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学生眼中好老师 |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我们心目中的寇振声教授

在河南大学建校110周年和体育学院建立62年之际,寇振声教授的学生们有话要对老师诉说。 回顾1963年河南省大专院校篮球联赛 卢师愈(1965届毕业生) 记得在1963年暑假,由河南省举办的大专院校联赛,在开封市体育馆举行。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男子篮球队教练寇振声老师在训练伊始,对队员们进行了思想总动员,强调了篮球...

在河南大学建校110周年和体育学院建立62年之际,寇振声教授的学生们有话要对老师诉说。

回顾1963年河南省大专院校篮球联赛

卢师愈(1965届毕业生)

记得在1963年暑假,由河南省举办的大专院校联赛,在开封市体育馆举行。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男子篮球队教练寇振声老师在训练伊始,对队员们进行了思想总动员,强调了篮球运动的集体性、纪律性、协同性。对训练的时间、纪律、计划进行了严格的部署。提出“敢打、敢拼和赛场执行力”的球风。

在训练时,寇老师的示范动作干净、利索、准确,讲解时语言简练、清晰。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顽强、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狠抓身体素质、基础训练和战术配合。并在每次训练结束后风趣幽默的点评,让我们师生打成一片,非常有亲和力,深受队员们喜爱。

战术训练是建立在队员个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寇老师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耐心地指导队员们。比如:练习进攻战术,从布阵到跑位,由无防守到消极防守再到积极防守乃至教学比赛的实战训练。每个环节都很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讲解、演示、画图等反复强化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队员们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球技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战术配合也越发熟练,队员们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在比赛前期,寇老师特别注重队员们的心理状态,又专门进行了赛前心理疏导,强调心理状态的稳定性,这也直接关系到比赛技战术发挥的水平。同时强调,在场上要有必胜的信心,不急不躁,充分相信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战术安排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出来。

在比赛期间,每场比赛前都有准备会进行分析、布置,在比赛中寇老师指挥若定,调兵遣将,即时调整战术和强调战术执行,不断强化队员们的自信心和求胜欲望。这种驾驭比赛和控制比赛的能力,的确让队员们耳目一新。每场比赛后的总结会,会对双方比赛情况进行复盘,再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队员们相互交流,明确各自的位置与攻防意图。

寇老师的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运筹帷幄的气质,还有那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深得队员们的爱戴和敬仰。本次比赛在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队员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取得了全胜的骄人战绩,登上了1963年河南省大专院校篮球联赛的冠军宝座。这个冠军是对寇老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寇老师教学训练水平的肯定。

寇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使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篮球教学与训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知识与艺术的传承在我们这里已然发扬光大。所谓春风化雨,应当就是这个道理。再次深深地感谢寇振声教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卢师愈,新乡医学院副教授)


篮球牵线 运动结缘

张栋梁(1967届毕业生)

在中学期间,酷爱运动的我通过自学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一名主力队员,打右前锋位置。1963年我从洛阳市第一中学毕业考入原开封师范学院体育系。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刻,体育系在全省只招收了三十三位新生,我有幸能够在这里接受更加专业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进入大学后,我们的篮球授课教师正是刚从北京体院毕业不久的寇振声。他别开生面的第一堂课,从篮球理论到篮球运动的实践讲的有声有色,这让我们体会到篮球运动不仅仅是打打球而已,要想将球灵活地掌控,就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性能到规律,从基础到提高,全方位去理解它,融合它。寇老师的讲课即有哲理性又有实效性,从运球、投篮、传球到战术运用等面面俱到。他教学严谨、一丝不苟,从亲自示范到启发互动,从理论深入到教学创新都有一套自己磨练成熟的教案。记得那是1964年,当时全国都在学习日本排球教练大松博文的大运动量的“魔鬼式”训练法,我们代表队也不例外,球队每周安排三次训练课,每次训练三个小时,很苦、很累。寇老师为了减少大运动量给队员们带来的创伤,他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训练办法,成效显著。这一点,在1968年我们与全国篮球劲旅上海警司篮球队的一次比赛中,就得到了充分验证。

当年全国篮球劲旅上海警司篮球队来开封访问,共安排了四场比赛。第一场对河南队,第二场对开封队,第三场对七二四九部队。前三场比赛客队均获胜利,我们是最后一场,安排在我院九斋前水泥篮球场进行。我当时作为一名主力队员,与队友们共同面对的是全国赫赫有名的甲级队,他们有两名运动健将,平均身高达一米九零以上。而反观我队平均身高不到一米八零,最高的中锋只有一米八六,还没有开始就在气场上压制了我们一头,对观众而言,这就是一场不对称的比赛。而面对强劲对手,寇振声老师给我们部署了开场即全场紧逼的战术,充分发挥我们灵活、快速之优势,裁判哨声刚刚吹响,我们队员就像猛虎下山一样,进行全场紧逼,突如其来的战术使客队毫无思想准备,当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连连得分,场上一度还领先于对方。之后,我们抓住有利时机越战越猛,打出了一个又一个绝妙的快攻。由于双方实力实在悬殊,我队最终以微小比分差距失利告终。但大家敢打敢拼、不畏强手的表现却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观赛观众热烈的掌声,并载入河南大学体育史的史册。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第六中学任体育教师,该校是当时刚建的新学校,学生都很年轻,为了把我在大学学到的篮球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一代,就主动向学校提出组建一支男子篮球队,从学生中挑选了十二名学员进行正规培训,从运球、传球、投篮到身体素质都做了科学训练。在训练时,结合孩子们的特点,我采用了一系列趣味性的训练方法,颇见成效。几年的训练,队员们技能大有长进,在铁路系统中学生比赛中屡获佳绩。

因为我的体育专业突出,1983年,我被郑州铁路局选拔调动到郑铁局火车头体协工作,后来担任秘书长。在位期间,我非常重视篮球运动的推广,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篮球比赛,同时还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篮球代表队。特别是1999年,全国铁路第九届运动大会,我作为郑州铁路局代表团总负责人,经过角逐,我代表团取得金牌、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中,郑铁局女子篮球队在全路几十支劲旅中脱颖而出,夺得了亚军称号。

我热爱篮球,篮球与我结下了终生之缘。我曾经创作了一首《快乐篮球》的诗词,献给我的恩师寇振声和我的母校。

(张栋梁,郑州铁路局火车头体协原秘书长、河南大学郑州校友艺术团团长、全球客家体育联合会秘书长、110周年校庆片《寂静的群山》总策划)

我的恩师——寇振声

郝安舟(1969届毕业生)

在河大建校110周年和河大体育学院成立62周年之际,回忆大学期间青年学生的美好往事,我提笔写到我最崇拜的老师寇振声教授。

寇振声教授一生为人低调,平易近人,技、德高超。他对篮球事业的追求是后辈永久的财富,我对他敬佩有加,他对河南的篮球事业,乃至全国的篮球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先后发表过篮球和教学改革的论文有几十篇,著作和出书几十本。他不但在省队当过教练,而且在大学教书一辈子,是河南大学最著名的篮球教练员。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高的名望。他的基本功扎实,动作规范,教学方法灵活得当,对篮球事业的造诣很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老师。经他训练的队员在开封市 、全省、乃至全国均取得过无数的好成绩。他的学生遍布全省各地,为河南的篮球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经常深入基础,搞调查研究,到各地市体校指导篮球队员,为基层培养人才。可以说他是河南省篮球的奠基人之一,是篮球大师。

我是“文化大革命”前入校的河南大学学生(原开封师范学院)现在已经毕业 53年了,退休也近20年了,现在回忆起我的恩师寇振声教授还有说不完的话。他对我的一生影响太大了,既是老师,更象是一位长辈。不但在学业上对我教育,在政治上更加关心,使我受益一辈子。他教育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儿,如何工作,我从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到参加了工作,入了党,提了干,成为一名县体委主任,县教委的党委书记兼教委主任,现在还担任着县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和教育,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和老师有关。

在篮球事业的发展上我得到老师的真传,对我特别关心,特殊照顾。我从小爱好运动,热管篮球。那时在农村条件差,又缺乏人才,自己是瞎打一气,到河大时我的基础很差,动作不规范,错误动作很多。因为我身高条件好,寇老师把我选到校篮球队,一切从零开始,经常给我加小灶。如投篮翻手腕,老投不准,让空手练,没事儿就练,终于改过来了,投篮基本功有了很大改进。罚球线上投篮我能连投24个不失误。如练接球,让我对着树练习,对着墙角练习,最终达到他的基本满意。我是中锋位置,让我练三角步,练和边线的配合,练和后卫的配合,让我练耐力、练滑步,练防守等,使我进步很快。由于寇老师对我训练有方,使我很快成为队内的主力中锋,是主要得分手,在开封市职工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改变了开封市群众对河大球队的看法。我们打败了灵宝王国球队,打败了开封马立军球队,打败了开封有名的机械厂、针织厂、冷冻厂等知名球队,我还参加了省二届运动会,跟省队、省外队员经常较量。

老师对我的培养终生难忘,我要继续向老师学习,发挥余热,继续为党、为人民多做贡献。

(郝安舟,中牟县教育体育局原局长兼党委书记)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在寇老师身边的杂忆

杨改生(1976届毕业生)

1973年9月我来到开封师范学院体育系,开始了我的大学学习生活。入校前我是县青年篮球队队员,篮球自然成为我主攻的专项。

寇振声老师是我们的篮球教师,又是体育系男子篮球队的教练,经过选拔我加入体育系男子篮球队,开始了真正的篮球生涯。从那时起到今天已经50个年头了,50年来,河南大学的栽培、众多老师的教育是我成长的环境和必备条件,但对我影响最深刻、最久远的是寇振声教授。

记得刚参加球队的一次早操训练时,寇老师一边训练一边与董超老师交谈,我听到他们对我的评论:“太瘦了”。这一点我自己心里很清楚,身高近1.80米,体重58公斤,就是太瘦了。那时我已经知道“冬训”的概念和意义,便与队里的同班同学姚树基、二年级同学吴俊生、黄钢约定:进入冬季后每周进行3次长跑,北到黄河大堤,南到飞机场,轮替进行。我为了尽快提高身体素质,小腿上又绑上沙袋。寇老师知道后,除了表扬外还提醒我“要循序渐进”,但我并不以为意。结果,到12月底我出现了“过度疲劳”的症状,接着发生了急性肾炎,真是“不听老师言,吃亏在眼前”。急于求成而违背运动训练规律的教训折磨着我,寇老师安慰我“不要着急,来日方长”。3个月后,我逐步恢复了正常学习生活。

1974—1976年是我成长进步最快的时期,除了寇老师带我们参加开封市的篮球比赛外,1975年还入选体育系田径队,参加河南省大学生田径比赛(焦作矿院),在铅球和4ⅹ400接力比赛中拿到了名次。紧接着参加了河南省大学生篮球比赛(开封师院),获得了亚军。1975、1976年的“开门办学”和教育实习,我们在唐河、栾川办体育教师培训班,开始担任篮球教师,模仿着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教学效果还不错,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1976年8月,我毕业留校任教,当时我是亦喜亦忧,喜的是能在老师身边继续当学生,忧的是不能回到父亲身边为他分忧解难。喜也好忧也罢,其实自己的命运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

1976年9月,球类教研室在没有征求我意见的情况下,让我担任1974级女生篮球专选班的老师,她们可是我低一个年级的同学呀!这好比把一个不大会游泳的人突然推进汹涌奔流的大河中,没有思想准备、容不得商量,连犹豫的机会都没有。在寇老师的鼓励下,我硬着头皮上阵了。这个学期,除了上课就是看老教师的课,备一次课用的时间比上一次课的时间还长。这使我认识到了上好一次课的难度,也清楚地知道了自己专业理论和知识的贫乏,激起了我奋斗的勇气。还好,在同学们的配合下,教学的效果还行,使我树立了当一个好的专业老师的信心。1981-1985年,对1981级篮球普修和专修的全过程教学,我基本上可以独立上课了。

1985年9月——1986年6月,我参加了河南大学首届体育理论与方法助教班的学习,又一次当了寇老师的学生(相当于研究生),系统地对篮球教学训练理论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化学习,寇老师对我们来自河南省内外12名青年教师下足了功夫。这12名学生后来有11名晋升为教授,一名为副教授(因转入企业离开了教学岗位),人称我们这一届助教班为“黄埔一期”。

寇振声教授在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上的造诣是有口皆碑、人皆共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体育系组织了一次观摩教学活动,寇老师为大家上了一节篮球课,课后有中老年教师对他的评价是“自然、流畅、没有表演和做作,教学效果好”。“自然天成”是对寇振声教授教学艺术的最高评价。凡是接受过寇老师教学、训练的学生在自己的教学训练活动中,不知不觉中就打上了“寇氏风格”的烙印。

寇老师对刘永昌先生恭恭敬敬、关爱有加,外出比赛时对老先生搀上扶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敬师的永远的记忆。寇老师始终关心着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他们创造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包括后来加入体育系篮球教学队伍的朱立志、王新华、余二德、张跃敏和吴亚初等。上世纪七十年代,电视还远未普及,能看一场高水平的篮球比赛也并非易事,体育系每年给篮球教师有限的观摩机会,他都首先给青年教师,有学术交流的机会,总带我们参加,我们因此受益匪浅。1978年7月,河南省青少年篮球比赛在禹县(现禹州市)举办,按照惯例,开封师院和新乡师院要各出一名副裁判长,连篮球一级裁判员也不是的我,竟然傻乎乎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寇老师的派遣去当了副裁判长。事后确有怯意,但也确有收获,多次大型运动会的裁判工作(如河南省第四届、第六届全运会篮球比赛)的锻炼,使我对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教学得心应手,我的学生中也产生出多名国家级篮球裁判员。

寇振声教授献身于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60年,在篮球教学、训练和科研岗位上呕心沥血、努力奋斗,成绩卓著。他教书育人,关心学生,诲人不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责任心强;他的篮球教学训练艺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带领学生参加河南省、中南区和全国篮球比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河南大学和河南省争得了荣誉;为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而突出的贡献。他潜心篮球科学研究,发表了多篇篮球教学训练方面的论文,在人民体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多部篮球著作,产生了积极、广泛而长久的学术影响,他是我国篮球界有重要学术影响的教授之一。

寇老师为我国的篮球事业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级人才,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教授排成队。这些学生活跃在体育教学、篮球训练、体育科学研究和其他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着力量。

我是追随老师时间最长的学生,在寇老师那里不仅学到了篮球理论和技术,学到了篮球教学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和敬业精神。学生永远牢记老师的教诲,努力工作,努力奋斗,以报答母校和老师的再造之恩,并把老师的师德风范一代代传递,一代代发扬光大。

(杨改生,河南大学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

我的恩师寇振声教授

董胜利(1977届毕业生)

何谓名校,名校不但要有书藏万卷的图书馆,设施齐全的教学设备,优质的学生生源,更要有著名的教学大师。寇振声教授当数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最有名望的大师之一。他对人热情,博学多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视学生为亲人;他留心收集和捕捉各种新资料,新信息,细心观查每个学生的动态和变化,因材施教,受到了历届学生的赞扬和好评,名声远扬,他培养成才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令人钦佩。

我于1974年至1977年在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学习,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学校的学习氛围不浓,训练环境不佳,但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好教练。他就是寇振声教授。它不仅教我学习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可谓是我学习的良师,生活上的引路人。他常告诫我,不要管别人学与不学,你要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时光稍纵即逝,不好好学习你会后悔一辈子的。在他的培养和启发下,我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搜集和整理摘录最新篮球技战术资料和篮球训练方法,先后整理笔记十多本,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不会忘记,三年的院篮球队训练的日日夜夜,更不会忘记为争得实习单位对河大学生的认可,篮球打前站,由寇振声带领院篮球队奔南阳、桐柏、邓州、南召,赴平顶山、新乡等地进行篮球交流赛。在文化活动极端匮乏的年代,围观篮球比赛的观众人山人海,河南大学篮球队的不俗表现赢得了所到之处的广泛好评,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为河大争了光、添了彩。

为推动群众业余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篮球队奉命利用星期日到开封的厂矿企业、部队军营展示球技。开封空分厂、开封化肥厂、开封西郊军营等地都留下了我们篮球队比赛的足迹。几年的征战,不仅提高了球队的实战能力和自身水平,也为我担任郑州大学男篮和省中学生男篮教练积累了经验(郑州大学男篮两夺省大学生高水平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省中学生男篮首夺全国中学生男篮锦标赛第八名)。成绩的取得是寇老师精心指导和衷心教诲的结果,同时也是河南大学学子走向社会学有所成,回报母校的最好礼物。

(董胜利,郑州大学退休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篮球协会秘书长)

我心目中的寇振声老师

王和平(第一届全国高校助教班毕业生)

寇老师是我一生中最最敬爱的人。回忆起大学期间,聆听恩师的谆谆教诲,传道授业解惑的往事,仿佛又回到了昨天,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在37年前跟随老师学习的那段日子里,恩师待我如同父母,经常问寒问暖、舐犊情深,恩重如山。

在知识传授方面,恩师勤耕细作、兢兢业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每当恩师为学生讲课时总会有一句格言:“抛砖引玉”,其实老师抛的全是金子,让我感悟极致深刻,受益匪浅。还记得当时我听课记笔记的时候,唯恐拉下老师的每一句话,漏掉每一个字,现如今我当年的听课笔记还依然保留着,时而也会翻翻看看。回想起来老师对篮球理论与技战术的研究那是十分精湛,拥有的知识似海洋,让我们展开臂膀畅游,不时地激起朵朵浪花,受益匪浅。从那时起,由于受到寇老师的启发,我撰写了“篮球得分进攻训练法”,发表在本校的教学参考杂志社,为我以后的科研奠定了基础,也提升了我的科研兴趣和能力,有了科研方向。

回想起在大学里受到的教育,寇老师是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叫“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我从事教育事业树立了榜样,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此更应该道一声这么多年来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对学生的栽培。

吾师桃李天下满, 更胜种花堂门前。

煞费苦心育英才, 换得平生乐开怀。

(王和平,洛阳师范学院体育部教授,原主任兼总支书记)

德高为师 行高为范

                    ——寇老师在郑大体院教学拾遗

何祖新(第一届全国高校助教班毕业生)

1998-2006年间我在郑大体院先后担任教务处长、副院长职务,负责教学、科研等工作。当时得知母校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几位老师退休,为了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就将寇振声、王起然、孙文臣等教授引进到了郑大体院。一是发挥余热,二是对青年教师传、帮、带,使之更快成长起来。王老师和孙老师去了登封校区,寇老师留在了校本部教学。

记得有一次教务处组织技术课观摩,选中了寇老师的篮球课,教学内容是篮球技术的行进间低手投篮。那天听课的老师较多,都想去看看在河南省篮球界享有崇高地位的篮球教授是如何教学的。上课时间到,只见寇老师一身运动服,运动鞋,手持教案,脖子上挂着哨子,精神抖擞地喊口令,点名,处理见习生,宣布本课内容,带领同学做准备活动,然后讲解、示范、强调重点难点,分组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有时和学生一样运球上篮,并且百上百中。我们仔细地听着,认真的观摩者,看着寇老师那矫健的身影,灵活的步伐,准确的示范,幽默的语言,多变的教法,那一招一式都是教科书式的。要不是稀疏花白的头发,谁也不会想到六十多岁的寇老师如同年轻人一样。

场上欢声笑语,学生斗志昂扬,观摩课的老师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知不觉中快下课了,寇老师洪亮的哨声响了,集合整队,整理放松,点评总结,师生问好。下课了,学生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不愿离去;听课的老师也是满脸兴奋,进行着深入的交流,几位年轻的篮球教师在等学生离去后再向寇老师请教,人人都感到收获满满、获益匪浅。

在我的印象中寇老师的性格并不是兴奋型的,生活中持成稳重,工作中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却每每在课堂上同学生在一起兴奋来得快。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孟子》的君子三乐:父母俱在,兄弟安好,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o)于人,二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寇老师岂不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快乐也。

(何祖新,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原副书记,副院长,正院级调研员)

我一生的恩师

余二德(1978届毕业生)

我1975年入河南大学体育系学习,1978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89年调深圳大学任教。

在校学习的三年里,寇振声恩师,系统的培养我学习并掌握了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在学习期间,寇老师不但培养了我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培养我了做人的标准。在他的迁移默化的影响中,提升了我做人的要求,并在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1989年调入深圳大学工作后,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联系,遇到困扰,及时联系老师,解忧排难。使自己收获多多。

作为寇老师的学生,现在也退休在家,我与寇老师每天都有微信问安,了解和关心着老师每天的生活与心情,希望老师健康快乐!

(余二德,深圳大学体育部副教授、原主任、武装部长)

老师,您好!

           ——致寇振声教授

张跃敏(1977级1982届毕业生)

时光如梭,一个1959届北京体院(现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的青葱小伙,如今已是年近九十依然健康快乐令人敬仰的老人了。转瞬之时,寇振声教授执教河南大学,深耕细作已一个甲子。眨眼功夫,我们毕业离校走向社会,摸爬滚打已四十春秋。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您那一丝不苟的教态,您那特色独具的教法,您那声情并茂的讲演,您那坚定自信的眼神,您那执着勤奋的职业操守,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我清晰的记得,78年春我们入校时,您和篮、足教研室的老师们站在操场微笑相迎,脸上绽放着喜悦,为我们上了第一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学校园的温馨,领略了大学老师的风采。

1979年春,您带领我们男子篮球队,驰骋苏州,参加全国部分高校篮球教学比赛。这是一次有着特殊规程的比赛:考文化,测素质,比得全面;战冀鲁,拼京陕,赛得精彩;最终荣获了大赛的第三,博得了参赛各高校的啧啧称赞。

回民中学的教育实习时,您和我们实习生一起,忙碌在操场上,顶着烈日的暴晒,开展实习活动,晨起暮归两校间,课上课下忙不停,一个月下来,我们累得筋疲力尽,您的精神却依然饱满。

您和我们一起,调研全国青年联赛,手工记录,完成了篮球常规技术的专业统计。积累了国内青年篮球的基础数据,得到了组委会的好评,我们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初步锻炼。

您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教我们如何立题,教我们怎样谋篇,循序善诱,悉心教诲,一句一句推敲,一字一字琢磨,标准高要求严,精细程度像雕刻作品一般。

毕业留校,和您在一个教研室,身为教研室主任的您,每学年教学计划,每学期教学文案,都调配得有条有理,教学中,叮咛嘱托不厌其烦,工作中,任劳任怨精细运转。

出战中南协作区比赛,厉兵秣马,陈兵桂林。您统筹全局,指挥若定,沉着应战,男女两队,双捧金杯,续写了河大篮球的绚烂之篇。*

那些年,古都开封场景恢宏的竞技场上,年年鏖战。学生队教工队,轮流上场。场场争夺,次次揪心,胜多负少,回回得奖。您激励我们,用体育人顽强的拼搏,去捍卫河大篮球的尊严!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我先后调到了洛阳地区、三门峡、河南省体育局三个地方从事体育行政作。仅在三门峡就干了十八年。三门峡虽然是个小城市,但是这里的人们对篮球运动特别喜爱。我还清醒地记得您两次受邀利用假期到三门峡参加活动的情景。

一次是暑假,参加少年儿童篮球夏令营授课活动,在体育馆里您不仅讲解技术要领,而且还和少年儿童学员一起互动,那一次你乐得像个孩子,孩子们因为现场听了大学教授的讲解和示范增强了对篮球运动的认识,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那个暑假,篮球夏令营效果特殊的好。

第二次是寒假期间市里正在举行农民篮球赛,您在陕县大营村观看农民篮球赛兴致很高,不仅为农民球员在场上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您还亲自下场,为农民球员讲战术,指导比赛。望着体育馆里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先生题词,频频点头说,“一个村有体育馆,真是不简单”。

我在三门峡体育局主持全面工作的八年时间里,由于该市群众基础比较好,加上市委,政府的重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群众体育工作历年都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农村体育工作,尤其是春节期间农民篮球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富有特色。被多次到三门峡采风的国家、省级新闻媒体赞誉为农民体育活动的“三门峡模式”。

在此期间,三门峡市还连续八年承办全国篮球各类竞赛活动十余次、连续八年被评为国家篮球竞赛优秀赛区。

这些成绩的取得,虽然是体育部门的职责所在,学生也是努力的,其中也有您的一份力量。

在漫长的执教过程中,对往届、应届您同样衷情,对学兄、学弟您一样情感。对教学提倡相长,对科研强调应用,对技术要求规范,对战术注重多变。

课堂上,您用灵活的方法寓教于乐,球场上,您用坚定的语气指导训练。您用无比真诚对待学生,您用睿智机敏,在教与学之间把自己的教学艺术卓越展现!

您注重学术研究,在教与训之间寻找突破点,在繁忙的工作中挤时间,挑灯夜战。几易其稿,您的专著《篮球教学与训练法》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并多次再版。《篮球教学与训练法》不仅被誉为国内篮球专业研究生备考的必读经典,同时,也又被收入《中国篮球运动史》条目,与篮坛理论大咖高鹗、杨洁、钟添发、李峨恒、孙民治同栏。

可以说,您是省内篮球教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您是国内篮球教学领域的名师,您是高等学府篮球专业教学的常青树。在河南大学退休后,又退而不休,继续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任教。您真是一棵不老松,为河南高教事业又继续工作了10年。

几十年您兢兢业业坚守教学第一线,勤耕不辍;几十年您勤勤恳恳为篮球事业倾情奉献;您像一名战士,在篮球阵地上不懈冲锋一往无前;您是一名园丁,在篮球苗圃里培养学生桃李满园。您的学生有大学教授,您的学生有专业队教练、您的学生有中学教师,您的学生有部队教官,您的学生有政府公务员,您的学生还有企业高管。

您是我们的导师,我们敬仰您,您为学生风尘一路,您对学生情谊无限,您是河南大学篮球专业的拓荒者,您是体育学院的一张靓丽名片。

每每提起您,我们都肃然起敬,每每想起您,我们都心情激动。为有您这样的老师而自豪,为河大拥有您这样一批名师而感到光荣!

您一生追求篮球,责任感坚毅如磐,您一生热爱篮球,事业之情怀不减,您一生投入篮球教学教书育人,您的人生轨迹和共和国篮球教育事业同行相伴!

光阴似箭,师恩难忘,恩师启蒙,永记心间。衷心的祝福您老人家身体安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张跃敏,河南省体育局副巡视员,河南省政府第七届教育督学)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恩师——寇振声先生

林克明(1977级1982届毕业生)

母校今年110周年校庆,征文《我的好老师》。原本就想在退下来以后,回忆一下一生中与河南大学的缘分,对培养教育我的好老师们进行一下回忆。

我是1976年6月26日高中毕业,同年同月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当知识青年的。1977年12月8、9日参加高考,1978年3月4日到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报到(原开封师范学院体育系),开始大学四年的体育教育专业学习与训练生涯。从入校到今年已经经历了44年,1982年元月毕业后一直在高校工作了40年。在高校从事教学、训练与管理工作中,总感到知识与能力都离不开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组织、团队、各位老师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培养和指导过我从事体育教育篮球专项的恩师——寇振声先生,他是我大学篮球专业的教师,又是我从事一生体育教育工作的恩师。

德高为师

一个人一生中,在学校里,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学科、专业拥有好老师,是学校、学科、专业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这是民族的希望。

我们77级入校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结束,国家改革开放的启动,高校出现了学生愿意学,教师愿意教,积压了十几年的教与学的热情大爆发的时代。我们进入河大体育学院学习期间,遇到了当时开封师院体育系拥有的一支最优秀的体育教师团队和一大批优秀体育教师。表现在以南薰、陈宝庆、王起然、张庆林等老师为主的理论教研室;以闵倜、蔡芳川、蒋达权、付德庆、陈新熙等为主的体操教研室;以王南森、陈则端、周鸿池、徐书义等为主的田径教练室;以孙朝元、王崇喜、姚树基为主的足球教练室;以刘汉卿、万金立、曹亚军为主的排球教研室;以王开江、孙耀鹏为主的乒乓球教室;以马青海、栗胜夫为主的武术教研室;以寇振声、李守俊、董超等为主的篮球教研室等等。这支高校体育教育教师团队,秉承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以及“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教育理念,学院对本科教学长期坚持“一个共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党政齐抓、三方联动、四项落实”工作思路,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的体育专业人才。办学水平始终保持在全国体育教育工作前列,至今仍然在全国享有极高的学科和教学地位,且教育教学能力的高质量深受国内、外同行一致点赞和充分认可,培养的体育人才已遍布世界各地,为世界和国家的体育事业、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

我因为从小就喜爱的运动专业是篮球项目,所以对以寇振声老师为篮球教研室主任的篮球教师接触比较多。当时由于77级与78级入校就差半年,所以根据工作分工,寇振声老师负责77级和学院男子篮球代表队。李守俊老师负责78级篮球教学和学院女子篮球代表队。两人工作中配合的天衣无缝,珠联璧合。那时全系室内球场仅有一块(风雨球场),还要与排球教学、篮、排球队训练合用,所以我们几乎都是在室外,南北两块场地共同上课。两位老师互相关照,互相支持,共同开展教学、训练、竞赛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篮球课程教学中,老师注意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无论春夏秋冬,每次上课,寇老师都是首先到达场地,亲自准备好场地器材。那时候,河南大学体育系的外场地都是三合土场地。每天都需要打扫场地、划线,即脏又累,劳动强度不小。每次课都是老师亲自打扫、画好场地,把篮球场地整理的干净整洁、平整舒适,让我们有一个优美的上课环境,为我们做出了一个体育老师应有的爱岗敬业、榜样示范的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他还会在纠正错误动作、加强快攻跑动、落实规则意识、每当学生训练时思想上、行动上出现小问题时等教学过程当中,不失时机的进行课程思政,鼓励先进,纠正缺点,从思想上、精神上,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拼搏意识、互相帮助等立德树人内容,真正发挥篮球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用。因此,老师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爱戴与尊重。

寇老师将篮球课上成了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思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典范之课程。为学生走向社会、教育界,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纵观在河南省不同层次从事体育、教育,以及篮球工作的专业人士,只要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专业出来的,受过导师亲自教育和指导的,许多走向社会以后,都是在恩师高尚的教育思想和训练理念熏陶下成长、成才的。

学高为范

寇振声老师是1959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历任河南大学体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河南大学体育系篮、足球教研室主任,硕士生研究生导师。他毕业后分到河南的时候,是河南省当时少有的学篮球专业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他篮球专业理论与技术扎实,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训练手段多样,方法科学妥当,多年来为河南省培养了一大批篮球专业人才。

我大一大二篮球公共课是寇老师教的,到了大三大四专选的时候,我婉拒了体操老师们让我去专选体操的好意,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当时认为可以轻松一点学习的专项技术——篮球。这就又师从了篮球专选一班的寇振声老师,当时篮球专选二班是李守俊老师。那就是说我师从寇老师四年。四年结束以后,我翻阅了一下我的篮球专项笔记,结果发现公休两年是寇老师的教案记录;专选两年,全是寇老师的篮球理论与技术课教学手稿,也就是老师1987年被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篮球教学与训练法》的内容。

寇老师撰写的教案,思想性清晰,目的性明确,撰写规范、逻辑性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课程一结束就可以直接拿去编辑成书。在课堂组织设计上,始终做到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到结束部分课课不重复,时间上环环相扣,方法上丰富多彩,语言上具有很强的动员力和目的性。在篮球教学教法上,队形变换设计科学,规划合理,队伍的调动做到不浪费一分钟。每节课内容安排均能做到原地与行进间高度结合;徒手与持球高度结合;身体素质与技战术安排高度结合;练习次数与课密度与练习高度结合。注意促进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即教会又练会,掌握技术,理解教法,传授了讲解示范教学程序与手段,做到了即教学,又兼顾了学与练。

上学的时候,我有一个记教学日记的习惯,无论是上理论课,还是上技术课,下课后我都会用专业记录的方式及符号来记录上课学习的内容。笔记中有一段老师讲课的记录,我记忆犹新。当时寇老师就提出来:篮球进攻战术不仅要有固定的落位,还要有随机的落位;不仅有固定的战术配合,还要有不断移动战术配合,形成多路进攻。该理论为我撰写专著《现代篮球进攻战术——移动进攻法》,(包括在出书过程中的470多幅篮球技战术插图,都是我本人亲自做的)指明了研究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因为寇老师严谨、规范、扎实、全面的教训思想体系和犀利的超前的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教学、科研方向的思想与眼光的指导,为我从事学校篮球教学和后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篮球裁判和河南省高考专家组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树立了榜样,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说,寇老师在篮球教学、训练、科研上影响了我的一生。

行为示范

寇老师不仅是一位传道授业学者,更像是一位解惑施爱的老者。寇老师不仅善于采用“春风润物细无声”的态度,以以身作则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且,还善于采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行为,以一点一滴的善意支持、帮助、指导和关爱着学生。让我们感觉到寇老师对事业、对学生是无私的、奉献的、负责任的、敢于担当的。

入校时。我们有几位同学体检心动过速,安静时心率在每分钟80到90之间,比一般的同学高一点,没有及时拿到体检合格证。要经过技术课的教学、训练的实践检验,才能够最终拿到合格证。因此,如何使上技术课,上与不上?到了篮球班以后,寇老师一听说,立即表态,你们先上,我来观察,并在课间帮助我们测量心率。几次课过后,他说,我去医院讲一下,没多大问题。结果因为老师的证明,我们几位同学顺利的拿到了健康证明。直到现在,我们这些同学不管多大的运动量,我们的心脏至今还未出现大问题,可能是一种一过性的、体检白大褂子现象吧。有一次上运动课一个同学不慎摔伤了,他亲自骑着自行车立即将同学送去医院。还有一次,要参加一场很关键的篮球比赛,为了给同学们鼓劲儿加油,增加营养和体力,在那物质缺乏的年代,他从家里带来馍分给同学们。要毕业了,应该是我们学生举办一次谢师宴,反而,导师亲自下厨,在家招待我们,为我们壮行。席间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要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体育,无愧于篮球事业,干好体育教育工作,干好篮球教学、训练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类似这种事情,在我们上学的四年经常可见。人的一生有时会遇到几个重要的节点,善意的帮助,无声的支持,让我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坚强,更有工作激情,奋斗目标,生活更有意义。

最后我想说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好老师——寇振声先生,您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楷模,我们一生受益的好老师。

(林克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原院长,河南省高校体育协会主席,河南省优秀专家)

我的人生导师

张帆(1977级1982届毕业生)

我是恢复高考后河南大学体育系第一届大学生,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毕业留校任教于公共体育部。自1978年直到今天,45年来从没有离开这所古老而美丽的学校,也没有离开过我的老师寇振声教授。

1957年3月我出生在开封,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带着我,陪着从徐州来的外祖父外祖母来开封师范学院参观。我们进了校门外祖母就说,这大学真好,学校里面还有这么大的庙。我问父亲为什么学校里有庙?父亲说那不是庙,是大礼堂,是老师和学生开会的地方。这就是我对河南大学的第一印象。

1975年,我高中毕业于开封六中,六中的篮球当时是开封市中学的前三名,我是校篮球队队长。1976年我下乡到开封县,县里组建篮球联队,负责人是县体委的刘顺奇,他是开封师院体育系毕业生,我被他选入开封县男子篮球队。

县篮球联队成立后由刘顺奇老师担任教练,10天后,他联系母校开封师院体育系篮球队,在县灯光篮球场进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当时球场观众爆满,体育系球队战术灵话多变,组织后卫助攻到位,前锋投篮准确,体育系教练指挥若定,具有大将风度,大胜开封县联队30多分。当时我想我什么时候能成为这个球队的一员呢?这就是我对河南大学体育系篮球球队和寇老师的第一印象。

入校后,寇老师担任我篮球普修和专选课老师,寇老师对教学一丝不苟,讲解概念清晰,重点难点明确,教学有方,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使我终身难忘。

入校后不久体育系成立篮球代表队,寇老师任教练,我成为篮球队员,寇老师训练要求严格,练习方法多种多样。天刚亮寇老师早早等着队员出早操,在田径场领着我们练耐力速度量,灵活性,下午课后练技术。在那个年代文化娱乐活动很少,在晚上,还要举行篮球比赛,一是可以投高队员的比赛经验和实战能力,观看学生很多,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深受学校师生还有后勤人员的欢迎

1978—1980年期间体育系的场地设施较差,灯光球场是土场地,寇老师带领我们平整场地,浇水、划线,当通过这些事他教我们何做人,使我受益匪浅。

寇老师教书育人一辈子,桃李满天下,我毕业后有幸留在河大,还能继续接受他的指导和教诲,这也成就了我们这份难得的师生之缘。

1987年国家教委宣布全国第一批57所可以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河南大学是其中之一。我是河南大学高水平篮球队主教练,寇老师任领队,当时河大训练场地在大礼堂前面(沥青场地),每次球队训练时很多学生、教师和后勤工作人员围观。

全国大学运动会每四年一届,寇老师要求我制定出长期和短期的训练计划,包括四年长期训练计划、学年训练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他对计划进行认真修改。大赛前,寇老师针对球队存在的问题进行亲自指导,如进攻战术、防守战术,和攻守转换等。在每次赛前的准备会上,寇老师总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正确分析攻守双方的形势、我方应该采取何种攻守策略和攻守战术,在比赛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等等。寇老师教我何时暂停、何时换人、暂停以后讲什么等等。

更重要的是老师教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优秀教练员,如何处理篮球队的内外关系等等。寇振声教授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候指导着我,地地道道是我的人生导师。

自己毕业后还能在老师手把手指导下成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89—1999年连续10年获得河南省大学生篮球比赛第一名,1990年与河南省男子篮球队打了三场友谊赛赢了两场,1991年全国第四届全国大运会预赛(天津赛区)以全胜战绩获第一名,1992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决赛(武汉)获得篮球比赛第三名,1998年全国第一届CUBA全国决赛获得第五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寇振声教授的教诲分不开的。

我将永远牢记老师的教诲,继续为篮球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张帆,河南大学退休教授、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原主教练)

我的恩师——寇振声教授

吴亚初(1982届毕业生)

人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教育,自然也离不开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老师。每个人心目中对老师的认识可能不太一样,有的人认为心目中的老师是博物通达、才贯二酉;也有人认为心目中的老师是魅力脱俗、气质优雅……。而我心目中的老师,更像是一位体贴入微、慈眉目秀的父亲,他就是我大学篮球专业老师寇振声教授。

我的恩师寇振声教授,1959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才离开教学岗位。在近半个世纪的篮球教学生涯中,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足迹遍及海内外。既有篮球界的专家与教授,也有体育界身居要职的高管领导,以及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社会精英。每每大家谈起寇老师,有人说:寇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精通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国内著名学者;也有人说:寇老师是一位注重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学富五车的篮球教授;更有不少人认为:寇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爱生如子,受人尊敬的老师。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与恩师寇振声教授如父如子的故事。

严苛与关爱的融合:“打一巴掌揉三揉”

人在孩童时期都有调皮的那一刻,惹事之后少不了要挨父亲的打。但作为父亲,总是在事后用父亲对待孩子的关爱方式,给予孩子爱的滋养与温暖。人们也就经常把父亲对待孩子的这种教育方式,称之为“打一巴掌揉三揉”。

读大学时,寇老师是我们校队的教练。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寇老师对待每一个技术动作与战术配合的要求,都是认真严苛,从不含糊。我们在比赛中或训练场上所见到寇老师,似乎与平日里笑容满面、和蔼可亲的老师形象判若两人。在一次比赛中,我在同样一个配合中连续失误。暂停时,我看到寇老师的眼神中从没有过的愤怒,并对着我大声吼道:“不想打下去!别在场上丢人现眼!”我耷拉着头、红着脸,一个人呆呆的座在替补席,直到比赛结束也没有再上场。第二天训练时,我心理仍然存在着头天晚上比赛的阴影,一时难以投入训练。寇老师看在心里,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在训练中对我的技术动作给予鼓励,并时不时的大声喊道“好球!好样的!亚初加油!”听到寇老师的喊声,我顿时就像是打了鸡血,玩命的奔跑防守和争抢篮板球。训练结束总结时,寇老师没有讲头天晚上比赛时我在配合中的连续失误,而是充分表扬我在训练中的积极态度与良好表现。此时的我,就像一个因犯错被挨打过后的孩子,在父亲的关爱面前,眼睛里充满了委屈与幸福的泪花。

如父如子的交流:“睡觉做梦也能笑醒”

记得读大学时,心理学老师曾说:梦是人们白天所思、所想、所做,在睡梦里的心理活动。于是老师开玩笑的讲,如果我们大家白天都能开开心的,那么,晚上做梦也能笑醒。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郑州是全国女子篮球运动冬训基地。每年全国优秀女篮冬训赛时,寇老师是冬训基地科研组的专家,总是带领我们到冬训基地进行训练与比赛的技术统计。记得有一年,我随寇老师参加冬训比赛的技术统计工作,并与寇老师同住一个房间。这对我这位刚刚毕业留校的年轻老师来说,是既兴奋又紧张的待遇。兴奋,说明我可以与老师促膝交流,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了;紧张,反映了年轻、稚嫩的我,还从来没有与老师同住一个房间,心理压力也悠然而生。

好奇怪!这种心理反应,白天在与寇老师的交流中被老师发现了。晚上睡觉之前,寇老师就开始与我聊起家常,我准备了很多关于篮球的问题,结果寇老师一个也没有问及。寇老师很愉悦地的跟我聊起倩影与倩辉(寇老师的两个女儿)小时候的事情。还问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去哪里玩?开封都有哪些小孩子们最喜欢去玩的地方。还问我小时候是否也自己制作风筝?是否也玩“打德娄”(开封俗语‘打陀螺’)“摔四角”(开封民间孩子们的游戏)。我们聊的开心、说的起劲,不知不觉到了12点了。寇老师说:“睡吧,明天还要工作呢。”临睡前,寇老师又从卫生间把打湿的毛巾挂在我的床头,我问寇老师为啥把湿毛巾挂在床头?寇老师就像嘱咐出门在外的孩子一样说:“今后外出记住冬天睡觉时,床头挂湿毛巾空气湿润,睡觉时鼻子不干,可以睡得香。”我会意的笑了。这一夜,我睡得特别香,梦里有没有笑我不知道了,但是,清晨醒来时特别有精神。

此处无声胜有声:“尊重别人,是做人的美德”

《论语》中有这样的描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意思是说:出门办事要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因此,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品德,首先就是看在平凡的生活中否能做到尊重他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体育系(现体育学院)每周四下午是政治学习或业务研讨的专题时间。在一次读报学习时,寇老师给我上了终生受益的“品行教育课”。而且是在“无声的教育”中完成的,由此成为我人生品行修炼的重要转折。

事情是这样:那天下午,篮、足教研室全体老师政治学习,由姚树基老师读报。姚老师开始读报不久,我顺手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指甲钳,开始剪手指甲。“咔、咔”的声音让座在对面的寇老师听到了。寇老师作为教研室主任,此时,他并没有发出任何言语制止我的行为。但是当我不经意抬起头时,看到寇老师正透着坚毅但又不失慈祥的目光,向我轻轻地摇摇头,我立刻意识到了什么,马上停止了剪指甲,并将指甲钳放回了口袋。当我再回看寇老师的时候,寇老师微笑着会意地点点头。此时,我又像是犯错的孩子,在父亲面前低头不语。但心中已经知道了这种“无言批评”的分量,以及慈父般“可视笑容”的教育与关爱。

学习结束时,寇老师走近我低声说道:“打篮球不留指甲是对的,但在别人读报时剪指甲,就是对别人工作的不尊重了。” 我频频点头,不知该怎样回答。但是,在我主观认识的成长中,我由此懂得了“尊重他人”的真谛与价值。

学识求索与为人处事浑然一体:“童心童趣笑看人生”

寇老师无论是课堂授业,还是与人交流,总是给人一种笑容满面,神采奕奕的儒雅气质,以及潇洒帅气的绅士风度。在寇老师职业生涯中,虽然经历了各种磨难与艰辛,但是寇老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对学识的孜孜求索与为人处事的积极态度浑然一体,与同事、与学生打成一片,没有一点的学术权威的架子。前几天,在整理旧照片时,看到了一张1983年与寇老师在桂林时的照片,一段珍藏的历史,又让我重温了它的幸福与温暖。

1983年7月,河南大学体育系男女篮球队,参加了在广西桂林举行的“中西南师范院校协作区篮球赛”。寇老师当时是男篮教练,我是随队裁判与其他老师和体育系男、女篮全体队员,前往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参加比赛。在这次比赛中,体育系男、女篮分别以全胜的战绩,双双取得冠军。

我作为裁判没有与球队住在一起,与其他省市高校的裁判住在其他地方。当赛程过半时,许多学校的裁判在与我交流时说:河南大学男篮教练寇老师不像是体育专业,非常和蔼、儒雅,对裁判非常尊重,像是一个历史学专业的教授。后来,在比赛结束时,我们全体老师与学生共游漓江,大家在游船上开心的尽享大自然的神奇。期间,我把兄弟院校裁判对寇老师的评价分享给大家时,无论是在场的老师,还是同学们都频频赞许,大家都有同感。此时,寇老师手里拿着一块同学们给他的奶糖,嗲声嗲气的说“我还更像是一个学生呢!”一边说着一边拿着奶糖含在嘴边,就像是一个“老顽童”,把大家都逗笑了!不知是那位老师,将这一刻用照相机刻录在了大家共同的记忆中。照片中(右2)寇老师的笑容与神态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并无二样,他更像一位慈父与孩子们分享者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右1为作者)。

我在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以寇老师为师和共同执教近17年,寇老师始终是我心目中慈父般的恩师。虽然1995年我离开河大,先后在广州、深圳与上海任教,但是在我的心灵深处,寇老师就像父亲一样,总能在我迷茫与困惑的时候,唤起我战胜困难的信心与信念;在我取得各种成绩的时候,总能感受到寇老师也在身边与我分享着幸福与喜悦。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恩师,寇振声教授,一位慈眉善目的父亲。

(吴亚初,复旦大学退休教授,篮球国际级裁判员)

我的恩师寇振声老师

                       ——回忆1983年中西南体育协作区篮球联赛

李国茂(1985届毕业生)

1983年中西南协作区体育系联赛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举办。当时体育系领导对比赛非常重视,任命寇老师担任男篮教练,余二德老师担任女篮教练,组建河南大学男、女篮球队。我有幸作为男篮队长参加了这次比赛。 集训初期,寇老师要求我们每一个队员:统一思想,刻苦训练,团结拼搏,把 快、准、全、变,作为球队的训练指导思想。 技术训练是战术训练的基础,面对重复、枯燥的,大运动量的训练,寇老师总是鼓励我们,讲解示范技术动作的重要性和运用时机,特别是用各种训练方法练习投篮并与运球和传球相结合,由于训练方法科学合理,我们很快就掌握了各项技术之间的相互衔接,为全队战术配合打下了基础。 寇老师在战术配合的训练中,要求做到攻守平衡,按比赛场景设计训练及比赛实战。从简单的基础战术配合到复杂的全队战术配合,解决了队员之间经常出现的衔接不顺畅,配合不默契,跑错位置等技术问题。最难忘在我们每取得一点点进步时,老师总是面带微笑拉拉你的手、拍拍你的肩,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安慰,此时此刻学生的心热热乎乎、动力百倍。老师那和蔼可亲、不厌其烦的优秀教学风格是我们取得比赛胜利的根基。

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队员们的技战术水平,心理素质和体能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熟练掌握了六套攻防战术配合,特别是全场1—2—1—1区域紧逼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得当时本次比赛华中师范大学是夺冠呼声最高的球队,此队以湖北省青年队为班底,身体条件,技战术水平远在我队之上,也是联赛中唯一没有败绩的球队。 准备会上,怎么打?每一个队员都要针对自己的位置,防守的对手,献计献策,优点就发扬,不足就改正。最后,寇老师胸有成竹,要求队员把自己做到最好为中心指导思想,树立必胜的信念,依靠团队的力量;进攻以快、准,、变、内外结合为主;防守以全场紧逼和区域紧逼夹击为主,;快速退防,积极协防。比赛开始后,队员们坚决执行寇老师的战术意图和预先安排,始终压制着对手,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比赛中每一次恰到好处的换人、暂停、指导和对规则的运用,无不凝聚着寇老师的强大能力和超人智慧。在比赛现场,老师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同时又带着自信和坚毅,我们增强了信心,越打越有勇气,越打技术发挥的越好,最终顺利拿下比赛。 寇老师在繁忙的比赛期间,也不忘对女篮比赛的指导,经常和余二德老师就比赛交换意见,研究制定战术。在寇老师和余二德两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全体男、女篮球运动员团结拼搏,共同努力,双双夺得1983年中西南协作区体育系篮球比赛的冠军,为河南大学争得了荣耀。

寇老师的优良教学风格和优秀教学方法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好保障。 近四十年过去了,寇老师先进的篮球理念和对篮球事业不懈的追求,关心爱护学生的高尚品德,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时时刻刻影响着我。能成为河南大学的学生,并师从寇振声老师是我人生之大幸。诗曰:体育系里健儿多,篮球比赛最威武;代代球星名华夏,最谢恩师寇振声。

老师是一把伞,

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

老师是一盏灯,

为我们指明方向,为我们照亮人生路线。

老师的恩情深如海;老师的恩情重如山。

再次感谢我的恩师寇振声老师!祝福恩师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李国茂,原河南大学男子篮球队队长、讲师,开封市参加河南省第六届运动会男篮队长)

我心目中的寇振声教授

盛伟(2000.首届篮球研究生)

欣逢母校河南大学110周年华诞和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系)成立62周年,接到恩师杨改生教授的电话:“作为校庆活动内容的一部分,你和张凡涛同学是寇老师的研究生开门弟子,是不是该为老师写点什么”。素怀师恩,不曾言谢,今获良辰,欲申感念于万一,怎奈拙于文笔,竟不知从何写起。

先生已年逾87岁高龄,桃李满天下,作为省内知名的篮球教育专家,好多学生已成为国内高校知名专家、教练员和行业骨干。我虽忝列门墙,奈何先生所琢非玉。毕业22年来一直默默耕耘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但无论是工作或生活,先生所教,不敢稍忘。

1997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体育学体育系,出于本科阶段对寇振声教授和杨改生教授两位恩师学术上的了解和对两位老师的敬仰之情,我毅然决然地报考了两位导师的篮球硕士研究生,并有幸成为了两位恩师的开门弟子,我和张凡涛同学同时也成为了河南省首批依靠自身师资培养的第一批篮球硕士研究生。

三年受教,终生获益。先生不惟学识渊博,治学尤严。先生经常教导我们要多了解世界篮球和中国篮球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篮球的技战术风格,要多查阅文献,多看教材,从第一课便给我们布置了作业:去图书馆和系资料室查阅《中国篮球报》、《篮球》杂志以及各种外文资料;要认真学习和比较三种不同版本的篮球教材,并写读书笔记和文献综述,这为以后我们的教学、训练以及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周一上午的研究生课程,先生总是早早来到教室,把认真批改后的作业交给我们,大到观点,小至标点,凡有错处,无不一一点评更正。

先生为人忠厚、谦和,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下交流总是面带微笑,令人如坐春风。就教于先生家,吃师母洗的水果,听先生讲学术,讲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不限于固定的主题,也不限于一定的时间,也就在这天南地北的聊天之中,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三年来,虽名为师生,实情逾父子。

先生在学术研究上造诣很深,早在1987年便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篮球教学与训练法》一书,被列为“1895-1990年中国篮球主要的专译著出版情况一表”,是不可多得的篮球教材精品。在2006年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返聘退休后,总结毕生的教学训练精华,又出版了《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此书一经出版,便成为了体育院系师生、教练员、篮球爱好者喜闻乐见的补充教材,也是我工作案头经常翻阅和拜读的篮球教学书籍。

先生深谙篮球课堂教学的真谛,研究生期间,无论是见习听课还是实习代课,先生总是一遍遍地告诫我们要熟读教材,只有把教材了解透彻了,你才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重难点,并围绕课堂内容安排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行云流水”是先生对一节好的篮球课堂教学的最高评价,也是我在他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和体会到的。

“授术传经心不倦,耋年壮志战犹酣”。先生一生挚爱篮球运动,虽已进入耄耋之年,身体也患有些许老年性疾病,但在近期省内的高校篮球联赛、纪念篮球运动传入开封111周年等活动现场,先生伟岸、坚毅的身影依然出现在活动现场。

没有华丽的语句去赞美和歌颂先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从先生身上汲取到了无尽的财富,感恩先生,我将继续以您为榜样,在平凡的人生舞台上扮好自己的角色。

惟愿恩师身体安康,待疫情散去,天下皆安,登门再次聆听您的教诲。

(盛伟,新乡医学院副教授)

我心目中的寇振声老师

张凡涛(2000.首届篮球研究生)

我是寇老师指导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既是开门弟子,又是关门弟子。这一双重身份使我对于寇老师有更深层次的、独特的认识与了解,无论是作为授业老师,还是作为生活中的长辈,作为寇老师的学生是当时无知懵懂的我的最优选择。

我是1997年考入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同期的还有现在任教于新乡医学院的盛伟同学,我们两个师从寇老师与杨老师。当时是一个研究生指导小组,两位老师共同指导我们两个,并没有具体划分谁跟谁。也正是得益于这一指导模式,我们从两位老师身上汲取了更多的知识与营养,学会了更多除了专业之外的东西。有些已经内化为骨子里面的东西,始终在激励、鼓舞与指导着我,受益终生。

老师是一位让人倍感亲切、肃然起敬的长辈。研究生求学期间,按照既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每周都要与两位老师见面,自然就与寇老师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寇老师给我的影响深刻,每次向老师汇报研究进展,老师都是衣着整洁,上下非常干净,始终面带微笑。老师总是用一种长辈的关爱与鼓励的眼神看着我们,说话声音不大,但是非常有分量。有时候我们做的不好的时候,寇老师会及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从不发脾气,从不表现出对我们有任何的不耐烦。在声音不大,但是语重心长的融洽气氛中,我们的科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后来随着年龄增长,以及指导学生后,自己深刻体会到寇老师是在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用大的教育理念与格局指导我们、教育我们。寇老师退休之后,与老师的联系较少,后来由于参与主办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篮球联赛的缘故,与寇老师再次有了更多交集。当看到老师的头发变白了,心中很不是滋味,但是看到老师的精神依然矍铄,说话思路非常清晰,听力又很正常,走路依然矫健,为老师感到骄傲。

老师是一位诲人不倦、身体力行的教育家。寇老师长期坚守在篮球教学的第一线,培养了大批学生,为河南省篮球事业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读研期间,赶上寇老师带体育教育专业一个年级的篮球专修教学工作,门下的师兄弟们就有了跟随寇老师上课的机会,能够直接感受到寇老师的教学艺术与对于教学活动的执着、热爱与投入。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是上午3-4节的课,教学内容是掩护配合教学,学生们练的很投入,尽头很足。一次练习过后,寇老师果断停止了练习活动,语速不快不忙的说道:“大家做的都很好,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改正后效果会更好,是什么呢?大家想一想,掩护后要及时转身,挡住防守后及时跟进,对不对?”寇老师说完后,又亲自示范了转身的动作方法与配合技巧,然后组织大家继续练习。这一上课情境是寇老师执教过程中的常态。寇老师的教学风格与专业精神经常在我脑海中浮现,经常激励我从严要求自己:业精于勤荒于嬉。

老师是一位为篮球事业甘愿奉献、至真至诚的社会活动家。寇老师在退休之后,很少参与社交活动,但是对于篮球事业的热爱,老师欣然出现在河南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赛场,为年轻的学子们指点迷津,谆谆教导,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人生感悟,希望大学生运动员们有更高的梦想与追求。为纪念篮球传入开封111周年,开封市在回民中学举行骨干篮球队复建与开封篮球博物馆成立仪式,寇老师与众多篮球界的专家与前辈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寇老师并向开封篮球博物馆捐赠了书籍等物品。寇老师心系河南省篮球,在一次篮球界聚会上说:“河南篮球有很多好队员,现在CBA里打球的有李根、王磊、周琦等,要培养出更多人才,你们有更大的成就,我会更加骄傲。”

正可谓:立学为民,笃志力行,篮球天地不知年岁;笔耕不辍,倾情三尺,桃李春风挥斥方遒。

学生想说:“寇老师,遇见您是我的幸运!”

(张凡涛,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河南大学体育改革与发展中心副主任)

在老师身边的日子里

刘 晖(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生)

我是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参加体育的系统训练,一直都有早起的习惯,像往常一样,读完书后,沉浸在一种阅读后“FLOW”氛围中。蓦然中,接到了河南大学杨改生教授的来电说,刘晖你是寇振声教授器重的学生,也是寇老师一位“特殊的学生”,老师多次提到你,对你非常有感情。

一时间,情感的闸门被打开了,记忆深处,寇老师和我,在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百感交集竟然难以抑制感情,不觉间泪水已经湿润了双眼。在这里送上对寇老师深深地敬意,也送上我们全家人对恩师的祝愿,祝福我尊敬的寇振声教授:岁月无忧,健康常伴!

在寇振声老师80大寿时曾邀我参加,寇老师的生日是中原体育界的一件大事,我感到十分荣幸。那一天,宾客云集,老师的很多学生都不远千里相约而至。老师那天也格外高兴,满面红光,在台上即兴发言,幽默风趣,席间敬酒,还像过去一样,亲切的握着我的手,问我的近况,鼓励我进步。

大家之所以说我是寇振声老师“特殊的学生”,我想有几层意思:一是,我是寇老师在河南大学退休后带的学生,是寇老师的关门弟子、与寇老师个人感情亲密。二是,从2002—2006年,在教学、生活上,寇老师带我了7年,与本科学制“4年时间”相比,时间超过了一般本科生学习的时间,我跟随在老师身边,学习的时间又稍微长了一些。三是,从身份转换上,我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需要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寇老师正是我从青年教师成长的指导老师。

在2002年,寇老师和我,共同带的是2000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和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的篮球专项课程,老师带男生班,我带女生班。上理论课时候,我们两个班合在一个教室上课,老师在讲台讲,我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记笔记,课间休息时,寇老师会走到我身边,看我记得笔记,问我些问题,关心我是否真的听懂、记住。

上篮球专项课时,老师集中讲解,我做原地和行进间的示范,然后再组织分组练习,和老师一起纠正同学们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多样,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班里边的男生和女生都很热爱、喜欢老师。

在教学上,老师是手把手指导我,让我在青年教师的成长中,少了许多迷茫,能够迅速成长,每每回想到这些,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感激!

在2002年,我所在的体育系办公室共有6位老师,大家共用一台电脑,蓝色联想,windows操作系统,教案依靠手写。晚上,我会在办公室看教材、绘制教学练习图、书写教案,总结教学方法,认真备课。第二天,拿着手写教案,让寇老师指导我动作要领的讲解、教学中重难点、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要求、课堂组织等问题,老师不厌其烦,耐心细致,一一给我解答。

2002年,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刚搬迁到新校区,周围都是庄稼地,很荒凉,需要走到很长的路才能坐上公交车。每次下课后,我都会陪着寇老师,慢慢的走,校门口有卖烤红薯的,我们俩就买一个分两半,边走、边吃、边聊天,现在都是满满的回忆。

老师在郑州居住,有时我会带着妻子、孩子来到老师家里玩,一起聚会吃饭,寇老师的夫人、女儿,我也都曾多次见面、聊天。而今回首,感叹时光飞逝,一晃二十载过去了,过去的“青年学生”,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龄。

跟随老师的七年时间,老师朴实无华,润物无声,在教学、科研和人生上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支持鼓励我不断学习,不断前进。

寇振声老师于我有培育之恩,今天能写下一些文字,回忆与寇老师共同的生活,于我是何其幸运!

(刘晖,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