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个人知识管理简述(个人积极型理财心得(收益率9%-15%))

知识管理,对于熟悉情报学或管理学的人来说,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与很多学术名词类似,它看上去是那么学究和不接地气。曾经,对于我而言,它只是我所学习过的、与它一样有着一个不接地气的名字的专业——情报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而已。直到现在离开校园后,我才发现,我在象牙塔中所学到的这些看似不接地气的“知识”,在我如今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实大有用武之地。...

知识管理,对于熟悉情报学或管理学的人来说,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与很多学术名词类似,它看上去是那么学究和不接地气。曾经,对于我而言,它只是我所学习过的、与它一样有着一个不接地气的名字的专业——情报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而已。直到现在离开校园后,我才发现,我在象牙塔中所学到的这些看似不接地气的“知识”,在我如今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实大有用武之地。

知识管理,正是如此。

什么是知识管理?在百度百科中,它被这样定义,“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简而言之,知识管理即是对“知识”的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而言,知识非常重要,通过对公司、员工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管理,能使知识在公司内部的流通更加舒畅,使知识的运用更加便利,有助于公司的决策与发展。

知识对于企业非常重要,对于个人来说,它同样不可或缺。一方面,从一个人小学一年级开始到研究生毕业,我们将近18年的校园学习,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从外界吸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它们可能来源于微信、知乎、微博、简书、书籍、工作实践、讲座分享等。因此,知识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知识对于企业和个人很重要,很多人能够完全理解;由于企业的员工数量比较多,企业内部需要知识记录和共享,因此,知识管理对于企业很重要,很多人在稍加思考后,也能够容易理解。

但是,个人也需要知识管理吗?

答案是是的,而且,对于个人来说,知识管理可能更加重要。对此,我们可以从知识的完整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个人需要知识管理,且个人应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首先,知识需要被记录和存储。从刚上学开始,我们就知道,光靠头脑是记不住这么多内容的,所以需要记笔记,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除了上学以外,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当我们从不同的来源看到好的文章或网页时,也经常会将它们下载、保存或收藏起来,这正是知识的记录和存储过程。此外,各式各样的云笔记产品已经被很多人用来记录和存储知识,包括Evernote,有道云笔记等。现在也许你已经能理解,当我们在记录这些知识的时候,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个人知识管理的进程。

这里额外再总结一下知识可能的来源。线上知识的来源,可能包括微信、微博、知乎、简书、豆瓣、论坛、其他各种网站、在线课堂、在线讲座、电子文献等;线下知识的来源,则包括书籍、他人主动的分享与自己的观察与总结。对于我个人而言,通过自我的观察与总结所产出的知识,尤其重要。这样产出的知识,相较于其他知识而言,更能被自我内化与利用。

其次,知识只有被组织起来,才能被利用。在知识的记录和存储上,很多人不管是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都能做到,但知识的组织相对来说,能做到的人就比较少了。拥有不经过知识组织的知识库,就像是拥有一个书籍无序堆放的图书馆,你不知道已经存放了哪些书,还需要继续进购哪些书,更不要说快速地找到正确的书来解决你的问题。

我认为,知识的组织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知识载体(文献)的组织。知识的组织是为了检索。现在,依托于笔记类产品强大的搜索功能,你可能已经不再需要对所记录的文章进行分类存放,但是,你可能还需要对笔记类产品以外的地方(如微信的收藏文章、收藏的网页、微博的收藏等)所记录的知识进行组织,你可以全部同步到笔记产品中,也可以单独用标签标记等方式进行组织。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知识体系的组织。如果知识是各块砖头,那么知识体系就是高楼的骨架。没有知识体系,一个人所记录和存储的知识就是零散和碎片化的,且充满了随机与盲目性。对于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知识体系可能不需要我们操心,因为很多教材、老师早已替我们梳理了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但是,一旦我们从学校毕业后,各种知识铺天盖地涌来,我们贪婪盲目地阅读、记录和存储,然而,没有组织的知识记录越多,却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迷茫和不知所措。

因此,只有构建好自己的知识体系,才会清楚我们需要吸取哪些方面的知识,以及我们所吸取的知识在其知识版图中占据的位置,才会使我们所吸取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产生联系,才会使新知识真正被理解与吸收,成为我们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使我们的知识体系不断成熟与发展,并使它指引着我们不断吸取更多有用的新知识。

如此,我们才不会在信息爆炸、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迷失方向。

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从why出发,即想清楚,我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是因为我本身就很喜欢?还是因为为了更好地提升自我的专业与岗位能力?

在想清楚之后,将自己重点学习过的知识领域、与我未来将要学习的知识领域归纳出来,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我在学校中学习的专业是情报学,专业的学习虽然让我掌握了与我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的专业知识,但它却提升了我的学习、建模、总结、分析、思考、检索、组织与逻辑思维能力,这些能力使我能更好地学习我现在想要学习的其他知识。现在,我想要(正在)学习的知识可归纳为五大块,分别是心理学、产品经理(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岗位)、互联网金融、英语与其他。其中,前四项来源于我个人的兴趣,也来自我的工作需要。

在梳理了大体的知识体系后,我就已经清楚,我将来需要重点学习什么方面的知识,以及我学习的各种知识与我的知识体系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并能更好地、有选择性地吸收和理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知识体系是会不断更新的。一方面,随着我们对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对知识体系的感知会更加细化。正如上图所示,其知识体系是非常概括、综合性的,它可以不断被细化,以使我们更加明确知识的方向。例如,心理学可进一步分为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自我心理学等,互联网金融可进一步分为支付、融资、理财、保险等业务方向。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学习知识的动机的发展,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领域也可能会随之增加或删减,但我个人认为,只要它曾经被纳入我们的知识体系,并曾与其他知识发生或联系,它所带来的能量不会就此消减。

最后,知识只有在实际运用与分享中,才能创造价值。记录、存储与组织知识的目的都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运用与分享知识。下图是网上广为流传的“学习金字塔”的示意图。 

由上图我们可以知道,知识只有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被应用与被分享,才能真正被我们所吸收与内化,才会真正成为我们的武器,帮助我们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如此,知识的价值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前文通过知识完整生命周期的角度,简要阐述了个人进行知识管理的理由与方法。我想,到此,你应该能大体体会知识管理对于个人而言的重要性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知识管理的每一阶段仍然包括很多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例如,在知识记录和知识组织阶段,你要用什么形式记录新知识,用什么形式描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是通过脑图还是文字?在知识分享阶段,你是通过口述、文章、还是PPT演讲的方式进行分享?在知识利用阶段,你是否需要对知识的利用经验进行总结,在“旧知识的实践”中产生“新知识”等。

个人知识管理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讨论的内容和问题,也希望我们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慢慢体会与总结,并能够积极分享,使我们的知识管理的方法更加完善,让知识,真正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财富。




声明:理财是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内容仅代表我个人在理财生活时形成的观点,不构成任何理财建议、科普、营销和服务‼ 前两篇帖子提到: 0-2%年化收益:存银行定期 2-5%:债券市场 5-9%:黄金 ‼9%年化收益率是全球股市平均增长率,全球约有一半股市增长率大于9%,约一半小于9% 要追求大于9%收益率,最简单靠谱的方法就是在全球找出高速增长的市场,然后通过QDII基金投资其市场大盘指数。 全球股市市值占比见图一: 美国 42.5% 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18.2% 中国大陆+香港 14.6% 日本 5.4% 其它发达市场 9.4% 其它新兴市场9.2% 1949年二战以后,股市增长率超过9%的市场主要有: 1.美国股市,年增长率约10%(其中科技指数nasdaq100增长率达14%),见图二 2. 1950-1990年日本股市,年化增长率约15%,见图三 3.1990-2020年中国股市,年化增长率约12%,见图四(上证指数去掉2007和2015年的情绪波动,整体上涨势头很明显) 根据以上数据推论: 全球增长速率大于9%的股市基本是:美国股市(占全球股市40%)+ 新兴股市(占全球股市10%) 关于新兴市场: 1950-1990的日本,1990-2020的中国,2020之后的东南亚+印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快速增长阶段通过廉价劳动力和高性价比产品,成为全球中低端制造业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城市化之后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失去曾经的优势,然后陷入中产陷阱。 所以追求9%-15%收益率可以选择投资: 1.美国股市,例如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 2.新兴市场,例如印度基金、越南基金和泛东南亚科技指数基金 投资高收益的股市,不可避免会涉及股市估值问题,如果在高估值时期全仓买入,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修复下跌。应对策略: 1.定投:可避免买在高估值 2.降低仓位:控制此类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比如小于30%,主要资产投入债券市场 3.识别高低位:如果能做到识别高低位,理论上就可以通过低买高卖获得超过15%的超额收益 4.长期持有:快速增长的股市修复下跌的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创作不易,点个爱心支持一下吧^_^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