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电影才子与87版的《宝黛话红楼》

大约是1987年的下半年吧。我第一次读到“梦里三年”,十分惊艳。这篇美丽的散文诗是用陈晓旭的名字、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但是这时的我已经知道事情真相,不相信文章会是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陈晓旭写的了。在此之前,一位电影才子在办公楼的走道里碰到我,问我读了 “我演凤姐”...
大约是1987年的下半年吧。我第一次读到“梦里三年”,十分惊艳。这篇美丽的散文诗是用陈晓旭的名字、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但是这时的我已经知道事情真相,不相信文章会是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陈晓旭写的了。在此之前,一位电影才子在办公楼的走道里碰到我,问我读了 “我演凤姐” 没有?看到 “红蜘蛛” 一段没有?“读了读了,写得真好!邓婕真棒啊,戏演得好,文章也写得漂亮!” 这下,才子不高兴了,“怎么是邓婕写的呢,文章是我写的呀!” 我惊了一跳。才子讲,这些演员,邓婕,王桂娥等,会演不会写,文化也低,“只好我帮她们写啰”。他讲,红蜘蛛是他创造的 “美学意象”,不错吧? 第二次碰到才子时,我已经听说《宝黛话红楼》整本书都是他写的了,他要仿曹公为书中人物宝黛钗等写诗。所以我一见面就拿他开心,“啊,红帆!”(“梦里三年”)《红帆》是一部苏联电影的名字,才子40多岁,应该是看和读50年代的苏联电影和文学长大的一代。我问才子,准备为 “宝玉日记” 设计什么美学意象呢?才子认真地问我,“梦里三年”口吻像不像陈晓旭?我说太象个女孩子写的了,你差点让我崇拜错了人!才子听了很是开心。我问才子,是不是采访了邓婕、王贵娥、陈晓旭、欧阳奋强本人后写成的文章?才子说,他没有采访,这些人文化水平太低,啥都问不出来,他们自己完全讲不出来任何东西。文章里的故事是根据装在一个大牛皮纸信封里的87版剧组资料编写成的,算比较原始的材料。这个我相信,因为我本人亲眼见过这个大牛皮纸信封,87剧组在86年的11月为30位文学艺术界泰斗们每人准备了一份剧组演员资料,只要看一眼资料就算顾问团成员,就算表态支持87版。 才子为陈晓旭编了个故事,讲她给剧组写信自荐演林黛玉时,随信寄了张自己的两寸小照,还在小照的背面抄了她十四岁时(才子当年四十岁,年龄倒过来就是十四,这种小伎俩,哈哈)写的小诗“我是一朵柳絮”。喏,说的就是下面这张贴在登记表上的照片。可惜,故事好编,细节难圆。在两寸照片背面写八十多个字的诗,还要分行,陈晓旭她是微雕艺术家吗?才子听了我的话,神色大变,立刻给电影出版社打电话,抢在印刷机开印前删掉了“两寸”二字。 我有次与才子认真讨论,如果观众信以为真,认为陈晓旭是个诗人,擅长朦胧诗,让她当众表演“七步诗” 可怎么办?或者有人干脆要与她面对面诗歌探讨,要为她出诗歌集怎么办?才子一时愣住了,然后他反问我,“你觉得观众会吗?” 我说,怎么不会?中国的观众可是电视报纸说什么就信什么的!才子沉思片刻,“那我让陈晓旭背几句泰戈尔的诗,外国诗反正中国观众不懂的..." (当时泰戈尔在中国诗歌界正火,会背几句泰戈尔那是时髦得紧,用现在的话说,非常 “高大上”,“有范儿”)后来就听到欧阳奋强在电视上讲,陈晓旭经常读泰戈尔的诗...哈哈哈哈哈。 才子写“宝玉日记”时江郎才尽,编不出故事来了,从小屋里出来透气时与我在大门外的羊肉串摊子旁闲聊天。后来他把我们聊天的内容和羊肉串都写进了“宝玉日记”,才子不知道羊肉串上撒的是孜然,以为是花椒面,我读到又笑了半天。研究室的老师们讲,才子快把自己的故事编进去了,生生把欧阳奋强变成了电影美学家,又是尼采黑格尔,又是嘉宝蒙太奇,用现在的话讲:够拼的。 当时,我们大家对《宝黛话红楼》的评价是:“梦里三年” 和 “选‘美’纪实” 写得比较好;“我演凤姐” 次之;“宝玉日记” 最差。我一直觉得才子写的 “我是一朵柳絮” 这首诗最好,骗过了许许多多的读者。由此推断,他本人当年一定是朦胧诗的爱好者。 再后来,发生一场书稿大战:才子将《宝黛话红楼》的书稿给了电影出版社后仅仅几天,又将书稿给了广州的花城(山)出版社,一下子挣了两份稿费。电影出版社为此非常非常非常生气,才子的行为受到电影界的诟病。 再再后来,在电视上听到欧阳奋强当着亿万电视观众的面讲,“我与陈晓旭合写了一本书,。。。” 哈哈哈哈哈,欧阳奋强,不脸红吗? 下面拷贝了《宝黛话红楼》的前言,这个前言是才子亲自写的,读到他王婆自夸的文笔,不禁莞尔。 《宝黛话红楼》 前言 广大观众翘首企盼的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搂梦》将于一九八七年春节期间开始播放。该剧组从上万封自荐信中和全国二十余省市数千人中选拔了宝、黛、钗、凤等金陵十二钗以及其他有名有姓的演员80多人,调动了数万名群众演员。前后拍摄三年之久,耗资八百五十万元(这是87年的原始数据,后来王扶林在电视上屡次讲680万这个数字)。我国南北两大流派红学家几乎都到该剧组讲课或拍摄现场指导。总之,无论从演员阵容、重视程度、总体规模以及耗资、影响等诸方面看,《红》剧在我国来说都是空前的。广大观众对它的热切期待和急于了解更多的内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该剧青年演员欧阳奋强 (饰宝玉) 陈晓旭 (饰黛玉) 邓婕 (饰凤姐) 王贵娥 (饰尤氏) 四位青年演员不仅擅长艺术表演,而且酷爱文学创作,这部《宝黛话红楼》纪实文学便是他们的合著。 合著分四个部分:“宝玉”日记;梦里三年;我演凤姐;“选美”纪实。 《“宝玉”日记》是欧阳奋强的妙笔。他用日记体形式记述了他演宝玉三年时间的前后始末,通篇充满了他对红楼剧的热爱和所扮演角色中的无数艰难与曲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真理的追求与艺术的探索。文章虎虎生气,灼热感人,健美有力。读者可从中了解当代青年演员的欢乐与艰辛,还可了解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梦里三年》是陈晓旭的长篇抒情诗,她用清丽淡雅的笔调倾诉了她的理想、追求、友谊与爱情,有幽幽的感伤,更有坦诚的真挚。难怪她的同事们都由衷地称她做大陆上的三毛(有吗?哈哈)。无疑,陈晓旭的文笔的确与台湾女作家三毛有些相似,然而她还有三毛少有的热情与幽默。 《我演凤姐》是邓婕真挚情感的大胆剖露。由于她个子较矮等先天条件的不足,给她扮演凤姐带来重重困难,刚开始,她就被她的几名强有力竞争对手逼到了不利的角落,然而她不怕失败,摒弃那种虚假的温良恭俭让,而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她表演才能方面的优势,与对手展开了光明正大而又十分激烈的竞争与角逐,最后终于争得了 “琏二奶奶” 的宝座,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演出过程中,为了收到更理想的效果,她竟赤脚单衣走在(走?不是被卷在破席里拖?哈哈)东北的雪原上,戏拍完后,她冻昏了过去…当 “姐妹们” 把她从昏迷中救醒过来后,她望着四周无数双泪眼,给她们一个灿烂的笑。 《“选美”纪实》是王贵娥同志的精制佳作。她比宝、黛、钗、凤他们略大几岁,宝玉和 “姐妹们” 都亲切地称她 “小王老师”。然而,他们又把她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原来,王贵娥是《红》剧演员的挑选者之一。她的文章生动地记述了挑选演员过程中的成千上万个 “奇遇”,有的令您惊叹,有的令您感慨,有的令您赞美,有的令您动心,也有的令您啼笑皆非或者捧腹大笑。作者随同演员组涉足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红》剧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受了许许多多的 “气”。当全剧拍摄结束的宴席上,导演举杯特地为此所受的 “气” 干杯时,许多人眼睛都潮湿了…… 我们期望并相信,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凡是看过《红楼梦》一书和红楼电视剧的人都会喜爱这本书。 大约是1987年的下半年吧。我第一次读到“梦里三年”,十分惊艳。这篇美丽的散文诗是用陈晓旭的名字、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但是这时的我已经知道事情真相,不相信文章会是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陈晓旭写的了。在此之前,一位电影才子在办公楼的走道里碰到我,问我读了 “我演凤姐” 没有?看到 “红蜘蛛” 一段没有?“读了读了,写得真好!邓婕真棒啊,戏演得好,文章也写得漂亮!” 这下,才子不高兴了,“怎么是邓婕写的呢,文章是我写的呀!” 我惊了一跳。才子讲,这些演员,邓婕,王桂娥等,会演不会写,文化也低,“只好我帮她们写啰”。他讲,红蜘蛛是他创造的 “美学意象”,不错吧? 第二次碰到才子时,我已经听说《宝黛话红楼》整本书都是他写的了,他要仿曹公为书中人物宝黛钗等写诗。所以我一见面就拿他开心,“啊,红帆!”(“梦里三年”)《红帆》是一部苏联电影的名字,才子40多岁,应该是看和读50年代的苏联电影和文学长大的一代。我问才子,准备为 “宝玉日记” 设计什么美学意象呢?才子认真地问我,“梦里三年”口吻像不像陈晓旭?我说太象个女孩子写的了,你差点让我崇拜错了人!才子听了很是开心。我问才子,是不是采访了邓婕、王贵娥、陈晓旭、欧阳奋强本人后写成的文章?才子说,他没有采访,这些人文化水平太低,啥都问不出来,他们自己完全讲不出来任何东西。文章里的故事是根据装在一个大牛皮纸信封里的87版剧组资料编写成的,算比较原始的材料。这个我相信,因为我本人亲眼见过这个大牛皮纸信封,87剧组在86年的11月为30位文学艺术界泰斗们每人准备了一份剧组演员资料,只要看一眼资料就算顾问团成员,就算表态支持87版。 才子为陈晓旭编了个故事,讲她给剧组写信自荐演林黛玉时,随信寄了张自己的两寸小照,还在小照的背面抄了她十四岁时(才子当年四十岁,年龄倒过来就是十四,这种小伎俩,哈哈)写的小诗“我是一朵柳絮”。喏,说的就是下面这张贴在登记表上的照片。可惜,故事好编,细节难圆。在两寸照片背面写八十多个字的诗,还要分行,陈晓旭她是微雕艺术家吗?才子听了我的话,神色大变,立刻给电影出版社打电话,抢在印刷机开印前删掉了“两寸”二字。 我有次与才子认真讨论,如果观众信以为真,认为陈晓旭是个诗人,擅长朦胧诗,让她当众表演“七步诗” 可怎么办?或者有人干脆要与她面对面诗歌探讨,要为她出诗歌集怎么办?才子一时愣住了,然后他反问我,“你觉得观众会吗?” 我说,怎么不会?中国的观众可是电视报纸说什么就信什么的!才子沉思片刻,“那我让陈晓旭背几句泰戈尔的诗,外国诗反正中国观众不懂的..." (当时泰戈尔在中国诗歌界正火,会背几句泰戈尔那是时髦得紧,用现在的话说,非常 “高大上”,“有范儿”)后来就听到欧阳奋强在电视上讲,陈晓旭经常读泰戈尔的诗...哈哈哈哈哈。 才子写“宝玉日记”时江郎才尽,编不出故事来了,从小屋里出来透气时与我在大门外的羊肉串摊子旁闲聊天。后来他把我们聊天的内容和羊肉串都写进了“宝玉日记”,才子不知道羊肉串上撒的是孜然,以为是花椒面,我读到又笑了半天。研究室的老师们讲,才子快把自己的故事编进去了,生生把欧阳奋强变成了电影美学家,又是尼采黑格尔,又是嘉宝蒙太奇,用现在的话讲:够拼的。 当时,我们大家对《宝黛话红楼》的评价是:“梦里三年” 和 “选‘美’纪实” 写得比较好;“我演凤姐” 次之;“宝玉日记” 最差。我一直觉得才子写的 “我是一朵柳絮” 这首诗最好,骗过了许许多多的读者。由此推断,他本人当年一定是朦胧诗的爱好者。 再后来,发生一场书稿大战:才子将《宝黛话红楼》的书稿给了电影出版社后仅仅几天,又将书稿给了广州的花城(山)出版社,一下子挣了两份稿费。电影出版社为此非常非常非常生气,才子的行为受到电影界的诟病。 再再后来,在电视上听到欧阳奋强当着亿万电视观众的面讲,“我与陈晓旭合写了一本书,。。。” 哈哈哈哈哈,欧阳奋强,不脸红吗? 下面拷贝了《宝黛话红楼》的前言,这个前言是才子亲自写的,读到他王婆自夸的文笔,不禁莞尔。 《宝黛话红楼》 前言 广大观众翘首企盼的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搂梦》将于一九八七年春节期间开始播放。该剧组从上万封自荐信中和全国二十余省市数千人中选拔了宝、黛、钗、凤等金陵十二钗以及其他有名有姓的演员80多人,调动了数万名群众演员。前后拍摄三年之久,耗资八百五十万元(这是87年的原始数据,后来王扶林在电视上屡次讲680万这个数字)。我国南北两大流派红学家几乎都到该剧组讲课或拍摄现场指导。总之,无论从演员阵容、重视程度、总体规模以及耗资、影响等诸方面看,《红》剧在我国来说都是空前的。广大观众对它的热切期待和急于了解更多的内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该剧青年演员欧阳奋强 (饰宝玉) 陈晓旭 (饰黛玉) 邓婕 (饰凤姐) 王贵娥 (饰尤氏) 四位青年演员不仅擅长艺术表演,而且酷爱文学创作,这部《宝黛话红楼》纪实文学便是他们的合著。 合著分四个部分:“宝玉”日记;梦里三年;我演凤姐;“选美”纪实。 《“宝玉”日记》是欧阳奋强的妙笔。他用日记体形式记述了他演宝玉三年时间的前后始末,通篇充满了他对红楼剧的热爱和所扮演角色中的无数艰难与曲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真理的追求与艺术的探索。文章虎虎生气,灼热感人,健美有力。读者可从中了解当代青年演员的欢乐与艰辛,还可了解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梦里三年》是陈晓旭的长篇抒情诗,她用清丽淡雅的笔调倾诉了她的理想、追求、友谊与爱情,有幽幽的感伤,更有坦诚的真挚。难怪她的同事们都由衷地称她做大陆上的三毛(有吗?哈哈)。无疑,陈晓旭的文笔的确与台湾女作家三毛有些相似,然而她还有三毛少有的热情与幽默。 《我演凤姐》是邓婕真挚情感的大胆剖露。由于她个子较矮等先天条件的不足,给她扮演凤姐带来重重困难,刚开始,她就被她的几名强有力竞争对手逼到了不利的角落,然而她不怕失败,摒弃那种虚假的温良恭俭让,而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她表演才能方面的优势,与对手展开了光明正大而又十分激烈的竞争与角逐,最后终于争得了 “琏二奶奶” 的宝座,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演出过程中,为了收到更理想的效果,她竟赤脚单衣走在(走?不是被卷在破席里拖?哈哈)东北的雪原上,戏拍完后,她冻昏了过去…当 “姐妹们” 把她从昏迷中救醒过来后,她望着四周无数双泪眼,给她们一个灿烂的笑。 《“选美”纪实》是王贵娥同志的精制佳作。她比宝、黛、钗、凤他们略大几岁,宝玉和 “姐妹们” 都亲切地称她 “小王老师”。然而,他们又把她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原来,王贵娥是《红》剧演员的挑选者之一。她的文章生动地记述了挑选演员过程中的成千上万个 “奇遇”,有的令您惊叹,有的令您感慨,有的令您赞美,有的令您动心,也有的令您啼笑皆非或者捧腹大笑。作者随同演员组涉足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红》剧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受了许许多多的 “气”。当全剧拍摄结束的宴席上,导演举杯特地为此所受的 “气” 干杯时,许多人眼睛都潮湿了…… 我们期望并相信,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凡是看过《红楼梦》一书和红楼电视剧的人都会喜爱这本书。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