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多家银行叫停理财转让,银行理财质押贷款大行其道,反映两趋势?(多家银行回应碧桂园风险敞口 招行称境外业务风险比较大)

银行理财无论是理财规模还是在整个理财市场的影响力都是无法忽略的,银行理财的收益率虽然不高但银行理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值得大家期待,银行理财产品的“转让“更是提升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转让“被多家银行叫停,取而代之的是银行理财质押贷款大行其道,到底反映出银行理财什么样的未...

银行理财无论是理财规模还是在整个理财市场的影响力都是无法忽略的,银行理财的收益率虽然不高但银行理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值得大家期待,银行理财产品的“转让“更是提升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转让“被多家银行叫停,取而代之的是银行理财质押贷款大行其道,到底反映出银行理财什么样的未来呢?

首先,多家银行叫停理财产品的转让业务,反映出银行理财产品的两大趋势

曾经银行的“二手”理财产品备受大众的热捧,原因在于转让者提高了流动性,等于是以短期的资金实现了相对长期资金的收益,因此即使只有短期资金也可以放心地大胆购买银行的长期理财产品;而银行二手理财产品的购买者则因为转让者让渡了一定的收益而获得了比一手银行理财产品更高的收益。更重要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转让是通过银行正规平台进行的,因此交易的安全性与购买一手理财产品是一样的。

但目前北京的多家银行陆续发布了银行理财产品转让停止的公告,从而导致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转让业务不再进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根据北京商报报道,今年以来,已经陆续有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陆续停止了理财产品转让业务。银行不但停止非保本理财产品及结构性存款的转让挂单交易,新发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及结构性存款就不再开通转让业务了,也就是说,银行业务系统将不再受理存量相关产品的转让挂单交易。这将标志着银行理财产品转让业务受到市场的严重“抛弃“。

为什么备受银行、投资者双方欢迎的特别有价值的理财产品转让方式如今却被银行纷纷叫停呢?背后反映出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哪两大趋势呢?

第一个原因和趋势是资管新规实施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则固定收益类向净值化理财产品转型,实际上进行转让的价值基础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

2020年银行稳步推进净值化转型,截至2020年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5.86万亿元,全国34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共69995款,其中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41420款,较2019年减少24302款;净值型理财产品28575款,较2019年增加13145款。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7.4万亿元,同比增长59.07%;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67.28%,上升22.06个百分点。

银行理财净值化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波动的可能性加大,交易过程中价格的确定以及交易以后净值出现的变化风险都将对转让产品的投资者产生较大的风险,从而可能会出现更大的交易争议。

第二个原因和趋势是,在资产管理新规实施以后,投资者面对理财产品风险的买者自负“的前提是”卖者尽责,银行面临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信息披露、风险提示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

银行资产管理新规实施以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去刚性兑付和银行理财产品亏损风险成为现实,虽然说出现风险以后要“买者自负“,但前提却是”卖者尽责“。银行规范开展理财产品转让业务需要银行做好:客户评级符合“产品要求”,客户要清楚“产品有风险”,以及客户需知晓“收益会波动”等三项内容,鉴于银行转让的理财产品存在收益变动和净值变动的双重风险,所以需要银行更多地承担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等责任,因此,银行开展理财产品转让业务可能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

基于以上两大原因和趋势,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停止了理财产品转让业务,但也反映出一定的趋势,即未来可能会出现银行的产品转让业务出现全面停止的可能性。

其次,伴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转让的叫停,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业务大行其道,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一种必然呢?

与停止转让银行理财产品服务相比,近期一些银行则大力推销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业务,今年3月中旬,就有媒体报道,有国有大行开始借助旗下理财子公司进行理财产品质押业务的推广。某五大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正在对该行理财产品质押进行宣传,宣传的取向竟然是“理财产品质押,帮你灵动理财”。

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业务主要是大以借款人本人名下、贷款银行销售的本银行的理财产品受益权进行质押,从而获得银行的贷款融资,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前归还贷款本息的一种信贷融资业务。虽然说,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融资并不是什么新兴业务,也没有什么创新的科技含量,仅仅是银行最传统的担保质押性融资业务而已,但在这个时间点大力宣传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业务,是否是因为银行理财产品转让业务叫停后的替代品呢?

虽然在理论上,在购买长期封闭性理财产品时应该优先考虑家庭资产配置的流动性,确保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前不发生流动性短缺和紧张,但我们不能确保各种意外的情况发生。通过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缓解流动性并不应该不应该成为普遍性的选择,但作为一种意外性的流动性选择仍然是一种选择。但如果从银行理财产品转让套利的的角度出发,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融资则完全与银行理财产品转让是两大场景,并不具有替代性和兼容性。

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着一定的变革,也许在银行理财子公司运作成熟以后会重启银行理财产品的转让业务,但从目前的场景看,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融资虽然可以解决短期、意外性的流动性需求,但却无法解决银行理财产品转让的套利需求。这对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挑战。(麒鉴)


近期,在银行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风险敞口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招行回应称,境外的自营业务敞口占全部合作金额的5%,主要是境外的银团贷款,担保方式是信用。一旦主体违约,这部分业务的风险相对比较大。

招商银行副行长朱江涛在招行2023年中期业绩交流会上表示,目前招商银行和碧桂园的合作额度与招商银行在行业市场的地位基本上相符。从具体结构来讲,招商银行境内自营业务敞口占全部合作金额的87%,基本上都是项目融资,项目端货值对债务的覆盖倍数在1.5倍以上。“后续招商银行也会持续关注风险,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端的管理。”朱江涛表示。

对于境外自营业务敞口、不承担信用风险业务所涉及的碧桂园合作情况,朱江涛介绍,境外的自营业务敞口占比是5%,主要是境外的银团贷款,担保方式是信用。”朱江涛介绍,一旦主体违约,这部分业务的风险相对比较大。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占比是8%。其中,私行代销占比4%,这笔业务大概率会在年内收回结清;理财标准化产品投资占比4%,这部分业务的风险已经在产品端净值波动中得到体现。

据了解,2022年3月,碧桂园还与招商银行签署了150亿元地产并购融资战略合作协议。

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在半年报业绩报告会上表示,截至2023年6月底,交行对公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71.72亿,不良贷款率为3.39%,比上年末上升了0.59个百分点。但碧桂园在该行的业务余额非常小,项目贷款正常。此外,远洋在交行的业务余额占比非常小,涉及房地产板块和数据物流板块大多数还本付息正常,除了个别房地产项目出现问题外,总体资产质量是可控的。

刘建军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资产质量管控仍然是其工作重点。对于不良率的上升,刘建军表示,逾期贷款反弹主要原因是境内公司和信用卡业务。其中,境内公司逾期增加比较多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和房地产。

据不完全统计,8月至今,投资者至少向浙商银行、江阴银行、中国平安、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等九家银行提问碧桂园在银行的风险敞口、坏账金额、贷款余额等问题。

对于浙商银行,投资者提问称“听说贵公司给碧桂园贷款上千亿元,是否属实?公司对恒大,碧桂园、融创、滨江等民企的贷款余额是多少?能否说明?”浙商银行在回复中否认了“千亿贷款”的传言,“截至2022年末,我行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余额为63亿元,不存在上千亿元的情况。前十大贷款客户中,归属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为181亿元,占我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1.18%。”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林晓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龙嘉丽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