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后香港特区政府方面公布了领导小组同意的16项政策措施,有关措施将进一步便利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就业和居住,以及加强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便捷流通。
值得留意的是,已公布的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的措施中明确:中央...
11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后香港特区政府方面公布了领导小组同意的16项政策措施,有关措施将进一步便利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就业和居住,以及加强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便捷流通。
值得留意的是,已公布的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的措施中明确:中央政府将会在便利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等要素流动方面制定配套支持政策。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置独特,在“一国两制”下,要素跨境流动需要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寻求中央层面的支持。此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释放出的明确信息,对于加快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无疑是一大利好,也是合作区现实发展所需。
(深港交界的河套地区,近景是深圳,远景是香港。南都记者 胡可 摄)
16项措施可分为三大类别
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是关键环节
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介绍,此次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意的16项措施内容丰富,16项措施可以分为三大类别,第一类是惠及市民(主要是港澳居民)的政策措施,涉及购买房屋、子女教育、医疗、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等等;第二类是协助香港的专业界别进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涵盖律师、建筑业、保险业等;第三类是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有关创新及科技。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部署了下一阶段大湾区建设重点工作,要求要在政策落实上下更大功夫,积极稳妥推进重大政策、重点任务落地实施。要切实抓好科技创新这个首要任务,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要切实抓好推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这个关键环节,加强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要切实抓好改善民生福祉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大湾区建设成果更多惠及广大民众,尤其要让港澳民众特别是年轻人有获得感。要切实抓好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这个重要载体,打造粤港澳三地紧密合作的结合点和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可以看到,此次公布的16项政策措施,切合上述有关要求。比如,支持香港居民在内地便捷使用移动电子支付、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推出香港居民异地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以及惠及律师、建筑业、保险业的协助香港专业界别进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措施等,这些此前在香港社会就有较强的呼声,措施推出后相信有利于增强香港居民的获得感。而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与科技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息息相关。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明确便利要素流动会有配套支持政策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由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深圳河北侧毗邻河套地区的“深方科创园区”组成,此次公布的有关创新及科技的重要措施是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内容中最重要的是明确“中央政府将会在便利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等要素流动方面制定配套支持政策”。
香港-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极点,顺应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需要,基于各自差异化优势,创新及科技是深港双方具有高度共识的合作领域,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则是重要的合作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关“发展特色合作平台”的内容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主打科技创新主题的平台即涉及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需要指出的的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置独特,在“一国两制”下,进一步便利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等要素的跨境流动需要面对体制机制的问题,而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视为一个整体,科研管理制度、财税政策、人才发展政策等也存在有序衔接的问题,其中涉及的一些跨境问题并非深港的事权,需要寻求中央层面的支持。此次明确“中央政府将会在便利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等要素流动方面制定配套支持政策”的消息,对于加快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无疑是一大利好,也是合作区现实发展所需。
当前,深港双方都在积极推进各自相关区域的规划建设,港方区域的基建项目正在推进,深方科创园区已有实质性的项目落地和推进,特别是受益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的深圳市福田区部署实施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领航行动。而围绕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先行先试政策措施,社会上提出了不少诉求,官方也在积极行动,去年9月份,深圳官方就曾透露已研究制定多项先行先试政策,将提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此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释放出明确信息,意味着接下来出台便利要素流动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已是板上钉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作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上,香港可发挥其国际化优势,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投资来此,深圳可以利用其本身在科技创新上的经验和资源,投入合作区的建设。
2018年9月1日。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楼层分布。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享同等待遇
有助于便利港人到内地发展
此次公布的政策措施的第一大类是惠及市民(主要是港澳居民)的政策措施,涉及购买房屋、子女教育、医疗、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等等,其中“便利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房屋”的措施备受瞩目。该措施是香港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获豁免所需的在本地居住、学习或工作年限证明,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及社保条件,使香港居民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这项措施可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以及退休后在内地生活。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中,有的城市有“限购”安排,要求香港居民要在该城市居住、学习或就业一段时间,要曾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而此次的措施豁免了这些要求。
据了解,目前香港居民在深圳置业,在购房资格上,香港居民在深圳购买住宅以家庭为单位,在深名下无住宅,可限购一套,并可在中国司法部指定的香港律师楼做婚姻证明,并且注明配偶及成年子女的名字、身份证号码后,同深圳本地居民一样享受一个点的契税优惠。但由于香港的婚姻信息并未与内地联网,港人在深置业,不申请契税优惠,按照三个点缴纳契税,即可实现一个香港成年人买一套住宅的置业需求。
在贷款购房方面,据悉,2017年11月,中央有关部门曾发布《关于在内地(大陆)就业的港澳台同胞享有住房公积金待遇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放开购房资金支持政策,港澳台同胞可以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在商业贷款方面,政策上有相关规定,实践中还要看各家银行的具体情况。
莱坊中国战略咨询部高级董事陈铁东表示,香港居民到大湾区置业的现象由来已久,其中有生活居住的,有为退休养老的,也有投资的。美联物业深圳及惠州区董事总经理江少杰表示,这次便利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房屋措施的公布,在政策引导层面有重要的意义,以前一些香港居民会觉得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置业比较麻烦,此次放低、放宽门槛,将有助于为香港居民到内地发展创造便利条件,也吸引更多香港居民到大湾区内地城市置业。
2019年6月28日上午。深圳宝安机场。东部通航获得中国001号跨境飞行许可,这是首条内地直飞香港的直升机跨境航线。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使用在港注册的药物和医疗仪器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将成试点
此次公布的16项措施的其中一大类为惠及市民(主要是港澳居民)的政策措施,其中有的措施也将使大湾区的内地居民受益。比如,措施之一是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的医疗仪器,接下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会与内地有关当局商讨具体安排,包括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试点。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新措施中提及港大深圳医院会成为试点感到非常高兴。他认为,香港医疗服务“过河”,不仅方便香港人,也有助提升大湾区的医疗水平。比如,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过去几年在国际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不断有新的药品出来,新措施出台后,可以在深圳实现同体化治疗,有助于未来大湾区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国际化。
据悉,港大深圳医院曾在2016年至2018年10月,通过向药监部门申请,为一小部分因治病需要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帮助从香港购买需要使用的药品,这些药品属于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但当时在内地尚未引进。卢宠茂表示,比如一些比较特别的感染疾病,一些药品还没在内地注册,但在香港已经注册使用,使用这些药物是最好的治疗方案,在病人需要的时候,希望能找到一个通道去申请批准。新措施未来推出后,就不需要在每一次需要使用香港注册药物时去申请。
卢宠茂认为,港大深圳医院成为试点,这只是开始,最终通过试点,要辐射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患者可以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的医疗仪器,提升大湾区整体医疗水平。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医疗领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比如医疗人才的认证、医疗服务的融合、病例的打通、资讯的共享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高层次的跨部门合作。
2019年4月22日。高空望去的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片区,这里将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是深圳市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
为两地居民提供跨境理财产品的选择
此次公布的惠及市民政策措施中,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亦受到不少关注。措施内容提到,大湾区的内地城市是内地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内地居民对投资境外资产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不少港人对内地理财产品也有实际需求。为满足两地居民的跨境财富管理需求,中央政府同意,探索建立双向理财通机制,在风险可控和适切保障投资者的前提下,为两地业界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和业务空间,为两地居民提供跨境理财产品的选择,并为人民币跨境流动开拓新的渠道,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两地金融合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这一措施的提出和内地居民投资境外资产以及港人对内地理财产品的需求产生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是解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金融供给端的发展。在目前两地居民对金融产品的投资需求或金融业务的创新需求下,需要为两地居民提供跨境理财产品的选择,而顺带要解决的还有随着而来的理财产品互认等问题,需要两地的监管部门推动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香港金融管理局方面欢迎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措施的公布,认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又一政策突破,标志着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踏上新的台阶。香港金融管理局方面表示,为满足两地居民的跨境财富管理需要,香港金管局与内地当局会探索建立双向理财通机制,在风险可控和适切保障投资者的前提下,让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居民透过银行体系购买对方市场的理财产品。将会参考过去互联互通机制的成功经验,制订相关管理措施。金管局会与内地当局和业界作更深入的讨论,期望尽快确定有关机制的实施细节。
附:16项措施
惠及市民的政策措施 便利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房屋 支持香港居民在内地便捷使用移动电子支付 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推出香港居民异地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保障在粤工作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子女同等享受教育 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 为非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往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提供便利 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的医疗仪器 扶持专业界别的政策措施 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措施、法律顾问措施、特设考核措施 进一步扩大建筑业专业人士资格互认范围 扩大港澳建筑业专业人士在内地执业优惠政策实施范围 给予保险监管优待政策 取消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保险公估机构的年期限制 支持港澳债券市场发展(巨灾债券) 创新及科技 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对进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实行通关便利 放宽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港澳的限制
统筹:南都记者王睦广
采写:南都记者孙雅茜 李榕 黄玮 王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