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1986年6月,罗湖口岸竣工启用。1991年10月,深圳机场正式通航,2004年12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开通,2011年12月,深圳北站投入使用……对于深圳来说,这都是值得纪念的大日子。如今,深圳由地铁、公路、铁路等构...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1986年6月,罗湖口岸竣工启用。1991年10月,深圳机场正式通航,2004年12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开通,2011年12月,深圳北站投入使用……对于深圳来说,这都是值得纪念的大日子。如今,深圳由地铁、公路、铁路等构成的庞大路网,犹如城市的血管,串起每一个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交通枢纽工程,让整座城市脉动更有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规划下,在先行示范区的提档升级下,在深圳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罗湖口岸、深圳机场、深圳北站,未来有着更重要的使命。即将建成的莲塘口岸,在西部快轨设想下,在西丽和深圳机场两个高铁枢纽的规划中,深圳枢纽作用被赋予新的规划和设想。这样的规划下,也将进一步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流通升级。
2019年9月,深圳北站。深圳北站作为广深港高铁、厦深铁路、未来赣深高铁、深茂铁路等线路的枢纽站,车站周边已经建起了商务写字楼及规划了商务区。口岸
打造立体化的交通枢纽
改革开放前深圳唯一陆路口岸
作为最早的建成区,罗湖是深圳叙事的起点。在罗湖区人民南路,一座红黄相间的大楼上,“罗湖口岸”四个大字高高挂起,远远一眼便可以看见,这是有33年历史的罗湖口岸联检大楼。对于很多人而言,这里也是他们和深圳初次相识的开始。
作为连接香港、内地的第一口岸,罗湖口岸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枢纽,也是深圳最繁忙的通关口岸之一。开通至今出入境已超20亿人次,年均查验出入境旅客数量8200多万人次。
时间回溯到1950年,彼时的罗湖口岸刚刚获批成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也是改革开放前深圳唯一的陆路口岸。1984年,现在深圳湾边检站工作的唐祥贵来到罗湖口岸工作。在他的记忆里,由于入境人数多、验放速度慢,一楼的验放大厅总是黑压压一片人,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每验放一名旅客,就在入境文件上盖章。铁做的印章敲在桌子上,大厅里充斥着噼里啪啦的盖章声。
1985年,新建的罗湖口岸联检大楼正式启用,深圳边检总站启用自行研发的“旅客自助查验系统”,通关效率大大提升,人挤人的场景早已成为过去。罗湖口岸日均通关旅客也上升到23万人次。罗湖口岸强大的辐射力为片区经济带来一股活水清泉,加快带动了罗湖口岸片区人流、资金、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流动,这里率先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繁荣地带。
强化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
如今,除了罗湖口岸,深港间陆路口岸还有文锦渡、皇岗、沙头角、深圳湾、福田口岸以及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铁路口岸。2018年,有2.5亿人次经深圳口岸出入境,罗湖口岸是深圳海陆空口岸体系中的一个。
2018年8月17日。早上,深圳湾口岸交通繁忙。
香港-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极点,双方已有共识和动力进一步深化深港合作,而口岸作为深圳与香港交流对接的重要区域和通道,在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其功能价值亦正被重新审视。
事实上,深港口岸谋变已酝酿多时。深圳市主要领导曾就口岸议题多次发声,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深港口岸功能和布局,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跨境流动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
计划在今年落成的莲塘/香园围口岸是深港口岸功能布局调整的关键一步,该口岸兼具客运与货运功能。目前,皇岗口岸、文锦渡口岸、沙头角口岸、深圳湾口岸皆兼具旅检、货检功能,而过往建成的口岸周边交通配套已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
探索跨境基础设施,重构口岸周边交通配套成为重要一步。因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深圳正在加快推进深港西部快轨前期研究等,争取将更多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引入各自的相关口岸,将口岸打造成立体化的交通枢纽,强化多种交通方式在口岸的衔接,提升区域的辐射带动力。
百年老站“扩容升级”
7月10日,由深圳开往广东怀集方向的D7554次列车从深圳火车站驶出,成为深圳火车站有史以来第一趟跨线动车。这座百老站与罗湖口岸毗邻,历经百年发展,由最初的广九铁路车站,发展为深圳经济特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成为无数怀揣梦想的人抵达深圳的第一站。
2019年7月10日。深圳火车站首次开行跨线动车组。早上8时,深圳前往怀集的动车组发车。
2019年7月10日。深圳火车站首次开行跨线动车组。深圳前往怀集的动车组即将发车。
2019年7月10日。深圳火车站首次开行跨线动车组。深圳前往怀集的动车组即将发车,餐车准备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小吃和餐饮。
改革开放和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涌至深圳“淘金”,简陋的火车站却和特区建设显得格格不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来到深圳的老萧一出站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和老家县城火车站没有区别,二层结构的简陋楼房,外层墙壁破旧不堪。1983年,深圳火车站改建工程启动。1991年10月12日,现在的火车站东座建成。2004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一号线开通,经过大规模改造,火车站周边形成了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地铁、长途汽车、公交汽车和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工具无缝接驳的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紧密相连,是联系内地与港澳的重要纽带,长期服务于海内外旅客。随着改革开放,通商贸易需求大幅提升,许多经由香港的境外资金不断涌入,港商港企带着资金技术沿铁路北上,搭载五湖四海建设者的火车抵达深圳。
深圳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深圳火车站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亟待提升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相匹配的枢纽。2019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提升深圳站服务功能,引入高铁线路,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而今年7月,深圳站开出的首趟跨线动车组列车便是百年老站“扩容升级”的第一步。今年8月,深圳火车站改造工程启动,为加开更多跨线动车做准备,逐步改成高铁站。
高铁
布局新枢纽改写出行版图
客流量台阶式上升
2011年12月,随着和谐号的一声鸣笛,深圳北站正式投入使用,深圳进入“高铁时代”;2015年12月30号,亚洲最大地下火车站福田站开通运营,广深港高铁内地段全线贯通……这都是深圳高铁发展史中值得纪念的日子。刚过去的9月23日,是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一周年,香港首次连入祖国高铁网的日子。
2017年8月8日。深圳。广深港高铁福田站绿化提升工程。下沉广场外立面采用了立体绿化技术。
“深圳北到香港西九龙最快只要19分钟,福田到香港西九龙最快只要14分钟,这是最大的变化!”自2001年进入广九客运段,已经工作18年的列车长侯蕊婷亲身体会到了铁路惊人的前进和发展速度。
一件又一件大事,不断改写着深圳地区出行版图。高快速的便捷出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走他乡,寻梦深圳。深圳北站90后客运员龙振莎便是其中一员。
五年前,龙振莎从湖南老家初来乍到,深圳北站成为她抵深的第一站,也是她至今奋斗的地方。龙振莎回忆,从出站口走出来,铺天盖地海风袭来,站前广场客流稀稀落落,商铺也寥寥无几,显得深圳北站更加宏伟,不远处有几栋正在施工建设的高楼。
2013年厦深线开通将前述景象一笔改写。“在这之前,我们的工作量还不算大,列车开行对数也不多,候车室内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宽敞和整洁。”深圳北站第一批进驻车站的员工胡福祥回忆道,厦深线开通导致客流量台阶式上升,“新同事也来了一波又一波,应对日益增长的客流,可以说是迎来历史时刻。”
加快布局对外铁路通道
随着贵广高铁开通、渝贵铁路开通、厦深高铁班次加密等因素影响,深圳铁路运输需求不断得到释放。尤其是通过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线、京九线和厦深铁路等,深圳与香港、广州、武汉、北京、厦门、杭州、上海等地连结,深圳作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铁路客运枢纽的地位凸显。
客运量巨变的背后也是深圳对铁路出行需求的急剧增长。多方声音呼吁,深圳要建设更多对外高速铁路通道。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快速人力、物资、技术、资金、信息流动,深圳的枢纽作用有了新的规划和设想。
今年5月,获批的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形成深圳北、西丽、深圳站及深圳东、福田、深圳机场、坪山站 “三主四辅”布局,形成衔接广州、赣州、汕尾(厦门)、茂名、香港等方向,广深港、赣深、厦深、深茂高铁、广深铁路等干线和穗莞深、深惠、虎龙、深珠等珠三角城际铁路引入的“双十字”放射形枢纽。
向东规划增加深汕高铁、深圳至梅州高铁衔接近海内陆高速铁路,向北规划增加深圳至永州高铁衔接呼南高铁,向西规划增加深肇高铁衔接南广和贵广铁路、深圳经玉林至南宁高铁;增加深圳中心区至广州中心区高速城际铁路;增加高铁跨江第二通道及城际铁路跨江新通道;增加深莞城际、深莞增城际、中深惠城际、深汕城际……深圳加快布局对外铁路通道信号不断释放。
地铁
从无到有 从优到强
拉近了深港两地的距离
2004年12月28日,彼时的深圳气温骤降,料峭寒冬。2万余名深圳人齐聚1号线罗湖火车站站点,只为一尝深圳地铁“头啖汤”。当天,1号线东段以及4号线南段组,共20个车站开通运营,深圳进入了“地铁时代”。
深圳地铁3号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列车上线运营。
1号线始发站罗湖站也正式运营,与之配套的深圳火车站广场地铁交通层投入使用,如今每天有数十万人的“深圳梦”在这条线上开启。相比铁路,深圳的地铁历史是短暂的。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试运营。彼时的深圳却只是一个临近香港、隶属于宝安县的小镇,一片滩涂。
1998年7月,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深圳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拉开。当时,正值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报批热潮,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能成功立项,“深港罗湖、皇岗/落马洲口岸旅客过境轨道接驳工程”这张“香港牌”功不可没。
据深圳地铁建设者、原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简炼回忆,当时深圳提出建设地铁的三大理由,一是实现国产化,国产化地铁能做到70%。第二个理由是深圳市政府可以出70%的资本金。第三个是1997年香港要回归,香港有地铁,深圳应该也有地铁。
其中,第三个理由最为关键。深圳地铁一期工程除1号线起于罗湖口岸,是全国口岸人员流量最高的口岸,4号线临近皇岗口岸。这两条线路对于沟通深港作用不言而喻。多年后,4号线更成为深港两地融合的里程碑。2004年1月,港铁与深圳市政府签订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原则性协议。2010年7月,港铁(深圳)正式接管4号线。
从最北边的清湖站到最南边的福田口岸站,这条横贯深圳南北的地铁将深圳市中心和龙华区紧紧连在一起,为深港两地市民、跨境学童、游客抑或是购物者提供便捷出行,也拉近了深港两地的距离。
轨道交通建设井喷
地铁是展示城市发展速度的窗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精彩的起笔,前海从一片不起眼的小滩涂,迅速奔跑成为时代的“排头兵”,拾级而上,跨步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列,成为珠三角城市群中的“后起新秀”。近日前海地下路网也将迎来新一轮提质增效。
地铁5号线妈湾站点。
本周六,深圳地铁5号线二期将正式开通初期运营。作为首条贯穿整个前海片区的线路,这条新线将有效缓解早晚通勤客流压力,为沿线居民出行带来便利,也将进一步强化前海与其他城市组团之间的联系,为前海的发展注入一针“催化剂”。
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洗礼,深圳发展高歌猛进,深圳轨道交通也走出了从无到有、从优到强的蜕变之路。从1998年地铁公司成立至今,21年时间里,深圳地铁建设高速发展,从最初的21.8公里到8条线路共计286公里,从最初的两条线到17条在建地铁线路(含延长线)齐头并进,深圳迎来地铁建设“井喷”期。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深圳轨道交通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动力引擎。以填补了深圳机场以北片区地铁的空白史的11号线为例,得益于该条线路的开通,宝安福永、沙井等边远片区实现30-40分钟可到达深圳核心区域。蛰伏已久的西部蠢蠢欲动,大空港等概念也因地铁的开通而得到强化。
不断完善的地下交通网络也带动提升沿线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为深圳追梦人创造宜居宜业的环境。从首条地铁开通,深圳地铁走过15年,目前7条线路车辆已超过395列,实现从开通初期满一年0.58亿乘次,到2018年16.37亿乘次(不含4号线)的年客运量。
航空
升级换代插上腾飞之翼
2019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T3航站楼。深圳机场已先后落地实施24小时通关、外籍旅客离境退税、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截至2019年5月30日,深圳机场国际航线通达全球50个城市。
机场通航第一年客流突破百万
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特区初建时,深圳市委市政府就意识到,要建一座机场。1988年5月,深圳市政府正式成立深圳机场建设领导小组暨深圳机场公司,机场建设迫在眉睫。当时深圳不属于民航统一分配单位,深圳市政府便花费了20多万元从中国民航学院引进人才。
这一批共有19个人,现任深圳市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繁华是其中一个。1991年1月,32岁的李现刚离开工作了15年的北京首都机场,由深圳市政府招调来支援机场建设……彼时,尚未建成的机场俨然一个“枢纽”,源源不断地吸引人才来到深圳,建设深圳。
1989年5月深圳机场正式开始动工,但在动工之前便遇到了难题。机场所在的地方修建之初还是一片海边滩涂。深圳方面请来全国各地的专家,深圳机场成为国内惟一在淤泥地上建起来的机场。
深圳这座以开放、包容、创新著称的城市,在机场建设过程中,用“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引领,从1989破土动工至1991年验收结束,机场的建设时间整整比国外一些专家预计时间减少一半。
1991年10月12日深圳机场正式通航,深圳经济特区有了属于自己的机场。虽然开通初期,仅有一条客不满座的深圳-北京航线。但运行第一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深圳机场通航仅用9个月,即实现客流量突破百万人次,跻身当年全国七大机场;1996年,跻身全国四大繁忙空港。2003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2007年达到2000万人次,2016年突破4000万人次,2018年超4900万。
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从1991年通航之初的一座候机楼、一条跑道,到后来的AB“双子楼”运作,再到2011年双跑道运行……随着客运业务全面提速,深圳机场硬件不断升级换代。2013年11月28日,在万众瞩目中,外形酷似“大飞鱼”的深圳机场新航站楼正式启用,为深圳连通世界插上了“腾飞之翼”。
当前,深圳正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尤其像华为、中兴、腾讯等巨头企业代表,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业务发展高度全球化,急需构建与城市定位和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国际航线网络。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业务是深圳机场发展“短板”,这与深圳机场以往以国内业务为主的发展策略和过去干线机场定位不无关系。这一局面转变始于2016年。当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深圳机场的功能定位由“干线机场”升级为“国际航空枢纽”,国际业务发展步入快车道。
今年5月,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迎来里程碑。随着“深圳-罗马”航线的开航,深圳机场国际客运通航城市达到50个,至此,深圳国际航线网络不仅连通了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著名航空枢纽,也实现了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五大洲全覆盖。
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深圳机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大湾区建设的“引擎”功能成效明显。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深圳机场国际客流呈现年均30%以上的快速增长,国际旅客量在旅客总量中的占比提升至近10%,国际业务已成为深圳机场主业发展“新动能”。
深圳机场硬件“升级换代”依然不断。目前,深圳机场正全面加快推进卫星厅、三跑道等新一期扩建工程建设,加快“未来机场”建设、着力构建发达高效的“海陆空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深圳机场将加快推进“客、货、城”战略实施,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国际航空枢纽,进一步增强引擎功能,更好地服务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强国城市范例”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