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如何“圈粉”年轻人?

主编温静导读:如何采好革命历史题材的富矿?如何在内容上守正创新?如何有机连接青春与革命、平衡主流文化与市场逻辑并开拓类型边界? 来源:CMNC—传媒内参 文/朝明 随着重要时间节点,作为重大题材的革命历史题材向来是荧屏的重点...
主编温静导读:如何采好革命历史题材的富矿?如何在内容上守正创新?如何有机连接青春与革命、平衡主流文化与市场逻辑并开拓类型边界? 来源:CMNC—传媒内参 文/朝明 随着重要时间节点,作为重大题材的革命历史题材向来是荧屏的重点,也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国产影视剧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围绕革命历史的主题性创作涌现出不少精品力作。如《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大决战》《可爱的中国》《外交风云》等剧,这些作品在人物、事件、故事脉络上遵循史实原则,赋予领袖、英雄人物、平凡人物以丰富的个性特征,打破类型化和套路化的创作窠臼,显示出可贵的创新意识。 近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献礼作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项目《鲲鹏击浪》《问苍茫》相继开播,再掀红色题材追剧浪潮。《鲲鹏击浪》系统性展现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历程,讲述了1918年到1921年伟人的青春岁月。《问苍茫》则首次重点聚焦1921年至1927年间青年毛泽东从中国革命“早行者”到“开拓者”的历史性转变。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包含着丰富的素材,如人与历史的关系,人性与革命性的关系,战争中各方面、各阶层人物的复杂关系,革命历史题材给当代人带来的启示,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及正面战场上的正面人物之外的平凡小人物等等。 所以,相比现实题材,拍好革命历史题材,实属不易,它不仅要求创作者具备文学家、艺术家的基本素能,还要有史学家的精神态度,对历史的来龙去脉有足够清醒正确的认知,这对创作者提出了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更高的创作要求。那么,如何采好革命历史题材的富矿?如何在内容上守正创新? 1 填补空白, 故事才具备新鲜度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往往能够激发老中青几代人的崇高情感,有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功能。而当下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已经步入内容更新、手法更新、表现形式更新的“出新”阶段。 那么,如何在内容上创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创新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革命历史的史实上有更多的新发现,而是在创作视角、开掘手法、故事讲述角度及影视呈现上要有新鲜度。 如何进行创新性表达,内容创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要再重复那些被反复拍过的题材,如果有新鲜的历史题材被挖掘和发现会更好。 比如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在题材开掘上,如何拍出新意,拍出毛泽东革命思想发轫和成长历程尤为重要。以往全景式展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影视作品有很多,但聚焦毛泽东青年时期,讲述一代伟人青春故事的电视剧却极为稀缺,《鲲鹏击浪》则填补了这一空白。 《问苍茫》将视角对准1921年至1927年的毛泽东,这七年时间跨度,前有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建党史,后有“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独立武装革命史,但却是影视作品鲜有涉及的空白地带。 讲什么和怎么讲比起来,怎样讲更重要。从艺术性表达范畴来看,青春化表达,年轻化表达,时尚化表达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新路径,目的是让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通过年轻人的接受、理解方式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题材具有青春性表达的视角。 2 有血有肉不悬浮, 人物才生动 青春化叙事逐渐成为革命历史影像融合主流话语、凝聚社会共识、达成集体认同的一种重要的生产模式与创作趋势。然而,如何有机勾连青春与革命、平衡主流文化与市场逻辑、创新开拓类型边界,仍然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必须进一步探索的创作命题。 相较于以往写历史、写事件、写军事斗争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鲲鹏击浪》聚焦写“人”,该剧以毛泽东的经历,塑造出一个百年前真实的青年群体,并通过父母、兄弟、爱人、老师、朋友等这些“他人”的平视视角,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接地气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对此,《鲲鹏击浪》总编剧马继红表示,要塑造一个接地气的真实的毛泽东,就必然将他从伟人的光环中破解出来,写他作为普通人的意趣和情怀,突出他成长道路上的遭遇,以及他喜悦、愤怒、悲伤、焦虑、无奈等全部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个性和魅力,才能让作品充满平民质感和生活温度。 “循着这个思路,我没有刻意地虚构外在的冲突性的情节,而是通过大量戏剧化的细节,制造出一个真实的生活场,使人物接地气,不悬浮。” 马继红说。 《问苍茫》是把毛泽东当作中国共产党早期骨干的形象来塑造的,这是该剧的创新和最大特点。和过去大家熟悉的毛泽东形象相比,在该剧中,毛泽东不是一出场就是指点江山的伟人,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本剧表现的重点。 比如青年毛泽东冬泳、踢球、种地等生活细节,让整个人物形象丰满有趣、幽默多面,缩短了伟人与观众的距离感,力求张弛有度、有血有肉地讲述史诗。毛泽东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一代伟人,他的成长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成长历程。如何能在一个接地气的视角上找到共鸣,而不是把他当成伟人来拍? 该剧导演王伟表示,因为拍摄人物的过程中如果带有过度的崇拜,展现出来的内容可能不客观。所以,不把人物当作伟人,而把他当成与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看待,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理解伟人的成长,这样的视角相信也会让观众有共鸣。 如此来看,创作出打动人心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要基于创作者精神视野的拓展与艺术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创作者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要找寻到人物身上跨越时空、足以征服当代观众的精神情感力量。 业界人士指出,在把握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如将这些细节连缀起来进行雕琢和修饰,以艺术反映真实,就能提供引起情感冲击的审美体验。这时,历史影片中的想象力就会让人物更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这样的作品再向更广泛的公众传播,也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