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何以成为“非虚构文学”?中国式“非虚构小说”如何实现?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如何呈现出新的美学质感?日前,庞贝长篇小说《乌江引》赏析分享活动在苏州钟书阁举办,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尧、房伟与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茅盾研究会...
“非虚构写作”何以成为“非虚构文学”?中国式“非虚构小说”如何实现?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如何呈现出新的美学质感?日前,庞贝长篇小说《乌江引》赏析分享活动在苏州钟书阁举办,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尧、房伟与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等专家学者深度探讨这部史诗性作品的文体创新意义,并从语言还原的角度阐发此作的文学价值和启示。
《乌江引》再现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密码情报战,是长征密电的全新解密,也是对伟大长征精神的崭新书写。惊天动地事,隐姓埋名人。这是一个虚构空间很小的特殊题材,作者却以纯文学的方式构建了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小说文本。《乌江引》以复调形式呈现出一种纪实与虚构的交融和变奏,此乃一种叙事意义上的新文体。这部作品今年3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联合推出后迅即成为畅销书,其电影版权和英文版权已顺利成交。
英美文学专业出身的庞贝曾以长篇小说《无尽藏》决选入围茅盾文学奖并获《亚洲周刊》年度全球十大中文小说等荣誉,《无尽藏》被誉为“西方悬疑小说与中国古典意境的完美结合”,而这个中国古典意境便是苏州园林。为此,在作品构思初期,庞贝曾以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遍游苏州每一座园林,包括退思园和小而美的耦园。从《无尽藏》到《乌江引》,虽是题材迥异,但不变的是作者对小说语言的考究。《乌江引》不仅还原长征情报战的历史现场,也成功还原了这部史诗的语言现场。
庞贝对记者说,《乌江引》虽然是有巨量的非虚构史实,但我不想使用这个‘非虚构标签’。若是硬要谈及其非虚构元素,我更愿意使用‘越界者’卡波特的定义:非虚构小说,nonfiction novel。
在本次分享活动中,文学专家们就《乌江引》在主题、结构、叙事、人称、语言等诸方面的创新展开解读。
“从书名即可看出,《乌江引》是有史诗还原这样一个宏大的理想。我们应从20世纪至今的中国文学史来看关于史诗、关于崇高的美学变化,历史史诗还原语言现场,语言现场落实到具体写作里面,落实到作品结构和文体叙述中,《乌江引》超越题材本身,以其在作品结构和叙述中的新探索和新突破呈现了一个新文本。”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尧对《乌江引》文体结构的解读令现场读者很受启发。
王尧表示,在《乌江引》这里,虚构与纪实之间呈现出一种很复杂的关系,你无法简单地说哪一部分是纯写实,哪一部分是纯虚构。庞贝是将新的美学理念和元素引入到小说创作里来,这个和我们所见的以前的小说写法是不一样的写法。前两年我自己也提出了“小说革命”的主张,也是有关中国小说美学概念的界定。好的小说就是一种定义,但你不能以一种小说来定义另外一种小说。《乌江引》以成熟的艺术手段成功地完成了这样一个风格独特的文本,一种很有新意的小说形式。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教授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红色题材文艺作品的审美新元素,“《乌江引》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人们对长征传奇的认知,正如党史专家陈晋所言,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创作,这个难度不是说要唤起大家熟悉的东西,而是要从熟悉的东西里面唤起一种审美的陌生感,或者说是一种审美的发现。这些新的元素经过作者的处理之后便使作品呈现出新的美学质感。我们讲新小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它要有新的活跃的审美要素。因此,单从故事角度读《乌江引》,我觉得是不够的。好的小说一方面是考验作家,同时也是考验读者。包括《乌江引》所揭示的中国革命的技术含量,以往历史学家未曾意识到的这个主题,在这里是被小说家的眼光所点燃的,这也是文学的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黄佩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