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1月20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国家卫生健康委扶贫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樊卫东介绍推进健康扶贫和医保扶贫,确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1月20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国家卫生健康委扶贫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樊卫东介绍推进健康扶贫和医保扶贫,确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先生,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推进健康扶贫和医保扶贫,确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卫生健康委扶贫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先生,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樊卫东先生。
下面,先请李斌先生作介绍。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徐想 摄)
李斌: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介绍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健康扶贫以及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要求,会同国家医保局、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精准施策,合力攻坚,推动健康扶贫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一是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强化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人才培养,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通过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选派医生到乡村巡诊、派驻等方式,远程医疗覆盖所有贫困县并向乡镇卫生院逐步延伸,推动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并逐级下沉,全面消除贫困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实现每个乡镇和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卫生院和卫生室并配备了合格医生,贫困地区县医院收治病种中位数已达到全国县级医院整体水平的90%,服务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二是因户因人因病精准施策,推动措施落实到人、精准到病。组织动员全国80多万基层医务人员全面摸清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实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对贫困患者实行分类救治,实行“及时发现、精准救治、有效保障、动态监测”全过程管理,全面实现了对贫困人口的应治尽治、应签尽签、应保尽保,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累计分类救治1900多万贫困患者。
三是强化健康危险因素控制,推动健康扶贫关口前移。坚持预防为主,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一地一策、一病一方,实施地方病、重大传染病、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贫困地区艾滋病高发态势得到全面遏制,结核病、包虫病得到全面控制并逐步消除,克山病、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血吸虫病病区县消除率达到100%,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县消除率达到96%以上,尘肺病患者得到有效救治,一些长期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取得历史性成就。强化妇幼、老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改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贫困地区健康环境全面改进,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是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扶贫。在疫情防控紧要关口,及时指导贫困地区基层广大医务人员转战疫情防控战场,充分运用健康扶贫工作过程积累的方法和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控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实现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快速清零,推动将贫困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为快速复工复产、推进脱贫攻坚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努力,健康扶贫攻坚任务接近全面完成,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全面实现,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累计使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成功摆脱了贫困,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持续攻坚,坚决打好健康扶贫收官之战,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主持人:
谢谢李斌副主任,下面我们请陈金甫先生作介绍。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徐想 摄)
陈金甫:
各位媒体朋友们,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医疗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下面我就医保扶贫有关情况作一下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建立全民医保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医保部门会同卫健委、扶贫办等部门聚焦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任务目标,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发挥了最大范围的防贫减贫作用。2018年以来,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4.8亿人次,帮助减轻医疗负担近3300亿元,助力近1000万户因病致贫群众精准脱贫。
主要工作有:一是做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首先通过定额资助、全额资助把他们纳入到医疗保障的制度范围里。同时进行动态参保,跟有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尽可能“一个不落”纳入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减轻他们的疾病负担。贫困人口的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
二是通过三重保障制度,综合释放梯次减负的效应。通过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来解决他们的基本保障问题,实际报销比例基本可以达到60%。在此基础上,推进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同时实行大病保险倾斜,对贫困人口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逐步取消封顶线。再一个夯实托底的医疗救助保障,通过三重保障的贫困人口,较一般人口报销比例多提高百分之十左右,住院总体报销水平可以达到80%。
三是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资金的倾斜投入。2020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550元以上,较2012年增加了310元。中央财政下达医疗救助的补助资金达到275亿元,90%投向中西部地区。2018年起,连续三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20亿元,有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
四是采取多项改革措施,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包括实施药品带量采购,实行药品目录的准入谈判,有效降低老百姓用药负担。三批次的药品带量采购涉及112个品种,平均降幅54%,全国总体节约(减少)费用539亿元。大家可能知道,通过冠脉支架国家组织集中招标采购,降幅达到93%,原来1万3的支架降到了700块钱左右,总体可以减少基金和患者支出100多个亿。
五是促进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可及性。我们跟卫生健康部门一起,优化异地医疗就医备案手续,实现每个贫困地区至少有一个县医院纳入国家异地结算平台。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支付的政策,尽可能对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引入互联网医疗服务,增加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同时,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员在本地医疗资源不足、在省域范围内就医的,给予医保政策的报销优惠,视同本地就医。
六是出台“两个确保”的措施,有力地助力打赢抗击新冠疫情的阻击战。在新冠疫情初发的时候,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挥下,医疗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出台了“两个确保”的措施,确保患者不因新冠疫情的费用影响救治,确保救治医院不因费用影响收治,消除了顾虑。到目前为止,已经预拨专项救治资金194亿元。此外,为了在新冠疫情期间支持复工复产,医保部门还采取了阶段性减免降低医保费率的措施,目前为止,企业减负已经超过1500亿元,有力地助推了复工复产,也有力地支持了复工复产中间优先解决贫困人群就业的问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了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医保脱贫攻坚的成果,加快健全重特大医疗疾病保险和救助制度,探索建立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促进医疗保障高质量协同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谢谢大家!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将回答大家的有关问题。
主持人:
下面我们开始提问,提问前还是按照惯例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了解到,因病致贫的人口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一度超过44%,这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质量,直接关系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大局,请问医保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的问题?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陈金甫:
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樊卫东副司长给大家回答。
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樊卫东(徐想 摄)
樊卫东: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我回答这个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做了全局性的部署。国家医疗保障局也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政策供给,健全相应的运行机制,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优化相应的服务管理,构建了基本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梯次减负的综合保障格局。目前总体看,贫困人口看病“有制度保障”基本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一方面,从参保覆盖情况来看,贫困人口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各地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三重制度保障,作为医疗保障脱贫攻坚的硬任务来抓,千方百计确保动态参保全覆盖。2020年,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普惠性补助达到了人均550元,在普惠性资助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对于贫困人口又通过医疗救助的方式,资助他们个人缴费。2018年至今,我们通过医疗救助渠道,一共资助了2.3亿贫困人口参加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资金支付总量达367亿元。所以目前看,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9.9%,基本医疗对他们这些人群的应保尽保是做到了。
另一方面,从保障效果来看,通过三重制度保障实现梯次减负,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得到了明显减轻。我们推进全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支付水平达到70%左右。在做好住院保障的基础上,我们从去年开始,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推动建立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现在已经全面建立。符合条件的门诊“两病”用药报销比例都达到了50%以上。在此基础上,贫困人口大病保险的起付标准降低到了当地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了65%。部分地方还在进一步做实相应的工作,报销比例可能还高于65%,达到更高。同时,各地进一步采取措施,取消大病保险的封顶线。在医疗救助上,已经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2019年,我们城乡医疗救助共救助人次超过7000万,住院的医疗救助水平达到了70%。总体上来看,贫困人口经过三重制度综合保障,住院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了80%以上,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得到了明显的减轻。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这位朋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有保障是脱贫的一个核心指标,在健康扶贫过程当中,我们有什么数据或者具体量化的指标来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什么措施?谢谢。
李斌: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有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主要是所有的贫困人口都参加医疗保险制度,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过得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医保制度保障看病的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全面摸清情况,明确指导标准。组织对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县医院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基层缺乏医疗机构、缺医生等影响基本医疗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结合这些突出问题和工作实际,按照可量化、可实现、可考核的原则,一是从医疗机构来讲,我们明确了三个方面的指导标准:每个县建好一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建成一所政府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成一个卫生室。允许人口较少或者面积较小的行政村与临近的行政村联合设置村卫生室,从医疗机构来讲,我们进一步明确制定了“三个一”的指导标准。二是从人员方面,也是明确了三个方面的指导标准:县医院每个专业科室至少有一名合格的执业医师,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名合格的执业(助理)医师,或者全科医师,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或者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这就对医疗技术人员提出了“三合格”的指导标准。三是对服务能力定了三个方面的指导要求:常住人口超过十万人的贫困县,要有一所县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常住人口超过一万人的乡镇卫生院要达到《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常住人口超过八百人的行政村的村卫生室要达到《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这就是对医疗服务能力也提出了“三条线”的指导要求。四是和医保局一起共同出台了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这十个方面的具体指导标准,就形成了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十条工作指导标准。同时我们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指导各地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标准,为完成健康扶贫攻坚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指导地方制定了地方符合实际的具体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标准。
第二,强化了政策供给,加大了支持力度。将县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作为三个主攻方向,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医疗设施条件,提高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在资金投入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4万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11.6%。支持脱贫攻坚任务重的25个省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实行应纳全纳,累计安排1700多亿元,支持贫困地区15万多个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在人才政策方面,适当放宽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人才的年龄、学历等招聘条件,引导乡村医生参加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允许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全面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特岗计划中央财政是按照每人每年五万元安排了专项补助,累计为贫困地区招聘了3000名全科医生。倾斜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年8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累计为贫困地区培养了5.6万余名本科定向医学生。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全国1007家城市三级医院累计选派近10万人,在832个贫困县的县医院进行蹲点帮扶。贫困地区市县级医疗机构累计选派了近10万人,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第三,开展动态监测,持续巩固成效。建立了督战系统,对832个贫困县所属的12899个乡镇和16.6万个行政村基本医疗有保障实现的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并建立了大数据分析模型,指导各地找准攻坚的点位,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实现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的动态清零。通过这些监管措施,实施政策组合拳,切实把基本医疗有保障这个目标任务完成,保障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健康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健康报记者:
脱贫攻坚即将收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请问,在巩固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成果、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相关部门有哪些具体的思路和举措?谢谢。
李斌:
这可能涉及到我们两个部门,我先把相关涉及到卫生健康部门的情况介绍一下。现在距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保持攻坚态势,全力以赴推进健康扶贫各项收官任务。
一是加大三个紧盯力度。紧盯突出问题动态清零,紧盯重点地区挂牌督战,紧盯重点措施彻底落实。通过这“三个紧盯”的措施,全面高质量完成健康扶贫的任务。
二是巩固拓展健康扶贫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工作重心由补齐短板、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向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夯实乡村振兴健康基础转变,实现工作机制由集中攻坚向常态推进转变,政策导向由特惠向普惠转变,工作方法由事后保障向事前预警转变。
具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成果,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实现动态清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动态清零。二是加强和优化政策供给。进一步改善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破解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紧缺的问题,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进一步提升乡村卫生健康的服务水平。三是坚持预防为主,加快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计划。按照专病专防的思路,持续推进传染病、地方病的综合防控,加强健康促进、妇幼保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健康危险因素防控的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陈金甫:
我作一个补充。总体上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重大安排。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收官之年,也是我们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之年,对此中央已经部署,刚才李斌主任就整个健康扶贫这块已经做了系统介绍。医保政策的衔接,主要体现这样几个关键词。
第一,优化。把原来用于脱贫攻坚期的特殊政策,按照“四不摘”的要求,根据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以后的身份状况,对政策进行一些优化。继续实施资助参保的政策,仍然要坚持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因为除了绝对贫困之外还有相对贫困人口,还是要坚持制度覆盖“一个不落”。实施更加精准的识别,对有关人群参保实施定额资助和全额资助。
第二,完善。进一步完善有关保障性措施。这里面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要保持总体稳定,门诊保障要进一步配合分级诊疗建设和农村基层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包括“两病”用药进一步提升。继续对困难人群实施大病保险的倾斜,尤其是要提升增强医疗救助的制度功能,包括适当扩大医疗救助的资助范围,把一些低收入人群、易返贫人群、边缘人群提前纳入到救助范围里,不至于让他们发生疾病的时候,又掉到贫困线以下去。包括因疾病支出型困难的家庭也要纳入救助范围,重在建立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长效机制。
第三,健全。建立健全相关的防止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的长效机制。消除了绝对贫困以后,今后因病因灾因疫产生的贫困还是会客观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亲自部署、领导脱贫攻坚的战役过程中,对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作出一系列部署。这一块我们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里面作为重大机制推动建立,从机制上化解致贫风险,减少致贫原因。
海报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海报新闻记者:
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直接关系到健康扶贫的效果。请问在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方面,我们有什么具体的举措?成效如何?谢谢。
李斌:
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何锦国同志回答。
国家卫生健康委扶贫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徐想 摄)
何锦国: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涉及到下一代的事,这是非常重要的。婴幼儿期的营养是人口素质的基础。此前我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问题比较突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为贫困地区量身订制了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中央财政为此专门安排了补助经费,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6-24个月的婴幼儿每天免费提供一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同时开展儿童营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水平,覆盖范围从2012年刚开始的10个省份的100个县,扩大到2019年22个省份的832个县,实现了所有国家级贫困县的全覆盖,累计使947万儿童受益,提高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水平,有效促进了儿童的生长发育。我国贫困地区儿童贫血状况显著改善,监测结果显示,持续监测的2018年项目地区,6-24个月的婴幼儿平均贫血率为23.5%,显著低于2012年基线调查的贫血率32.9%。同时,儿童生长迟缓率也显著下降,持续监测2018年项目地区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为7.2%,比2012年基线调查的10.1%也低得多,完成了项目目标。婴幼儿喂养行为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对中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YYB(营养包)成了国际通用的专用名词,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人民日报记者:
“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艰中之艰,健康扶贫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方面有哪些针对性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何锦国: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坚持一地一策,指导“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制定了专门的健康扶贫工作方案,每年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统筹中央和对口支援等各方面的力量,坚持政策优先供给、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支持、资源优先提供、社会力量优先对接、合力攻坚。
我们一是加大了项目资金的倾斜支持力度,安排中央转移支付、卫生健康项目资金在分配时将“三区三州”作为特殊分配因素进行测算,在下达时将深度贫困地区单独列市,还专门设立了深度贫困地区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安排了资金25.8亿元,支持了包括“三区三州”在内的368个深度贫困县医疗服务能力提升。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三区三州”所在省份中央预算内投资240.6亿元,支持了1126个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项目。
二是深入推进对口支援。我们创新机制,实施了“组团式”援藏援疆,创新“以院包科”和“师带徒”等帮扶模式,大幅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在西藏实现了近四百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200余种“中病”不出地市就能治疗,绝大多数“小病”在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就能得到解决。在新疆实现了自治区所有地市级医院全部通过三级甲等评审。207家县级医院通过了二甲的评审,协调加大对口援青工作力度,青海省有20家州县医院分别通过了三级乙等、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832个贫困县,每个县一定有上级医院在进行对口支援。
三是实施“三区三州”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国家从人财物、政策和技术等方面倾斜支持,推动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从41.1%提升到94.8%,母婴传播率从9%下降到3.89%,艾滋病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指导南疆四地州建立结核病防治全流程规范化管理模式,将结核病筛查纳入全民健康体检,对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南疆四地州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的十万分之1920,下降到2019年的十万分之322,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并逐步下降。建立全面覆盖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的包虫病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区域联防、专家指导、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工作格局,推动西藏人群包虫病患病率从74.15%下降到现在的0.24%,西藏包虫病流行得到了基本控制。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都关注到了医保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发现有的地方出现贫困人口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的现象,个别地方医保基金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请问医保部门对此有何回应?谢谢。
陈金甫:
非常感谢记者朋友对医保扶贫中间一些问题的关切。这个问题从大的方面说,确实是医保脱贫攻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比如小病大治,部分地区,尤其是贫困县的医保基金运行出现阶段性的赤字,确有这么个情况。从整个国家战略来看,我们在脱贫攻坚中加大对贫困人口医疗服务的投入,加大保障力度,加大基金的投入,这是必需的一个成本,这也体现了国家整体解决绝对贫困的决心。这一块的投入,你看光中央财政今年投入医疗救助就275个亿。2018年以来在贫困人群中间,咱们助力1000多万户贫困人口脱贫,整个医保支出达到3300多亿。各地在解决绝对贫困中利用各方面的财力,节衣缩食,加大投入,应该说还有一些大的投入。这个投入不能简单用一个阶段性的赤字来评价。另一方面,也的确出现了贫困人口“小病大治”,住院率明显偏高,包括转诊率偏高等问题。
从解决贫困人口就医的困难和需要来看,总体上这些政策还是需要的。因为贫困地区发病率高,重大疾病多发,本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应该说,总体上这一阶段医疗利用率高是客观现象,不能因为极少数的案例,就说穷人多占用医疗资源了。比如说,有一些地方,有贫困人口确实住院不出来,就是无端占用了医疗资源,这就不合适的。贫困地区医保基金的赤字原因也要从两方面看,一是阶段性加大脱贫攻坚待遇保障的投入产生的基金支出,另一方面,本地长期的基金运行收支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部分地区的基金赤字有脱贫攻坚待遇保障提高、增加基金支出的因素,也有长期的基金运行平衡的因素。所以,这一块要客观、全面地看。有一些具体的措施,请我们樊卫东副司长给作一个补充。
樊卫东:
谢谢,我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个补充性的回答。脱贫攻坚期,有的地方在三重保障制度之外增设了一些补充保障措施。总体上来看有积极的一面,在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措施的建立都是地方财政给予支撑的,从长远来看,制度的可持续性还堪忧。所以从2018年,我们医疗保障部门印发医保扶贫三年行动方案,就对治理一些地方脱离发展阶段、脱离地方实际做的这种地方性补充保障措施提出治理要求。目前来看,治理措施持续在做,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基本上遏制了随意新增保障政策措施的趋势,而且有力地推动了这些三重保障制度之外的保障措施并入到国家三重保障制度框架里来。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战略的衔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
一是积极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健全稳健可持续的筹资机制,加大基金的运行管理和风险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完善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均衡各方筹资责任分担,积极争取财政加大对医疗救助的投入,拓宽救助资金的筹资渠道,巩固提高统筹层次,做大做强基金池子,提高抗风险能力。
二是健全完善医疗保障的相关制度机制。要坚持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和基本标准,我们正在加快研究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着力规范地方的决策权限,规范三重保障制度的边界,促进制度衔接,发挥保障合力。各级地方政府要依法依规来行政,促进制度机制的健全。
三是引导地方妥善治理过度保障。要坚决制止看病“不花钱、领补贴”,分类整治明显超标和混淆制度保障功能的一些保障措施,分阶段指导地方做好政策的过渡和衔接。
四是加强部门协同,规范引导贫困人口合理就医。我们要协同卫生健康部门规范分级诊疗,促进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合理地提供医疗服务,做好医保扶贫政策的宣传,引导贫困人口合理合规科学就医。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李斌主任,您怎么看待对当下局地疫情又起民众的过度恐慌?有句话说,前5月防武汉,6月防北京,现在又是天津,您怎么看待一个城市一个区有几个病例,全国都在防这一座城的人?现在都分级分区管理了,您有怎么样的提醒?
李斌:
我简单回应一下吧。对于疫情防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也高度关注,近期几个地区出现了散发的病例,一些地区出现了聚集性病例。针对这个问题,涉及到秋冬季疫情防控,我们也组织专家进行了分析。总的分析来看,随着天气变冷,进入秋冬季以后,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是在加大。另外,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冬季,多种传染病都是比较集中的时期,尤其是呼吸道的传染病,像流感等这些呼吸道传染病高发,这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近期几个地区出现散发的病例。但是这些散发的病例,从病例的来源来讲,我们通过加大几个地区的流调溯源,通过核酸检测、基因测序来分析,都是输入性的病例。现在从本土来讲,我们本土的传播已经斩断了,所以现在我们防控的策略就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所以,在整个冬季,我们要按照秋冬季疫情防控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的政策,把这些措施落实好,加大外防输入的工作力度,要做到人和物同防,既要把境外输入病例的口子堵住,同时也要把经过物流环节尤其是冷链物流环节的防控措施落实好,这样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疫情,来巩固当前我们国家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态势。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新疆的疫情,今天住院的患者已经全部出院了,无症状感染者已经解除了观察,其他地区的疫情按照秋冬季防控,发现一起及时控制一起,及时把疫情控制住,来巩固这种持续向好的态势。
香港中评社记者提问(刘健 摄)
香港中评社记者:
为补齐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能力短板,近年来运用了“互联网+”新技术来助力扶贫,请问探索了哪些“互联网+”健康扶贫的新形式和医疗保障项目?以及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李斌:
刚才我在介绍整个健康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尤其是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在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工作过程中,把“互联网+”有效措施加大了力度,不断做到了县级医疗机构的全覆盖,同时也往基层延伸,往乡一级、村一级延伸,不断补齐短板,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提升我们服务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提升服务的效率。具体的情况,请我们何锦国同志介绍一下。
何锦国:
大家都知道,贫困地区往往是山大沟深,离得很遥远,病人也出不来,除了对口支援派医生下去之外,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做了很多工作,我们832个贫困县,县医院都有上级医院派来的医生在那蹲点治病,但是有一些设备不是那么全的科室,通过跟上级医院对接,发现一个病人,都可以让上级医院的专家团队进行会诊。同时,我们以县医院为枢纽,推动远程医疗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使病人能够及时送到县医院,如果送不到县医院的医生也可以指导卫生院或者村医进行及时的处置。在乡村振兴的阶段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使它更好地发挥效用。
总台CGTN记者提问(刘健 摄)
总台CGTN记者: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国对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健康水平和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方面作出了哪些部署,有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经验可以跟国际社会分享?谢谢。
李斌:
这个问题我在刚才给大家介绍情况的时候也介绍了,我再把相关情况再进一步补充一下。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来讲,我们全力在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扶贫这项工作,在推进新冠疫情防控的工作中,结合农村疫情防控的特点,加大了社区防控力度,通过群防群控,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来参与疫情防控,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从贫困地区来讲,有效地控制了贫困地区疫情的发展和蔓延,贫困地区实现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快速清零。如果大家看看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数据,大家会发现,贫困地区的疫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同时,在防控过程中,我们按照中央关于分区分级进行风险管控,分区分级精准施策的要求,对县域进行了不同等级的划分,分成了高、中、低三类不同的风险地区。像低风险地区,就是实施防输入、防反弹,在巩固疫情持续向好的形势下,加快复工复产这项工作。刚才你问的问题也涉及到了,健康扶贫从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或者您总结说是积累了哪些经验,借这个机会,我也想把相关情况给您介绍一下。
整个在健康扶贫工作过程中,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因为预防为主是卫生健康工作的工作方针。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强化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控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改善,推进健康扶贫的关口前移。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控,针对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慢病等重大疾病,制定了防控规划,层层压实责任,成立了国家级专家组,为贫困地区地方病患者抢救治疗提供技术保障。中央财政已经累计投入了12亿元,来支持开展贫困地区地方病防治措施的落实,病人救治救助、监测评价、健康教育以及能力建设等工作,实施了尘肺病防治的攻坚行动,加强了重点慢病的防控,加强健康教育,早期筛查干预和健康管理,贫困地区肿瘤早诊早治率明显提升。二是实施“三区三州”传染病、地方病防治的攻坚行动,将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的包虫病、南疆四地州、怒江州、临夏州的结核病、凉山州的艾滋病,作为“三区三州”健康扶贫攻坚的重点,实现“一地一策”“一病一方”综合防治,建立了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国家工作站,选派中国疾控中心高级别专家驻守,多渠道支持南疆结核病实验室的能力建设,对发现结核病的患者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组织了17个省市派出了600余名专家,帮助西藏全区开展包虫病的流调和人群包虫病的筛查,这项工作覆盖了290余万人,筛查出的病例近2.7万例,彻底摸清了西藏包虫病的情况。三是推进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改善计划,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的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地中海贫血防控等公共卫生项目,率先在贫困地区以县为单位实现全覆盖,累计惠及超过了2亿人次。实施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累计救助先天性结构性畸形和遗传代谢病的患儿2.6万人次,为贫困地区量身订做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刚才这个项目何锦国同志已经跟大家介绍了。
我们有个监测结果显示,2018年,儿童贫血率与2012年基线调查的结果相比,下降了28.6%,生长迟缓率下降了28.7%。协调加大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力度,通过对口支援,把防的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好。总之,通过这些预防为主的方针的落实,这些措施的落实,在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同时,也加大了农村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力度,提升了群众的健康水平。谢谢。
主持人:
谢谢李斌副主任,谢谢陈金甫副局长,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