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民政家政养老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黄胜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完善养老服务“四个体系”

  聚焦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以失能照护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供给体系。一是以县域为单位,统筹规划布局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明确不同层级设施数量、类型、规模和功能定位。县(区)层面要发挥养老服务资源整合调度平台作用,在履行兜底保障、失能集中照护基础上,拓展...
  聚焦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以失能照护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供给体系。一是以县域为单位,统筹规划布局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明确不同层级设施数量、类型、规模和功能定位。县(区)层面要发挥养老服务资源整合调度平台作用,在履行兜底保障、失能集中照护基础上,拓展服务示范、行业指导、应急救助、资源协调等功能;乡镇(街道)层面要发挥区域枢纽作用,围绕老年人多元需求链接汇聚资源,打造多功能、一站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村(社区)层面要突出就近就便优势,按需灵活设置短期托养、日间照料、老年助餐、上门服务等功能,形成资源合理配置、功能衔接互补的服务支撑网络。二是以兜底线、保基本、增普惠为重点,不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增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发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发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助”上门服务,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为家庭照护者提供照护技能培训、“喘息服务”等支持。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进一步聚焦高龄、失能、残障等老年群体需求,培育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增加老年人急需的短期托养服务、入住机构前的过渡性适应性服务,积极发展老年认知障碍社区支持网络,发挥社区资源整合作用,强化对居家养老的支持。做强机构养老专业照护服务,以推进养老机构分类改革为着力点,夯实公办养老机构特殊困难老年人照护主阵地作用,兜牢底线;有效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引导提升专业照护技能和服务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高品质照护机构,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照护需求。三是要完善衔接共享的医养康养结合机制。坚持老年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针对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退化等身心变化,围绕健康维护期、慢病管理期、疾病诊疗期、康复照护期、临终关怀期等不同阶段需求,加强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的结合,强化整合照护,着力打通医养康养结合的堵点与障碍。   针对老年人“养不起”、“养不好”等问题,从供需两端发力,打出政策“组合拳”,确保服务有保障、价格可承担、运营可持续。一方面,要从服务机构供给端加强要素支撑保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并落实更具含金量和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措施,助力养老服务经营主体降本增效,加大普惠优质服务供给。强化设施规划,健全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实施的部门协同机制,按需增加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给,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四同步”要求,尽快补齐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强化财税支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加大基本养老服务投入力度,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责任,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发放,推动完善并落实养老服务减税降费等扶持政策。强化金融支持,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养老金融的决策部署,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落实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开发性金融等政策措施,采取信贷支持、补助贴息等方式,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强化人才支撑,着力加强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拓宽职业发展通道;着力加强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完善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社会化认定机制;着力加强养老服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养老院院长和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强化科技赋能,鼓励发展养老服务领域新质生产力,围绕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场景,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创新智慧化服务解决方案,研发创新性养老服务技术和产品,以科技助力增强服务管理效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另一方面,要从老年人需求端提升支付保障能力。完善老年人相关福利补贴制度,进一步聚焦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探索优化整合现有的高龄津贴、护理补贴、服务补贴等,切实提高补贴精准度和有效性。持续探索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工作,适时研究扩大保障对象范围。协同有关部门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动完善相关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养老服务保障制度,共同提升不同老年群体照护保障能力。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