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七年亏损超7亿元董事长上任,总经理仍空缺,七年连亏的三峡人寿“翻盘”靠什么

  唯一一家总部位于重庆的全国性寿险法人机构迎来新任董事长。9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三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人寿”)近日公告称,经核准,公司已任命张君担任公司董事长。不过,虽然董事长已“到位”,该公司还面临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待补位的情况。从该公司业绩发展来看,不仅成立以来连...
  唯一一家总部位于重庆的全国性寿险法人机构迎来新任董事长。9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三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人寿”)近日公告称,经核准,公司已任命张君担任公司董事长。不过,虽然董事长已“到位”,该公司还面临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待补位的情况。从该公司业绩发展来看,不仅成立以来连年亏损,与此前同期相比,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规模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此外,三峡人寿偿付能力已连续多个季度不达标。   需要关注的是,今年4月,重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菁华前往三峡人寿督导调研改革攻坚工作。曾菁华强调,三峡人寿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走出发展困境。那么,对于该公司而言,奋力推动实现扭亏脱困,离不开哪些要素?   高管团队仍待补位   三峡人寿近日公告称,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核准,公司已任命张君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   简历显示,张君曾在重庆两江新区财政局、重庆市住建投资公司等单位任职。   三峡人寿的董事长一职曾空缺两年左右时间。2021年,三峡人寿公告称,黎已铭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张潞闽拟任公司董事长,但当年的12月,张潞闽辞职。   董事长一职虽然落定,但该公司总经理一职仍待补位。2018年末,三峡人寿首任总经理安逸民任职半年便离开后,该公司曾先后指定黎已铭和徐永伟代行总经理职权,但由于临时负责期满,徐永伟自2022年2月起不再担任临时负责人。   根据《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保险公司总公司总经理、总精算师、合规负责人等不能履行职务或缺位时,可以指定临时负责人,但临时负责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个月。同时,保险公司应当在6个月内选聘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正式任职。记者注意到,该公司总经理一职便长期处于空缺状态,截至目前,仍未公开总经理人选。   不仅如此,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同样空缺。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张红梅自2021年10月起担任公司临时财务负责人。2022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张红梅离职。目前,公司高管名单中未出现财务负责人的“身影”。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高管空缺可能导致公司在制定和执行长期战略方面出现延迟或不确定性,影响公司发展方向和市场竞争力。比如,财务负责人空缺可能导致财务管理不善,增加财务风险,如资金运作不当、合规问题等。   “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是公司运营和财务管理的核心,他们的缺失可能使得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难以得到有效推进,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业绩。”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高管层的稳定性和专业能力对于公司的市场拓展、产品开发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管职位的空缺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成立以来合计亏损超7亿元   三峡人寿是经批准设立的全国性保险金融机构,同时也是第一家总部位于重庆的中资寿险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金15.37亿元,于2017年开业。   寿险业内素有“七平八盈”这一“定律”,即开业后第七年打平,第八年进入盈利周期。作为一家相对年轻的保险公司,三峡人寿业绩表现几何?   2023年,三峡人寿保险业务收入4.06亿元,同比下降27.34%,净亏损同比2022年有所扩大,为1.97亿元。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2.59亿元,亏损1.02亿元,同样较上一年同期的亏损0.86亿元有所扩大。并且,去年上半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超过3亿元,为3.57亿元。   需要关注的是,该公司开业以来持续亏损,合计亏损金额7.38亿元。   亏损的同时,该公司近年来保险业务收入“缩水”,在刘春生看来,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下降或保险需求变化可能影响保险业务。保险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大型保险公司和新兴互联网保险平台的竞争,可能挤压了中小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并且,相较于大型保险公司,中小寿险公司资本金较少,难以支撑大规模的业务扩张和市场推广。   三峡人寿的业务范围包括普通型保险(包括人寿保险和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分红型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2021—2023年,该公司保费收入第一大产品均为三峡福爱相随重大疾病,也成了三年间唯一每年保费收入均超过亿元的险种。   不过,三峡福爱相随重大疾病的保费近年来呈现下滑趋势,以2023年为例,该保险保费收入1.74亿元,同比减少4.06%。江瀚分析表示,三峡人寿在健康险市场的布局也可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健康险市场是近年来保险行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但同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一。如果公司在产品定价、风险控制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抗衡,就可能导致在健康险市场的发展受阻。   在江瀚看来,三峡人寿作为新成立的寿险公司,可能还处于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的初期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市场份额,因此难以实现盈利。寿险公司的盈利周期通常较长,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   对于改善盈利能力可以采取的举措,刘春生认为,中小寿险公司应聚焦特定细分市场或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合规经营,降低非预期损失。利用数字技术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寻求与其他金融机构或保险公司的合作,共享资源,扩大市场影响力。在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偿付能力多个季度不达标   据三峡人寿介绍,该公司将以满足客户差异化、全方位的保险需求为出发点,着力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扎根重庆、立足中西部、面向全中国,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最具成长性的保险公司。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指其能够按时、足额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或给付责任的能力。这一能力对于保险公司、投保人、整个保险行业乃至金融市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过,根据最新披露,三峡人寿偿付能力仍不达标。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偿付能力达标的保险公司须同时符合以下3项监管要求,其中包括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具体而言,截至今年二季度,三峡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49.09%、161.39%。自2023年一季度因偿付能力承压以及相关战略和可资本化等主要风险,其风险综合评级由C级调为D级,三峡人寿已连续多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D级。根据最近两次风险综合评级结果,该公司2023年四季度及2024年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D。   对于公司已经采取或者拟采取的改进措施,该公司表示,对标风险综合评级结果通报等监管意见,结合2023年度SARMRA自评情况,加紧推进整改落地,尽快化解关键风险点,持续提升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以管理促风险改善。   “作为金融机构,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衡量其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偿付能力不达标,就可能引发投资者和客户的担忧和信任危机,进而影响公司的业务开展。”江瀚表示,偿付能力不达标还可能导致公司受到监管机构的限制和处罚。监管机构通常会要求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其偿付能力状况,如限制业务规模、提高资本充足率等。这些措施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和损失。此外,偿付能力不达标还可能影响公司的“扩张”计划。   增资是提高偿付能力的举措之一,去年底,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至约15.37亿元,股份总数由10亿股增加至约15.37亿股。根据增资方案来看,三峡人寿本次增资5.5亿元,由股东重庆渝富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高科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增资2.75亿元。   需要关注的是,曾菁华前往三峡人寿督导调研改革攻坚工作时强调,三峡人寿要确保增资落实落地,为企业偿付能力提供重要支撑。确保业务收入稳健增长,推进新产品开发报备,全力恢复市场营销,建立完善整合营销体系。   在江瀚看来,国资股东的增资将增强寿险公司的资本实力,提高其偿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这将有助于公司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保障其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就业绩表现、增资等相关问题致函采访三峡人寿,截至发稿,该公司未进行回复。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