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浙村超有料:全村有一半人在做电商,直播带货成为江山清泉村的“新农活”

清泉村是江山市目前最大的下山搬迁安置村,聚集6个民族9种方言的1038户4220人,他们来自13个乡镇的78个行政村。然而早在2005年,首批下山搬迁村民因留恋故土、无就业门路等产生重重顾虑,导致下山搬迁工作一度受阻。2008年建村时,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常住人口不足千人。 这个移民村的...
清泉村是江山市目前最大的下山搬迁安置村,聚集6个民族9种方言的1038户4220人,他们来自13个乡镇的78个行政村。然而早在2005年,首批下山搬迁村民因留恋故土、无就业门路等产生重重顾虑,导致下山搬迁工作一度受阻。2008年建村时,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常住人口不足千人。 这个移民村的新优势在哪里?如何带领村民闯出一条致富出路?在一段时期内,这成了吴香华和村干部们重点思考的问题。 清泉村周边,315省道、221省道、黄衢南高速公路绕村而过,交通优势得天独厚;另一方面,该村“背靠金山”,原动迁地山区茶叶、猕猴桃、山茶油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在吴香华看来,将这些现实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是清泉村的一条致富增收之路。 清泉电商大楼。 很快,电子商务进入迫切谋求发展的清泉村人的视野。 发展农村电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物流设施短板是关键。2015年,总面积2500平方米、楼高5层的清泉电商大楼建成。同时,该村完善大楼的综合硬件设施,建成了可供40家电商企业办公,集办公、仓储、包装、培训、物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凡通过审核入驻的电商用户,可享受一年内“零租金”及其他优惠政策。 “我们把这栋楼叫做‘电商大楼’,初衷就是村民携手、共同致富,即使搬着凳子坐在马路边招商,也要招到电商人。”站在楼前回忆过往,吴香华虽然倍感艰辛,但脸上满是笑容。 如今,行走在清泉村,从党群服务中心内热火朝天的直播间,到电商大楼忙碌的快递集散点,整个村庄都散发出浓郁的电商气息。 王京霞回到了村里创业。 走上清泉村乡村振兴讲堂二楼,一排排形态各异、整齐摆放的精油、洗护产品就映入眼帘,散发出一阵清香。这是2016年刚从杭州搬回的电商企业——江山之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 “我是清泉村本地人,回家乡经营后,租金、人力等成本整体下降50%以上,和村里其他的电商企业还能实现资源共享。”江山之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京霞说,村中丰富的土地资源也成为吸引她入驻的一大因素。距离此地车程1小时的山里,她还承包了2000亩农场,其中种植着10万株油茶树、300多棵百年老茶树以及木姜子、淡竹叶等,均为重要的产品原料。未来,王京霞考虑将产品研发团队也搬到清泉村来。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为了更好的引进以及留住农村电商人才,吴香华花了不少心思。“在清泉村的电商刚起步没多久时,遇到了销售瓶颈。于是,我挨家挨户搞调研,终于找到了在义乌、杭州等地发展的乡贤——王京霞姐弟,并靠着‘三顾茅庐’的诚意,把这两家在外已有一定发展规模的电商企业请回了村里。”吴香华说。 清泉村的墙绘,反映了如今的生活。 如今,清泉村已有40家电商企业入驻,全村有一半人在做电商,去年销售额达2.2亿元,通过电商辐射直接带动村民2000多人,为村民增加年收入5000多万元。2021年,清泉村被列入全国农村电商培训示范基地。 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清泉村带来了人气与商机。通过近10年的发展,来料加工、注塑等企业在清泉村落户,也给清泉村带来了广阔的租房市场。村里把村民闲置的23套房子“盘”下,进行统一装修打造。通过与企业洽商谈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整租”的形式为企业员工提供宿舍,年租金收入达15万元。越来越多外出的年轻人也选择回乡创业,如今清泉村常住人口已回升至3500多人。 着眼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直播带货热潮,清泉村依托乡村振兴讲堂,探索推出“电商+技能+直播”的“移民三讲”办学模式,建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实训基地、江山村播实训基地,开展“群雁村播”训练营,教授村民运用短视频、网络云直播的方式推介农特产品,实现“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 从曾经“无资产、无资源、无收入”的“三无村”,到如今的“幸福村”,正如清泉村农房上那三幅讲述村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墙绘,一笔一划勾勒的是一座村庄十余年精彩蝶变的智慧成果,以及对乡村振兴的无限憧憬。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