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理财热降温 上市公司投资趋向于理性(理财热降温 上市公司投资趋理性)

  Wind数据显示,相较2018年的理财热,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和数量均明显减少,投资趋于理性。市场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适当地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赚理财快钱”的同时,不应偏离主业、脱实向虚。   规模与数量双降   A股上市公司理财思路悄然生变。截至12月19日,今年A股...

  Wind数据显示,相较2018年的理财热,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和数量均明显减少,投资趋于理性。市场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适当地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赚理财快钱”的同时,不应偏离主业、脱实向虚。

  规模与数量双降

  A股上市公司理财思路悄然生变。截至12月19日,今年A股37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130家(去年同期1300家)公司持有各类理财产品,规模合计1.2万亿元(去年同期为1.69万亿元),持有理财产品19186个(去年同期为24168个),规模和数量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指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理财降温的两大原因,一是企业资金面比较紧张,二是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下滑。

  权威人士指出,目前沪市信托理财的资金均使用上市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未发现有上市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购买信托产品的情况。

  辩证看待理财热

  自2012年证监会下发《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简称《监管要求》)以来,A股上市公司理财热情升温,并在2018年达到顶峰。然而部分投资者担心上市公司热衷投资理财而“不务正业”。对此,专业人士认为,应辩证看待这一问题。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上市公司募资应用于投资主业、投资实体经济,若反其道而行之,全部用于投资金融产品,不仅会给外界造成不务正业的印象,也会让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对实体经济构成伤害。不过,他也称:“不能否认多数上市公司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出发,在监管规定之内,用自有资金或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一些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出于等待合适投资时机、防范风险、日常经营周转等原因,往往持有大量资金,通过短期理财提高资金收益无可厚非。”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夏敏仁说。

  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是国际惯例。夏敏仁举例,苹果、微软投资于有价证券的金额占总资产比重都曾超过50%。

  权威人士指出,从风险因素方面考虑,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整体安全性较高。从上市公司层面看,购买理财产品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购买理财产品的整体规模不大,并未影响上市公司主体业务的稳健经营。此外,银行理财等筹集的资金,绝大多数流向实体经济。

  切勿荒废主业

  专家提醒,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只是现金管理的一种手段,主要利润来源仍是主业,理财的同时切勿荒废主业。

  “若疏远主业过度投资理财,或者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这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清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

  斥资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并非都是财大气粗,部分公司试图依靠购买理财产品粉饰财报。“金融要服务实业,上市公司理应把精力和目光聚焦在主营业务方面。不排除部分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是因企业规模扩张行至瓶颈期,有的则面临产能过剩。”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提醒,在投资此类公司时更需谨慎。

  《监管要求》明确规定,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投资的理财产品应当具有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特点,且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在程序上,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应经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由独立董事、监事会、保荐机构发表明确同意意见,并进行充分信息披露。《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及11月新修订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临时公告格式指引明确,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和募集资金进行理财,都需经过相应的审议和披露程序,且募集资金理财投资应与主业相关,披露要求更为严格。

  “上市公司应当担负起踏实敬业、规范运作的主体责任。”权威人士指出,在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董监高等“关键少数”应当勤勉尽责,依照规则审慎决策理财金额和种类。中介机构也应当严格履职,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尽到“看门人”的把关职责。

Wind数据显示,相较2018年的理财热,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和数量均明显减少,投资趋于理性。市场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适当地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赚理财快钱”的同时,不应偏离主业、脱实向虚。

规模与数量双降

A股上市公司理财思路悄然生变。截至12月19日,今年A股37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130家(去年同期1300家)公司持有各类理财产品,规模合计1.2万亿元(去年同期为1.69万亿元),持有理财产品19186个(去年同期为24168个),规模和数量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指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理财降温的两大原因,一是企业资金面比较紧张,二是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下滑。

权威人士指出,目前沪市信托理财的资金均使用上市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未发现有上市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购买信托产品的情况。

辩证看待理财热

自2012年证监会下发《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简称《监管要求》)以来,A股上市公司理财热情升温,并在2018年达到顶峰。然而部分投资者担心上市公司热衷投资理财而“不务正业”。对此,专业人士认为,应辩证看待这一问题。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上市公司募资应用于投资主业、投资实体经济,若反其道而行之,全部用于投资金融产品,不仅会给外界造成不务正业的印象,也会让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对实体经济构成伤害。不过,他也称:“不能否认多数上市公司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出发,在监管规定之内,用自有资金或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一些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出于等待合适投资时机、防范风险、日常经营周转等原因,往往持有大量资金,通过短期理财提高资金收益无可厚非。”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夏敏仁说。

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是国际惯例。夏敏仁举例,苹果、微软投资于有价证券的金额占总资产比重都曾超过50%。

权威人士指出,从风险因素方面考虑,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整体安全性较高。从上市公司层面看,购买理财产品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购买理财产品的整体规模不大,并未影响上市公司主体业务的稳健经营。此外,银行理财等筹集的资金,绝大多数流向实体经济。

切勿荒废主业

专家提醒,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只是现金管理的一种手段,主要利润来源仍是主业,理财的同时切勿荒废主业。

“若疏远主业过度投资理财,或者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这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清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

斥资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并非都是财大气粗,部分公司试图依靠购买理财产品粉饰财报。“金融要服务实业,上市公司理应把精力和目光聚焦在主营业务方面。不排除部分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是因企业规模扩张行至瓶颈期,有的则面临产能过剩。”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提醒,在投资此类公司时更需谨慎。

《监管要求》明确规定,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投资的理财产品应当具有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特点,且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在程序上,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应经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由独立董事、监事会、保荐机构发表明确同意意见,并进行充分信息披露。《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及11月新修订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临时公告格式指引明确,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和募集资金进行理财,都需经过相应的审议和披露程序,且募集资金理财投资应与主业相关,披露要求更为严格。

“上市公司应当担负起踏实敬业、规范运作的主体责任。”权威人士指出,在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董监高等“关键少数”应当勤勉尽责,依照规则审慎决策理财金额和种类。中介机构也应当严格履职,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尽到“看门人”的把关职责。

  图虫创意/供图 周靖宇/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张艳芬

近日,浙商银行获批筹建理财公司浙银理财。至此,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在内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已拿下“理财公司”这一超级牌照。

2018年4月,随着资管新规等一系列配套细则落地,理财牌照走过了集中批设的阶段,基本覆盖了主要商业银行。目前,国内已有31家理财公司开业。招商证券预计,未来将有50家左右的理财公司,而未有理财公司的中小银行将逐步退出理财业务。

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原则,当前理财公司牌照进入了“惜发”阶段。对于大部分中小银行而言,申设理财公司的门槛较高。然而,不少有实力但还未取得理财牌照的中小银行,并不甘愿只当其它金融机构的销售渠道,因此对于理财牌照的申请也是跃跃欲试。

不甘心沦为代销

在城农商行阵营中,目前只有8家城商行和1家农商行成立了理财公司。

尽管监管政策更加鼓励区域银行回归本源,将重点放在支持当地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这一传统业务上,但在前几年业务中积累了不小存量规模的一些中小银行,并不愿意放手相关业务,希望借助理财牌照更加综合化地发展。

“不甘心沦为代销”,是上述中小银行的心声。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一些存量理财规模较高的城农商行,正积极对照理财子公司的标准推进组织架构等方面的调整。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城农商行产品的净值波动、回撤等指标还优于市场平均水平,它们正在收益、风险、流动性的“不可能三角”中寻求平衡。

记者从华东一家城商行资管部门了解到,该行截至去年8月末的理财规模还有700余亿元,在当前尚未取得理财公司牌照的银行中居于前列。目前,该行正对照理财子公司的标准推进组织架构优化、人才培养、配套系统建设等各项工作。此外,在为理财公司化运作的科技投入方面,该行近几年持续加大科技系统投入,包括升级理财资管系统,并建设信用评估、信披及报表和TA(登记过户)系统等。

在提及2022年“赎回潮”中的表现时,该行资管部门表示,该行在波动中及时调整布局,规模回撤率几乎仅为市场平均水平的一半,净值增长率也高于市场水平近1个百分点。在理财风险管控方面,该行的资管业务已对标理财子公司,处于标准化、流程化状态。

多家中小银行曾布局

从已批设开业的理财公司的区域分布看,它们的注册地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山东、广东各有3家;浙江、江苏各有2家;安徽、福建、天津、重庆各有1家。也就是说,中西部地区设立的理财公司仍较少。

记者梳理发现,兰州银行、西安银行、贵阳银行、长沙银行、乌鲁木齐银行、甘肃银行、富滇银行、天津银行、广州农商银行、齐鲁银行、重庆银行、成都银行等十余家区域银行,均对外披露过申设理财公司的意图。

另外,地方政府也积极支持当地金融机构申设理财公司。例如,河南省于2022年1月中旬发布的《河南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方案》,就提出要推动中原银行、郑州银行发起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同一时期,湖北省发布的《湖北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支持地方法人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

在设立方式上,上述不少银行计划全资设立理财子公司,亦有银行拟引进战略股东,共同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理财存续规模亦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当前成功申设理财公司的机构,理财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而中小银行受窗口指导的影响,存续规模增长有限。记者了解到,目前理财规模排名居前的几家中小银行,其存续理财规模仅在700亿元上下。

申设理财公司难在哪

从客观条件看,基于存续规模有限、投研能力不足、金融科技基础较弱等问题,大多数中小银行想在理财牌照方面取得“入场券”有一定难度。当前,它们只能设立理财业务专营部门,对理财业务实行集中统一经营管理。

具体来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对理财子公司的准入条件、业务规则、风险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要求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资本,这也让很多体量较小的中小银行望而却步。

从已开业的理财公司的注册资本看,除青银理财和杭银理财,以及几家合资理财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亿元之外,其他理财公司的注册资本均高于这一水平。其中,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公司的注册资本在80亿元至160亿元,其他理财公司也多在10亿元至55亿元。前述拟筹备的浙银理财,与恒丰理财、渤银理财、北银理财、渝农商理财、苏银理财、南银理财、徽银理财等处于同一梯队,注册资本均为20亿元。

除了具备足够的资本,成立理财公司还需要有足够的投研能力、专业的团队、完善的中后台设置以及成熟的科技系统作支撑,这更加考验中小银行的综合实力。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