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科技金融说,(https://xueqiu.com/1175667381/236112540)
招商银行再“踩雷”。
近日,据乐居财经报道称,有投资人在某社交平台伤不断发布着“召集令”,寻找招商银行发行的国通信托诚亿项目的投资人。
据悉,国通信托诚亿项目为招商银行代销的“国通信托·诚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国通诚亿”),信托资金投向的是房企某地产集团。该信托计划原本应在今年3月兑付,但直到现在都未兑付,并未给予任何通知。
于是,一场由投资人发起的维权行动就此拉开。而招商银行作为代销方,再次站在风口上。
再度“踩雷”
据悉,处于“风暴眼”中的国通诚亿有A、B两个系列产品,A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5.8%,100万元起购;B产品为6.00%,500万元起购。该信托产品存续规模为10.47亿元,投资期限为12个月,产品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产品,由国通信托发行、招商银行代销。
从投资时限来看,今年3月16日为国通诚亿的到期日,然而据上述投资人称,其在想要赎回时却被告知逾期兑付,展期一年,并从10月开始每月还款15%,而且此信息并未提前公式告知。
到10月21日,国通信托发布诚亿集合信托计划临时信息公告,指出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债务人于2022年10月20日再次提出延期履行债务计划,宣布延期24个月。
这是国通诚亿的第二次展期。据相关媒体报道称,目前该信托计划仅收到债务人支付的2214.25万元款项,还有数亿元的资金缺口。
另值得关注的是,国通诚亿产品说明书显示,该信托项目资金投向便是房地产融资,融资方为某地产集团,信托资金用于向诚亿保理公司受让其持有的某地产集团的施工方/供应商对某地产的应收账款债权。
频繁陷入“风暴眼”
国通诚亿延期兑付,招商银行作为背后的代销方,如约“躺枪”。而对于该行来说,这已非首次。
据统计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招商银行已有5款代销的地产信托产品违约,踩雷的房企包括、、阳光城等多家知名房企,涉及违约金额超百亿元。
具体来看,去年8月,招商银行代销的5亿元大业信托·君睿15号项目,未向投资者分配2021年第二季度的利息,出现实质性违约。据了解,这是招商银行首次面向自然人违约。不过根据之后招商银行以及大业信托发布的公告,双方都未互相推诿,均表示会妥善处理问题。
之后11月,又有投资人反映,其在招商银行认购的外贸信托-富荣166号成都天府半岛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2021年11月28日到期,但确定无法正常兑付,银行已通知投资人最长会延期2年兑付。据悉,该信托计划总规模66亿元。
今年5月31日,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6月通过招商银行长沙分行购买了该行代销的中航651号信托理财产品,认购金额1亿元。根据中航信托5月27日发出的《延期公告》,现该信托计划下待回收本金及投资收益存在逾期风险。据悉,该信托计划底层资产为阳光城旗下长沙中泛置业的“阳光城·长沙尚东湾”项目。
6月,又有多位五矿国际信托投资人投诉称,他们通过招商银行购买的“五矿信托-鼎兴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五矿信托鼎兴”),在3月30日到期日之后无法兑付,该信托计划疑似暴雷。招商银行app上显示,投资人所称的鼎兴1号A1A2和鼎兴2号A1A2四个产品,投资方向列明为房地产融资类产品,起购门槛分别为100万元和500万元,到期日为2022年3月30日,业绩比较基准均为5.80%,属于R3中风险产品,总规模超23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和此次国通诚亿违约事件类似,五矿信托鼎兴投资者也反映,招商银行在销售过程中存在隐瞒产品信息、风控把关不严等问题。
缩减规模
面对频繁的“踩雷”,缩减代销信托规模成为招商银行今年来的策略。
从过往数据可以看到,作为业内公认的“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一直都占据着金融机构代销信托的最大份额。
年报显示,2019年招商银行实现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3394.76亿元,同比增长5.33%;2020年实现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4691.20亿元,同比增长38.19%。
从收入来看,代理信托计划收入在招商银行零售财富管理收入中占比一直较高。2019年,招商银行实现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94.53亿元,其中,代理信托计划收入64.32亿元,代理保险收入57.88亿元,代理基金收入47.13亿元。2020年,招商银行实现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58.40亿元。其中,代理基金收入94.00亿元,代理信托计划收入70.59亿元,代理保险收入55.40亿元,代理理财收入36.18亿元,代理贵金属收入2.23亿元。
但从今年开始,这一切开始出现变化。
招商银行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行信托代销业务收入同比有所减少。数据来看,其今年上半年代理信托计划收入22.87亿元,同比下降49.49%。对此,招商银行指出,主要是因为该行主动调整业务方向,代理信托业务量下降;代理证券交易收入4.68亿元,同比减少38.50%。
代销“双刃剑”
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一些资金投向为地产的信托计划爆雷并非罕事。
除了招商银行,去年11月,代销的“·九通基业”信托计划也爆出出现兑付困难;
今年5月27日,大连银行上海分行发布“关于安信安赢42号-上海董家渡金融城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受益权资产的招商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600816.SH)逾欠大连银行受益权本金11.2亿元,逾欠应分配收益约2.75亿元,垫付费用约0万元,本金及应分配收益合计约13.95亿元;
9月,被曝代销的民生信托旗下“中民添丰”和“至信”系列信托产品出现逾期,被投资者上门“讨债”,其中有诸如“至信772号”、“至信828号”、“至信690号”等多个产品涉及地产,融资方包括荣盛地产、武汉铂首置业、西安雅荷地产等。
如业内专家所说,“代销业务于银行而言实则是个双刃剑”。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的方式,进行业务拓展,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营收,同时也可以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方案,使资金在自身银行体系内闭环流动。
然而,看似双赢的背后,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上述投资人所反映的隐瞒、误导等行径。一些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业绩指标,获取高额业绩提成,很容易利用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向客户推荐一些与其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项目,或是诱导、误导大家购买一些没有过硬风控措施的信托产品。
这或许便是银行频繁踩雷信托项目的根源之一。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作为代销方的银行也并未参与到地产信托产品的实际运转和项目评估中,对信托机构的投研及风控依赖程度较高,自身风控及投研专业能力偏弱,管理偏被动。
如何在保证风险的同时,获取代销业务“福利”,依旧是各大银行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