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深度】金融机构AI“打假”(【深度】银行吆喝“摊余成本法”理财背后:资本约束“狼”来了 | 愉见财经)

朱代辉是上海诺亚易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机器学习组团队总监,最近他在和同事们交流时是最常用到的一个英文单词就是“FinAI(Finance+AI)”。 FinAI是继FinTech(金融科技)后出现的又一个新词。“为了更准确界定讨论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打包成一个概念。用AI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金融领域...

朱代辉是上海诺亚易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机器学习组团队总监,最近他在和同事们交流时是最常用到的一个英文单词就是“FinAI(Finance+AI)”。

FinAI是继FinTech(金融科技)后出现的又一个新词。“为了更准确界定讨论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打包成一个概念。用AI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金融领域的问题。”他解释说。

他所在的公司是诺亚控股(NOAH.N)旗下新成立不久的线上财富管理公司。最近,他们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引入,推出一只全智能化的公募基金策略组合。在国内2000多只公募基金候选标的中,找到符合收益率和回撤率等预设参数的基金品种。

不仅是这种创业公司,更多传统金融机构也蜂拥而入。工商银行、中国平安、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都宣布开始涉足金融智能化领域,主打人工智能概念的产品层出不穷。

但事实上,各金融机构大都停留在具有噱头的大力宣传和前期造势上。

一家服务于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技术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达了他的怀疑和不安。“行业太浮躁,在远远没做出相关产品,只是为了赶潮流,占‘地盘’匆匆试水,而目前的监管没有跟上,这个领域的风险正在累积。”他称。对于正在征求意见的资管新规中有关智能投顾的部分,业内虽然都认为是好事,但其实也并未更多触动到这些大机构的动作。

只有一位智能投顾产品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行业在初期,监管早日明确,当然是也好事,业内也更有方向性地去调配资源,而不是拉出去到时候又说不行,就白做了。拥抱监管。”

对于未来,他们似乎并未做足准备。

金融人工智能究竟是一个酝酿巨大机会的“新风口”?还是“皇帝的新衣”,一场谁也不说破的集体造势?

一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AI这段时间太火了,我们研究方向跟着趋势走,什么热门我们研究什么,现在人手都不够用了。”

金融人工智能异常火热,各个金融机构都出来发声,说自己在做人工智能,但目前这个领域的发展却是处于非常浅层阶段。

“有些产品也不是新开发出来的,在公司各条线以前就有,现在AI概念火爆,集团内就把各条线相关的智能产品打包再宣传一下。”一位国内大型金融集团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做人工智能,大致可归为三类。一类是智能投顾;第二类是智能客服;第三类是应用了一些理财、为用户贴标签等证券公司的人工智能化App。

智能投顾以招商银行“摩羯智投”、工商银行“AI投”等为代表,这几款智能投顾产品,都是针对公募基金产品,进行基金组合的筛选,其官方在介绍中也称,只是“智能基金组合销售服务”。

“并不是真智能,算法写死,基金组合固定,只有几种,不是实际根据客户资产,风险,投资倾向的真智能。做不到通过智能化全场景的伴随式,也提供不了千人千面智能化服务。”一位接近各大行科技部门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国内的智能投顾就是智能化办公系统而已,”一位在国外研究多年AI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笑言,“仅仅是投资组合筛选根本不算真正的智能投顾。”该人士对前两年高盛集团(GoldmanSachs)总部研发的智能投顾系统颇为熟悉,曾做过一番比较。

智能投顾模式诞生于2008年,2011年在美国市场显著加速发展。国外机构来看,Vanguard、Charles Schwab是较早布局智能投顾传统金融机构。目前规模也最大。除此之外,2016年以来,德意志银行、TD Ameritrade、美银美林、高盛等大举进入智能投顾领域。截至2016年9月,美国传统资产管理机构通过智能投顾模式管理的资产规模约52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79%;同期,美国独立智能投顾公司资管管理规模达到132亿美元,增长率56%。

国内最先亮出“智能投顾”的金融机构就是招商银行。于2016年年底推出的摩羯智投是针对公募基金的基金组合,其官方介绍中也称,只是“智能基金组合销售服务”。

在招行App摩羯智投选项下,点击“立即购买”后,投资者从投资期限、风险承受能力两个维度自主选择。投资期限,分为短期(0-1年)、中期(1-3年)、长期(3年以上)。风险承受级别分为1-10等。选择后,摩羯智投软件生成一个方案,从几大类基金中(包括固定收益类、另类及其他类、股票类、现金及货币类、)每一类选出几只基金,整个组合大概有十几只基金。

招行称,在售后有动态调整机制,系统对组合配置比列检视,当组合配置比例与最优配置比例偏离超过系统预设阀值时,将提示投资者优化。

摩羯智投的首次申购最低限额2万元。申购组合时,各只基金的配置比例已固定,无法调整,也无法选择单只基金单独申购。

抢先走出这一步,金融科技给招行带来的实际利益非常显著。据业内人士透露,在银行的传统客户群中,已经形成招行智能投顾的影响。用户申购金额也迅猛增长。

招行在2017年半年报中披露,仅半年时间,摩羯智投申购规模累计就达到45亿元,多次进行资产配置动态调整,向客户提供6次月度投资运作报告。招行自称,2017年上半年摩羯智投平均回报位于非货币基金的前1/3。

但这不能改变目前国内智能投顾产品大多处于初创阶段的现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意网络侵权研究所所长蒋洁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的智能投顾绝大多数是风险投资组合。主要面向个体投资者或银行、券商、基金代销机构等需要大类资产配置的体量巨大的投资主体。其中,智能投顾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问题是高效可靠的产品画像,而针对个体终端用户的智能投顾则需要同时解决好产品画像和用户画像两方面问题。无论哪一种,关键性影响因素都是基础数据的量级和准确性以及算法模型的有效性。

蒋洁称,此前高盛集团拟将100万美元以下的个人理财交由机器人处理。她认为,中国现有的和潜在的零散投资群体绝对人数远在美国之上。高度智能化的投顾系统具有的满足每一个投资者个性化投资需求的特征,在中国应用前景更为广阔。同时,充分发挥数据量越大、模型越全面、历时性越长,人工智能算法决策越精准的优势,发展旨在确保中长线投资收益的智能投顾或是当前冲出重围的良方。

智能客服则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智能客服为代表。中国银行智能客服是第一代,背后是人工团队。交通银行则推出时间更近,相对智能,“交行智能客服更为机智,但还是有人工在后面。是人工团队加智能。不能算完全智能。”上述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

而在这三类应用中,App更只是收集用户数据的工具,相当于数据收集端。可以说是应用了用户画像和知识图谱模型。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数据、算法、机器学习等模型。

如何认定是人工智能金融产品?在朱代辉看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工智能,可以认为是用AI大学科下的一些方法去求解金融投资行业内的相关问题,比如采用了分类、聚类、最优化问题建模、并运用相应的算法,模型来求解。

如此比较,国内金融机构的AI产品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有距离,噱头大于实质。

目前中国没有出台正式的关于智能投顾监管规则。按照可参照适用的监管条例,使用智能投顾只需具备投资咨询资格即可。不过,新的监管很快就要来了。金融机构的AI产品借风造势、概念夸大的情形或将得以改变。

2017年11月17日,由一行三会等多部门起草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中,对于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机器人投资顾问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征求意见稿》有几点硬性要求。界面新闻总结重点如下:

1、应当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

2、取得相应的投资顾问资质;

3、充分披露信息;

4、报备智能投顾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

5、充分提示智能投顾算法的固有缺陷和使用风险;

6、为投资者单设智能投顾账户,明晰交易流程,强化留痕管理;严格监控智能投顾的交易头寸、风险限额、交易种类、价格权限等;

7、并根据智能投顾的业务特点,建立合理的投资策略和算法模型;

8、金融机构不得借助智能投顾夸大宣传资产管理产品或者误导投资者;

9、因违法违规或者管理不当造成投资者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此外,金融机构运用智能投顾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严格遵守本意见有关投资者适当性、投资范围、信息披露、风险隔离等一般性规定。

对智能投顾的开发机构应当诚实尽责、合理研发智能投顾算法,保证客户和投资者的数据安全,不得使用恶意代码损害投资者利益,如存在过错,金融机构有权向开发机构进行损失追偿或者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按照上述新规查看目前金融机构的智能投顾产品,远达不到合格要求。

招行的摩羯智投、工行的AI投,都没有为投资者单设智能投顾账户,而是投资者使用其App,登录银行卡账号密码就可以进行购买,账户和其他理财产品一致。更是没有提示智能投顾算法的固有缺陷,和使用风险的说明。相反,在购买页面,都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量化投资、构架设计等超前字眼,以及机器人大脑等炫酷的图像。

此外,在宣传上也有违反“金融机构不得借助智能投顾,夸大宣传资产管理产品或者误导投资者”之嫌疑,如2017年11月13日,工行宣布,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投顾品牌“AI投”已于近期上线运行。工行产品发布新闻稿件中有着“轻松享受一键投资、一键调仓等智能化、专业化的投资服务, 降低投资的时间成本及机会成本,提升投资效率,享受普惠金融及科技创新的成果,实现个性化的资产配置”等字眼。

工行在产品发布时透露,工行“AI投”试运行以来,15个组合表现稳定,涨幅在0.68%-3.03%之间,年化收益率在3.14%-14.59%。工行称“通过择时与行业配置的量化模型体系,有效分散了风险,实现了收益稳健增长”,但对智能投顾算法的固有缺陷则只字未提。同时,对使用风险也未突出提示,仅按普通投资标的提示了投资有风险。

招行的摩羯智投相关条款也规定,投资组合建议仅供客户参考,客户自行承担全部的投资风险。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招行和工行官网、半年报、App投资页面,新闻发布等公开信息,并未在任何公开渠道找到其智能投顾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等信息披露。

目前,对智能投顾产品本身,行业内并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体系参数。比如,多大程度、怎样的投资模型上可以被称之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到什么程度可向投资者推出;智能投顾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向谁披露和报备;由机器做投资决策收益,产品本身风险由谁承担;这些问题业内都没有形成统一规范。而这些,都可能是风险累积点。

不过,这些都无法阻挡金融机构蜂拥而入。“金融机构高调宣传自己做智能投顾的原因在于,可以抬高股价。赚取客户。内部争抢资源。”上述人士表示。

由CB insights(一个硅谷风投机构决策依赖的数据智库)近期发布的第二届全球最强级AI创业公司榜单100强中,和金融AI相关的只有保险科技、风险与合规公司。总体看,金融AI应用和医疗、汽车、等行业AI应用比起来,相对发展滞后。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传统金融机构比如大型券商和大型商业银行,内在的机制使得他们很难在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银行多少年都没有真创新了,”一位接近各大行科技部门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一般而言,大型商业银行设置有多个科技创新部门,各部门之间有重合,有竞争,创新部门之间为了争夺话语权,新兴技术领域发声是他们的方式之一,谁占据了前沿科技,意味着就有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倾斜。但事实上,创新部门研发的技术,决策部门并不一定敢投入使用。“不做事不会错,做事可能就要承担风险,尤其是金融行业,本身就会有事后监管的特性。”上述人士分析称。

在这种环境下,各创新部门的创新意愿也不强,对一些创新项目敷衍,也有一家大型商业银行领导明确提出,要求这些部门要做真创新。但创新出来的技术不敢投入使用,这形成了内在的一个阻碍科技创新的循环。

券商也是类似情形。秦天是国内第一批被称为“Machine Learning”的AI专家之一。在多家机构担任数据科学家、算法工程师等职。

和他同时期出来的AI方面的技术人才,不少去了著名的券商基金公司工作。几年下来,他们互相交流,会对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对比。

去那些著名券商基金公司工作的人,本来对解决AI等业内问题有独到见解,但一进入券商,就如同泥牛入大海。这些朋友告诉秦天,原因一是公司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倾斜不够;另外给他们尝试的窗口时间有限,试验的时间不够。

在秦天他们看来,传统的券商基金公司在推进AI等前沿技术上存在一些阻力,文化传统和认知约束,券商基金公司本身依靠传统金融这一套体系,盈利模式已经很稳定了,如果引入新的方法可以去做一做,但为保证原来那部分利益,不会彻底革命性去做尝试。而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会比较彻底,可以把传统金融领域的精华吸收,同时有互联网基因在,对技术的推动比较激动和兴奋,可能更易有所突破。

“愿心不是最上端的人发起的,没有内心升起这种愿心,不是真正彻底想推动这个行业往前走,成为未来开创性的公司。可能只是目前AI起来了,至少得沾点边,得有这样的人,占个位子,把方面能力培养起来。而没有从内心深处升起要革自己的命,往前去推,把这个行业做起来。资源的倾斜度,决心不一样。”他分析道。

在他们看来,衡量一个金融机构或财富管理公司AI研发水平,主要看团队是否有真正有AI背景、量化金融背景的人。真正懂AI的人在整个团队里处于什么层次。是否是国际顶尖选手。国内券商有些也配备了这样的人才,但发挥不出作用。

一位智能投顾研究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做产品开发前,他们对券商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券商的智能产品还处于非常弱的人工智能阶段,没有彻底投入,更多是在抓概念。

一般而言,券商团队AI研究开发方面,有些是既有的金融工程团队的人员在做,可能最多十几个到二十多人。其中,真正有AI背景的人并不多。

LinkedIn(领英)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基于领英平台的全球AI领域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高居榜首,而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只有5万人。

在人才结构方面,该报告显示,中国资深AI人才数量与美国差距显著,10年以上从业者仅占38.7%,远低于美国的71.5%,从数量上来看,则约为美国的1/30。

在国内金融机构中,华泰金融工程团队受到了AI行业内认可。他们在过去半年间,把AI的方法,模型放在金融应用场景里面,做出一系列策略。“确实形成了影响力,业内认同。社会口碑和影响力还可以,但整个券商和基金公司对AI在金融领域的认知还在半怀疑,半了解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转化过来。”秦天对界面新闻记者称。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助理、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孟添表示,在人工智能浪潮开始掀起时,对于证券行业而言,智能投顾成为探索热点。

国泰君安总裁王松也在公开场合表示,高性能量化平台搭建与精准提供智能化投资建议等高水平的智能服务使证券智能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塑造着高效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引领金融业服务模式人工智能+的变革。

如何让一些既懂AI,又懂金融的人在机构内人尽其用?如何解决金融机构创新体制问题?如何把一个热闹的现象,一个热门的趋势,转变成一个有步骤的,实质性的推进结果?这些是整个金融科技领域参与主体都要沉心思考的问题。

(文中秦天为化名)

来源:愉见财经

 作者 | 夏心愉

   出品 | 愉见财经

这段时间,不少银行理财子都在努力吆喝他们新上架的“摊余成本法”理财。

有的银行把“过年攒钱,摊余成本法估值,净值稳定走势好”直接打在了理财宣传海报的最显眼处。

有的银行以“新春献礼”为概念,从新媒体到传统渠道,都在推介新产品发售的“摊余成本法”理财,打出了“稳稳的幸福”宣传标语。

有的银行包装以“年终奖理财”噱头,highlight业绩比较基准的年化收益率,并提醒消费者如果发现买入初期净值低于1不要惊慌,是应了监管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后期定会逐步回吐。

更有心的银行,还专门为“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制作了短视频,强调“只有投向安全性较高的低风险资产、且有一定封闭期”的理财才满足使用摊余成本法监管要求,似乎盖戳了自家理财安全可靠。

在这些现象背后,说两个“愉见财经”的发现。

其一,去年最后几个月市值法理财跌上了热搜,跌坏了口碑也跌伤了投资者的心了。理财规模是急剧收缩啊。

咋整?很显见的是,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子选择回到“摊余成本法”的温柔怀抱。

算了算了,投资者跌不起,还是把收益“熨熨平稳”了给他们吧。大家可以接受股市宽幅波动,但就是难以接受理财波动。哪怕是,明明前两年的收益都不错,只是去年的产品在最后几个月亏了;或是前一期产品大涨后,新一期产品跌了,投资者也不买账……

其二,“摊余成本法”好卖的背后,还隐藏了一部分银行的小心思——那就是,资本约束的“狼”可能又快来了。

“愉见财经”最近就听某家中型银行内部人士说起,他们判断,2023年制约银行发展的资本金约束可能提前到来。

因此,在这个关键时点,万不可握不住理财产品这一轻资本转型的利器。如果市值法产品没以前好卖了,那就祭出摊余成本的。在上述银行的内部工作要求里,这一做法被称为“主动出击、提前布局”。 

“狼”来了?

Y

以上第一层逻辑比较直白,关于市值法和摊余成本法,本号也反反复复科普过好几篇文章了,这里就不赘述了。本文还是回归行业视角,说一说资本约束这个“老大难”吧。

首先要说明,资本又开始紧的,只是一部分银行,比如一些股份制银行,或是城、农商行。相对而言,大行的资本充足情况还是OK的。

另外从过去一段时间银行中小银行扎堆“补血”,也能看出些端倪。去年,就有15家银行增资扩股方案获批,全年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数量达92只(含多期发行),以上基本集中于中小银行。

今年的情况如何呢?虽然能看到各家上市银行2022年末资本充足率数据的完整版年报还未披露,但“愉见财经”侧面了解了一下,对不少银行来说,资本约束正在加速到来。

我们听说了这样几个原因:

1.外部资本补充渠道条件限制得还是比较严的,不是想补血就能补的;

2.靠内生吧,利润补充很难完全自给自足,二季度还要迎来分红,进一步消耗利润的补充额度;

3.去年9月央行更新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附加的资本要求今年就要落地,因此资本充足这事儿对尤其是被晋级的银行而言,更显重要;

4.为了冲“开门红”,得资产投放啊,这本是好事一件,但从资本充足的角度却也是消耗,此外,据说为了竞争市场,有些分行层面从去年末就提早进行了资产投放;

5.部分银行资产质量压不稳,也消耗资本;

6.如上文所及,轻资本转型遭遇去年债市波动,理财规模降得厉害。

遇到资本充足这样的老牌难题,传统的化解思维也无非就是两头堵,中间疏解。

“今年总行的发展重点是强调轻资本转型,严控高风险资产占用。”某银行分行高管告诉“愉见财经”。

所谓的“节流”,就是抓传统业务高资本消耗之处,把账算得更精细一点,分毫必究,划不划算;所谓的“开源”,就是从轻资本业务入手,精耕细作。

“轻”一点

Y

银行经营永远是门“量价平衡”的功课。

当高度依赖资本消耗的发展模式无以为继(就是以前老说的:米多了加水、水有了加米),那转型的思维,就是从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等方向入手。

打个比方,就像是在同样消耗等量食材的基础上,做出更丰盛、更高品质的菜肴,把价钱卖得更高,地盘占得住,保住原有的市场地位。

要换了以前“开门红”,粗放的方式也可以是各分行别苗头,不计成本冲规模大行其道。但一旦遇到资本约束了,对不起,资负部门站出来了,关键时点限额管理黄牌一张。

但说到轻资本转型呢,其实银行理财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这个环接得上,才能构成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综合融资的“正向循环”。这个环断了,循环就不顺了。

遗憾的是,去年底的债市波动把银行理财的元气给伤了。

首先是发行规模。“愉见财经”从一家头部理财子公司听闻,尽管他们行去年的理财规模在行业排名靠前,但去年11月开始的短期赎回幅度,也是创下该行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之最的。

其次是在资产端。受影响较大的,都是承接信用债的货币、非标、资本市场产品。要知道这些资产,本是风险权重小、对资本消耗小的,但现在规模都明显下降了。

最后来说发行端。银行自然是想要在理财这一环“断点续接”的,“开门红”的契机自然也就更为重要了。所以,听上头那位银行朋友说,他们春节回来刚上班,投行部、资管部、理财子就开上了“紧急会议”——

其中一大重点,就是对“摊余成本法”的重点产品进行宣导!

根据资本新规要求:“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或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可摊余,咱就摊余吧!

最后呢,“愉见财经”也为这些理财产品摆个免费广告位:当前多家银行新推出的以“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的理财产品,基本是在合规的前提下、确保资金和资产期限匹配的条件下创设的;这些理财产品可以降低持有期的净值波动,降低利率风险冲击,提升组合收益的稳定性。期待投资者们重回的信心。

哦,当然,对银行而言,这样也能把赎回风险降降低。

界面新闻记者 | 邹文榕、韩宇航
界面新闻编辑 | 张一诺

随着存款利率不断走低,理财市场百态横生。

一方面,投资者购买券商新客理财、或者到银行开个新户,就能获得超高收益;另一方面,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利用各个机构互“卷”的契机,开启了“薅羊毛”行动。两者之间,帮忙拼缝的中介也日渐活络,贴息返惠、花式揽客、亦假亦真。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些现象以往也存在,只是在机构“抢人留钱”、越来越卷,投资者越来越在乎收益的当下,愈发引人关注。

“拉新利器”券商新客理财

近段时间以来,如果在社交平台搜索关键词“券商新客理财”,“真香贴”可谓是层出不穷。

“跟风买了个券商新客理财,28天到手460,就是开户比较麻烦。”

“别说,券商新客理财还挺不错的。这个月早餐钱搞定,下个月再搞别家(券商)的。”

“券商新客(理财)太香了,期限越长,收益越高。买了5个多点的2个月期限,额度比较多,收获三张毛爷爷。”

虽然无法断定发帖者究竟为投资者本人,亦或是券商营业部工作人员为拉新开设的引流贴,但能确定的是,在“资产荒”背景下,风险等级为R1,但年化收益率却普遍能达到6-8%的券商新客理财正成为时下“羊毛党”的首选。

更有渠道端在来者咨询开户问题时,会直接询问对方是为开户炒股用,还是“薅羊毛”用。

“炒股归炒股,理财归理财。但炒股小白从买理财起步熟悉市场也是一种很好的入市方式。”有渠道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毕竟券商新客理财在固收产品中收益还不错,投资者薅一把羊毛,也是幸福感满满。”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券商新客理财为券商针对新开户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较短,但年化收益率大多在5%左右,最高可达8.18%。认购类型基本以质押式报价回购或收益凭证为主,但也有按照指令开户交易指定ETF的需求。


以主流产品为例,质押式报价回购相当于券商用自有资产作为抵押向投资者借钱,到期向投资者还本付息;而券商收益凭证本质也是一种以券商为发行主体非公开发行的债务性融资工具。

“券商信用背书,属于本金保障性产品。门槛低、风险低、灵活度高。”在各类券商新客理财的宣传文案中,不乏如此表示。

“本质都是为了吸引客户,只有首期收益高,看底层资产的话,这类产品达不到这么高的收益。基本都是赔本做。”有券商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拉新用,我们都是公司贴钱做。由于期限短,且就只有一期,所以(公司)成本也不是很高。”另一家券商的工作人员更是直言。

“身强力壮”的新政区

近日,家住广东的投资者洪先生在招商永隆银行办理了跨境理财通(南向通)业务。

他从准备好材料、提交资格认证到提交跨境理财通申请到最后通过,花费了不到两天时间。


图:投资者展示的招商永隆银行定存利率

洪先生告诉界面新闻,在开通跨境理财通服务后,招商永隆银行的1个月期限的美元存款产品利率有4.1%,比分行高出2.2%。如果存款大于五万美金,利率更是有4.3%。

不止招商永隆银行,近期多家银行都针对南向通用户推出了存款加息活动,甚至贴息力度更大。根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工银亚洲、中银香港、建银亚洲、中信国际以及渣打银行等多家银行都推出了高利率存款产品。

根据各个银行官微的信息,目前工银亚洲和建银亚洲的利率较高,两个银行的1个月期限美元存款利率都达到了10%!

界面新闻记者询问渣打银行相关的利率情况,深圳一支行工作人员表示,“渣打银行香港那边会给到10%的美元存款利率(短暂),内地这边会有自己的存款利率更新,半年存款期利率5.3%,一年存款期利率5.1%”。


各银行的“南向通”存款产品利率情况 来源:各银行APP,界面新闻整理

除了存款利率优惠,此次多家银行还推出了现金迎新优惠,根据建行亚洲官微,新开户南向通用户可享受500港币奖赏,中银香港也推出“迎新赏”活动:全新南向通客户完成指定交易即可获得一次3888港元现金抽奖机会。


建行亚洲和中银香港的南向通开户优惠

当然各银行对存款金额也作出了限制,其中美元的资金要求多在1000元以上,人民币则在5000至10000元不等。

随着跨境理财通2.0的落地,各家银行都摩拳擦掌通过贴息、现金奖励等形式花式抢客,在国有大行、股份行以及中小银行轮番降息,存款利率纷纷跌破2%的当下,可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

但投资者们心动归心动,想要获得高利率还需要过资格审查这一关。

此次跨境理财通对投资人资格做出了严格要求,办理“南向通”业务的内地投资者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是有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户籍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2年;三是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最近3个月家庭金融净资产月末余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或者最近3个月家庭金融资产月末余额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人民币。

其实,除了上述粤港澳大湾区银行借新政“跨境理财通2.0”的东风频频“拉新留钱”外,内地其他地区的银行也一直花式揽客。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杭州银行、广发银行等也推出了新人优惠,通过微信立减金等优惠吸引客户开新卡。


广发银行和杭州银行的开新户立减活动

目前通过官方app推出开新立减优惠活动的多为城商行。界面新闻记者询问一位国有行的理财经理,该理财经理指出,“各银行如此大力拉新还是怕在存款利率下调背景下流失客源,我们银行目前没有这种活动,主要是开新卡难度较大。他们(上述城商行)推出活动的这种卡多数是二类卡,相对容易办理,二类卡和一类卡功能上有限制”。

蠢蠢欲动、日渐活络的“拼缝者”

帮助理财机构拉新的第三方(渠道端)也日渐活络起来。

有投资者在某公众号上看到标题为“杭州银行新人年化17%/老用户5.2%”这样的产品宣传,面对诱人的收益率,迅速点进去一探究竟。

根据该投资者提供的文章,发现要按照:添加后台微信二维码好友获得开户二维码(根据提示:每个月名额有限在做之前需要加工作人员微信确认名额再操作,私自做无额外返利),在杭州银行直销银行APP开户再完成申购,根据提示到期需要手动赎回,确认份额三个工作日找后台返利。

文章里给出了一张收益参考,界面新闻记者添加了后台工作人员小R的微信,小R对记者表示17%的收益包括了首购礼公众号返利以及利息收入。但记者发现在文中也标明,其中理财产品收益是预估收益,并不确定。


公号文章中杭州银行2月活动介绍

文章后面还附有推荐投资者申购的理财产品,同时小R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一活动期限仅限这一个月。

对于这一收益率的真实性,记者问询了杭州银行上海某支行的客户经理,他表示,目前是存在这样的活动。

对于非官方渠道宣传杭州银行新人开户申购X理财产品年华收益最高可达17%,这位理财经理表示,投资者还是要警惕三方渠道发布的信息,以官方应用为主,“从理财产品来看,不会有17%的收益率”。

界面新闻记者还发现,小R的朋友圈几乎每日更新多条各家银行新客的存款利率信息,还包括券商理财新手入门知识。


图:渠道商小R朋友圈内容

在第三方建立的券商新客理财微信群当中,每日都有中介发布主流券商的新客理财内容。除涉及起投规模、年化利率、到期收益外等,亦有承诺在到期收益外返现百元红包。

“XX证券,不限三限首开,12万35天,利率4%(利息约460元),返350一单,家里人可以多开。入金立马反佣。”

“XX证券不限三,首开最晚12号必须入金,入金2万+零头,买35天新手理财5%,200/单。”

“新人可以多看看券商及银行的开户入门。很简单,就是开户到我们合作的经理,我们就会给一笔辛苦费,大家互利共赢。”有中介表示。

而当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返现红包源头时,有中介透露,一般为营业部理财经理的私人行为,但也有券商在中介投放广告后,由第三方中介进行补贴新客户。

一位券商营业部工作人员指出,客户经理直接给新客返现属于违规行为。不过由于目前市场实在是卷,这种现象也是屡禁不止。

“现在渠道合作真的非常卷了。渠道帮券商拉一个有效户,券商要给渠道800块钱。并且现在这种返新客很少,属于任务,任务完成就没了,有名额限制。”另一位券商营业部经理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应受访者要求,文章中洪先生和小R均为化名)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