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上学期的就业指导课中,我了解到大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由此我意识到我们更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想在人生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事先规划好自己的生涯。先做好人生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之后再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科学。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做...
1.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上学期的就业指导课中,我了解到大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由此我意识到我们更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想在人生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事先规划好自己的生涯。先做好人生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之后再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科学。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做好自我人生规划是十分必要的。而刚刚成为大学生的我却时常感到迷茫,对自己的未来模糊,对前途茫然,不知道该怎样安排自己的人生。于是利用假期实践的机会,我对身边的大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以此来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与状态,从而找出问题的所在。
2.调查主要内容
未来发展规划、学习发展规划、身心健康规划、生活管理规划、素质提升规划。
二、对象与方式
调查对象:大学生方式:网上问卷调查人数:100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缺乏规划意识,思想准备不足,缺少长远目光
在调查中,对未来发展明确的大学生仅占10%。有80%的同学目标模糊,对未来考虑欠缺。
在回答“是否满意现在所学的专业”时,回答“满意”的大学生仅有12%,而我认为,对自己专业产生兴趣,热爱关系到我们的职业发展,也更关系到我们的未来。2.学习能力需要提高,计划、执行是关键
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大学生学习方法上有了许多变化,不再依赖老师、需要全面的综合素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深层次的理解、创造性的思维等都需要我们做好学习上的准备与规划。在“学习自主性”问题上,仍有为数不少的同学缺少自己的方法与合理安排,仅按老师的安排的同学占20%,有70%的同学有自己的安排但并不行之有效、科学合理,剩余的10%同学没有学习兴趣。
缺乏学习计划及执行力始终是我们学生的普遍问题。
3没有健康观念,大学生健康值得关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存在生活环境、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的转变和适应。因而调整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不断迎接新的挑战。而80%的同学的健康状况则并不良好。
4.生活不够科学,没有条理
走进大学,犹如步入一个小社会,我们需要合理的时间观、理财观和情感观。游刃有余的安排生活、适度消费、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是我们大学生必需的素质。在实际生活中,懂得科学管理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的人却很少。仅占5%。
而在消费问题上,40%的学生都能做到月有盈余,能合理储蓄的占20%,
20%的同学刚好够用,还有20%的同学常常透支。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性测验(AAT)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生力军,但同时带来了流动儿童这一新的城市弱势群体。流动儿童是指未满18周岁,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到城市居住、生活的儿童。由于户籍地和居住地不一致,流动性成为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障碍之一。频繁的流动极易导致学生学习断层,出现学习适应性的问题。学习适应性系指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学习适应能力[1]。鉴于此,了解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有助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比较全面和科学的认识,继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学习适应性不良的学生摆脱学习困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居住在乌市不超过半年,户籍不在现居住地为标准选取乌鲁木齐市不同城区六所中学的学生共779名作为被试对象,有效数据694人,男生355名,女生339名,初一248名,初二271名,初三174名。
1.2研究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中学版(含全国常模),对全体被试对象进行检查。该量表共150道题,分为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4个分量表,其中每个分量表各包括3个内容量表,共计12个内容量表。量表原始分依据年级常模转换成标准分,再由标准分换算成等级,共分为5级,1级为差等,2级为中下,3级为中等,4级为中上,5级为优等。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折半信度为0.71―0.86,重测信度为0.75―0.88。
1.3施测程序以班级为单位,按统一指导语进行集体施测,施测时间40分钟,问卷当场收回。
1.4统计分析首先将试卷原始分依据年级常模转换成标准分,再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结果
2.1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总体分布对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的AAT测验结果表明,其学习适应性水平总体分布为:差等(7.9%)、中下(39.5%)、中等(35.3%)、中上(14.6%)、优等(2.7%),与全国常模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比常模较低的趋势,有47.7%的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处于中下或差等水平),平均等级为2.63,经卡方检验,显著低于全国理论水平。
2.2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比较在12个内容量表上,除“学校环境”、“独立性”、“身心健康”三个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外,其他各项均差异显著。四个分量表和全量表均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均低于女生,见表2-2。
2.3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比较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级的流动儿童在学习热情、听课方法和身心健康三个内容量表上差异显著,平均数的多重比较表明,在学习热情和听课方法两个维度上,初三学生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初一初二,而初二学生的分数也低于初一。在身心健康维度的分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即初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最低,见表2-3、表2-4。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总体等级分布状况显著低于全国分布,平均等级为2.65,低于中等水平3级。有47.7%的学生学习适应不良。正如有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有重要影响。而流动儿童由于父母工作变迁,家庭环境不太稳定、缺乏父母的关注教育,以及社会援助缺失,容易受到歧视,在心理上产生标签效应,缺乏自我认可。因此,加强对他们的有效引导,给予鼓励赏识和认可,有助于唤起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在四个分量表和全量表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和既往的研究相一致[2],[3],[4]。这可能是由于中学阶段,女生相对男生成熟得早一些,另外,与性别有关的社会规范也使中学阶段的女生相对男生做事较认真细致、情绪较稳定、责任感较强、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等。这些心理特点有可能使女生更能适应学习的要求。该结果与正常班级后进生中女生占的比例小的事实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对男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学习的自控能力、稳定的学习情绪、良好的学习计划性、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等。
在学习热情和听课方法两维度上,初三学生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初一初二,而初二学生的分数也低于初一,这与“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具有随年级升高而明显下降的趋势”的结论相吻合。但在身心健康维度上则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即初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最低,这是因为初二学生生理心理剧烈变化,内心的幼稚性和成熟性不断碰撞,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加强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指导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教师在开展学习适应性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个别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AAT)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91.
[2]聂衍刚,郑雪等.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23-28.
[3]隋光远,李晶.初中优生和差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2004,27,(3):643-646.
[4]曾守锤,李其维.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心理科学,2007,30,(6):1426-1428.
[5]何光峰.流动人口子女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教育科学研究,2002,(11):53.
[6]彭晓伟.影响“流动儿童”学习的制约因素浅析――基于成都市红花学校的调查.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9):4-12.
【关键词】大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对象选取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其中,南师大选取了234名调查对象,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分别为136人和60人。总共430人中,文科类的学生占54.4%,理工科的占45.6%。其中,男生208人,女生222人。平均年龄为19.3岁,年龄最小的为17岁,最大的23岁。
二、大学生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
为了尽可能全面了解现在大学生的身心现状,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即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一)生理健康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我们从大学生身体各项指数直接考察,也从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对卫生知识的了解等方面间接考察。
1.体重偏轻。大学生的体重状况如何,按《华尔街日报》今年2月份报道,“中国是世界上肥胖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那我们大学生的肥胖率如何,我们采用的是BMI指数,也叫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在被测的430同学中,423名同学对此进行了回答。有13.9%的大学生体重过轻(BMI值在18.0以下),82.3%的大学生是正常体重(BMI值在18.0~25.0之间),还有3.5%的大学生超重(BMI值在25.0~30.0之间),还有0.2%的大学生肥胖(BMI大于30.0)。其中男女的体重存在显著性差异(sig=0.000),女生体重过轻的比例大于男生,男生体重过轻的只有3.8%,而女生达到10.2%。在超重和肥胖的行列里,男生的比例比女生大,在被调查对象中,女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是0%,男生占3.7%,这缘于女生追求以瘦为美,乐于减肥。
2.近视情况严峻。在大学校园里,可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是戴着近视眼镜,眼镜成为大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对于大学生的视力情况,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被调查的430名学生中,有221名同学戴眼镜,所占百分比为51.4%,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情况的近视,其中轻度近视(屈光度小于300度)30.8%,中度近视(屈光度300~600度之间)为
55.7%,高度近视(屈光度在600度以上)为13.6%。综合类大学与理工科类大学,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近视情况相当严重,中度近视的比例最大,高度近视的情况也很严重。
3.作息不规律,贪睡和睡眠不足同时存在。在被测的430名大学生中,睡眠在6.5~7.5小时的占60%,有11.2%的学生睡眠为6~6.5小时,5.1%的学生睡眠不足6小时,还有17.0%的学生的睡眠时间在7.5~8小时,6.7%的学生睡眠在8小时以上。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的睡眠都有保证,但是有16.3%的学生睡眠不足,还有23.7%的大学生贪睡。
4.缺乏锻炼。对于一周内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这个问题,42.8%的学生是0次,41.4%的大学生参加1~2次,一周内参加3~4次的大学生占10.4%,4次以上的只5.4%。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在对为什么不参加锻炼时,我们给出了十项选择,可以按照重要性依次选择三项,其中57%的大学生不参加锻炼是因为没有人陪自己一起锻炼,还有47.5%的大学生选择了“自己学习太忙,没有时间来锻炼”,紧随的是“不喜欢锻炼”,选择这个选项的比例占34.1%。这是主要的三个原因,还有33.5%的大学生选择了“不知道锻炼什么好”,20.1%的学生选择“没有地方锻炼”,还有14.5%的学生选择“想锻炼没人教”,还有10.6%的人选择了“其他”。
5.沉迷游戏。在问到玩游戏的情况时,66.8%的同学每天花在玩游戏的时间不足一小时,24.8%的学生表示每天会用1~2.5小时来玩游戏,还有8.4%的人表示每天玩游戏的时间大于2.5小时。其中,玩游戏的时间是男女区别明显,玩游戏的时间在一小时之内的,女生比例大于男生,而在一小时以上的,女生的比例明显少于男生,说明男生上网玩游戏的情况比女生严重。
6.青春期知识缺乏。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一个多选题,分别有91.5%、94.8%、94.4%的学生认为艾滋病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未采用保护措施发生性关系;还有23.2%和19.2%的学生认为是通过唾液传播和蚊虫叮咬传播的。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通过使用坐便式马桶、肢体接触和一起洗澡传播的,分别所占的比例为7%、2.8%、2.3%。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与艾滋病传播的知识还是了解的,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类似的知识不了解,对于已经是大学生的我们,这些数据很恐怖,值得反思。关于了解性知识的途径是一个多选题,分别有68.1%、59.1%的学生是通过“书籍、上网浏览网页”和“同性同学与好朋友之间的谈话”了解的,38.5%、29.8%的学生是通过生物老师的课堂上讲解和生殖及性方面的健康讲座了解的,还有20.1%、19.6%的学生是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和光碟录像了解的,只有8%的学生是通过与父母沟通获得的,还有6.6%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我们的同学,对与性知识的了解都是“自学成才”,这也是造成了部分学生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都不知道的结果。
(二)心理健康
1.缺乏自信。大学生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认可度不高,在被调查的430名大学生中,又24%的人觉得自己很笨,如果有可能希望变成另一个人;45.9%的大学生绝的自己没有长处,发现不了自己的优点;还有20.5%的大学生在老师布置任务时,还没有去做,就觉得自己胜任不了;还有45.9%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在发言时,由于紧张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忘了。以上的这些问题,都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缺乏自信。
2.缺乏社会责任感。是否有责任感也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对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我们从以下几个问题讨论,在问到当你最后一个走出教室,有19.1%的同学表示自己不会去关灯关窗户;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举手之劳,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当自己参与的团体比赛输掉了,自己不会感到内疚,有8.6%的大学生认为,这是符合自己的,还有31.0%的学生认为比较符合。对于成绩差的同学,21.9%的学生认为应该由老师负责辅导,与自己没有关系。从这可以看出当今的大学生,缺乏合作精神,缺乏责任感,喜欢推卸责任。
3.适应能力差。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公共场合的适应能力,这些都体现着我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36.9%的大学生害怕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在陌生的环境中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17.0%的大学生适应不了艰苦的生活环境;只有61.6%的大学生表示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不高。其中女生和男生对生活条件的要求方面存在差异(sig=0.000
4.婚恋观。现在大学对于学生的婚恋也是一个较为开放的态度,那么学生对于恋爱是什么态度呢?对于恋爱的年龄,男大学生的认为最佳恋爱年龄是21.6岁,女大学生认为最佳恋爱年龄是26.95岁,男生认为最佳结婚年龄是27.5岁,女生认为最佳结婚年龄是26.98岁。只5.3%的大学生希望在24之前结婚,大部分的大学生预期结婚年龄都集中在25-28岁之间,其中28岁所占的比例最高,占26.9%。认为最佳结婚年龄是30岁的男生有11.2%而女生只有4.6%。这个显著性差异和性别有直接关系,按照生理等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她们的最佳结婚年龄要比男生小。关于恋爱到底意味这什么,我们提供了五个选项,有424人对此进行了回答,83.3%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就意味着情感交换,73.9%的学生认为恋爱意味着牵挂对方,其中,选择“牵挂对方”的男生占31.1%,而女生却占42.5%,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女生的情感依赖要高于男生。63.9%的学生认为恋爱意味着对对方奉献、还有32.1%的大学生认为恋爱是喜悦对方,另外还有8.7%的学生认为恋爱意味着可以发生性关系,选择此选项的男生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占7.3%,女生占1.4%,男生表现出对性更为冲动和主动。在访谈过程中对于恋爱和婚姻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婚姻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但是大学阶段的恋爱是否以结婚为目的,多数学生表示没有考虑那么多,一切要顺其自然,因为现在不确定的因素太多,现在的恋爱,多数是情感的寄托,所以大学生的恋爱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现在的恋爱对象和以后的结婚对象,没有必然联系。在和异性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能够接受异性知己最亲密的动作有哪些,我们给出了七个备选答案,被调查者可以任选三个。其中80%的同学的认为,异性知己直接仅限于握手,73.4%的学生认为可以有象征性的拥抱,还有50.7%的学生表示,他们可以接受在异性知己面前开带荤的玩笑,分别还有15.5%和14.3.%的学生能够接受异性知己同居一室和亲吻;还有12.8%的学生表示能够接受异性知己的,另外,还有4.6%的学生能够接受和异性知己直接发生性关系,其中男性(3.9%)所占比例突出。由此可知,现在的大学生性观念都比较开放,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行为举止符合规范,但是有部分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过于开放,缺乏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认识不足。
三、原因分析
现阶段大学生的身心状况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在大学阶段造成,但更多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和初等教育阶段行程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虽然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基础教育阶段和初等教育阶段,由于升学率的影响,存在着重智育的倾向,其他方面的教育力度却不够,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造成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理念的偏差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这重要角色,现在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孩子出生就倾注心血。在访谈的过程中,有83%的学生表示,在很小的时候就参加过父母为其准备的各种辅导补课班。从出生开始,他们就为孩子规划好了人生道路,现在的孩子白天在学校接受教育,晚上和双休父母又为他们安排了课外辅导,现在的孩子除了功课还是功课,有做不完的作业,高强度的学习,导致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现在中小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肥胖率和近视率都在飙升,家长最关心的永远是孩子的智育发展,完全忽视了孩子自身身心发展,最后等到孩子考上大学了,学生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毛病。所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差,是长期形成的。另外,在中国一直是一个谈性色变传统,家长对孩子的青春教育更是缺乏,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只有8%的学生表示,和父母谈论过关于青春期健康的知识,但也是点到即止,学生从父母那里了解到的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十分有限,这也是部分大学生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都不知道的原因。还有现在的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出现偏差,由于过份溺爱孩子,造成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遇到各种问题,甚至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造成部分大学生婚恋观的扭曲,部分高校中,出现学生被包养,做小三的现象,有些学生甚至存在着学的好不如嫁的好,或者学的好不如娶的好的思想,把婚姻做为改变自己生活的筹码。
(二)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
从孔孟的“学而优则仕”仕途化的教育目的观,到隋唐科举制度,再到今天发展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应试教育观。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阶段和初等教育阶段,学校仍然将“应试”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其教育观念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分数”“名次”“升学”等一系列与考试相关的概念,在这种应试模式下,学生、学校、老师都成了最求升学率的工具。教育的目的规定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方向,在一切以“应试”为最终的教育目的的情况下,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被忽视了,现在很多高中,完全就取消了体育和声乐等课程,即使开设这些课程,也是经常改上文化课,那就更不用说,思想道德,社会适应能力,青春期健康辅导了,所以,基础教育和初等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但是进入高校以后,高校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有较大的随意性,很多院系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设置课程,而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导致学生在基础教育和初等教育过程中遗留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出现了“以就业率为导向”的教育倾向。该倾向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使大学职能与责任趋于简单化、商品化和功利化。现代大学的责任是多元的,大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更应关注人的社会生存意义。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现在大学课程中,缺乏以学生自身健康发展为主题的相关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缺乏引导,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缺乏训练。
(三)社会因素诱导
首先,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诱导了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西方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也渗透进人们的心灵,腐蚀着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大学生陷入了适应上的困境。大学生由于受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熏陶,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都出现了扭曲,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追求物质、追求享乐,缺乏社会责任感,很多大学生把物质看的太重,17%的大学生表示受不了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交友过程中,有部分同学的思想也不是很纯粹,甚至把物质条件摆在首位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其次,就业的压力的影响。近年来,全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批的学生涌人大学校园,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随之逐年增加,但是社会岗位需求并没有同比增加,相反某些热门行业出现岗位饱和的现象,残酷的社会就业竞争,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希望找到社会地位高,工资待遇丰厚,发展前景可观的工作。但现实的状况是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心理问题就随之显现出来。出现了对自我的否定,缺乏自信心。行为主义桑代克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提到,“当人产生了某种需要的欲望时,个体原有的问题解决模式不能使自己的需要达到满足,就产生了‘阻挠’,这种阻挠可能来自于客观的环境、个人能力的欠缺或个体需要的内在矛盾,面对这种阻挠,人们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严重的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为了解决这种紧张和焦虑,大学生就必须寻找就业途径。所以大三大四的学生现在主要忙于两方面的事情,一个是忙着备考公务员,另一个就是忙于考研。在这情况下,他们又陷入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模式,为了考试完全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饮食无规律,很少做运动,很少参加社交活动等等,所以,就业压力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解决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首先,家长要具有素质教育的观念。家长的教育理念,主宰着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强调智育的同时要兼顾德育,注重孩子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中和能力的培养,把孩子从片面的追求学习成绩的枷锁中解救出来,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充分发展。其次,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把握一定的度,在具体来说需要把握的度有以下五个方面:目标上大而不急;环境上宽而不随;生活上爱而不溺;要求上严而不厉;配合上勤而不讳。孩子的教育要有一定的方法,只要方法得到,孩子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成长。最后,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家庭教育中,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全方位的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各方位的优缺点。看孩子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不是我们一味的强加灌输。
(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切实的做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点:首先,加强高校健康教育专职师资力量的培养。通很过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健康鉴于,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在推动健康教育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很多高校都有青少年心理课程和健康讲座,我们现在就是完善这些课程。其次,重视和加强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重视和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与指导工作,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不断地增强和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优化社会环境
优化社会环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原理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第二就是为步入社会的青年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环节青年人的生活压力。但是要做到这些需要政府部门的等多方面努力,在这只做简要论述。
参 考 文 献
[1]周金浪.教育学[M].上海出版社,2006:65~72
[2]张青兰,王欣.湖北省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1):64~66
[3]戚兴宇.对大学教育“以就业率为导向”的冷思考——论科学发展观下的大学职能与责任[J].现代教育管理.2010(2):19~21
[4]代荣荣.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10(5):117
[5]赵晟.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262
[6]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20~321
[7]曹红战.试析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6):6~9
[8]弓松涛.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思考[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7:43~44
[9]曹士云.大学生身心健康需求与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14~116
一、阳光体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融洽了关系,学会了合作。阳光体育运动方式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动态的场景,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要,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可靠条件。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再加上脱离了父母的呵护和照顾,开始独立生活;学习压力的增加,使得中学生不适应学校生活;人际交往发生变化,使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很难适应新的人际关系。而体育课程中阳光体育运动与其他课程内容的最大不同就是动态性,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各种球类运动是要靠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如:篮球、排球、足球等。这类依靠团体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运动,为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打开了一扇门。
2.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远离不良行为,纠正不良习惯。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行为和对抗行为,甚至吸烟和玩网络游戏,等等,这些不良行为给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而阳光体育可以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学生的自身良好发展奠定基础。阳光体育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样,如瑜伽、健美操等,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能调整身心疲劳,缓解紧张情绪;游泳、滑冰等运动能振奋精神,密切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充满自信,树立信心。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欲望、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当现实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就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愿望与实际可能的矛盾,就会导致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比较敏感,时常感到紧张、烦闷和恐惧,从而造成学生丧失信心、缺乏自信,对人生缺少规划,对于生活和学习放任自流。积极地参加阳光运动可以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愉悦,调节学生的某些不良情绪和心理,使人暂时忘记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和烦恼,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让有着不同专长的学生在运动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模式
1.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需要的体育场所和器材。学校场地和体育器材是制约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学校必须具备基本的体育器材和场地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使用;学校应逐步配齐最新体育设施,逐步改善学校的原有条件,如标准操场;学校可以发动师生共同增添、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这样学生使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体育器材上体育课,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同时要丰富阳光体育教学,给体育教师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灵活组织和安排教学设施的选择空间。
2.精选阳光体育教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阳光体育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在坚持此原则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灵活性,要选择具有健身价值和教学效果的运动项目,同时要重视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如:田径中的中长跑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还能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球类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奋勇拼搏精神,还能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太极拳强调的是“知己”功夫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游泳、滑冰、体操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能培养学生刻苦顽强和勇敢坚韧的精神;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不但能锻炼身体、抒发感情、陶冶情操,还能让学生表现自己对于美的领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文明行为。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预期;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21-02
2006年9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定位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领导者。然而,到了一线,辅导员的定位显得混乱而模糊。不同部门从各自不同的角色预期出发,对辅导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期许。学生工作部门的期许是辅导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学生管理任务;组织部门的期许是辅导员配合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选拔、吸纳工作;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则期望辅导员能够一切事务紧紧围绕教学为中心来开展,帮助提升教书育人的水准;宣传部门和团委希望辅导员能够组织好学生社团工作,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抓手,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保卫部则要求辅导员协助做好校园治安稳定工作,确保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效。这样一来,辅导员便成了各种相互冲突角色期望的焦点。
一、高校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预期
帕森斯在《社会行动论》中提出,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一整套“角色期待”,社会的角色期待构成了“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它规定了社会中每个成员彼此期待着要充当的社会角色。辅导员,归根到底,是为学生服务的。那么站在学生的立场,他们对辅导员究竟有哪些角色预期?有人设计了专门的问卷,调查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的期望。调查选取北京某高校大学生为对象。从调查数据来看,在大学生心目中,对辅导员具有最高预期的角色分别为:“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了解学生的善察者”,其次分别是“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心理问题的咨询者以及生活上的关怀者”。有将近3/4的学生认为“思想问题的解惑者”角色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大学生希望辅导员能真正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与他们打成一片,从而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还希望辅导员能够成为“导航者”与“咨询者”角色的需求逐渐强烈,选择“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人数比例接近2/3。笔者认为,从高校辅导员直接的服务对象出发来研究辅导员需要扮演的角色,意义重大。
二、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扮演多角色,是推进高校大学生全人发展的多面手
从大学生的视角辅导员至少需要扮演好以下四种角色。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者。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师的扮演者,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应与一般的教师大相径庭,应避免理论的灌输和书本的教条,而更多的是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塑造者的身份,走近学生的生活、心理,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通过言传、身教来打动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身体力行的行为鼓舞学生,让学生移情式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应以大量生动的案例、新鲜的资讯材料,辅以创新的、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如微博、飞信、QQ互动,面对面谈心,电话诉情等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帮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形成良好的礼仪形象和文化修养,造就健康的心理状态等,最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2.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辅导者。辅导员首先也是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虽非“保姆”、“保安”、“勤杂工”,但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阵地都在校园,作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的辅导员而言,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辅导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对学习生活的辅导主要融进班级、宿舍的管理中。在班级管理中,加强班级的党、团、班委会建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以及社会公德教育,塑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激发每位成员的学习斗志;精心准备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班会或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加强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班级凝聚力。时刻做到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学为人师,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宿舍管理中,对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卫生习惯等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意识的培养;以宿舍为小家,促进班集体的融合和凝聚,通过团队建设等活动,营造宿舍成员间团结奋进的气氛等。
3.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者。此外,辅导员还应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者。现如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凸显。大学生的交友压力、经济压力、竞争压力、就业压力、升学压力以及考试压力如此总总汇合成心理压力。面对众多远离父母的学生,辅导员更要扮演起家长的角色,利用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学习上的帮助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做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者。在关注所有学生的基础上,要重点关注问题学生,特别是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性格较孤僻的学生等;作为辅导员的我们要学会用真心去倾听学生的诉求,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成长,用热心去浇灌学生的热情;学会同理心思考,从同龄人的角度关心学生,热心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将教育工作情感化、人性化。如果当学生处境困难时,遭受挫折时,情绪低落时,收获欣喜时,享受成功时,都能想到向辅导员倾诉,那么辅导员的角色扮演就取得了质的飞跃。扮演好这一角色需要我们辅导员老师掌握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心理专业知识的理论水平;其次应该用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积极向上的态度、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来从容开展自己的工作;再次,要掌握心理疾病的常见表现、成因及处理方法的一般知识,加强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要掌握有效的心理咨询技巧和方法,学会耐心地去倾听,多做换位思考,放下老师的权威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引起共鸣,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实现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4.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引领者。辅导员要主动承担起学生学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的重任,做学生生涯发展的引领者。在学业生涯的引导方面,工作要开始于大一,刚入学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完善的学习计划。有了目标,才不会迷失方向;有了规划,才不会虚度时光。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开发班级人才资源,争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同学在大学期间都能得到锻炼,有所贡献。在职业生涯引导方面,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是就业,是升学,抑或是创业?都要尽早明确定位,对于要就业的同学,辅导员应该引导其进行性格—职业倾向性分析、SWOT分析,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要升学的同学,辅导员要引导其分析升学与现有水平之间的差异,制定完善的升学计划,一步步朝目标迈进;对于要创业的同学,辅导员要积极了解校内外关于创业的政策,给学生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不同人群从各自不同的角色期待对辅导员的角色提出了不同的预期。诚然,能够成功在不同预期的人群中实现角色转换是辅导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但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教师,实现学生的角色预期理应是重中之重。根据学生的角色期待,辅导员至少应当扮演好以下四大角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者、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辅导者、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者以及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引领者这四大多元整合的辅导员角色。因此,为了更好地扮演好以上四大角色,更需进一步了解所肩负的责任,并掌握应有的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啦啦操;必要性
1幼儿啦啦操的发展
在2016年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和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再次联合出版了全国第二套啦啦操规定套路和示范套路将幼儿啦啦操列入其中后,幼儿啦啦操开始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学校幼儿啦啦操的学习和举办、各种培训学校幼儿啦啦操的表演、幼儿啦啦操教师的专门培训等等,使得幼儿啦啦操让更多的学校、教师、家长等知道和了解了幼儿啦啦操是什么。幼儿啦啦操动作简单、节奏欢快、变化较少、编排简易、参与人数多,成为各个幼儿园举行活动的首选。由于啦啦操运动项目在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啦啦操运动项目走向正轨,因此幼儿啦啦操的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在2017年首届全国幼儿啦啦操锦标赛在清华大学体育馆举办,标志着幼儿啦啦操已完全可以以独立赛事存在于啦啦操运动赛事之中,同时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学校开始主动投入到幼儿啦啦操的学习和教学中,开启幼儿啦啦操发展的新方向。幼儿啦啦操的发展对啦啦操项目的发展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它填充了啦啦操项目在幼儿阶段的空缺。
2幼儿啦啦操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幼儿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刻,幼儿身心健康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将来的自身发展。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对知识的要求并不太高,而大都集中在培养良好的性格、与人交流以及动手能力上。幼儿时期的孩子需要在不断地鼓励下才会有一个良性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舞蹈上的规划,也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适合去学习舞蹈,如果在幼儿园期间进行比较难的舞蹈,可能不小心会对某些孩子带来一些自卑感,如果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又会显得没有章法或是形成不了该幼儿园的特色。因此,幼儿园应该寻找简单同时又有一定风格的舞蹈活动作为该幼儿园的特色项目,并且可以推广出去和各个幼儿园进行互动或是举办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比赛,从而进一步扩大幼儿的交流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3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幼儿啦啦操课程的优势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为培养幼儿园教师做准备,在学校期间主要开设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课以及各种手工、舞蹈课程,其中舞蹈课程均以中国舞居多。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上开展的舞蹈课主要是一些简单的中国舞和民族舞,在期末的考核中也已成套的授课内容进行考核。该学院在学前教育上也很少有大型的专业比赛,除了每年陕西省的学生技能大赛外几乎没有其他比赛的机会,而且学生的技能大赛因为赛事的规章和规程也仅仅是个别同学可以参加。2015年学院引入啦啦操专业教师,起初该学院为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及贯彻阳光体育活动,学院每年会参加陕西省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为了能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派专门的啦啦操教师对教育系的体育课上进行一部分啦啦操的授课,目的是在每年的教学中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在通过训练和选拔后,最终能参加比赛,获得一定的运动成绩。在近四年的教学实施后,在2015年陕西省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得高职组爵士啦啦操第二名、花球啦啦操第三的好成绩,在2016年陕西省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得高职组爵士啦啦操第二名、花球啦啦操第三名、街舞啦啦操第三名;在2017年陕西省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得高职组爵士啦啦操第一名、花球啦啦操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2018年的全国啦啦操联赛(重庆渝北站)中,学院获得了青年丁组花球啦啦操示范套路第二名的好成绩,并取得2019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的参赛资格,这几年学院的啦啦操项目加速发展。从2015年到2018年的这几年中,学生对啦啦操项目的喜爱、学院的运动成绩、优秀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受重视和受喜爱程度,大大促进了在校领导和学生的重视,幼儿啦啦操在各个幼儿园也得到了发展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