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破段子 | A股6124点13周年记:什么样的投资更划算?
来源: 资管
2007年10月16日上午10点03分,上证综指触达历史最高点6124。
13年之后再回首,一份来自《上海证券报》的统计结果,却给了我们呈现了一个关于投资性价比的有趣视角。
这份调查的问题是,如果在2007年10月16日(A股历史最高点之日)买入一只股票或权益型基金,然后不再操作,并持有至今,分别可以获得怎样的投资回报?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报》;在2007年10月16日之前上市的股票,以最高点前一日收盘价起算
参考上述统计结果,截至2020年9月30日,若按高点买入至今的平均回报来看,股票和权益类基金几乎持平,均在77%左右。
有点意外是不是,单看这个数据,号称“专业”的基金经理似乎有点名不副实——因为这期间基金的平均收益,竟然还没有跑赢抓阄随便买入一只股票的平均收益。
不过,如果再看胜率和亏损情况方面,差别就显而易见了:
✤ 如果在最高点买入,13年之后只有45.6%的股票涨幅为正,即不到一半概率的股票可以回本解套;与此同时,亏损超过30%的股票有535只,累计跌幅最高者达94.86%。
✤ 相比之下,如果持有的是权益型基金,亏损风险就要小很多了。同样在6124点当日买入,平均胜率为87.78%,也就是近9成的基金能赚钱。此外,即便是亏损,亏损幅度也要小得多,亏损超过30%只有4只,而最高亏损为35.7%。
换句话说,至少从过去1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买入股票的风险收益比,远低于买入权益类基金。
很多投资者喜欢用涨幅作为标尺去给投资能力打分,但是我们想说的是,只谈收益、不谈风险的投资是耍流氓,风险收益比是我们对于投资划算不划算的一个核心考量指标。
霍华德 • 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里面有这样一段论述,真正成功的投资者仅能做到的,是以较低的风险实现与其他风险承担者相同的收益,即承担低风险、获取中收益,承担中风险、获取高收益。
你也许会问,如何提高风险收益比?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觉得提供“慎做建议”,也许比之“该做建议”更为靠谱。
比如,少凑热闹。
我们曾基于风险月报,做过这样一个测试,并得到如下结果:如果在“高风险区域”持有A股,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负向不对称性。
高风险区域买股票不意味着一定亏损,仍然有获取正收益的可能性存在,不过,获取正向收益的机会明显减少,特别是获取超过50%以上收益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此外,概率分布明显左移,获得正收益的可能性明显下降,中位数收益和平均收益都大幅下降,意味着你在该区域持股损失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获益的可能性。
相反,如果在高风险区域保持谨慎,则会大幅降低亏损的概率,获得明显的概率优势。
又如,谨慎对待“增长的承诺”。
美国著名基金经理James Montier在《Value Investing: 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Intelligent Investment》中提到,增长的承诺就像希腊神话中海妖的歌声一样,充满诱惑。但是,这并不能让投资者感到更安心。举例来说,热门股票(那些拥有良好过往记录和增长预测的股票)每年跑输冷门股(过往记录和增长预测较差的股票)达到6个百分点!好故事带来娱乐性,但是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过程。投资者需要学会关注那些不达预期的冷门股,回避高预期的热门股。市场现在钟爱的那些热门股,可能最终会发现,都是对于增长预期支付了过高的价格。
事实上,类似的结论,杰里米西格尔的《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也有数据统计的验证。
再如,适度均衡,慎做极致策略。
适度均衡的好处,是让标的的风险收益来源更为多样,使得产品净值不太容易因为同一个风险表现出相同的波动。
投资中的短跑冠军一定出自于极致策略,但投资组合的极致化也更容易在逆境中突破个体的承受能力。人性使然,重压之下,投资者很容易不合时宜地丢掉自己的仓位。关于此,您可以在这两篇推文中有更为详细的描述:
(《项羽韩信打仗的可选集很小,但做投资可选集很大》《同样的投资收益,背后的风险却大不同》)
总之,投资是聪明的冒险,而风险收益比也应该成为我们在投资中的常态化思考方式。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