的长远发展,所以在引进原版教材的同时,应抓紧建立和完善国内双语教材的编写和更新机制,充实双语教学资源。一是组织学科专家改编国外原版教材,使一些优秀原版教材本土化;二是自编适合国内双语教学需要的教材,即篇幅、结构合理,难度适中,教学内容体现中西文化融合,保证是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5];三是翻译国内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双语教学在我国正处于探索阶段,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是规范双语教学、推动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
1.建立双语教学激励机制
不仅教育部[2001]4号文件对双语教学提出要求,而且正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也将双语教学列为评价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推动双语教学的开展,建立双语教学专项经费已提上日程。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
2.确定双语教学标准
各校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和对双语教学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因此,亟需对双语教材、大纲、作业、考试等内容和要求提出明确要求,避免双语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认定双语教学师资
学校主管部门应该组织开展双语教学师资资格认定工作,这很关键,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前提。
双语教学师资认定可以通过外语口试(兼听力)、笔试、能力测试等方式进行。只有通过双语教学能力测试并被授予双语教师资格的教师,才允许走上双语教学的讲台。
4.监控和评价双语教学效果
学院成立双语教学质量考核小组,定期听课,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定期召开双语教学师生座谈会,了解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双语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学效果较差的课程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或中断双语教学,以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学校应充分运用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激励为主,科学评价,推动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5.合理设置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应用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合理进行双语课程体系的设置很有必要。
首先,双语教学课程不允许任意开设,应选择学科发展迅速、具有国际通用性的学科的相关课程进行开设,例如金融、医学、信息、法学、生物技术等。其次,注意双语教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在双语教学开展之前,除了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之外,还应开设专业英语、专业外文资料选读等课程,介绍专业领域中的通用英语知识等[6]。第三,选择理想的双语教学课程开设时间。双语课程最理想的开课时间是三年级,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开设大学英语,第四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这样可为正式的双语教学做好前期铺垫,大大缩短专业英语的讲解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2005年教育部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双语教学的开展正好适应从应试型外语教学到应用型外语教学的转变。因而,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外语课学时,相应增加双语专业课程的学时也是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该承认,当前我们距离高层次的双语教学要求和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对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来说,保证双语教学质量是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衡,杜侦.浅谈高校双语师资培养培训[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2).
[2]Stephen.D.KrashenTheInputHypothesis:IssuesandImplications[M].Londom:Longman.1985a.2.
[3]任长虹.高等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4).
[4]陈淑霞.当前高校双语教学应当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