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强森强调,年轻人在进行理财投资时,需要理性判断,切忌盲目跟风。
文|曹杨 张琳 冯晓亭 郭一梦
邓双琳 赵晨希
编辑 | 曹杨
来源 | 燃次元(ID:chaintruth)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021年即将过去,这届爱理财的年轻人收益如何?
在Z世代心中,理财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事情。轻松实现“睡后收入”,是绝大部分年轻人的追求。
从基金到股票、理财产品、黄金……凡是能力范围之内,年轻人都试图去尝试。而在年轻人活跃的社交平台,关于理财的内容和话题更是无处不在。
“12.10新手指南黄金近两周处于磨盘状态……”、“我猜明天一定涨,相信的老板们点下赞”、“做个小调查,你们都是什么价位上的车?我先来,实时金价374元上的车……”
在支付宝理财的黄金讨论小组,众多购买了黄金理财的参与者在分享着自己的理财经历。他们当中有典型的理财小白,也有自称拥有多年理财经验的“大神”。毛毛是上述众多理财小白之一,在知道这个黄金小组后,便对买黄金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其实,不仅仅是支付宝的黄金小组,在小红书、知乎、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关于如何理财的帖子和短视频均层出不穷。“如何才能从负债5万元到3年存下25万元”、“手把手教你买第一支基金”、“0基础理财学习群即将截止”、“月薪5000元如何理财?……”在小红书搜索“理财”,相关笔记更是超过64万篇。这些内容往往对像毛毛这样的年轻理财小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但“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收益是负数”,谈起自己在2021年的理财收益,毛毛无奈中带着一丝悲伤。
实际上,不只是理财小白,有着多年理财经验的陈小喵在今年也遭遇了自己理财生涯的滑铁卢。
“我在基金里的钱差不多二十几万,然后一年下来就只赚了200元。感觉自己买了个寂寞。”月薪超过2万元的陈小喵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普通白领,她告诉燃财经,自己大概从两三年前开始买基金,前几年都是赚钱的,于是今年年初就又多买了一些。
“但万万没想到,今年会是这样的结果。”陈小喵表示,令自己更没有想到的是,年赚200元的收益者,竟然还超过了30%的北京“基民”。
正如陈小喵所说,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指出,大量基金重仓的食品饮料、医药、金融今年都是负收益。而今年下跌的10大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1.41%、综合金融-1.88%、食品饮料-6.18%、医药-6.67%、传媒-7.97%、农林牧渔-10.72%、房地产-13.11%、非银行金融-22.30%、家电-23.56%、消费者服务-29.56%。
而昔日火出圈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今年表现也不太好。如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今年收益-9.17%;刘彦春管理的6只基金今年全部负收益,跌幅皆超过10%;萧楠管理的5只基金今年全部负收益,4只跌幅超过10%……
不仅仅是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受益也并不理想。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全国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分别为3.5%、3.47%、3.46%、3.43%、3.4%,持续下行。
“‘跌妈不认’,即跌到连妈都不认识了,形容自己买的股票基金与日剧跌的惨状。”成为了这届理财年轻人自嘲的话术。
对此,拥有多年投资经验的投资经理强森告诉燃财经,一方面,因为宏观经济整体下滑,A股和基金大盘低迷,所以今年大部分理财产品表现都差。另一方面,市场投机收益下降。在金融领域,股票和基金本质上还是机会投资,即看涨或者看跌。少数人玩的话,信息差比较大,有投机可能。而市场大多数人进入并且讨论之后,投机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很容易出现追涨或者追跌的现象,从而使得理财的价值偏离,泡沫扩大。
除此之外,强森补充道,价格波动很容易造成恐慌。如某只股票产生波动,正常情况下没有跌到一定价值很多人不会抛售,但是进去的散户太多,有些人恐慌抛售,造成价格大跌,更多人抛售,最后根本收不住,连理性投资人也就不敢再继续持有。
本期小酒馆,我们和一些热衷于理财的年轻人聊了聊他们这一年的理财故事。他们当中,有人在社交平台跟着博主学理财,最后意识到只有赔钱的命;有人听信“操盘手”,半年亏了半年工资;也有的人是理财小白,靠着论坛里的交流入坑黄金,却被套牢;有的人自认为快速掌握了理财方法,却偏偏押错赛道,亏得无可奈何;还有人或许明明可以守着基金等回本,却因一些“意外情况”忍痛清仓;更有人是理财高手,却在今年的投资中亏出去一套豪宅。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强森强调,年轻人在进行理财投资时,需要理性判断,切忌盲目跟风。
阿肥 | 24岁 普通职员
跟着小红书博主学理财,都成了“赔钱”的买卖
“日赚5000元,手把手教你学理财,纯干货教学。”作为一个理财小白,看见这样的字眼很难不心动。但也正是因为对理财知识一窍不通,轻信所谓的“专业”人士,我理的财最终都成了“赔钱”的买卖。
或许多少和疫情有关,年初的时候,我整个人的状态都处于焦虑当中,害怕失业,害怕交不起房租。偶然听身边朋友说,今年上半年是理财风口,只要进去,多少都能小挣一笔。但鉴于自己没有理财的经验,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去网上搜索一些所谓的“理财大神”的指南。
起初,我跟着小红书一位博主试探性的小额买卖网红基金,类似易方达、汇添富等等。这位博主看上去挺认真的,他会从基础的理财理论到手把手教选择基金,包括它的净值估算、近5年的收益情况、近3年业绩走势、每个阶段的业绩表现等等,在他的指导下,我也小赚了几百元。
尝到了甜头之后,我就错误的以为这是一个看起来不用花心思就能挣钱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基金小赚之后,我发现这个博主也推荐过股票。我跟着他的推荐看了几只股票,发现他推荐的确实都涨得挺好。脑子发热的我,完全忽略了“投资有风险”这句名言,想着股票可能比基金赚得更多。
于是,在跟着他开户、绑定银行卡、账户认证等操作后,我开始跟着这位博主炒股。我几乎完全相信那位博主,跟着他同步操作,投了大概差不多5000元,这可是我半个月的工资。
就在我满心欢喜等待第二天的收益到账时,亏损近1000元的页面让我大为一惊。
但博主在更新的视频中却说:“这是正常情况,第三天一定会涨,必然不会让粉丝跟着赔本,相信自己是专业的。”可第三天的结果仍是是一片绿。慢慢地博主的解释也变得越来越没有可信度了。
直到现在,我在年初和年中陆续跟着这位博主理的财,不仅是股票,就连之前跟着买的基金,也是在亏损的状态。
果然,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种不用动脑就能挣钱的买卖,根本不适用在我身上。理财可以,但也要稳定心态,理性判断。我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心思去看我的帐户了,今年的新年愿望就是只想收回本金。
陈兴业 | 27岁 教师
委托“操盘手”代操盘,半年亏了半年工资
从投资理财时间来看,我并不是一名“小白”。 在大学期间我就开始定投基金,后来毕业回老家考了教师编制。 有着稳定的收入,在家里吃住,也不需要我来承担任何生活开支。 于是,每个月完全可以做到赚多少存多少,收入也基本用在了投资理财上。
由于我定投的基金业绩走势远低于同类均值,同时在我与身边大学同学交流时候,又多次听他们提及,炒股来钱快、炒期货来钱快……反正有着各种来快钱的方式。于是我看着自己持有率为负数的基金,以及银行账户里躺着的十几万元,满脑子就开始想着如何“钱生钱”。
但我没有相关金融知识以及实操经验,即使买着基金,在这方面也算是一名“门外汉”。为保稳健,我开始跟着一位有着多年投资理财经验的“大师”学习投资,这位大师自己还建了一个投资交流群,每天在群里分享自己的投资心得和优股推荐。
“大师”没有正式工作,每天就是盯着各种屏幕“蹭热点”,基本做短线,赚快钱。我原本也跟随“大师”进行过几回交易,但由于工作性质,没法及时收到他的消息。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我赔钱的时候远多于赚钱的时候,索性将15万元账户资金托管给“大师”,委托他代操盘,他也给我拍胸口表示,“交给我没问题,我是个专业的操盘手,手里有好多个大客户呢。”
对他我是完全信任的,在我心目中,他就是“有能力的人”,我只管放手让他去干,每季度等着分钱就行。而他也准时给我打钱。对于资金流向我也没多留意,毕竟我有正职工作,也没那么多时间进行操作。
但我没想到的是,今年10月份我因家里有事急用钱,找到“大师”时,大师对我直言,“现在钱大部分被中概股套住了,要不再等等,只要不卖就不算亏损。”并且他说以他的-40%收益率来算,我的15万元本金要赎回也只有9万元。
半年时间少了6万元我自然是愤怒不已,操盘手亏损又怎么能全算到我头上,经过和他一番争论之后,他答应给我退还12万元。
▲图 / 陈兴业持仓详情来源 / 陈兴业提供
尽管拿回了12万元,但我依旧愤愤不平。3万元可是我半年工资,这岂不是相当于我半年班都白上了,全赔了。但没办法,我也只能安慰自己说还能拿回12万元。
看着银行账户上的12万元,我一方面想起自己基金和股票的赔钱经历,另一方面又觉得不能让钱毫无变化躺在账户上,于是我买入了一个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虽然只有3%收益率,但大概率能保本我就很知足了。
大楠 | 27岁 公司行政
看好在线教育买基金,亏了近2万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是一个理财小白,一直秉承着“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若理财财远离你”的信条,勤勤恳恳工作,开源节流攒钱。
可是当我看到身边很多朋友因为买基金而挣到钱的时候,为了早日实现财务自由的我也开始心动,朋友告诉我其实买基金很简单,跟对基金经理就能挣到钱,“你要是觉得麻烦,就我买什么你跟着买呗。”在朋友的劝说下,我拿出积蓄的三分之一——4万元,尝试着开始以买基金的方式理财。
一开始,我就直接买朋友推荐的基金,但对我这样一个月薪刚过万的职场新人来说,4万元也不是个小数目,不能稀里糊涂地买。于是,我开始学习一些购买基金的基础知识,也开始关注时事政策,不再盲选盲听。
几个月的时间,我从连“加仓减仓”都不懂的小白,逐渐搞清楚C类基金适合短期,A类基金适合长期,基金持有要多样化等等专业理论。从入坑开始计算,我用10个月的时间赚了近1万元,这让我对自己的理财能力充满了信心。
万万没有想到,刚刚尝到一点点甜头的我就赶上了如此“魔幻”的2021年。5万元直接缩水成了3万元,直到现在我也没办法追平。教育培训类中概股全面崩盘,是我亏损的主要原因。
我是在在线教育疯狂烧钱的那段时间押注的这个赛道。其实“双减”之前,我在在线教育板块中押注的几支基金就一直狂跌,但当时政策是一点点缓慢释放的,而且当时知名基金经理还有反向加仓的情况,便使我产生了误判,错过了最佳的清仓时间。
不只在线教育,我的新能源、5G和半导体也都买在了高位。今年二季度的时候,新能源、半导体和军工一直大涨,7月份开始却急转直下,我差不多7月中旬开始买的,结果之后就一直在跌,但越是这样越不能卖,现在卖就是真的亏了,只能等跌得狠了再补仓等涨。
我现在很后悔自己当时沉不住气,急于弥补自己在在线教育基金的损失,刚跌一点的时候就开始建仓补仓。
不过虽然目前还是亏损的状态,但我还是觉得只要板块选得好,长期看来肯定会涨。我目前非常看好医疗、基建、科技。虽然科技最近行情一般,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有机会的。因为基金本来就需要长期持有,不到最后一刻就无法定输赢。
毛毛 | 28岁 打工人
2万买黄金,只要不卖就不算亏
我其实应该算是典型的理财小白,之前也没想过自己会购买理财产品,但看到身边的人都在谈论黄金、基金、股票,就也想参与一下。
大概是去年年底左右,有同事因为买基金赚了一些钱,听说投了20几万元赚了5万元左右。然后我就心动了,毕竟对于我这个月薪不过万的人来说,5万元真的是相当不错的收益。但我也心知肚明,人家是本金多,才收益多。我虽然赚得少,但我可以少买一些,能赚多少算多少嘛。
于是我就开始打听大家都从哪里买理财产品。当时他们和我说新手如果想求稳,可以先买点黄金练练手。就这样,我抱着先了解下的心态点开了支付宝里的理财-黄金页面。但因为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理财产品,我就很懵,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操作,这时“黄金讨论区”便深深地吸引了我。
当时在讨论区里,有很多理财小伙伴都在谈论黄金价格上涨的事情,然后还有一些感觉上比较有经验的网友会总结一下趋势和走势等等。就这样,我对黄金的兴趣越来越浓。
▲图 / 支付宝黄金小组 来源 / 毛毛供图
但即便如此,我也没有马上买入。毕竟虽然自己没买过,也或多或少听到身边的同事说不能在高点买。但是到了今年的1月初吧,我记得是1月5日左右,当时黄金的价格已经涨到了390元/克。我就担心再不“上车”就更上不去了,最后实在没忍住便拿出了自己一半的存款,2万多元,买了黄金。
基本上从买了之后,黄金的价格就开始一路下跌了。虽然在这一年的期间也有上涨的波动,但整体还是下跌的。我买的是“易方达”,现在的价格差不多是355元/克,一年的跌幅是将近5%。说实话,虽然不是巨亏,但对我这种从来没有理过财而且也没什么财的人来说,也蛮多的了。
我现在的想法就是,只要不卖就不是赔。
婉婉|26岁 互联网员工
急需用钱,只好忍痛清仓
作为一个理财小白,我对理财一直是一知半解的状态,是典型的“韭菜”。
前几年,我一直都是非常保守的理财方式,存下来的一点钱基本上都是放在余额宝里,后来也尝试在支付宝上买了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像基金、股市、虚拟货币这些投资,我以前只听说过,但一直没有了解,因为我觉得风险太高。
这两年,基金在年轻人中“热”起来了,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有买基金,时常有朋友说自己小赚一笔。还有朋友说,自己的基金每个月的收益已经能够稳定覆盖住自己的生活支出了,这让我十分心动,今年年初考虑再三,我决定也入手几只基金。
但我不太懂,所以买了几只支付宝推荐的基金,其中就有“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混合”。我买的几只,基本上都是科技行业和医疗行业,并且都开通了定投。结果,今年这几只行情一直都不好,一路绿到底。
朋友传授经验,说基金要长期持有,短期的波动不要太放在心上。起初我还会每天打开看看,后来也懒得管了。我想,反正暂时也不缺钱花,基金的钱就放在里面吧,也许一两年后光景会有所不同呢。
然而,我没有考虑到现实中的意外——家人生病,急需用钱。但当时我手里留下的现金根本不够,虽然有保险,但赔付需要报销后才能到账,我也不好意思开口向别人借钱,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忍痛清仓。
我一共投入了8万多元,清仓时,剩下7万元。但是没办法,都怪我理财意识不够好,可支配的现金还是应该多留一些以备不时之需的。着急用钱的时候,也顾不得赔多少了。
一入基金似海深,今年也算是花了一万多元上了一节“惨痛”的理财课。过段时间,钱回流以后,我应该还是会拿出一部分买基金,但我一定要好好研究后再下手,免得又沦为“韭菜”。
流星 | 31岁 深圳某投资散户
投资跨境贸易,一年亏了一套深圳湾1号
2015年起,我和我老公陆陆续续在深圳看各种投资机会,也投资了一些项目。 比如,购买信托理财产品、入股一些有潜力的创业公司。 但后来我和老公发现,在深圳投资任何项目,都不如投资跨境贸易,有句俗话“中国跨境电商看华南,华南跨境电商看深圳”。
2018年,我和我老公看准一家外贸企业,之后便拿出了全家五成以上的资金,对其进行了财务投资,不参与经营。仅仅一两年时间,我们就净赚几千万元,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2020年,疫情来了之后,当时有些担心,但也没有太在意,毕竟即便是疫情期间,海外人民都在中国买买买。
所以,去年我和老公将赚到的钱再加上这几年投资的积蓄一起,在深圳湾1号买了一套房。深圳湾1号号称是全深圳最贵的地产之一了。但谁能想到,一年之后,我们的生活从峰顶跌至谷底。做跨境贸易需要提前备货,我们投资的企业按照几个亿的数量备货,结果今年因为各种原因滞销。
今年上半年,亚马逊大规模封账号,下半年物流和供应链成本急剧增加。除此之外,海外市场消费能力不足,所以整个市场非常萎靡。特别是美国6月份开始陆续停止发放补助金,很多消费者不花钱了。以往每年“黑五”都能产生大量外贸交易,但今年交易情况非常惨淡,100美元以内的商品可能卖得比较好,但100美元以上的商品基本卖不掉。
就这样,我们投资的企业基本赔了一个底朝天,几近倒闭。12月初,我约了一位银行经理见面,打算将我的房子抵押掉,缓解一下现金流危机。投资失败,给我和我老公精神打击非常大,可以说是“一夜返贫”。
有了这些经验和教训之后,我也想向喜欢理财或冒险的小伙伴说,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投资项目,都需要强大的风险承受能力,对自己可承担的风险进行提前预估。
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许真可能因投资失败了结生命。有时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投资需要承担和企业家一样的风险,却不能获得和企业家一样收益,还是要见好就收。
参考资料:
《2021年基金,买了个“寂寞”》,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经授权转自燃次元(ID:chaintruth)
—end—
金八传媒往期获得奖项
极扬文化,是一家新媒体、新消费为主业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代码:873375),旗下金八媒体矩阵包括金融八卦女、新10亿商业参考等,超过1100万用户选择关注我们的新媒体。
☟☟☟
接到警情后,民警迅速赶往银行,看到杨大哥还在坚持要求工作人员帮其进行转账。民警走到杨大哥身边时,杨大哥显得有点紧张,面对民警询问其因何进行转账时,杨大哥也是支支吾吾说不上来,民警见此情况,便让杨大哥将其手机交给民警查看,通过查看其通讯记录,发现有很多外地号码打给杨大哥,民警还在其手机内发现一款名为“圆梦钱包”的APP,点击进入到“圆梦钱包”发现该APP界面简陋,内容显示只要通过该APP购买“国债”即可获利,到此,民警已确认杨大哥正在遭遇诈骗。
了解基本情况后,民警开始对杨大哥进行反诈劝阻工作。期间,杨大哥情绪激动,向民警表示必须要转账,“错过机会我损失会很大的”。
面对杨大哥的不理解,民警没有放弃劝说,态度坚决地表示:“警察是不会骗你的!”民警利用类似的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耐心向杨大哥分析骗子的套路和受骗人上当的过程。最终,在民警的努力下,杨大哥醒悟过来,一直拉着民警的手感谢:“要不是你们,我的15万就没了!谢谢,谢谢!”
无论在哪里,买房置业,都是人生大事中的大事,动不动几十上百万的总价,想想就让人压力山大。
等真下定决心,凑够钱开始走买房流程吧,各式各样的手续和术语又弄得我们云山雾罩,什么等额本息、等额本金、LPR……
等按揭了一段时间,还有不少手上宽裕点儿了的朋友开始纠结,到底要不要提前还款……
很多朋友面对这些问题时,常常有点无从下手,这不,甚至还有人算错了数,结果闹出了笑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这也能理解,普通人买房还贷确实一辈子也经历不了几次,不熟悉当然可能搞出点小乱子。
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学习一点相关的知识,以免选择错误结果导致多花钱,或者短时间内经济压力骤增的窘境。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说说,大家最关心也最实用的买房时贷款相关的知识,以及提前还贷的问题。
01
还款方式怎么选?
还款方式,一个选项是等额本息,另一个选项是等额本金。
先说等额本息,这也是一种很常用的还贷方式,这种方式非常好算——每个月还的钱一样多。
一开始还的主要是利息,之后每月还贷金额里本金的比例会不断提升。
再说说等额本金,这种还贷方式的特点是一开始就把本金按贷款时间分好,每个月还的是当月的本金和尚未偿还的贷款产生的利息。
机智如你一定发现了,等额本金会越还越少,因为剩余的贷款会越来越少。
不仅如此,等额本金最后产生的总利息会比等额本息少,所以如果你光从数字上看,似乎是等额本金更划算,但事实上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为方便大家按自己情况估算,这里假设商贷 100 万整,贷 25 年,为了方便按固定 4.9% 的基准利率来计算;
等额本息的话,每个月的月供是接近 6000,第一个月还的 4000 多是利息,本金只还了不到 2000,但是等额本金,第一个月还款可达近8000;
之后逐月递减,最后算下来,等额本金的利息少了 12 万多(如下图所示)。
截自贝壳app贷款计算器
说到这里,有一些朋友的心态可能是“不能让银行占了便宜”。
其实这也没必要,因为道理很简单,正因为咱手头没那么多钱,才需要找银行借钱来达成我们的目的(比如买房)。
而银行呢,也需要房贷收利息才能维持运营和发展,这都是各取所需,也是经济活动中的正常操作。
我们应当从自己的实际需求、经济承受能力、经济趋势、通胀以及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选择,不必仅仅考虑利息的因素就选择等额本金。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可以看看上图,等额本金虽然还的总利息少,但是它每个月的月供总额,降幅其实非常低,只有十几块钱。
得还上 10 年,才能减少到等额本息的月供的水平。
而我们普通人买套房子,往往得积攒多年,东凑西借才能凑齐首付,贷款一贷 25 年。
买房之后,存款清零不说,往往还有后续装修,还得偿还亲友支援的借款,这种情况下,选择等额本金的话,短期内压力会非常大。
因此也难怪很多人买房的时候,会首选等额本息了。
况且,将来经济状况好转之后,不是还能提前还款吗?同样也能节约些利息(后文会讨论提前还款问题)。
对比一下,同等额度、年限、利率的贷款,等额本息每月还款固定为5787.79
当然,对于那些赚钱能力超强,只是买房当时恰好没那么多现金,贷款不多,年限只有 5 年到 10 年的朋友们,等额本金则是更好的方式。
因为利息更少,而且月供来说每个月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差不太多。
02
利率选LPR还是固定利率?
这个问题其实放在现在很好解答,你现在去贷款买房,肯定是 LPR+浮动利率,没什么可选的。
而在以前,房贷是固定利率,固定利率很好理解,即按国家规定,是多少就是多少,各银行照着执行就是。
后来,在 2019 年,国家又出台了新的政策,开始使用 LPR 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它的特点是与市场供求关系有关,可升可降。
我们实际房贷的利率,是各个银行根据 LPR 利率再增加一点浮动利率。
咱们贷款的时候,跟银行确定的是这个“浮动利率”,这个数定下来之后,具体利率则要看 LPR 增减了,一般一年一变。
我们会承担一点 LPR 上升导致利率增加的风险,但同样会享受 LPR 下降利率减少的收益,而且从 LPR 实施以来,总的来说 LPR 变化趋势是稳中有降,所以不用为此过分焦虑。
近期LPR公告,截图自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03
我该提前还贷吗?
近期的确有不少朋友提前还贷,那么这种做法靠谱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的还款目的,以及经济实力和投资方式,以及你还了多久。
通常琢磨提前还款的朋友,往往是经济条件不错,度过了买房开始时候的窘迫期,手头有些余钱了,这时候一些人可能有不错的投资方式;
收益率不错,那么他可能不一定有必要提前还贷,因为这笔钱拿去投资收益更高。
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往往钱就存银行,或者做点定投,觉得投资其他高收益的产品风险较大;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那这类朋友,其实是可以考虑提前还贷的,不过这种情况就一定要考虑还款进程了。
比如有的朋友等额本息贷款 25 年,按揭已经超过 10 年了。
因为等额本息刚开始还利息还得多,那哪怕按当前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这时候提前还款,省掉的利息,往往就比不上拿提前还款的这笔钱去投资带来的收益了,更别提现金带来的安全感和便利了。
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继续按揭,用现金做一些投资。
反过来,如果只还了几年房贷,这种情况则比较适合提前还贷,因为能节省不少的利息。
当然,这个也要看与银行签的贷款合同,出了期限才可以,否则还要交违约金。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有点懵——到底能不能提前还,你倒是说个准数啊?
这个确实没办法,因为现在用 LPR 利率的话会有点起伏;
另一方面,各人经济状况不同,理财产品种类又实在太多,收益和风险都难以确定,所以确实无法给大家一个非常精确的公式。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不过,咱们这里仍然可以教大家一个粗略的判断方法,按 25 年贷款计;
如果只还款了几年,那么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不用犹豫,提前还款(没有更好理财机会的情况下)。
但如果还款已经超过 10 年或者说当你每个月还的本金和利息相当的时候(可以用购房 APP 里带的贷款计算器看),就应该好好算算,是不是还要提前还款了。
因为这个时候提前还贷,收益可能并不是最大的了。
当然还有些朋友比较传统,觉得欠着债呢浑身难受,虽然已经还了很久贷款,但攒够钱了还是乐意一波还清,那这种也没问题,咱收益少点,图个心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打算售房的朋友,房子有抵押是没有办法过户的,这种情况下,当然要先把贷款还清(往往要用到买家的首付)。
总之,买房这事儿,动不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上下,咱确实有必要多了解一点相关知识,深入了解自己家的经济状况;
多自己盘算盘算,办理贷款的时候,有任何疑问都应该向中介及银行的工作人员提出,弄清楚再做决定。
注意:本文中的数据、计算,均为理想状况下的估算,不构成投资、选择建议,具体情况,以当时政策及贷款银行规定为准。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Ethan 资深地产经纪人
审核|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