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专栏】陆岷峰教授 | 谈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数字化

其次,在声誉风险特征研究方面,曹梦石等(2021)指出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从金融机构内部角度,金融机构声誉风险一方面是由于内部管理不当产生的,如发生业绩亏损、风险控制不扎实被监管处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员工发生违法违规等事件。另一方面声誉风险的发生是由于其他风险而衍生出来。 陆岷峰(2023)认为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
其次,在声誉风险特征研究方面,曹梦石等(2021)指出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从金融机构内部角度,金融机构声誉风险一方面是由于内部管理不当产生的,如发生业绩亏损、风险控制不扎实被监管处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员工发生违法违规等事件。另一方面声誉风险的发生是由于其他风险而衍生出来。

陆岷峰(2023)认为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金融机构本身也会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途径与客户沟通,但是如果这些对外沟通途径产生问题,可能会迅速在网络传播,导致负面舆情的产生,尤其全民自媒体,媒体本身也需要一些吸引眼球的新闻获取流量,针对这些负面新闻“添油加醋”,或者在标题上做文章,导致传播的内容偏离方向,甚至严重失实,使得事件扩大化。

王婷婷(2021)表示近年来,由于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声誉风险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以商业银行为例,分支机构主要以业务为导向,年年有任务,月月有考核,日日有追踪,对媒体的负面报道偏向淡化,采取冷处理方式,存在侥幸心理,容易产生“因小失大”的情况,风险外溢至全行,从而提升了解决成本。

葛和平(2021)指出当前金融机构竞争十分激烈,不少金融机构在品牌打造、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文化塑造,希望在市场上树立一种正面的社会形象或者形成独特的品牌知名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机遇策略选择以及员工的实际操作需要找到合适的,金融机构因为品牌“弄巧成拙”的事例不在少数,但凡金融机构与外部进行沟通,总会出现声誉风险,而且部分媒体故意弯曲事实或者因为利益相关产生思维迁移,规模越大的金融机构,越容易受到媒体的关注。

最后在声誉风险防范措施与管理不足研究方面,陈锋等(2017)认为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机构承受较大的负面舆情代价非常大,在声誉风险防范方面经营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声誉风险防范,并且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当出现声誉风险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处理,不能放任不管导致传播扩大;

陈华等(2010)研究认为目前各家金融机构基本上都建立了声誉风险防范机制,但是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在实质上并没有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她建议声誉风险防范不仅要从内部防范,还要和专业的机构进行合作,同时与监管部门、网信办、主流媒体等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陆岷峰(2023)认为金融机构中由于内部各部门以及下属分公司兼具不同的职责,工作有不同的重点,比如分公司主要工作重心就是完成总部规定的任务目标,总部各部门根据职责开展不同的工作,因此,不同的考核体系将导致金融机构员工对声誉风险重视程度不足。

高伦(2021)表示声誉风险管理不仅需要人员通过搜索引擎紧盯网络媒体,还需要专业的设备时刻进行监控(如人民在线舆情服务平台),但是一般金融机构并未有专业的舆情管理设备,仅靠人工搜索容易遗漏信息。在资金投入上,金融机构一般将该资入品宣费用,而品宣费用本身就比较紧张,根本不会投入太多资金在声誉风险管理上,资源投入不足,导致声誉风险管理难度较大。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