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嘉实基金胡永青:龙年基本面有望企稳回升,短期债市确定性更强(嘉实基金西部区域高级经理孟武:理财收益刚兑被打破 “加码”基金投资正当其时)

原标题:首席展望丨嘉实基金胡永青:龙年基本面有望企稳回升,短期债市确定性更强澎湃新闻记者 丁欣晴2023年,债券市场上演牛市行情,多数债券基金斩获正收益。与此同时,债券基金规模创出历史新高,不仅收复了2022年底理财赎回潮造成的“失地”,而且规模增长非常可观。展望2024年,债券市场的走势将会如何?投资机遇与风险有哪些?现在是买入固收...

原标题:

首席展望丨嘉实基金胡永青:龙年基本面有望企稳回升,短期债市确定性更强

澎湃新闻记者 丁欣晴

2023年,债券市场上演牛市行情,多数债券基金斩获正收益。与此同时,债券基金规模创出历史新高,不仅收复了2022年底理财赎回潮造成的“失地”,而且规模增长非常可观。展望2024年,债券市场的走势将会如何?投资机遇与风险有哪些?现在是买入固收+产品的好时机吗?

近日,澎湃新闻推出“春风吹又生”——《首席连线》2024跨年市场展望,专访多名首席经济学家、首席分析师,明星基金经理,把脉龙年投资新主线,挖掘市场新机会,展望市场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对嘉实基金固收+投资总监胡永青的专访。

胡永青曾先后担任天安保险固定收益组合经理,国泰基金基金经理,自2013年10月起加入嘉实基金,现任嘉实基金固收+投资总监。截至2023年四季度,胡永青旗下在管基金产品共10只,规模合计为129.24亿元。

嘉实基金固收+投资总监胡永青

对于2024年债券市场走势,胡永青坦言道,短期来看,债券市场依然有一定机会。而从中长期来看,债券市场也有隐忧,在流动性释放,经济从筑底成功到企稳回升的过程中,货币政策或许会从偏宽松到中性,通货膨胀存有一定的压力,可能也会对债券市场有一定的压力。

聚焦到投资领域,胡永青认为,从产业链看,相关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依然坚实。当宏观环境稍微改善一些,行业的长期空间依然非常大,而对于新能源中长期市场判断是乐观的。

此外,胡永青称,重点关注部分长期增长空间可期,同时估值调整充分的行业。重点增持医药行业、电网设备、钢铁,有色资源类公司,逐步增持锂电和光伏设备类优秀公司。

“2024年,国内基本面有望逐步企稳回升。2023年增发的万亿国债在2024年初也有重大项目逐步开启。2024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配合财政政策为经济的企稳复苏提供更多支持。权益市场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震荡磨底,债市大方向仍是利率持续下行趋势,但在不断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债券收益率的波动率和波动幅度预计将有所上升。”胡永青总结道。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专访胡永青的全部内容:

澎湃新闻:2023年,国内资本市场在压力中前行,请你回顾一下2023年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运行情况,呈现出哪些特征?

胡永青:在国内经济波浪式复苏、美联储加息和风险情绪释放的背景下,2023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偏弱。总体来看,A股全年波动较大,行业轮动较多。

2023年,受制于国内资金面松紧程度、政策预期摇摆以及经济基本面不及预期等驱动因素的影响,市场整体表现为债强股弱格局。2023年下半年,积极的货币政策信号和存款利率的下调驱动了利率快速下行,加强了债市走强的趋势。

澎湃新闻:2023年A股震荡之际,固收类产品成为了投资者们的心头好,债券市场整体呈现回暖趋势,你认为2024年债券市场的走势将会如何?投资机遇与风险有哪些?

胡永青:短期债市确定性更强,但中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观察经济恢复程度和向上弹性。

短期来看,债券市场依然有一定机会,经济从筑底到回升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整体偏宽松,流动性相对宽裕。

从中长期来看,债券市场也有隐忧,在流动性释放,经济从筑底成功到企稳回升的过程中,货币政策或许会从偏宽松到中性,通货膨胀存有一定的压力,可能也会对债券市场有一定的压力。

澎湃新闻:当前,正处于修复阶段的中国经济不断迎来“强心剂”。从2023年末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近期的降准降息,都释放出了积极信号。你认为这些政策对于2024年的资本市场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胡永青:从政策的角度来讲,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以及相关的一些产业政策,其实从前年开始就已经在逐步地实施和落地。

首先,从货币政策的效果看,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持续下行,作为指标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创21年以来新低。

其次,财政政策方面,去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今年不排除还有一些新增的量,以及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这也意味着整个政策的加杠杆现在已经在实施进展的过程当中,所以后面对于财政的发力方向性仍较为确定。

最后,一些产业的调整政策也在逐步推进落地中,像基建、新能源等产业扶持方面;以及自主可控的科技型产业发展等。未来政策的实施力度还会持续强化。

澎湃新闻:目前,全球市场似乎已经开始进入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交易阶段,展望2024年的国际环境,你认为会对国内股债市场有何影响?

胡永青: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下,短期债市相对表现确定性更高,但中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还是要看经济的恢复程度和向上弹性。

从长周期视角来看,中国的市场,股票和债券呈长牛的趋势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尽管这两年权益市场表现相对差一点,但实际和海外市场对比,中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占比相比成熟的海外市场还是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澎湃新闻:聚焦到资产配置领域,站在当下,你认为A股应当如何布局会更有胜算,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投资框架?

胡永青:市场对多资产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会在大类资产配置视角下,在风险和收益间寻求平衡。

考虑到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把负债端的确定性和资产端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要去做的工作。我们更强调“1+N”投资策略,即在固定收益的标的基础上,通过股票、转债等资产配置,以及打新、国债期货、定增等策略力争增强收益。

澎湃新闻:最新季度报告显示,你的代表作基金——嘉实稳固收益C在2023年四季度大幅加仓了宁德时代,你是如何看待新能源板块在2024年的配置价值?

胡永青:新能源板块作为我国高端制造领域的名片之一,在全球具有竞争力。2023 年,新能源由于受到产能释放的影响,板块全年股价表现较弱。

2024年,从产业链看,相关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依然坚实。当宏观环境稍微改善一些,行业的长期空间依然非常大,而对于新能源中长期市场判断是乐观的。未来我国会持续在高端制造等前沿科技方向去追求一些突破,引领产业链的生产效率提升。

澎湃新闻:此外,你还重点增持了医药行业、电网设备、钢铁、有色资源类公司,看好这些领域的理由是什么?

胡永青:股票投资上以防御性思路应对低预期和弱现实的市场格局,我们重点关注部分长期增长空间可期,同时估值调整充分的行业。重点增持医药行业、电网设备、钢铁,有色资源类公司,逐步增持锂电和光伏设备类优秀公司。

像医药行业,属于类公用事业,从全社会的维度来看,是刚性的需求,不会因为整个收入的增加与减少,或者投资的变化而导致终端需求削减,因此,需求相对比较稳定。医药行业的供给端及产业内部若没有过度的竞争,实际上整体行业格局相对较好,具备一定投资机会。

澎湃新闻:风险方面,你认为2024年国内宏观经济的运行将面临哪些扰动,是否已经有需要关注的“灰犀牛”?投资者今年该特别注意和防范哪些不确定性因素呢?

胡永青:唯一不变的是市场永远在变,风险与机遇并存,正是市场的魅力所在。目前,主要是大家对于市场的信心不足,通胀预期较弱。

但在这样的预期下,随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地,以及经济的高频数据得到真正的企稳和向上之后,整个社会参与者对于未来的信心也有望逐步得以修复。

澎湃新闻:在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固收+”从策略的维度,应该如何来应对?

胡永青:在复杂的市场背景下,作为多策略资产为主的固收+产品,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既有资产配置方面的压力,也有债券和权益类投资波动的挑战,另外也有一些客户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我们的主要应对思路,首先,要从负债驱动资产的原理出发,围绕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去做好产品的定位管理。比如低波类的固收+,主要是瞄准绝对收益的策略,这一目标更多需要从确定性的角度去寻找收益。长期看,固收+产品的基石资产是债券,而债券整体表现其实决定了大部分固收+的表现。

第二,从多策略的角度看,更多要围绕确定性去找增强收益,在权益类资产和其他多资产去寻觅较稳定的低波的超额收益。

第三,设立事前、事中净值管理风控机制。比如对行业集中度、个股集中度、个券集中度进行明确限制。因此在近几年市场波动的情况下,还是要围绕产品的定位目标去寻求符合产品定位目标的具备风险收益比的资产和策略,才能做好固收+产品管理,长期去匹配投资者的理财需求。

澎湃新闻:现在是投资固收+产品的好时机吗?相较于权益类产品,固收+产品的长期投资价值如何?

胡永青:一直以来,固收+产品长期投资价值可期。主要是由于中国股票和债券长牛的趋势不变,尽管近几年权益市场表现不足,但和海外市场对比,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占比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而债券收益率和国家经济名义增速高度相关。如果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或老龄化时代,名义回报率大概率仍会驱动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债券市场长期趋势仍会走牛。

总体而言,债券市场作为固收+的根基仍能够提供比较好的安全垫,权益市场在长期将有非常好的表现机会。因此,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讲,选择固收+产品有望成为实现长期投资和较好投资体验的投资方式。

澎湃新闻:能否总结一下2024年市场的关键词?

胡永青:关键词“基本面”,2024年,国内基本面有望逐步企稳回升。2023年增发的万亿国债在2024年初也有重大项目逐步开启。2024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配合财政政策为经济的企稳复苏提供更多支持。权益市场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震荡磨底,债市大方向仍是利率持续下行趋势,但在不断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债券收益率的波动率和波动幅度预计将有所上升。

金融投资网记者 杨成万

近日,在招商银行成都世豪广场支行举行的“投资私享会”上,嘉实基金西部区域高级经理孟武表示,宏观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政策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理财市场走势;“房住不炒”的政策使居民对于房地产价格预期不断回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持续下降,刚性兑付被打破,无风险理财成为了历史。在此背景下,“加码”基金投资正当其时。

宏观经济影响理财市场收益水平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上,孟武给出了关于宏观经济方面的一组数据:2022年4月,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为-2.90%,较前值5%下降7.9个百分点,与制造业PMI大幅回落的走势一致。“这是因为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反复、国际形势变化,贸易摩擦持续,使我国工业生产继续回落的结果。”

不过, 孟武同时表示,在稳增长背景下,财政发力前置,各地方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使基建投资具有较强支撑,仍维持了正增长之势。“当然,其中的房地产投资增长幅度再次转负。”

在货币市场方面,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加,使一季度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7天逆回购利率由2.2%降至2.1%,1年期MLF利率由2.95%降至2.85%。“而从历史经验看,股票市场指数与货币指标M1有显著相关性,在增长幅度创新高后权益市场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震荡。而在增速低位后市场可能触底走好,目前M1货币增速已经处于低位,市场逐步好转值得期待。”孟武预计。

再从我国居民手中的资产规模构成情况看,目前我国居民资产总规模达465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占300万亿元,占比7成;居民存款90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30万亿元;货币基金7万亿元。

事实上,宏观经济形势、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理财市场走向。孟武表示,在国家“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使居民对于房地产价格预期不断回落。“这将释放出万亿级资金,何去何从令市场高度关注。”孟武强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刚兑被打破,低风险资产收益率下行,使得实际无风险利率趋势向下。特别是作为传统理财产品的银行理财产品,近年来的收益率整体持续下降。其中,1年期的已经下降至3.50%,创10年新低;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在2%左右徘徊。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被打破,无风险理财成为了历史。

居民资产配置将向权益市场转移

那么,居民资产配置将向何处转移?对此,孟武的一个基本估计是向权益市场转移。据了解,权益市场是对公司权益进行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常常被直接称为股票市场,它是市场经济中最为关键的市场之一。

在孟武看来,股票市场投资收益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价格博弈;二是价值投资。从价格博弈角度看,赚交易对手的钱,零和游戏,长期来看无赢家。作为中小投资者,由于受投资实力、专业知识的限制,“赔多赚少”是大概率事件。

特别是随着注册制的逐步实施,企业上市与退市都将成为“家常便饭”,中小投资者炒股风险增大。WRDS数据显示,1980年-2017年间,美国上市公司合计19607家,其中,目前仍处于上市状态的公司仅有5424家,占比28%;预退市公司14183家,占比72%(其中,56%是并购退市)。

2021年,A股市场共有17家公司退市(不包括3家吸收合并的公司),截至202年上半年末,已有50多家上市公司接到退市决定告知书或已经进入退市流程中,而中小投资者一旦遭遇退市将“颗粒无收”。

从价值投资角度看,树立长期投资信仰,做好资产配置规划,炒股不如买基,通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专业的投资机构间接参与投资,与优秀企业共同成长,获得长期收益。

对此,孟武举例说,嘉实增长基金自2003年7月9日成立以来,截至2021年年末,净值20.79元,复权28.33元,穿越多轮牛熊,17年来净值增长2773%,而同期业绩基准仅上涨774%,超额回报明显,排名位居同类基金业绩榜首。

不过,基金赚钱不等于基民赚钱。有数据却显示,有部分客户投资该基金的收益率却在1倍以下,甚至有超过30%的客户出现亏损。对此,孟武分析认为不赚钱的原因:一是高位进场、追涨杀跌;二是末长期持有。

“像过去20年持有房地产一样的心态持有基金,在未来也可以大概率取得较好收益。”孟武对中小投资者给出了如下建议:一是长期投资,10年做中段,定期健诊,及时调整,留下好的,换掉差的;二是定投基金,止盈不停扣,设好止盈点;三是在市场的相对低位买入。

  近年来,在疫情及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下,金融市场发生剧烈动荡,深刻影响宏观经济走势,国内财富管理行业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围绕资本市场去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生息和增值需求,是这几年财富管理行业探索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嘉实财富总经理陶荣辉表示,生息是居民理财的刚需,无论是做存款,还是买理财、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信托,最终均体现客户的生息需求,尤其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客户可能对稳定的现金流有更强的诉求。

  陶荣辉认为,我们倡导积极拥抱权益投资的大时代,坚定长期持有优质的权益类资产。房地产曾经是非常好的长期增值资产,但如今来看,资本市场将是更好的长期资产增值的载体,长期持有优质权益类资产是抵抗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最佳方式。

  与此同时,他还强调,一家公司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给客户创造的价值上,财富管理的核心商业模式已经越来越清晰,就是两个字:利他。要始终站在客户的视角,代表客户的利益,做上善若水的财富管理。了解客户才是财富管理业务的起点。

  财富管理的核心商业模式是“利他”,应始终站在客户视角

  新浪财经: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局势和疫情散发背景下,金融市场也发生剧烈动荡,深刻影响宏观经济走势。对此,您对今年经济形势有什么判断?

  陶荣辉:今年以来,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因素的挑战,期间还有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冲击,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决策层也多重举措发力,意在“稳增长”。

  我们看到,4月29日政治局会议,中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同时要求各部门,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近期,国内稳增长政策明显加码,5月20日央行调降了5年期LPR15个基点,部分民营房企也可以在人民币债券市场发企业债融资。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各部门要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举措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成,为加大实施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政策信号。

  6月1日上海复工复产,意味着此轮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或告一段落。最新公布的5月PMI数据显示,经济大盘探底企稳已露端倪。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经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恢复。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和长期前景充满信心。

  新浪财经:历经资管新规等风云变革,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时代。对此,您认为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当前发展如何?未来财富管理行业会走向何方?

  陶荣辉: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行业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发生了系统性变化。

  首先,从需求侧来看,国民的理财需求仍以稳定生息为主,但增值类需求增速非常快。按照我们的测算,截至2021年底,国民金融资产配置中73.8%为稳定生息类资产,如银行存款、理财、公募货基等。但2019年以来,随着资管新规逐步落地,股票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国民明显增加了对资本市场相关资产,尤其是股票类金融产品的配置。其中又以公募基金的发展尤为引人瞩目。我们看到,增值类资产占整个国民的财富配置比例已经从2019年的10.3%增长到15.3%,增速最快的是非货公募,增长了128%。

  其次,需求侧的变化倒逼供给侧的变革。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生息资产以非标固收为主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如何围绕资本市场去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生息和增值需求,是这几年财富管理行业探索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嘉实财富和广大同行围绕资本市场发掘了大量优质的资产,为投资者的理财刚需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第三,在基金投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这个痛点,这也是我们与财富管理同行必须要共同应对的挑战。所以,我们选择坚守是为了持续为投资者创造回报。在这方面,监管层已推出了“基金投顾”业务的试点,鼓励财富管理行业更加注重投资者回报。嘉实财富也非常荣幸地获得了首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好金融,还要常陪伴!我们认为,基金投顾业务要以客户为中心,代表客户立场做好陪伴引导行为,提升客户基金理财的获得感。未来嘉实财富将抓住时代机遇,继续通过深度陪伴引导客户长期价值投资,提升客户盈利体验,践行“好金融,常陪伴”的买方代理理念。

  最后,未来的财富管理行业对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会更高。广大投资者从过去的刚性兑付的理财习惯,逐步过渡到接受有波动的净值型金融产品仍需要大量的、长期的、专业的陪伴,这条道路充满使命也富有挑战。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财富管理的核心商业模式应当是“利他”,应该始终站在客户视角,代表客户利益,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服务,连接收益性和功能性。

  积极拥抱权益投资的大时代,坚定长期持有权益类资产

  新浪财经:近期,受多重不利因素冲击,全球市场剧烈震荡,基金投资者该如何调整好心态?您对基金业务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和指导?

  陶荣辉:市场环境是千变万化的,过去十年,我们经历过2013年的“钱荒”、经历过2015年的“股灾”、2016年的“熔断”和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以及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市场总有起起伏伏,股票市场的大幅回撤和下跌也时有发生,每一次都可能会令人陷入极度的悲观情绪,但是每一次我们最终都“否极泰来”,所以建议大家调整心态,用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走出黑暗,迎接黎明的到来。

  从国内局势来看,疫情最艰难的日子正在过去,国内稳增长政策即将释放发力空间。从国际形势和大环境来看,地缘冲突走势日益明朗化,市场已对事件基本消化,且美国通胀压力高点或已显现,美债利率大幅走高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成长股估值压力逐渐缓解。从各个角度而言,我们都没有理由不乐观!

  不同于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业务不仅关注财富本身,更要关注财富背后的个人、家庭和企业,所以财富管理本质上服务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微观主体,在这个意义上,追求投资回报只是表象,背后是他们对理想的追求。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通过我们的专业服务和深度陪伴,在行为上引导客户进行长期的价值投资,以及基于产品的交易策略,持续为客户创造回报,进而帮助客户实现人生目标。

  一家公司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给客户创造的价值上,财富管理的核心商业模式已经越来越清晰,就是两个字--利他!就是要始终站在客户的视角,代表客户的利益,做上善若水的财富管理。了解客户,才是业务的起点!离开了客户,我们就像是鱼儿离开了水,就像是鸟儿失去了天空,所以必须从客户端不断获取灵感、汲取营养,才能真正优化我们所提供的服务,真正做到千人千面。我们倡导要去从资产拥有者(Asset Owner)的视角出发,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理解客户面临的长期风险,帮助客户做好底线思维的规划,在做好现金流安排的前提下,把长期资金投向长期会赢的地方。

  新浪财经:今年以来,部分公司权益类投资出现较大回撤,对此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可否给投资者一些建议?

  陶荣辉:我们从3年前就提出,要积极拥抱权益投资的大时代,要坚定长期持有优质权益资产。房地产曾经是非常好的一个长期增值的资产,但从现在往后看,资本市场将是一个更好的长期增值载体,长期持有优质权益类资产是抵抗购买力下降的最佳方式。

  今年以来,权益类资产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撤,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权益资产有一个特点,就是作为整体不会在长期维度下出现本金的不可修复性的损失。一般来说,市场怎么跌回去的,往往还能怎么涨回去,只要你给他足够的时间。所以我们经常会说你可能会输时间,但是你不会输空间。我们还是要坚定地相信只要拉长时间周期,权益类资产给投资者创造回报的概率会大幅提升,哪怕当下出现非常极端的回撤和波动,投资者体感不适,但它不是本质的风险,因为并没有出现本金的不可修复的损失。

  同时,我们应该更加积极的去拥抱全球的权益类资产。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由于每个经济体的禀赋、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位置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投资者如果站在全球的视野可以捕捉到更加多样、更具竞争力的投资机会。在过去的两年,全球的股市基本上演了普涨行情,而今年的话应该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如果更多地去拥抱一些全球化的机会,那么可能今天我们在应对波动的时候,会更加的从容。

  此外,我们要重视建立在产品和工具上的动态平衡能力。产品表现往往依赖于很多因素,好的产品表现需要市场的配合,也需要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但理财的成功不能完全建立在牛市和优质管理人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基金投资策略,比如“逢低买入”、“定投”等方式,改善投资者的体验,提升投资者的回报。通过专业的投顾服务,我们希望把市场和产品的波动转化为投资者获取的实际回报。

  “生息”是居民理财的刚需,买理财、信托都体现了客户的生息需求

  新浪财经:嘉实财富的价值主张是“好金融·常陪伴”,请问“好金融”是如何在公司业务中践行的?

  陶荣辉:“好金融”代表嘉实财富独特的基因优势。我们继承了嘉实基金深厚的投研底蕴,在把握市场机会、优选全市场产品、研判市场行情等方面,具有专业的功底。但光有“好金融”是不够的,财富管理是以人为本的行业,所以我们也坚持做好“常陪伴”,通过的深度陪伴、高频触达,更好地帮助客户抵御人性弱点,养成良好的投资观和投资习惯。

  具体来说,“好金融”有3方面的内涵,我们在业务实践的体会如下:

  1)专业基因。我们的母公司嘉实基金投研团队有超过300人的专职研究与投资人员,紧密跟踪产业与市场,获取一手信息,挖掘投资机会,以研究驱动投资,用思想创造价值。而嘉实财富脱胎源于嘉实基金,因而具有优良的投研专业基因。专业基因意味着,我们在“懂客户”的基础上还“懂资产、懂配置”。

  2)买方代理。嘉实财富在国内首倡“买方代理”模式,早在2012年就率先申请试点开展“嘉实定制账户管理”业务。2019年10月,嘉实财富获得首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继续专注为投资者提供基金投顾服务。在买方代理的立场下,我们始终坚持“客户第一”,业务开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初心不改。

  3)卓越的解决方案。针对客户在投资理财中的增值、生息、保险保障等需求,嘉实财富致力于提供一站式全球多元资产解决方案。以客户的“生息”需求为例,嘉实财富打造了“神兽”系列产品与策略,为数十万投资者与家庭提供了丰富多样而可靠的生息解决方案,努力成为客户心中的“生息资产的专家”。

  新浪财经:贵公司在各项业务中是如何实现“常陪伴”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陶荣辉:我们认为,光有“好金融”是不够的。财富管理是以人为本的行业,所以我们也坚持做到与投资者“常陪伴”,通过线上线下的深度陪伴、高频触达,更好地帮助客户抵御人性弱点,养成良好的投资观和投资习惯。所以相应的,“常陪伴”也有着3方面内涵,我们在业务实践中的体会如下:

  1)认知引领。以专业趋势判断和深度市场洞见,助力投资人财富增长。借鉴嘉实内外部的研究资源,我们建立了以客户回报为核心关注点的研究体系,既包括自上而下的针对宏观经济、资产配置、地域及时间配置的深度研究,更注重结合具体产品、账户等形式的落地实现,以期为客户整体的财富规划和安排提供指引。比如,嘉实财富在2019年向客户建议拥抱“权益大时代”,并不断提示关注在此背景下的长期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再比如,我们在2020年3月疫情冲击的关键时刻向客户做直播,建议“穿越风暴,做最好的自己”,并引导客户不失时机的增配权益类资产,享受市场的上涨修复行情。

  2)丰富稳定的货架。嘉实财富围绕客户需求,与国内外优秀的资产管理机构达成深度的合作,建立了稳定的产品货架,并紧跟客户需求变化,服务客户个性化需求。以嘉实财富自主研发的生息“神兽”系列产品为例,产品设计方案就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已为数十万投资者与家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息解决方案。

  3)敏捷反应。嘉实财富因客户需求之变而变,敏捷回应。我们希望能既陪客户仰望星空(着眼长期趋势),又伴客户脚踏实地(应对短期波动)。且在服务客户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自身不但能服务于客户的金融资产理财投资需求,还能为客户在保险保障、资产隔离、家族传承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做到深度理解客户,深度陪伴与关怀。

  新浪财经:今年是嘉实财富成立十周年的日子,您认为贵公司在财富管理行业具备哪些优势和特点?这十年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难点和挑战?

  陶荣辉:今年是嘉实财富成立1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我们的自我认知集中体现为我们的几点坚持和反思:

  1)坚持买方代理模式,代表客户利益,坚持“利他”的价值观,做上善若水的财富管理。

  嘉实财富的内部文化是“客户第一、理财师第二、公司第三、管理层第四”。我们认为,一家公司的价值最终体现在给客户创造的价值上。嘉实财富对理财师的考核看重的也是能否给客户长期、持续地创造回报。财富管理的核心的商业模式已经越来越清晰,核心就是两个字:利他。就是要始终站在客户的视角,代表客户的利益,做上善若水的财富管理。

  2)在利率下行、信用风险加大的环境下,坚定寻找生息资产替代,满足客户的生息刚需。

  我们认为“生息”是居民理财的刚需。无论是买理财,做存款,买货币基金,买债券基金还是买信托,最终体现的都是客户的生息需求。尤其是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客户对稳定的现金流可能会有更强的诉求。在过去的几年,嘉实财富相继推出了多款神兽系列产品,为客户在全新的生息环境下寻找到了传统生息的替代方案。

  3)坚定引导客户长期持有权益资产以抵抗购买力的贬值。

  我们早在3年前就提出,建议客户“拥抱权益投资大时代”,坚定长期持有优质权益类产品。也许过去房地产是非常好的一个长期增值的资产,但从现在往后看,资本市场将是一个更好的长期增值载体,长期持有优质权益类资产可能是抵抗购买力下降的最佳方式。

  4)坚持做好客户陪伴,线下、线上深度陪伴,高频触达。

  过去的几年内,我们累计举办了60多场嘉实财富万里行活动,累计覆盖了超过10万名客户。疫情之下,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直播,每天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云陪伴。

  以上是我们的4点坚持。同时站在当下,为更好的服务客户需求,我们同样也有自己的4点反思:

  1)关于生息。其实除了资金生息、波动生息、权益生息、策略生息等,还应更加关注实物生息,比如实物资产、基础设施、REITs等都是更加广义范畴下的实物生息工具。我们认为生息方式应当更加多元化,所以会努力进一步拓宽生息的边界。

  2)关于增值。提供增值解决方案的视野可以更加全球化。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在国际分工的世界里,如果站在全球的视野,可以捕捉到更加多样、更具竞争力的资产。所以我们带领客户拥抱权益投资大时代的同时,也可以更多地去拥抱一些全球化的投资机会。

  3)关于底线思维。始终怀敬畏之心,在高度不确定的市场里,帮助客户寻找确定性。

  4)最后,关于行为。我们认为,产品固然重要,但产品不是目的,产品只是为投资人创造回报的手段和工具,建立在产品上的交易策略很重要。一般而言,产品表现往往依赖于很多因素,好的产品表现通常需要市场环境配合,也需要管理人具备优秀的选股与交易执行能力。但理财的成功不能完全建立在牛市和优质管理人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接下来会更加重视建立在产品和工具上的动态平衡能力,我们会努力提升把好的市场和好的管理人业绩转化为投资者获取实际回报的能力,带领客户努力把“回报掌握在自己手里”。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