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专访/重庆市体育局局长辛世杰:“体育为民惠民”提升重庆人民的精气神

...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唐诗雪)围绕“体育为民惠民”,看重庆体育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新华网体育联合新华网重庆频道,独家对话重庆市体育局局长辛世杰。

“体育局长的战术板”是新华网体育策划的一档融媒体访谈栏目,通过对话各地体育局长的方式,传递中国体育改革的能量,展现中国体育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

新华网体育:今年是全运会年,在这个全运周期,重庆在竞技体育方面的发展格局如何?目前备战情况如何?

辛世杰:本次全运会共设31个大项、341个小项。重庆市将参加游泳(仅跳水)、田径、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拳击、摔跤、射箭、体操(仅艺术体操)等18个大项的比赛,与十二运会相比,减少游泳和排球2个项目,新增艺术体操和铁人三项2个项目。届时,施廷懋等320名优秀运动员将代表重庆参赛。

本周期,我们按照“竞技体育抓重点”的总体思路,突出“奥运带全运,全运促奥运”的方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制定了《重庆市体育局备战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规划》,对本届全运会备战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成立了备战领导小组和备战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工作统筹等;二是加强了制度建设,新修订了《优秀运动员选招、退役办法》、《试训运动员进队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同时积极与重庆市人社局、重庆市财政局沟通,较大幅度的提高了运动员待遇;三是与部分区县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运动队,推动多元化备战体系建设;四是为重点队员配备“训科医”团队,在北京设立国家队运动员保障点;五是加强了备战日常督导工作,多次召开项目分析会,经常深入训练一线检查指导工作,选派机关年轻干部跟队服务。六是确定了“巩固成绩、继续提高”的目标任务。2014年——2016年,重庆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各级各类比赛中共取得了194枚金牌,133枚银牌和164枚铜牌,其中包括3枚里约奥运会金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新华网体育:今年的全运会取消了奖牌榜,您如何看待这一改革?改革后的全运会将在中国体育事业中承担什么角色?

辛世杰:体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说明体育从功能、从精神、从文化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要有点儿精神的。

总局的改革,就是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成绩观、政绩观,不要唯金牌论。奥运精神就是“更高、更快、更强”,而追求金牌,体现了良好的体育精神,进而提高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但“金牌至上”则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充斥了太多的权利意志和功利性,把传递文明、友好、团结的体育运动,变成了“胜者赢得一切、负者输掉一切”的残酷竞争,完全扭曲了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就是顽强拼搏、为国争光。这是作为体育人,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体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和历史使命。体育是综合的价值,不能够吧金牌作为唯一的标准。

十三运会是一届改革的运动会,本届全运会将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全运会历史中凸显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届锐意改革、承前启后的全运会,是国家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推手。

新华网体育:今年全运会增设乒乓球、羽毛球、龙舟、攀岩以及轮滑等5个群众体育比赛项目,大众体育走进了竞技体育的舞台。重庆在大众体育方面发展情况如何?

辛世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2017年新春体育记者座谈会上强调,“体育改革势在必行”。同时介绍,最大一个改革就是全运会。国家体育总局将群众体育赛事项目纳入到竞技体育项目,让群众冠军与专业选手同台竞技,必将极大激发广大群众与全民健身的热情,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健康发展。重庆今年将组团参加今年在天津举办的第十三届全运会,我相信,重庆选手必将在乒乓球、羽毛球、龙舟、攀岩和轮滑这五个大众群体项目上有优良的表现。

近年来,在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体育工作者的努力下,重庆的全民健身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一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基本满足需求。按照“体育为民惠民”思想,积极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亲民、便民、利民”的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37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52.2%,共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368个,新建和更新农体工程8947个,新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51个,社区健身点300个。

二是群体赛事活动精彩纷呈。这些年来,重庆大力开展“区区有品牌,县县有特色”的创建活动,抓“扩面”、固“品牌”,创新推进各项体育赛事。以赛事活动的“常态化”和“影响力”为重点,广泛开展丰富的全民健身活动,坚持月月举办大型群体赛事,促进赛事品牌的形成与巩固,带动体育人口的持续增长。每年仅重庆市体育局主承办的大型赛事活动达60余项,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达2000余项。自2009年来,重庆成功举办了六届重庆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将乒乓球、羽毛球、龙舟、攀岩和轮滑等作为主要比赛项目,每年有上百万市民参与。还连续多年举办重庆国际马拉松赛、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环中国公路自行车赛及长寿湖全国铁人三项赛等大型群体赛事活动。这些品牌赛事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参赛,不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也带动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以2016年重庆国际马拉松赛为例,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551个城市的32000余名马拉松选手和马拉松爱好者报名参赛,招商签约资金达1020万元,产生经济贡献近4.6个亿。

三是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充分发挥“互联网+体育”的作用,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全民健身信息管理制度,通过信息数据、媒体宣传等平台将全民健身工作多维度链接,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引导市民积极、科学参与群众体育活动,提高重庆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训社体指导员全市累计达到50950名,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体指导员达17人。与新闻媒体进行战略合作,最大化运用新媒体力量宣传全民健身。开设“云动重庆”“体育重庆”“重庆微体育”等微信公众号平台,与重庆广电集团共同打造了“全民动起来”电视栏目,为市民提供群众体育活动资讯、提供报名通道及体育场馆等优惠信息。注重与大型体育活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基层的有机结合,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全年共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示范活动5次,组织世界冠军、知名教练员、优秀运动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市民互动,免费健身咨询,指导市民科学健身,参与群众约10000人次。

新华网体育: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工作特别是全民健身纳入到“大健康”的理念。在贯彻落实《纲要》方面,重庆有什么具体思路和举措?

辛世杰:一是将“健康中国2030”精神贯彻落实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中。在研制《重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中,着力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贯彻在新周期实施计划中,注重在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树立“大健康”理念等方面提出有力的措施方法。二是大力推进民生工程“社区健身点”建设。重庆市委、市政府将建设社区健身点作为2016年25件民生实事之一。2016年,重庆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而重庆市体育局在全市38个区县和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建设了300个社区健身点。我们牢牢把握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25件民生实事的工作要求,立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把创建社区健身点作为新时期体育为民惠民的重要抓手,努力构建面向社区居民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目前,重庆300个社区健身点全部建成落地,已通过各区县体育局的验收和挂牌投入使用。通过督查,各区县高度重视,按要求落实了经费、器材,并适时组织社区群众开展了健身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居民健身有场地、有组织、有项目,进一步满足了社区居民在家门口的健身需求,深受市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今年,我们还要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要求,再建300个社区健身点,扎实完成好这件民生实事。三是实施保障卡刷卡健身消费。按照个人自愿的原则,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可用医保个人账户结余金额支付其在协议的体育健身场馆按月或按次的体育健身项目费用。在今年1月,市民已可在沙坪坝区、万盛经开区、江津区的6个体育健身场所使用医保卡购买体育健身项目,预计今年内,会在重庆市的主城区普及起来。

新华网体育:今年重庆体育在工作方面将有哪些亮点?

辛世杰:2017年是全运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之年。一是全面推进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共有五方面。

第一,着力加快协会组织改革步伐。探索和创新体育协会和社会组织改革,推动各级体育协会、社会团体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第二,推进足球改革发展。创新开展社会足球、人才培养、赛事组织和足球产业,落实足球场地建设政策,加快推进足球协会改革。第三,着力推进场馆运营改革。制定和实施重庆推进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十点方案。创新体育场馆投资和运营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切实提升场馆设施的使用效率。第四,创新运动员和教练员管理方式。不断推进重庆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化和拓展多元化备战体系。推动优秀运动队管理和训练制度创新,加强运动员管理和注册改革。加快建立教练员聘任制度。第五,推进体教结合改革。加强体教结合顶层设计,构建体教结合和体教协同发展新模式,加强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赛理念,着力提升青少年运动普及率和体质健康水平。

二是推动体育为民惠民。一要开展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二要建设300个社区健身点,扎实推进民生项目建设。三要开展“好体育人”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四要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

三是备战和出席“十三运会”。一要强化全运会备战。以巩固成绩,继续提高为目标,切实做好全运会备战和参赛工作。二要强化项目和训练管理。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建立训练巡查工作长效机制。三要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及管理。四要强化“训科医”一体化建设和反兴奋剂工作。

四是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一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推动《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的制定,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二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区区有品牌、县县有特色”思路,支持各地结合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三要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新建和更新一批城市体育公园、乡镇健身广场、社区路径工程、农体工程、多功能运动场。新建300个社区健身点和一批体质监测站点,扎实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四要深入完善群众体育组织。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使用、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好体育人”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有针对性的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切实提升群众身体素质。

新华网体育:2016年,国家各部委联合密集发布了多项关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文件,为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结合本地资源特色,重庆对体育产业的规划和布局是怎样的?

辛世杰: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利好政策频出,为加快重庆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重庆山、水、林等独特资源特点,一是做好顶层设计。2016年重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着力完善了重庆体育产业发展结构和空间布局。二是推动特色发展。重庆将大力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摩、冰雪、航空等运动,支持发展一批特色健身休闲项目,形成水、陆、空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动重庆体育产业特色、差异、协调发展。三是强化空间布局。围绕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各区县体育产业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积极打造“一核两带多基地”的重庆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健身服务、竞赛表演等体育服务业,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水上运动娱乐服务带,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打造户外运动和民俗体育休闲旅游服务带,在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布局体育器材装备制造、体育设施建设等体育产业基地。构建起以都市区核心、城市发展新区为支撑、渝东南渝东北联动发展的重庆体育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推动重庆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新华网体育:重庆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这项工作如何实现?

辛世杰: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重点落实好体育产业配套政策,指导督促区县政府抓紧出台地方实施细则或实施方案。

二是推进重大项目。目前投资超过10亿元的际华重庆目的地中心、国开·华熙巴南体育中心、万达文旅城项目已部分投用或开工建设,要继续做好际华、万达、舒华等大型企业落户重庆的有关服务工作,加强服务和对接,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投资环境和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体育产业,进一步壮大体育产业发展规模。

三是培育市场主体。要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比较优势、竞争实力的体育产业骨干企业。要营造良好准入环境,大力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积极培育体育中小微企业,支持体育协会、体育类民办非企业等社会组织发展,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医疗、养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是夯实发展基础。通过定期开展体育产业统计、做好国家级和市级体育产业基地创建、搭建体育资源交易平台、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规范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申报管理、推行医保健身一卡通等工作举措来进一步夯实体育产业发展基础。此外,要加强体育产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体育产业发展评价制度,加强对各区县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的督促和检查。

(来源:新华网体育频道)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