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刊以来,以其权威性、实用性、可读性皆备的鲜明特色,在众多经济类报纸中脱颖而出,迅速博行了读者的喜爱,并受到工商界广大经营者的关注。它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经济类报纸,也是版数最多、广告经营额涨幅最大的经济类报纸,全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
逐渐发展为一个涵盖“《中国经营报》(周报)+《商学院》(月刊)+《职场》(月刊)+《China Economist》(英文双月刊)+以“CBCM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为代表的各类纵深产品+企业网站”的报业集团
其前身是《专业户经营报》《中国农村经营报》
《中国经营报》具有独特的视角、丰富的版面。本着为工商业者提供全方位经营参考的宗旨,《中国经营报》始终坚持权威、有益、实用、好看的办报方向;在报道内容上侧重政策法规阐释、热点行业动态和经营战略与战术分析;新闻视角独特,报道深入透彻是《中国经营报》的报道风格。
《中国经营报》设有新闻透视、新闻广角、营销新知、市场调查、与100名老板对话、企业管理、商务便利、健康生活、休闲旅游等版块以及证券、保险、物业、汽车、电脑、通讯等热点行业版面。
2009年2月,《中国经营报》全新改版;易有四象,持经达变;《周易》有云:“易有四象……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意即通过观察四象之变判定吉凶,做出决断。故又曰:“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持经达变,经是完整的思想体系,变是圆通地应对事物。持经达变则是应用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圆通地应对事物。 以己之识见、襟胸、决断,循机而动,相势而为。
而“经”者,亦《中国经营报》之谓也。一报在手,资讯、知识、决策依据俱览,从容应对当下经济之“变”与不确定性。
全新《中国经营报》以红、黄、蓝、绿四色“象之”,分别对应“经济大势”、“营商环境”、“智在公司”、“慧及人生”四大全新版组。
《中国经营报》由于读者定位准确,版面设置合理,《中国经营报》日渐成为众多新兴行业、实力企业展示自身形象,交流商业信息的高效传媒。中国经营报社推行广告代理制,每一位广告发布者都可以得到耐心周到的专业服务。
《中国经营报》由于读者定位准确,版面设置合理,《中国经营报》成为众多新兴行业、实力企业展示自身形象,交流商业信息的高效传媒。中国经营报社推行广告代理制,每一位广告发布者都可以得到耐心周到的专业服务。
《中国经营报》密切关注中、微观经营行为;坚持“经济新闻社会化、通俗化;经营问题个性化、人格化;商务住处实用化、服务化”的报道风格,坚持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商务服务。
《中国经营报》是中国有效发行量最大的经济类报纸,通过实施区域化的发行战略,发行网络分布全国240个大城市。自2002年1月起《中国经营报》的分印点由11个增至19个,每期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杭州、福州、沈阳、郑州、武汉、西安、长沙、南昌、成都、南京、合肥等十九个城市同时开机印刷,发行网络遍布全国各主要沿海城市和发达城市。服务于中国的商务管理阶层,为读者提供资讯支持、知识支持、智慧支持是《中国经营报》倡导的编辑使命。《中国经营报》130万的商务型读者,不仅拥有旺盛的个人学习和消费欲望,对企业的经营和采购同时拥有建议权和决策权。
发展经历:
《中国经营报》诞生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在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始终坚持“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为实践者出谋划策”的办报方针,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发展起来。从创刊之初四开四版、默默无闻的小报成为中国财经类报刊市场上深具影响力的“强势”报纸。
《中国经营报》以其独特的新闻视角,服务于新时代经济生活中的主流人群,关注微观经营行为、重视市场运作,强调权威性、可读性与实用性结合是其鲜明特色。1996年《中国经营报》扩为对开16版并改为彩色印刷,其后为满足读者对财经资讯的需求,多次改、扩版,2003年1月起,《中国经营报》扩为48版彩色周报,并随报赠送四开48版月刊,力争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资讯服务。《中国经营报》的读者以男性为主占86.6%,平均年龄28.6岁,77.8%的读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六成以上的读者为企业界人士。
《中国经营报》的发行网络依托北京、遍布中国,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发行的经济类大报。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见证者,《中国经营报》一纸风行23年,不仅成功策动了中国的营销革命,而且也广泛而深刻地引导着中国的高端消费趋势。作为典型的商业实务报纸,《中国经营报》以商业实务和市场动态的把握见长。对市场商务、企业管理操作、市场变化关注较多。
《中国经营报》秉承其“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办报理念,并坚信思想在创造财富中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拥有68万余经销商受众和100多万的高档消费人群。读者是消费能力最旺盛的社会中坚阶层,最具建议权、决策权和集团购买能力的社会群体(商务人士/专业人士/职业经理);60万具有投资或再投资意愿的渠道型读者,广泛活跃在中国各个经济区域。《中国经营报》以内容、发行、广告、品牌推广为基本框架,实行“四轮驱动”式经营,以实现更多的信息平台组合。《中国经营报》的运作已不限于报纸的经营,图书出版、企业管理咨询、企业竞争力监测、《中国经营报》《精品购物指南》报/《商学院》、《职场》、《经济学人》杂志、社会活动、网站等都已卓有成效。作为传媒界的翘楚,连续多年独家承办由中国新闻出版署主办的“报业竞争力年会”,为中国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智慧。
《中国经营报》与清华大学合作,策划并组织专为中国职业经理人免费服务的“公益大讲堂”,组织“招商实战培训班”,对于提升招商圈的技战术水平有较大意义。为服务于全国投资型读者,《中国经营报》首开全国类报纸办展之先河,在北京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小项目投资合作洽谈会”。这不仅为企业解决了传播多元化的实际需求,也为与会的三万余投资者提供一个直接交流的机会。为满足企业渠道建设与投资者投资的需要,《中国经营报》于2005年6月6号创办《第1招商》,并针对优秀招商项目,陆续在沈阳、南京等地举办“中国经营报精品项目推介会”;以“招商实践”的形式邀请行销专家、项目方、投资方与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十多年始终秉承沉厚传统,无论传媒市场几经变迁,始终以其独特、务实的视角服务于新时代经济生活中的主流人群,关注经营行为,在权威性、可读性、实用性并重的理念下,彰显《中国经营报》的鲜明风格。
1998年4月18日,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简称“联办”)创办了《证券市场周刊Money》杂志,并聘任胡舒立担任主编。杂志后更名为《证券市场周刊月末财经版》、陆续刊发多组报道和评论,关注中国证券市场、电信业重组、中国加入WTO等重大话题。2000年10月杂志正式以《财经》刊名出版发行。《谁控制了冯明昌?》、《成败陈久霖》、《琼民源》、《君安震荡》等一篇篇报道相继问世。这些文章不但以其调查之缜密、叙述之简洁而为世人刮目相看,更令人叹服的是报道揭露了中国股市界的黑幕,尖锐地批评了证券市场那些丑恶的现象。2002年1月,《财经》改为半月刊。随着“谁来接管银行”、“开平之劫”、“贷款黑洞”、“接管深发展”、“东亚:银行涅盘”等一系列封面文章问世,《财经》开始在中国金融领域的新探索。
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发表了《基金黑幕》一文,矛头直指中国几乎所有的基金管理公司,揭露了许多腐败的现象,比如在桑拿浴间里头接庄等等。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十家基金公司在《中国证券报》等三大报上发表了严正声明,对《财经》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甚至有人打来电话,意思是基金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我们要小心呵护它、爱护它。批评一个具体的事件或批评一家公司可以,但怎么可以针对一个行业。面对着重重压力,《财经》发表了《批评权、知情权和新基金使命》一文予以反驳,严正指出:媒体的批评权、公众的知情权,远远大于利益集体自赋的或他赋的历史使命。
《财经》继《基金黑幕》以后,又发表了《银广夏》的报道,揭露了宁夏一个上市公司造假的事实:他们不但改财务报表,生产线是假的,连海关报关单也是假的。《财经》懂得“打蛇要打七寸”的道理,为了这篇报道,厦门的记者整整跟踪了一年多,才掌握了充分的事实,然后经过了严格谨慎的调查研究,才写出了这篇力作。《财经》的文章斩断了这家上市公司的财路,胡舒立却说:“我们要保护的是更多人的财路。” 由于《财经》确立了“独立、独家、独到”的办刊方针,发表的报道又锋芒毕露,从而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地震,同时《财经》杂志也一夜成名。为此,围绕中国股市的一场大辩论席卷而来。《财经》又推出了《庄家吕梁》等力作,揭露了中国股市的种种劣迹,这场辩论的结果:促使高层痛下决心整肃证券市场的违规行为。
2009年11月9日胡舒立辞去主编职务。新任主编由何力担任,在何力及新编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财经》继续坚持独立、独家、独到的编辑方针,保持原有犀利风格的同时,注重可读性和服务性,发行量继续稳定增长。2010年3月1日出版的第五期《财经》杂志,其封面文章《再问央视大火》引发了全国各大媒体及民众的广泛关注。杂志全国范围脱销,后紧急加印5万册。这在《财经》12年的发展史上也是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