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发布会|打通群众健身难“最后一公里” 重庆这样做!

...

重庆市推动体育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八场)现场。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发布人:

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丁洪

市体育局副局长 杜学勇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徐祖国

12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重庆市推动体育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洪,市体育局副局长杜学勇介绍我市推动体育民生工作相关情况。

重庆市推动体育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八场)现场,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洪介绍相关情况。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丁洪介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体育部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有效建立、体育为民惠民不断提升。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总遵循,对标“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新任务和“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新目标,高水平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供给、体育服务供给和体育场地供给,努力做到惠民有感。重点做到三个“新”:

第一,紧扣群众多元化需求,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实现新突破。

一是以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为牵引,统筹谋划、系统推进,进一步夯实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基础。尽快编制印发《全市大型公共体育场地规划》,在明确各区县大型公共体育场地配置标准和建设要求的同时,规划明确重庆承办大型综合性赛事的场馆标准、需求和布局,作为全市体育场馆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是以重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集中力量、分步实施,进一步加快全市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开工建设仙女山体育综合训练基地,完成市体育博物馆硬件和展陈装修建设,推进市奥体中心综合馆、冰上运动馆、大渡口小球赛训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汇总印发《重庆市体育基础设施2024年重点项目名单》,督促指导各区县开工、建设、完工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带动性的重点体育基础设施项目。

三是以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持久用力、久久为功,打通群众健身难的“最后一公里”。继续争取将体育公园纳入市政府15件民生实事项目,年度建成市级体育公园不少于10座。开展《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双百计划”实施方案》区县任务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加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标识导则规范落地检查,把“双百计划”打造成全市体育为民惠民品牌。

第二,依托品牌赛事引领,助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强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供给。广泛开展好青少年、职工、老年人、农民、残疾人、少数民族等各类人群的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市级以上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100场次以上,举办区县级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300场次以上。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增强全市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推动户外运动目的地打造。充分利用我市优势资源和户外运动项目特征,积极申办、引进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户外运动赛事;以品牌塑造、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提升重庆马拉松、中国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重庆国际铁人三项赛、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奉节站)、重庆龙舟公开赛等户外运动品牌赛事水平,努力打造重庆自有IP的代表性赛事;充分挖掘和盘活各区县特色资源,开发和组织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户外运动休闲项目。

第三,推动“体育+”融合发展,促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展现新气象。

一是推动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建设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举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人数不少于4500人;举办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提升农村地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短板;拟成立掼蛋、拔河、曲棍球、飞盘等体育协会,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

二是推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走深走实。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拓范围、创形式、增效益;探索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中心项目试点工作,整合体育健身、卫生健康、养老服务等资源,推进“体医养”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引导群众转变健身观念、增强健身意识,切实提升群众身体素质。

重庆市推动体育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八场)现场,市体育局副局长杜学勇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全市体育场地面积总量增幅约18.22%

“现代化体育强市建设需要高质量的体育场地设施。”丁洪介绍,近年来,市体育局不断加强科学规划和项目建设,着力破解群众关于体育的急难愁盼问题,群众健身难的焦虑得到一定缓解,体育场地设施的有效供给水平明显提升。

如何进一步打通群众去哪儿健身的“最后一公里”?

丁洪说,市政府连续两年将体育公园建设纳入全市15件民生实事之一。两年来,在区县配合支持下顺利建成了云阳县北部新区体育公园等20座体育公园,新增体育场地390余片,新增体育场地约15万平方米,常年惠及健身群众近220万人。深入推进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双百计划”建设,累计下拨资金9100万元补助支持区县建成体育公园37座、健身步道48条。计划到“十四五”末在全市累计建成100座体育公园和100条健身步道。

全市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重庆市共有体育场地15.82万个,体育场地总面积8020.4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0平方米(按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3213.34万人计算)。

丁洪表示,经初步统计,今年对比去年,全市体育场地面积总量增幅约18.2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幅约18.06%,大幅度缩小我市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主要新增的场地类型为步行道、登山步道、篮球场、小运动场、水上运动场、羽毛球场等等。

重庆现有体育设施能承办全运会吗?

“我们正在围绕承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谋划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杜学勇说,以全运会为例,全运会一般设34个大项、47个分项比赛。需要包括可承办开闭幕式的主体育中心在内的各类型场馆设施数量共计46个。经委托专业机构评估,我市现状满足办赛条件的体育场馆设施有26个,改造后可满足办赛条件的体育场馆设施8个。结合总需求和可利用场馆分析,我市距离承办一届全运会还至少缺12个场馆设施。

杜学勇表示,下一步,市体育局将按照《重庆市公共体育场馆专项规划》,围绕既要解决城市体育功能,又要满足全民健身需求,还要兼顾申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目标,逐年推动和完善相应体育场馆硬件设施。

公共体育场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

“现阶段,我局已完成了2024年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申报工作,拟下达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2936万元,支持全市33个区县的81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杜学勇说,2024年,市体育局将持续抓好这项政策的落地落实。具体举措有两方面:

一是严格落实开放要求,推动惠及更多市民。各场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30天。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等,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公共体育场馆所属户外公共区域及户外健身器材全年免费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采取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每年“全民健身日”免费向社会开放。

二是加快场馆智慧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依靠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加强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着力提高体育场馆设施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有效促进体育场馆结构升级和服务流程再造,激活体育场馆运动健身娱乐社交等多元功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提高场馆利用效率。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