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4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奠定全年销量高景气增长,有望创历史新高,带动产业链需求高增长。今年以来,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但跌幅有所放缓,部分环节出现了小幅触底回升态势。虽供需拐点仍未到来,但行业产能出清有加速之势,电池和材料环节盈利有望修复。固态电池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化落地加速,有望带动产业链技术升级...
摘要
2024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奠定全年销量高景气增长,有望创历史新高,带动产业链需求高增长。今年以来,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但跌幅有所放缓,部分环节出现了小幅触底回升态势。虽供需拐点仍未到来,但行业产能出清有加速之势,电池和材料环节盈利有望修复。固态电池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化落地加速,有望带动产业链技术升级。
摘要
新能源汽车: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需求将保持高增长: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基本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渗透率持续提升,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上半年国内销量表现亮眼,下半年随着需求复苏、新车型持续推出、智能化、网联化以及快充等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力提升,叠加政策端以旧换新的政策支持,我们预计销量增长具备可持续性,国内新能源全年销量有望再创新高。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汽车电动化大趋势不改,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24年中国、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约1,165万辆、560万辆,同比均增长约23%;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725万辆,同比增长23%。动力电池:装机持续增长,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约1,092GWh,同比增长26%。里程和补能焦虑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以碳酸锂为代表的电池主材价格下降,三元电池能量密度优势逐步显现,性价比提升,未来市场份额有望提升。此外,固态电池获政策资金支持,企业端布局加速,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带动电池材料体系升级。中游材料:材料价格逐步企稳,关注盈利回升:目前中游材料产能投放进度与扩产项目规模已明显放缓,当前价格和盈利水平下部分落后产能有望逐步出清。现阶段下游需求保持较高增速,电池和材料价格经历调整后降价压力大幅减弱,我们预计2024年下半年中游材料价格有望逐步企稳,盈利有望得到修复,进入稳定向好阶段。头部企业凭借成本、技术、客户等优势在价格博弈中盈利具备较强韧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产品力不达预期;产业链需求不达预期;产业链价格竞争超预期;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报告正文
电动化大势不改,新能源汽车延续增长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
2024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20%,渗透率持续提升: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景气延续,电动化趋势明朗。根据Marklines数据,2024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71.77万辆,同比增长21.84%。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持续提升,1-5月累计渗透率达到17.30%,同比增长2.75个百分点。
图表1. 2023-2024年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
资料来源:Marklines,中银证券
图表2. 2023-2024年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
资料来源:Marklines,中银证券Model Y车型销量领先,品牌榜比亚迪增长势头强劲:从车型销量看,2024年1-5月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销量领先,根据Marklines数据,2024年1-5月Model Y累计销量46.91万辆,同比下降11.91%,Model 3 销量26.47万辆,同比下降4.13%。品牌比亚迪销量增长势头强劲,凭借宋 PLUS、秦 PLUS、海鸥等热销车型,2024年1-5月比亚迪整体销量保持高增势头,根据Marklines数据,2024年1-5月比亚迪全球销量134.06万辆,同比增长31.01%。
图表3. 2023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车型销量前十资料来源:Marklines,中银证券
图表4. 2024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前十
资料来源:Marklines,中银证券
中国:出台“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预计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保持高增: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高增,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0%,市场占有率达到35.2%。随着新能汽车优质供给增加,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叠加产品力提升,真实消费需求有望得到刺激和释放。此外,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自文件印发之日起至2024年年底前,对个人消费者报废符合条件的旧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的,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有望带动新能源汽车增、换购需求。
图表5. 2023-2024年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
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
图表6. 2023-2024年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资料来源:Marklines,中银证券
混动市场持续升温,销量增速超越BEV:需求端BEV车型受价格偏高、里程焦虑、充电焦虑和保值等因素影响,PHEV车型优势凸显,消费者接受度大幅提升。供给端,国内自主品牌纷纷发力混动市场,产品矩阵愈发完善,2024年上半年国内PHEV车型销量快速提升。根据中汽协数据,上半年国内插混累计销量192.2万辆,同比增长85.2%;纯电累计销量301.9万辆,同比增长11.6%。
图表7. 2023-2024年6月国内BEV、PHEV月度销量
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
图表8. 2023-2024年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
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
小米、华为鸿蒙智行系列等热门车型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根据乘联会和一览众车公众号数据,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60.71万辆,同比增长28.8%,市占率约34.8%,其中王朝和海洋系列作为销量主力,上半年累计销量超150万辆;吉利集团(含吉利、领克、极氪)上半年累计销量32.02万辆,同比增长117.0%,市占率6.9%;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69.0%,市占率约6.5%。2024年4月3日小米汽车首次交付,4月交付7,058辆,5月小米汽车交付8,630台。官方宣布,6月小米SU7交付量超1万台,7月交付量将依然超1万台。雷军此前承诺,到2024年底保底交付10万台,冲刺交付12万台。根据懂车帝数据,2024年上半年鸿蒙智行累计交付194,207台,其中AITO问界占据大部分销量,上半年累计销量181,197辆,仅次于理想汽车位居新势力品牌第二。
图表9. 2024年6月新能源乘用车品牌交付量
注:市占率根据销量和乘联会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估算,小米汽车未公布6月具体销量,以1万辆计算;资料来源:乘联会,一览众车公众号,中银证券无人驾驶出租车未来有望带来新能源汽车增量:百度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萝卜快跑供应的自动驾驶订单约82.6万单,同比增长25%,截至2024年4月19日,萝卜快跑累计为公众提供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超过600万单。根据新浪科技报道,萝卜快跑已经于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并且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测试,根据百度规划,百度萝卜快跑年内将在武汉完成千台无人车的部署。根据腾讯网智车说报道,萝卜快跑由广汽埃安LX、威马W6、北汽极狐αT、江铃颐驰06等车型进行改造,均为新能源车型。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从价格来看,萝卜快跑里程单价仅为普通网约车平台的四分之三,包含暂时优惠后甚至能达到网约车的一半,我们预计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凭借价格优势,未来无人驾驶出租车规模有望快速增长,带来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量。新能源汽车出口带动销量扩容: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2024年6月新能源汽车出口8.6万辆,同比增长10.3%。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6.3万辆,同比下降5.3%;插混汽车出口2.2万辆,同比增长1.1倍。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47.8万辆,同比下降2.3%;插混汽车出口12.7万辆,同比增长1.8倍。
图表10. 2023-2024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及同比增长
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
以旧换新细则落地,有望刺激增、换购需求释放:2024年4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自《细则》印发之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对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含当日,下同)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其中,对报废上述两类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测算,2023年国内汽车报废净增量为756万辆,同比增长32%,预计2024年全国报废汽车有望达到近千万。我们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新迭代迅速,车型竞争力不断增强,性价比优势进一步突出,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刺激新能源汽车购车需求释放。
欧美:整体销量增速放缓,本土化诉求增强欧洲销量增速放缓,下半年销量增长面临压力:2024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明显放缓,根据Marklines数据,2024年1-5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108.35万辆,同比增长1.85%;1-5月累计渗透率16.49%,同比下降0.73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利率上升、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部分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逐步取消是导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的重要因素,展望下半年欧洲市场销量仍面临较大压力。
图表11. 2023-2024年5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
资料来源:Marklines,中银证券
图表12. 2023-2024年5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
资料来源:Marklines,中银证券欧盟新能源汽车反补贴调查初步落地:2024年7月5日起,欧盟正式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其中,上汽集团加征税率为37.6%,吉利为19.9%,比亚迪为17.4%;其它配合欧盟调查的车企平均加征税率为20.8%,未配合调查的车企加征税率为37.6%。临时关税最长期限为四个月,在这四个月内,加征关税必须通过欧盟成员国的投票,并作出最终决定是否成为最终关税,期间仍存在博弈和不确定性。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众号发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1-5月我国累计出口汽车244.5万辆,其中出口至欧洲约82.6万辆,占出口总量约33.8%。2024年1-5月出口至欧洲的汽车中,纯电动汽车26.6万辆,占比32.2%,插混汽车2.0万辆,占比2.4%。我们预计短期中国向欧洲出口新能源汽车会受到关税事件影响,但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销量总盘子比重不大,欧洲加征关税对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影响有限。
图表13. 2020-2024年前5月汽车出口区域占比
资料来源:崔东树公众号,乘联会,中银证券
图表14. 2020-2024年前5月汽车出口欧洲类型占比
资料来源:崔东树公众号,乘联会,中银证券
图表15. 2024H1中国品牌纯电动车出口欧洲15国销量
注:15国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丹麦、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德国、瑞士、西班牙、奥地利、葡萄牙、意大利和比利时;资料来源:搜狐汽车,EU-EVS,第一电动,中银证券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平稳增长: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今年初出现明显回升,季度波动较为明显,整体渗透率保持平稳。根据Marklines数据,2024年1-5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1.68万辆,同比增长10.49%;1-5月累计渗透率9.41%,同比下降0.60个百分点。
图表16. 2023-2024年5月美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
资料来源:Marklines,中银证券
图表17. 2023-2024年5月美国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
资料来源:Marklines,中银证券美国宣布将对包括电池等在内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2024年5月14日美国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关键矿产的加征关税,部分措施将于8月1日生效。其中,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024年起将从目前的25%提升至100%,2024年车用锂离子电池关税税率将从7.5%提高到25%,2026年非车用锂离子电池关税税率将从7.5%提高到25%,2026年天然石墨和永磁体关税税率将从零提高到25%,2024年其他关键矿产的关税税率将从零提高到25%。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美国是我国锂离子电池第一大出口市场,2024年1-4月出口美国金额为39.34亿美元,占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总额的22.5%,意味着美国对锂电池需求保持较高景气度,但由于目前美国尚未构建起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本地化技术和产能缺口较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锂电池需求需要靠进口满足。加征关税对中国企业影响有限:从调整关税的主要领域看,动力领域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已连续多年领跑全球,已获得特斯拉、大众、宝马、奔驰、福特等全球主流车企认可;非车用领域锂电池将于2026年起提高关税,给中国电池企业留有一定的缓冲期;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1-5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向美国出口6,800辆,同比增长7%,占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总量不足1%。我们认为美国短期较难摆脱对中国锂电产业链依赖,加征关税短期不影响中国企业竞争优势。
图表18. 部分关税增加产品税率变化和生效日期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解读拜登政府对中国关键行业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的措施》,中银证券中国企业出海加速:目前海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低,成长空间较大。同时,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增强与下游客户的粘性,锂电池和材料企业出海建厂成为重要趋势。同国内相比,海外优质电池和材料产能相对稀缺,随着国内企业在海外产能规划逐步落地,我们预计在海外优先布局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图表19.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海外布局
资料来源:全球锂电网,财联社,公司公告,公司官网,高工锂电,新华网,常州日报,中国光州领事馆,朗盛集团官网,中银证券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700万辆:我们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1,700万辆,同比增长约23%;对应动力电池需求1,092GWh,同比增长26%;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165万辆,同比保持较高增速。
图表20. 2021-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预测
资料来源:中汽协,EVTank,Marklines,乘联会,中银证券
动力电池:装机持续增长,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保持增长,格局基本形成动力电池装车量保持高速增长:在全球碳减排逐步形成共识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提升,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保持高速增长。根据SNE Research报道,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705.5GWh,同比增长38.6%。2024年,装机量继续保持增长,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85.4GWh,同比增长达到23.0%,增速较去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稳健的上升趋势。图表21. 2023-2024年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及增长率资料来源:SNE Research,中银证券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宁德时代龙头地位稳固:据SNE Research发布的2023年装机量情况显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前5名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松下、SK On,市占率达到77.5%,前十家企业的市占率合计达到91.5%,市场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宁德时代的市占率达到36.8%。2024年1-5月份,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无显著变化,前五家企业市占率为75.50%,前十家企业市占率达到91.50%,集中度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达到107.0GWh,同比增长31.1%,市占率37.5%,龙头地位稳固。中国企业市占率继续保持领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逐步提升,据SNE Research统计,2023年,在市占率排名前10 的企业中,中国企业有6家,市场份额合计63.5%。2024年1-5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全球市占率提升至64.5%,竞争力进一步加强。2024年1-5月国内电池企业除比亚迪外,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市场份额均保持增长。根据SNE Research发布的2024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数据,中创新航装机量为13.0GWh,同比增长37.4%,市场份额为4.5%,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国轩高科装机量为6.4GWh,同比增长23.6%,市场份额为2.3%,同比基本持平;亿纬锂能装机量7.0GWh,同比增长39.4%,市场份额为2.4%,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欣旺达装机量5.9GWh,同比增长62.0%,市场份额提升0.5个百分点至2.1%。日韩企业份额呈现下滑:根据SNE Research公布,2024年1-5月,前10名动力电池企业中有三家韩国企业入围,分别为LGES、SK On和三星SDI。分企业来看,LGES装机量35.9GWh,同比增长5.6%,市场份额12.60%,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SK On装机量13.9GWh,同比增长4.2%,市场份额4.9%,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三星SDI装机量13.7GWh,同比增长26.8%,市场份额4.8%,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三家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22.3%,比2023年下降了2.9个百分点。日本仅有松下入围前10,装机量为13.4GWh,同比下滑26.8%,市场份额为4.7%,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图表22. 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SNE Research,中银证券
图表23. 2024.1-5月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SNE Research,中银证券
国内动力电池装机保持增长,价格企稳动力电池销量和装机量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表现亮眼,带动国内动力电池销量和装机量再创新高。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销量为616.3GWh,同比增长32.4%;装机量为387.7GWh,同比增长31.6%,销量和装机量均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动力电池销量和装机增长态势延续,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2024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销量318.1GWh,同比增长26.6%;装机量203.3GWh,同比增长33.7%。
图表24. 2023-2024.6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银证券
动力电池出口承压: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作为出口“新三样”之一,其出口量呈上升态势。然而受到海外市场设置贸易壁垒等的影响,出口增长承压。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27.4GWh,同比增长87.1%,其中三元电池86.7GWh,占比56.8%,同比增长84.8%;磷酸铁锂电池39.9GWh,占比26.2%,同比增长91.1%。2024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出口量60.0GWh,同比增长8.2%,其中三元电池35.6GWh,占比59.3%,累计同比下降9.3%;磷酸铁锂电池23.9GWh,占比39.7%,累计同比增长48.6%。2024年动力电池出口增速较2023年有显著放缓,海外的贸易壁垒影响较大,而其中三元电池的影响更为明显。我们预计短期受海外贸易壁垒影响,动力电池出口仍将继续承压,长期来看,随着成本下降、产品力提升,未来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
图表25. 2023-2024.6中国动力电池出口量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银证券
图表26. 2023-2024.6中国动力电池出口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银证券行业2024年库存意愿有所降温:动力电池的产量与销量之间可以理解为行业库存水平。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为778.1GWh,销量为729.7GWh,产量与销量之间的额差距为48.4GWh。2024年1至6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为430.0GWh,销量为402.6GWh,产量与销量之间的差距为27.4GWh。
图表27. 中国动力电池产量与销量差距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银证券
图表28. 中国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份额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银证券
磷酸铁锂份额持续提升:国内动力电池装机份额主要有磷酸铁锂和三元,但是二者的市场份额差距逐步拉大。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三元电池装机量为126.2GWh,占比为32.6%,磷酸铁锂装机量为261.0GWh,占比为67.3%。2024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的份额进一步走高,2024年1-6月,我国三元电池的装机量为62.3GWh,同比增长29.7%,占比为30.6%,同比下降约0.9个百分点;磷酸铁锂的装机量达到141.0GWh,同比增长35.7%,占比达到69.3%,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持续降本压力下,对于动力电池成本诉求越来越高,铁锂电池成本优势依然较高。
图表29. 2023-2024.6中国三元动力电池装机量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银证券
图表30. 2023-2024.6中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银证券动力电池价格经历大幅下滑后趋稳:2023年,受碳酸锂价格的下跌影响,动力电池价格整体呈现大幅下滑,三元电池价格从年初1.08元/Wh下滑至年末的0.49元/Wh,降幅约为54.6%,铁锂电芯则从0.97元/Wh下降至0.43元/Wh,降幅约为55.7%。到2024年,三元和铁锂电池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磷酸铁锂电芯基本维持在0.43元/Wh,三元电芯则保持在0.48元/Wh。动力电池价格的趋稳一方面和原材料价格相关,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保持平稳;另一方面,动力电池当前的价格和成本相当接近,价格具备刚性支撑。
图表31. 2023年至今三元和铁锂动力电池价格变化
资料来源:SMM,中银证券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宁德时代份额保持领先: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经历几年的竞争和洗牌,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提升,2024年1-6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前三名市占率约为78%,前五名市占率约为86%。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依旧保持领先,2023年实现装机量167.1GWh,市场份额达到43.11%,2024年1-6月实现装机量93.31GWh,份额提升至46.38%。第二梯队的电池厂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其内部排名和市场份额处于动态变化中。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二线电池厂的产品性能能够满足市场要求,开始进入到主流主机厂供应链,出货量迅速增长。
图表32. 2023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中银证券
图表33. 2024.1-6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中银证券
动力电池产能消化面临压力,行业竞争几近尾声
动力电池产量和装机量增速将有所放缓:中国新能源汽车经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叠加海外市场提出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限制政策,后续的增速预计将放缓。我们预计2024年中国的动力电池需求量达到700GWh以上,同比增速能够达到20%以上,2025年国内的动力电池装机量预计接近860GWh,同比增速约为19%,增速较此前有所放缓。虽然同比增速出现下降,但在较高的水平上保持增长依然体现出行业具备较强的成长性。
行业产能利用率面临压力,头部企业保持较高水平:中国的动力电池产量和出货量已经稳居世界首位,但是在国内增长放缓,海外设置壁垒,加之前几年产能投资过热等因素影响下,行业也出现了产能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与行业整体低产能利用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以宁德时代为例,根据其2023年年报披露,其2023年的产能利用率为70.47%,远高于鑫椤资讯公布的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考虑宁德时代在行业总产能中占有较高份额,行业尾部产能利用率水平普遍较低。我们认为,产能利用率较低局面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持续不断地降低成本以应对同业竞争中出现的价格战,维持企业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则需要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水平,走差异化路线,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提升出货量。
政府出台政策限制产能新增:2024年6月,工信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其中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规范条件也对产能利用率提出了要求,要求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规范条件》的出台对于新增产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行业竞争几近尾声,格局仍存变数:动力电池价格在经历下跌后已经逐步趋稳,目前价格已经基本接近成本线附近,我们预计在当前原材料价格水平上,磷酸铁锂电芯的成本约为0.3-0.4元/Wh,按目前的大概0.4元/Wh的价格来看,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行业进一步竞争以及降价的基础偏弱。头部企业由于具备成本和客户等优势,依然具备较强竞争力,未来市场格局或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格局仍然存在变数。
固态电池获政府支持,产业化加速
固态电池获政府支持,有望快速落地。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具备优势,是未来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升级方向,也获得了政府重点支持。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企业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此项行业内史无前例的项目由政府相关部委牵头实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该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后,最后具体分为七大项目,聚焦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政府支持有利于固态电池产业快速落地。
企业积极布局,2027年是重要时间节点。固态电池获得来自国内外车企、电池企业等的重点关注,纷纷布局,并提出了量产时间表。其中,上汽集团发布搭载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的智己L6,能够实现突破1,000公里的超长续航,并具有远超国标的电池安全标准。此外,上汽集团在2024年5月24日举办的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表示,上汽全固态电池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宁德时代也发布固态电池进展,目标到2027年达到7-8分的技术成熟度水平。广汽集团发布了其固态电池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快的充电速度,计划于2026年上车,将首先搭载于昊铂车型,未来还将逐步推广至全系列产品。从全球各大电池企业、车企公布的量产时间表来看,2027年是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多数电池企业和车企表示具备量产能力的时间节点。
图表34. 主流电池企业固态电池量产规划(不完全统计)
资料来源:GGII,中银证券
材料价格逐步企稳,关注盈利回升
锂资源:产能过剩局面维持,价格端承压锂资源过剩局面持续:碳酸锂作为动力电池中重要的原材料,其供给和价格变化受到行业共同关注。2023年,碳酸锂市场整体呈现出供过于求的状态。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消费、动力、储能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0GWh、675GWh、185GWh,总量为940GWh,按照1GWh锂电池需要约700吨碳酸锂进行测算,大约需要65.8万吨碳酸锂原料,而同时期国内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产量分别为46.3万吨、28.5万吨,总共约74.8万吨,超过行业总需求。2024年1-4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282GWh,总共需要约19.74万吨碳酸锂,同时期全国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产量分别为17.1万吨、10.4万吨,总共27.5万吨,过剩局面延续。在此背景下,碳酸锂价格出现下滑,价格在10万元左右徘徊。
图表35. 2023年至今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变化
资料来源:SMM,中银证券
2024年产能依然过剩,价格或继续承压:如前所述,碳酸锂价格由于受到供给过剩影响,价格较难出现上涨。展望2024年下半年,碳酸锂产能依然面临过剩局面。我们预计,2024年,中国锂电池产量有望达到1200GWh,对于碳酸锂的需求量将达到84万吨左右。据SMM统计,2023年,我国碳酸锂产能新增35万吨至95.78万吨。若新增产能全部投产,则面临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价格较难出现上涨。放眼全球来看,根据InfoLink预测,2024年全球碳酸锂总产出预计将达到132.3万吨,2024年总需求达118.9万吨,将有超过10%的剩余,碳酸锂价格将持续承压。
高成本产能将面临经营压力,或带来行业洗牌:碳酸锂目前的来源为盐湖锂、锂辉石、锂云母,根据Infolink数据,2024年碳酸锂总产出预计将达到132.3万吨,其中41.8万吨来自锂盐湖、68.8万吨来自锂辉石、21.7万吨来自锂云母。分品类来看,盐湖资源主要来自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等国家以及中国青海,盐湖提锂制备碳酸锂的成本最低,成本在3万/吨以内;锂辉石则主要来自澳大利亚、非洲、中国四川和其他地区,锂辉石一体化项目成本在6万/吨以内,非一体化项目成本在9.5万/吨以内;中国江西锂云母成本约为8-10万/吨。因此,当价格跌到10万以下甚至更低,部分成本较高的企业和产能将面临经营压力,出现行业洗牌。
图表36. 2023年至今中国进口碳酸锂总量及来源国构成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SMM,中银证券
图表37. 2023年至今中国进口锂精矿总量及来源国构成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SMM,中银证券进口持续维持高位,海外供应扰动成为不确定因素:我国锂资源丰富,但有约70%来自于国外进口,而在海外占比中,智利和澳大利亚又占据了较大份额。以2024年5月为例,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5月,我国碳酸锂进口量约为24565吨,其中从智利进口碳酸锂约20288吨,约占碳酸锂进口总量的83%;锂精矿进口量约为565871实物吨(折合LCE当量约为70734吨),从澳大利亚进口锂精矿约389710实物吨,占国内进口锂精矿总量的68.9%。部分国家针对锂资源提出了战略,例如,智利政府拟将采用国家与私人部门合资的方式促进当地锂产业的发展,国家将在合资企业中持有控股权。如果部分国家收紧对于锂资源的出口,未来全球供应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正极材料:价格下跌趋缓,关注盈利回升节点
出货保持增长,铁锂份额提升:动力、储能、消费等领域对于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增长,带动正极材料出货量提升。根据高工锂电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电正极市场出货量248万吨,同比增长31%。从产品结构看,2023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达165万吨,同比增长48.3%,市场份额66%,提升近7个百分点;三元正极材料出货65万吨,同比增长2%,市场份额下滑至26%;锰酸锂和钴酸锂出货量分别为10万吨和8.4万吨。2024年正极材料出货量继续保持增长,根据GGII数据,2024H1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134万吨,同比增长23%。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出货93万吨,同比增长32%,占比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近70%;此外,三元材料出货30万吨,钴酸锂材料出货4.5万吨,锰酸锂材料出货5.9万吨。
图表38. 2023-2024.6国内正极材料月度出货量
资料来源:SMM,中银证券
图表39. 2023-2024.6国内正极材料出货量结构
资料来源:SMM,中银证券正极材料价格下跌趋缓:正极材料定价采取原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相加的模式,其价格变化更容易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2023年,锂盐价格呈快速下跌趋势,从年初约50万/吨下跌至10万/吨,下跌幅度达到80%。在此背景下,正极材料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磷酸铁锂价格从年初的16.4万/吨下跌至4.35万/吨,下跌幅度达到73.5%,三元523材料价格从年初的34.45万/吨下跌至13.05万/吨,下跌幅度达到62.1%。2024年,材料价格下滑幅度有所放缓,逐步企稳,磷酸铁锂价格从年初4.35万元下跌至6月底的3.98万元,下滑幅度约8%,三元523材料价格从13.05万元下滑至12.75万元,下滑幅度约为2%。
图表40. 2023-2024正极材料价格变化
资料来源:SMM,中银证券市场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正极材料市场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根据EV Tank统计,2023年磷酸铁锂材料企业出货量前十的企业包括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龙蟠科技、融通高科、友山科技、国轩高科、金堂时代、安达科技和江西升华,湖南裕能以接近3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2023年三元材料企业出货量前十的企业包括容百科技、天津巴莫、当升科技、长远锂科、南通瑞翔、贝特瑞、广东邦普、厦钨新能、贵州振华和宜宾锂宝,容百科技以接近1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图表41. 2023年中国磷酸铁锂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EV Tank,中银证券
图表42. 2023年中国三元正极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EV Tank,中银证券
行业分化加剧,下半年底部有望出现:正极材料价格下跌和碳酸锂价格呈较强的相关性。然而,正极材料行业面临的产能利用率低,以及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加速了材料价格的下跌,也加剧了行业分化。根据EV Tank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磷酸铁锂产能达到341.7万吨,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50%。据高工锂电报道,某头部电芯厂2024年上半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招标活动中,中标价格均较低,加工费下行10%至1.3万元/吨左右,对企业运营成本控制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保持相对较高水平,根据各公司年报披露,湖南裕能2023年产能利用率达到89.77%,德方纳米产能利用率达到69.54%。我们认为,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行业面临分化,头部企业依然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展望2024年下半年,材料价格有望企稳,企业盈利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负极材料:价格磨底后盈利有望回升2023年全球负极出货量保持高增,中国企业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根据EVTank发布的《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数据,2023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81.8万吨,同比增长16.8%,其中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71.1万吨,同比增长19.4%,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4.1%。根据GGII数据,2024H1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94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材料出货分别为80万吨、14万吨。
图表43. 2023-2024.6国内人造石墨月度产量
资料来源:SMM,中银证券
图表44. 2023-2024.6国内天然石墨月度产量
资料来源:SMM,中银证券
产能利用率分化,市场竞争仍以头部企业为主:负极材料市场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根据EV Tank统计,2023年负极材料出货量前十的企业包括贝特瑞、上海杉杉、江西紫宸、中科星城、尚太科技、东莞凯金、翔丰华、广东东岛、河北坤天、金汇能,贝特瑞以接近2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上海杉杉以接近1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根据鑫椤资讯和EVTank数据,2023年负极行业名义产能445万吨,有效产能320万吨,实际出货量171.1万吨,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低。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23年TOP6负极企业总产能利用率超70%,但TOP7及以后企业平均总产能利用率不足30%。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石墨化加工价格大幅下滑以及行业产能释放加剧竞争等多因素带动负极材料价格整体下行,行业盈利空间显著缩窄。行业供需阶段性失衡,行业面临产能消纳和价格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预计未来产能面临出清,不成熟的项目将逐步被市场淘汰。
图表45. 2023年负极材料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EVTank,中银证券
负极材料价格逐步企稳,部分型号产品价格上涨:负极材料定价采取原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相加的模式,其价格变化受到原材料价格、石墨化加工费用波动的影响。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4年7月5日针状焦报约7,500元/吨,石油焦报约1,800元/吨,石墨化价格已跌至1万元/吨。近期负极材料价格呈现小幅上涨,根据上海钢联报道,比亚迪前期启动新一轮负极材料招标,较上一次招标价格均价上浮约10-15%,单价上涨约1,500-2,000元/吨,预计招标量在13万吨左右。我们预计下半年焦类价格整体趋势以小幅波动为主,当前石墨化价格已迫近二三线企业成本线,整体看负极材料价格成本支撑较为扎实,下半年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图表46. 2023-2024年7月天然石墨价格
资料来源:鑫椤锂电,中银证券
图表47. 2023-2024年7月人造石墨价格
资料来源:百川盈孚,中银证券
图表48. 2023-2024年7月焦类原料价格
资料来源:百川盈孚,中银证券
图表49. 2023-2024年7月石墨化价格
资料来源:百川盈孚,中银证券
以硅基负极为代表的新型负极出货量增长明显:根据EVTank数据,2023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占比提高至82.5%,以硅基负极为代表的新型负极材料出货量增长明显,在中国整体负极材料中的出货量占比已经达到3.4%。在供给端,硅负极正逐渐成为企业竞逐风口,各大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其中部分企业已对消费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实现批量供货。
图表50. 部分厂家硅负极进展(不完全统计)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投资者互动平台,广东省能源局,公司官网,许昌市政府,隆众资讯,宜昌市生态环境局,中银证券
电解液:盈利处于周期底部,行业洗牌加速
电解液产量保持增长,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根据EVTank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电解液市场出货量113.8万吨,同比增长27.7%。2024年电解液出货量继续保持增长,根据GGII数据,2024H1中国电解液材料出货量60万吨,同比增长26%。2024年上半年国内电解液产量保持较高增长,但终端产能利用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图表51. 2023-2024年6月国内电解液产量
资料来源:隆众资讯,中银证券
图表52. 2023-2024年6月电解液产能利用率
资料来源:隆众资讯,中银证券价格下跌趋缓: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2023年电解液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动力三元、动力磷酸铁锂电解液价格分别从6.900万/吨下跌至2.775万/吨、从5.250万/吨下跌至2.175万/吨,下跌幅度分别达到59.78%、58.57%。2024年1~6月,价格下滑幅度有所放缓,动力三元、动力磷酸铁锂电解液价格分别从2.775万/吨下跌至2.655万/吨、从2.175万/吨下跌至2.105万/吨,下跌幅度分别达到4.32%、3.22%。
图表53. 2023-2024年7月电解液价格
资料来源:上海有色网,中银证券
图表54. 2023-2024年7月六氟磷酸锂价格
资料来源:鑫椤锂电,中银证券
新进入者竞争力较强,头部市占率小幅下降:2024年上半年电解液头部的市场集中度小幅下降,产量CR3占比达到60.9%,较2023年下降3.2个百分点;二梯队之间市占率差距缩小,其中香河昆仑与珠海赛纬并列第五,由于新进入者永太、石大、财金、国轩等的加入,头部及二梯队厂家市场份额被挤占,新进入者的竞争能力亦不断增强,对现有竞争者形成挑战。
盈利处于底部区间,产能有望逐步出请:2024年电解液市场整体增速放缓,大量产能集中释放,电解液行业已进入产能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阶段。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4年上半年电解液行业整体盈利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7月初行业整体毛利润已跌至约1,000元,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在微利甚至亏损情况下,我们预计电解液行业产能将逐步出清,出清过程中头部企业有望通过产能、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
图表55. 2024年上半年中国电解液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鑫椤锂电,中银证券
图表56. 2023年第26周至2024年第25周电解液毛利润
资料来源:百川盈孚,中银证券
隔膜:下半年降价压力仍在
湿法占据主流,产量同比保持较高增长:目前三元电池普遍采用湿法隔膜,与干法隔膜相比,湿法隔膜在孔隙一致性、拉伸强度、抗穿刺强度、厚度等指标上优于干法隔膜,更适合生产高性能、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同时部分下游电池厂习惯使用湿法隔膜,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主流电池厂商在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时也会选用湿法隔膜,湿法隔膜已经成为动力电池主流路线。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隔膜产量82.67亿平,同比增长29.59%,其中干法隔膜产量20.20亿平,同比增长21.18%,湿法隔膜产量62.47亿平,同比增长32.57%。
图表57. 2023-2024年6月湿法隔膜产量
资料来源:上海有色网,中银证券
图表58. 2023-2024年6月干法隔膜产量
资料来源:上海有色网,中银证券
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二线企业崛起:根据EV Tank数据,2023年隔膜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恩捷股份仍保持市场龙头地位,但份额有所下降,二三线厂商中星源材质、中材科技、河北金力、中兴新材和惠强新材等企业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提升。2023年中国隔膜行业CR 10超过90%,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图表59. 2023年主要湿法隔膜企业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EVTank,中银证券
图表60. 2023年主要干法隔膜企业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EVTank,中银证券
2024年下半年隔膜降价压力仍在:随着大批湿法隔膜厂商规划产能陆续落地以及新进入者的有效入局, 整体隔膜市场的供给相对紧张的局面得以缓解。新增产能的逐步落地缓解了产业链紧张局面,也带动了隔膜价格下滑。根据鑫椤锂电发布的数据,7月9微米湿法基膜价格约0.83元/平米,较年初跌幅超过20%。根据EV Tank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2023年四川卓勤隔膜出货量已超1.5亿平,美联新材出货已超1亿平,康辉新材、长阳科技等企业隔膜已逐步送样并批量生产。考虑到隔膜扩产周期较长,导致供给释放和价格下跌晚于其他材料,我们预计未来随着新增产能逐步落地,2024年下半年隔膜行业竞争仍较激烈,价格仍有下降趋势。
图表61. 2023-2024年7月隔膜价格
资料来源:上海有色网,中银证券
集流体:加工费处于底部,复合集流体量产在即
加工费接近触底但回升较难:根据鑫椤锂电数据,2024年7月5日,6微米和8微米铜箔加工费分别报1.75万元/吨和1.65万元/吨,较年初基本持平。当前价格水平下嘉元科技、诺德股份、中一科技等头部企业2024年一季报盈利已经出现亏损,我们预计铜箔加工费已接近触底,但铜箔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长尾产能众多,我们预计铜箔加工费或较长时间维持在当前水平,回升较为困难。
图表62. 2024年1-7月锂电铜箔加工费
资料来源:鑫椤锂电,中银证券
极薄铜箔产能工艺渐趋成熟:厚度越薄的铜箔加工难度越大,相应加工费越高。目前6μm和8μm铜箔价差开始逐步收敛靠拢,反映出极薄铜箔产能和工艺渐趋成熟,供给增长已经与需求逐步匹配。4.5μm铜箔处于导入期,良品率较低,能稳定批量供应的厂商较少,溢价明显,因此能够生产极薄铜箔的企业有望享受技术溢价带来的超额收益。
复合铜箔有望开启量产:复合镀铜膜主要由三层组成,中间是厚度为3.6-6μm的绝缘树脂层,外面两层为1μm的铜箔。制作过程为在厚度3.5-6μm的不导电PET超薄超宽膜表面先采用真空溅镀的方式制作一层20-80nm的金属层,将薄膜金属化,然后用水介质电镀的方式,将铜层加厚到1μm。根据江苏道赢科技发明专利显示,与使用10μm铜箔集流体相比,在使用复合材料集流体后,集流体成本下降约15%,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约10%。下游龙头动力电池厂商、3C消费电池与储能电池厂商均有复合铜箔技术研发布局,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均申请了复合集流体相关专利,复合铜箔有望逐步开启规模化量产。
图表63. 复合铜箔技术进展
资料来源:证券日报,证券时报,上海有色网,新浪财经,投资者互动平台,搜狐网,艾邦锂电网,时代财经,中银证券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尚处于成长期,产业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和海外产业政策均呈现边际向好的趋势,有望带动销量增长;若产业政策不达预期,则可能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产业链需求。新能源汽车产品力不达预期:有产品力的新能源汽车是带动真实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若主流车企电动化进程不及预期,推出的新车型产品力不及预期,可能延缓真实需求的爆发。产业链需求不达预期:若宏观经济波动超预期、新冠疫情影响超预期、产业政策不达预期叠加主流车企电动化进程不达预期,则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可能不达预期,从而导致产业链需求低于预期。产业链价格竞争超预期:由于行业处于成长期,竞争格局尚未稳定,价格竞争是重要手段,叠加新能源汽车补贴不断退坡,产业链呈现出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若产业链价格竞争超预期,价格下降幅度持续高于成本下降幅度,则产业链企业盈利能力可能不断下降。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对海外市场的出口是锂电制造企业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后续国际贸易摩擦超预期升级,可能会相关企业的销售规模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技术迭代风险: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高度市场化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对技术创新能力及资本投入具有较高要求。若公司不能准确把握技术、市场和政策变化趋势,可能使公司丧失技术优势,面临产品淘汰风险。
特别声明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银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武佳雄/李扬/许怡然/顾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