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收益率攀升 银行理财迎“开门红”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之前我一直用来存放‘活钱’的现金理财,最近收益率突然升到了6%。”来自北京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近期自己在某App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出...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之前我一直用来存放‘活钱’的现金理财,最近收益率突然升到了6%。”来自北京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近期自己在某App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大幅增长。记者注意到,近期,工银理财、中银理财、民生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的固收类或现金管理类产品近一个月内年化收益率也将达到5%以上。

  岁末年初,现金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上涨,尽管近日有所回落,但多只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仍稳定在3%上下。现金类产品收益率缘何上涨?高收益率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业内专家表示,在元旦、春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前后,因为银行流动性偏紧,短期资金利率出现攀升,带动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预计不久之后,其收益表现会回归常态。

 7日年化收益率可达4%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是银行及理财公司推出的一款流动性强的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银行票据以及政策允许的其他金融工具等标的。该类理财产品通常申赎灵活,具有流动性好、风险较低、收益相对稳定的特点,一般被视为“活期储蓄的替代品”。

  现金类理财产品通常以7日年化收益率为衡量收益的指标。7日年化收益率是将理财产品过去7天每万份产品份额净收益水平的平均值进行年化折算后得到的收益率。进一步来看,现金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存款利率的关联度较大。普益标准的研究显示,2023年银行存款利率迎来多次下调,活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随之走低,除了部分美元产品,此前大部分活期理财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3%。

  2023年12月开始,商业银行迎来新一轮存款利率下降。目前,国有大型银行最新的零售定期存款实际执行利率为:1.43%(3个月)、1.63%(6个月)、1.75%(1年)、1.94%(2年)、2.33%(3年)、2.34%(5年),而岁末年初,现金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引发关注。

  东方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仍有部分产品可达到3%甚至4%以上,但同时,7日年化收益率在3%以上的产品多为近期新发行的产品。例如,1月12日,代销的民生理财天天增利35号E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4.7%,该产品在1月10日募集,1月11日成立,目前已经售罄;而同系列民生理财天天增利32号F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为2.35%,该产品成立于2023年9月,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2.8%。

  “近一个月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略微上升。”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其团队选取有代表性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按周跟踪其7天年化收益率。截至2023年12月末,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中枢为2.25%,较2023年11月底上升9个基点。

现金类产品收益率缘何上涨?

  “整体来看,现金类产品收益率上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在岁末年初、临近春节的特殊时间节点,市场资金面有所收敛,流动性相对趋紧,导致短期资金需求增加,从而推动同业拆借利率和同业存单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促使现金类产品收益率随之上涨。二是部分银行出于年末业绩冲刺、打造具有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品等经营策略因素的考虑,推动现金类产品收益率上涨。

  除了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攀升之外,近期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也有所回升。据研报分析测算,跨年后,理财存续规模延续增长趋势,今年1月的前两周,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分别增加1437亿元、1381亿元,规模累计回升2818亿元。分投资方向来看,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增长速度较快。

  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率上涨行情能否带动理财规模的上升?业内专家认为,对此需要综合看待。“理财规模能否上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李一帆告诉记者,除去产品收益率之外,宏观经济环境、市场形势发展、监管政策要求、理财公司经营策略以及投资者情绪变化等,都是影响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

  普益标准相关研究员认为,银行理财存量规模增长主要受供需两方面影响。在需求方面,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恢复,居民的投资信心进一步提振,对银行理财形成利好;在供给方面,当前存款利率下调叠加债市修复态势明显,银行理财公司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转型,银行理财作为稳健型投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所增强。

  此外,《金融时报》记者发现,多家券商研报显示,当前,银行理财资金趋向于集中投向短期限产品。对此,李一帆认为,这反映出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变化,更加倾向持有高流动性和低风险波动的“低波稳健”类理财产品,因而促使理财公司的资产配置策略做出相应调整。

高收益率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在存款降息背景下,如此高的理财收益率具有可持续性吗?

  受访专家认为,长期来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会按照“低风险、低收益”的特征回归常态。“从长期来看,随着申购现金类产品的资金规模持续增加,为市场源源不断注入流动性,市场资金面将逐渐恢复平稳,现金类产品收益率也将逐步回归至常态水平。”李一帆表示。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理财公司也有一些调节产品收益的做法,例如,计提超额回报,一般而言,固定收益类产品和风险较低的产品倾向于设置更高的超额报酬计提比例。普益标准研究发现,银行理财产品计提超额报酬的情况较为普遍,且不同类型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费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一般而言,超额报酬计提比例和固定管理费率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即超额报酬计提比例越高,固定管理费率越低,反之亦然。

  李一帆表示,从理财公司角度来看,计提超额回报是理财公司出于自身经营发展需要采取的主动行为,能够激励理财公司加强投研能力、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推动相关产品实现更高收益。但是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如果理财公司计提超额回报的比例过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降低相关产品的申购。

  对于理财公司而言,要构建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格局,李一帆建议,未来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立足自身经营特色,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理财产品竞争力,帮助投资者合理进行资产配置,最终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二是高度重视财富管理的稳健性与风险管理,提高资管业务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强化流动性管理水平。三是从多渠道加大金融理财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逐日盯市”惯性和“追涨杀跌”等非理性行为,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净值投资观念。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