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利润风险率与企业创值率:损益表分析的新视角

  目前,企业损益表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利润额(包括构成及其变动情况,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进行的。如此延续多年的损益分析方法有助于者等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仍将是今后损益表分析的主要内容。但是现行损益表中的利润概念在真实反映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固有局限使我们尝试着将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这两大现代企业的基础理念...

  目前,企业损益表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利润额(包括构成及其变动情况,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进行的。如此延续多年的损益分析方法有助于者等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仍将是今后损益表分析的主要内容。但是现行损益表中的利润概念在真实反映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固有局限使我们尝试着将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这两大现代企业的基础理念引入到损益表分析中来,以期作为损益表分析的一种有益探索和补充。

  利润风险率分析:兼顾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

  现行损益表中的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确认的结果,用公式表示为:

  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赊销净额+现销金额-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①

  这种建立在应计制基础上的损益分析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忽视了利润实现的风险程度。从①式可以看出,营业利润能否真正实现,要视赊销净额即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而定。换言之,利润的实现因应收账款的收回是否确定、是否及时等情况存在着不确定性,而坏账准备的计提又难以准确、全面地反映出企业利润实现的风险程度。由此导致损益表中的利润概念在真实反映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表现为表中的利润额含有因信用风险和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而形成的无效增加值,即因坏账等而不能给企业实际带来经济利益净流入的增加值部分。二是利润计算的过程忽视了无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成本。在现代经济中,任何一项资本都具有机会成本,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也并非“免费的午餐”。企业由于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尽管可以增加销售、减少存货,但同时又会因形成应收账款而增加经营风险。然而,我们目前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没有考虑其机会成本,仅仅从周转率和周转次数的角度分析。实际上,应收账款越多,收款期越长,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耗费的管理成本、因某些原因无法收回而给企业带来的坏账损失以及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就越大,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利益损失也越大。

  由于利润风险多由赊销而引起,故笔者将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损失称之为企业当期的利润风险。按照风险价值理论,借用风险溢价模型:报酬率=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我们得出

  利润风险率Rv=风险报酬斜率β0×风险程度Q   ②

  式中:风险程度Q=平均应收账款余额×资金成本÷利润,风险报酬斜率β0因不同行业、企业而异。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供选用:(1)采用行业平均风险系数;(2)采用企业以往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风险率(1-α),α为以往应收实收款÷应收账款总额,即当期回收率。由于行业风险计算的复杂性及取得的困难性,选用后者较为容易。

  运用杜邦财务分析方法,利润风险率可进一步列示为:

  利润风险率Rv

  风险报酬斜率β0 ×风险程度Q(1 -α)

  平均应收账款÷利润×资金成本

  各期应收实收款÷当期末应收账款总额

  (平均应收账款÷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

  1÷(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利润率)

  这样就将利润分析问题统一转化为基于资金成本下的应收账款问题。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也反映出企业在管理应收账款方面的效率。企业财务人员可通过分析应收账款当年应收未收金额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来分析企业利润风险是加大还是降低。据此分析结果,企业即可调整其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催收措施,降低企业利润实现的风险。而且,利润风险率分析也弥补了现行损益表中利润概念在衡量企业效益方面的缺陷,因为它充分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理念去测算企业的绩效,使损益表中的利润具有信息方面的“充分性”和相对于市场机会收益的“可比性”,从而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创值额与创值率:真实反映企业财富的增加

  传统的损益分析更多地是关注企业最终的财务结果——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分析企业的绩效,虽然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公司内部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绩效,但却忽略了这样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实际的净资产收益率或实现的税后利润能否超过或补偿股东投资的机会成本,即没有充分利用时间价值去测算企业基于资金成本下的真实收益。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来看,忽视权益资本的成本使企业的账面成本脱离其社会真实成本,损益表中的盈亏也就没有多少经济价值了——实质上虚增了利润。比如,如果一家占用资产100万元的企业在社会平均报酬率为10%的情况下只能达到8%的资产报酬率,那么这个企业在账面上就应该是亏损2万元,而不是盈利8万元。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企业忽视权益资本成本,会导致经理层对资本的使用没有任何约束,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最终造成与提高资本收益背道而驰的两个负面影响:其一,诱导企业用扩张“无偿资本”的方法,如扩张股东资本等,去追求利润的增加,即“圈钱买利润”;其二,资本的非优化配置,因为资本很可能被扭曲的利润信号误导而被配置到小于机会收益的低效企业或项目,从而造成资源配置的效益浪费(Rogerson,1997)。在实施期权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在经理层没有为股东真正创造财富之前就对经营者进行期权奖励的扭曲现象,由此必将导致企业管理当局片面追求股价上升的短期行为。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之一。2001年发生的安然事件等财务丑闻即说明了这一点。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他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中表现出来的净利润却不相同,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基于利润的绩效分析很难体现出公司财务成果的客观真实性,最终也将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用创值去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是目前英美国家企业普遍采用的在利润绩效体系之外的一个新的衡量标准。所谓创值就是指在考虑了资本投资风险的基础上,企业创造了高于资本机会成本的经济效益。按照创值理论,企业利润的增加并不等于创值增加,因为企业可以通过拖欠借款而达到“用别人的钱无偿实现自己的利润”的目的,比如我国上市企业的平均利润从1997年到2000年间增加了9%,净资产增加了49%,而创值能力却下降了64%(刘芍佳、从树海,2002)。

  考虑资本成本是创值额和创值率分析的最大特点和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经营业绩指标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那些盈利少于权益机会成本的企业的股东财富实际上是在减少,而只有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如果企业的收益低于企业所有资本的成本,则说明企业实质发生亏损,企业股东的财富受到侵蚀。尽管传统的财务报表依然是进行分析计算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它要求在计算之前对会计信息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尽量消除应计制会计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从而能够更加真实地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考虑股东权益的资本成本后,即可将损益表中的利润额转化为企业的创值额。据此反映的企业经营效益信息,将为资本市场中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与流动提供一个准确的效益导向信号。

  创值额=利润额-净资产×资金成本 ③

  创值率=净资产收益率-资金成本 ④

  ④式中的净资产收益率可以根据财务杠杆公式计算得出:

  净资产收益率Rs=企业利润率-(企业利润率-借入资金利息率)×借入资本/自有资本

  ②、③、④式中的资金成本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Kw,Kw=Wl·Kl·(1-t)+Ws·Ks,该式中Wl-债务资本的比重,Kl-债务资本成本,Ws-权益资本的比重,Ks-权益资本成本,t-企业所得税税率。

  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上式中Ks=Rf +β·(Rm - Rf),该式中Rf表示无风险报酬率,可采用政府国库券利息率或利息率代替;Rm代表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β表示行业平均风险水平。

  通过创值额与创值率分析,可以将现行损益表中的利润无效增加值部分剔除出去,以真实反映企业财富的增加,避免高估利润。而且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时,由此反映的信息在企业之间更具可比性,也更能反映企业资本经营效益变化的真实情况,最终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资本经营效益最好的企业或行业,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

  结语

  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进行财务造假,其最终均直接表现为损益表中虚饰的利润额。如果直接用此来进行财务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自然值得怀疑。实际上即便不考虑蓄意造假行为,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观念的忽视仍难以从根本上摆脱现行损益表中的利润概念在真实反映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固有局限。这样不仅会诱导企业用扩张“无偿资本”的方法,如扩张股东资本等,去追求利润的增加,即“圈钱买利润”,使资源被扭曲的利润信号误导而被配置到小于机会收益的低效企业或项目,从而造成资源配置的效益浪费,而且还将导致企业管理当局片面追求股价上升的扭曲现象。而利润风险率分析和创值分析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与过去相比,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大大提高——避免高估利润,反映了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及风险因素,能够真实体现企业财富的增加以及企业对经济运行环境与制度变迁的动态适应性,因而有利于各利益相关者作出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最终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资本经营效益最好的企业或行业,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

  (徐玉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李众,济南武警干部指挥学院)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