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幼儿家政课程意义幼儿园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路径探索

  在国家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内涵。劳动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基本生活技能,而是要培养幼儿的劳动品格、创新精神、合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综合素养的公民最基础也最根本的教育。当今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通过一日生活...
  在国家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内涵。劳动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基本生活技能,而是要培养幼儿的劳动品格、创新精神、合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综合素养的公民最基础也最根本的教育。当今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通过一日生活融合进行,这虽符合学前儿童教育的特点,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通过更多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且具有鲜明劳动教育特色的课程进行。那么为适应我国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创设因地制宜具有地方性的幼儿园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探索幼儿喜闻乐见、创新出彩的劳动教育形式与方法,以促进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求发展”是对陶行知生活与劳动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调研和挖掘本土特色资源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打基础。在高质量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构建,不仅要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要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土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内容和实践模式。第一,需要调研本土文化与自然资源开展深入的本土文化调研。了解地方历史、民俗、传统工艺等,将其融入课程设计中。第二,将地方文化、自然环境等融入劳动教育课程,提升课程的地域特色和教育价值,通过实地考察和工作坊,让教师亲身体验并学习如何将本土资源转化为教育素材。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要根据调研结果,设计与本土文化、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劳动教育活动。   其次,园企合作打造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利用本地特色的工、农和手工艺或互联网产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可以体验食品制作活动,让幼儿在亲手制作中学习食物的来源和制作过程;或者邀请本地的手工艺人、农民、文化传承人等进入校园,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传授传统技艺和地方知识;再有每年可以请当地龙头企业的劳模或者科技能手进到园指导老师开展实物或者模型展览等产品科技周,给孩子从小种下工匠精神的种子。经常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手工艺作坊、农场、工厂和博物馆等,让幼儿在实地考察中学习和体验。   再次,强化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劳动素养。为了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特色课程,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劳动素养至关重要。教师首先需要理解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掌握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理解幼儿阶段劳动教育的特点和重要性。然后,要加强劳动与劳动教育技能培训。校方要提供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技能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手工制作、种植养殖、简单烹饪等,确保教师具备指导幼儿进行各种劳动活动的能力。还必须重视劳动中的安全教育,确保教师掌握在劳动活动中保护幼儿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设计、教学与资源运用能力。最关键的是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这依赖于课程的考核与评价的标准、方式与方法,这也是劳动教育的难点。因此,必须培训教师教授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整体评估过程、内容和方法,帮助教师学会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后,教师要加强自身劳动情感与劳动价值观的引导。教师在劳动教育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者。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开展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情境应对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   最后,丰富和创新劳动教育实施方式确保劳育特色课程有效建立和实施。在幼儿园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往往局限于在园的固定生活环节和集体活动环节,缺乏与幼儿个体的兴趣、个性和社会的内在联系,削弱了幼儿对劳动教育的兴趣和成效。因此,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创新实施方式和丰富材料支持至关重要。劳动教育不应仅限于特定的生活环节或集体活动,而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鼓励幼儿自发参与,通过烹饪、编织、绘画等劳动形式,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逐步成为一门小能手劳育特色课程。园方也可将劳动教育与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科学五大领域有机融合。园方还可以准备多样化的劳动材料和工具,如木工工具、厨具模型、园艺工具等,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接触和使用,增强劳动体验的真实感和趣味性,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初步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还能培养其尊重劳动的态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作者:李传瑛,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访问学者)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