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投资有风险,入手需谨慎。
虽然这几年,理财产品爆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最近这段时间多家公司接连爆雷,随便一家拎出来都是上亿资产,还是有点被震住了。
比如中植集团、海银财富和鼎益丰。
而这里面损失惨重的,不少都是高净值客户,有数据显示:
中植系投资300万以上的客户,有15万人;
企业客户有5000家,其中最大的客户投了50个亿。
无数投资者深陷其中,可能都要面临血本无归的结局。
这些公司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后还能安全的投资理财吗?
我们逐个来看看。
快速咨询通道,点击小程序即可:
01
怎么就突然爆雷了?
这三家公司的爆雷,还有点不一样,
我们先说说说中植系和海银财富:
中植集团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一大民营金融集团,资产规模超万亿;
而海银财富,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财富管理产品分销商之一。
中植集团是已经官宣破产清算了,
海银财富虽然没有正式官宣,但看最近的公告发文,
基本就和其他过往爆雷公司的差不多:
两位业界大佬之所以都出现爆雷,主要是底层资产问题——大多数都是房地产的融资产品。
比如海银财富,它的合作伙伴包括融创和恒大,
早前曾通过发行产品为恒大募资了超百亿资金,钱自然大部分都给了恒大建房子了;
而中植集团过去几年,将大量资金都投向房地产业务,
像前几年和恒大、华夏幸福、佳兆业、融创这些风险房企均有业务合作。
房企给海银财富和中植集团做抵押的,无非就是在建的房子。
而我们都知道,这几年房地产行业遇冷,
不少大房企也爆雷了,资金链断了。
这对海银财富和中植集团来说,风险集中嵌套,又熬不过周期,
这些年在地产行业埋下的雷,最终还是避免不了爆发的命运——理财产品无法按期兑付。
所以我们在做投资理财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多做点功课,
去了解这产品背后的底层资产是什么、具体的投资比例分配等等。
一些用户可能就会有疑问,
他们可以借钱融资熬过眼前难关啊,不一定要破产吧?
虽然可以通过融新资还旧债,
但事实上,我们也看到近两年的环境不太友好,基本很难融到资金。
老百姓都不太想做过高风险的投资,宁愿把钱存到银行,安全第一。
种种原因下,只能走到破产清算。
和海银财富、中植集团不同,
鼎益丰就是庞氏骗局撑不下去,兑付不起,才爆的雷。
通过售卖股权或打包基金的形式向投资者吸纳资金,再用高收益产品吸引部分投资者,
然后以高提成佣金将这部分投资者发展为公司业务员,再邀请更多人进入投资。
收益高到有多离谱呢?
半年产品年化收益率就达36%,
而最多的3年特批产品,投资100万,3年到期甚至可以拿到364万。
这么高的投资回报,再结合当前投资环境,鼎益丰爆雷只是早晚的事情。
02
稳健安全的资产规划,还能怎么做?
我们既叹息一个大企业就这样倒下了,
也同情不少深陷其中,而导致血本无归的朋友。
每次的经验教训里面,说白了,
我们普通人做投资理财,不能光看收益,不看风险,
包括股票、基金,还有一些风险不明或收益过高的理财产品、融资平台等等,也要谨慎入手。
此外,我们常说,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
那具体怎么做呢?
可以参考标准普尔家庭配置象限图,分四份进行规划:
1、要花的钱
这一部分的钱,主要用于保障家庭的短期开销,日常生活,买衣服、美容、旅游等。
可以预留未来3-6个月的生活费,存进可随时提现的余额宝、银行活期等。
万一有个突发情况,也能保证未来一段时间生活不受到影响。
2、保命的钱
这部分的钱主是用来应对家庭成员出现意外事故、或者大病造成的大额经济损失的。
建议这部分使用高杠杆的保险来应对,比如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和定期寿险。
3、生钱的钱
要想实现财富的增长,必然需要有一部分钱用来投资,以便获得相应的回报。
需要注意的是,风险投资波动比较大,
要注意控制风险投资占比,无论盈亏对家庭不能有致命性的打击。
4、保本的钱
前面爆雷的企业,不少投资者都掏光家底,甚至卖房卖车或者贷款投进去。
这就导致,一旦企业出现问题,破产清算依然资不抵债的话,
这些all in进去的用户,那真的一分钱拿不回来,甚至还有的背上巨额债务。
所以不管做什么资产规划,一定要给自己留一笔保本的钱。
大多数人都爱存银行里面,但我更建议大家考虑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等储蓄险:
一来,这类产品受到合同法、国家金融监督局多重保障,安全性自是不必担心;
二来,像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前期资金增长需要时间,也就是有封闭期,
封闭期内退保是有本金损失的,但这样可以避免大家在早期忍不住把钱取出来用,
万一想all in,封闭期内也不敢随便动手,确保这笔钱真的可以长长久久存下来,使命必达!
三来,这类产品的收益是,所见即所得,并且目前来说收益还是不错的,
我们以为例子:
每年投10万进去,连续投5年,
在保单第7年,现价>已交保费,封闭期结束;
在保单第10年,现价近62万,复利IRR达2.694%;
保单第30年,现价就超过110万。
安安稳稳的一直持有,钱能生钱,还不用费心打理。
但受到目前“”等政策影响,这批高收益的产品,已经陆续在调整,
所以有资产规划的朋友,一定要抓紧窗口期安排妥当。
03
奶爸总结
这几年,我们感慨最多的是,钱越来越难赚了。
所以大家都在想尽办法让手头的资产增值,谁的手上没有一两个理财产品呢。
但投资一定要多看多了解,切记量力而行,
同时,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东山再起的保底资产。
你对这次爆雷事件怎么看?你的家庭资产都是怎么管理的?
欢迎文末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个“赞”或者“在看”。
加规划师微信,立即咨询
中植集团旗下最重要的投资与募资平台之一中海晟融(北京)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曾在一份定融产品的推介材料中对其所投行业的占比做了细致描述,按照所占比重依次是:大健康产业、大消费产业、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泛文化产业、环保产业、教育产业与其他。
?(中海晟融在一份定融产品中对所投行业的介绍)
如果中融信托真的在业务上完全独立于中植集团运作,为什么二者涉及的行业会有如此高的重合度?
如果中融信托在资产端可以获取如此多的优质项目,为什么不能以募集资金与所投项目一一对应的方式来成立信托计划——就像我们在中融信托设立的地产或政信项目上所看到的那样——而要发行如此多资金用途未作具体约定的信托计划?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定融产品出现到期不能兑付的情形后,有同行开始审视中植集团的投资,并就“资产关联度”提出了质疑。
他表示:“一个号称万亿的集团,有最强的财富端募资,底层做一丢丢地产、做一丢丢矿业、做一丢丢新能源汽车、做一丢丢牙科、做一丢丢早教、做一丢丢半导体芯片、做一丢丢废物回收、做一丢丢充电桩、拿一堆亏损借钱做成大股东的小上市公司,这种极度无关联的多元化,如果资产质量好,比马斯克还伟大了”。
?(同行在微信交流群中对中植集团所投行业的反思与评论)
“极度无关联的多元化”是外界对于中植集团所投项目的普遍印象;然而很少有人会顺着这个路径继续思考:赚钱的行当千千万万,中植集团为什么选择了这些领域呢?
答案是,因为中融信托选择了这些领域。
以上文提及的、已被质押股权的贵州中耀矿业有限公司(下称“中耀矿业”)举例。该公司名下有一座盘州梓木嘎煤矿,2018年8月6日,该煤矿发生事故导致13人死亡、7人受伤。据事后贵州省应急厅公布的《事故调查报告》,该煤矿原属盘县盘南煤业投资有限公司,因涉债务纠纷,2017年12月,梓木嘎煤矿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给中融信托抵偿债务;2018年5月完成采矿权变更手续;同月中融信托就与中耀矿业签订了转让合同。事故发生时,梓木嘎煤矿已属于中耀矿业名下资产。
类似这样中融信托先做贷款业务,债务人无力还债被迫让渡资产,中植集团成员企业最后介入接盘的案例比比皆是。
比如,2014年1月到2015年8月间,福建省嘉和盛贸易有限公司3次向中融信托质押盈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每次都是12800万股。2015年11月,该公司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3个月后,中植集团旗下的北京中泰创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泰创盈)在明知对方失信的情况下仍然接过了这12800万股质押股权。
再比如,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间,深圳德泽世家科技投资有限公司2次向中融信托质押蓝鼎实业(湖北)有限公司股权,每次都是15588.4万股。2017年1月,中泰创盈又接过了这15588.4万股的质押。2019年7月蓝鼎实业变成失信被执行人后,又是中泰创盈与其对簿公堂。
还比如,2015年8月两名自然人贾仲瑚与曹淑萍分别将5880万股与120万股兰州正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质押予中融信托。2016年9月,新润通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接过了这两笔股权质押。该融资租赁公司的股东是一家注册于香港的实体,但是其高管鲁海涛有包括中泰创展在内的多家中植系企业任职经历,同时其工商联系电话也与多家中植集团成员企业重合。
2022年时,中植集团成为参与紫光集团破产重整的投资者之一。当年中植集团利用这一事件狠狠地营销了一把,同时还发行了大量相关的定融产品。而从时间线来看,也是中融信托于2020年先与之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在中植集团极为看重的一些资产板块里,比如新能源汽车、影视文化项目以及矿产项目上,我们都能找到这种“中融先进,中植接盘”的操作路径,中融信托与中植集团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彼此共存的关系。
信托贷款业务本质上还是当铺生意。信托公司在一定周期内借出资金并收取利息,借款人按照贷款金额和折价率向信托公司抵押部分资产作为保证。期限结束后,或者借款人还本付息,或者信托公司取得抵押资产的所有权。但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处置抵押资产回收资金来兑付投资人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因此中植集团的存在无疑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退出通道。
而对于中植集团而言,信托公司获取的抵押资产往往是采矿权、探矿权、土地使用权、上市公司股权一类的优质资产,其质量要远高过一般私募机构或者三方财富公司所能获取的抵押物。加之中植集团本身又是靠不良资产处置起家,对这一行业情有独钟,也不像持牌机构那样处于严密的监管之中;因此在理想的情况下,便可以通过表内外腾挪、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赚取远高于贷款利息的超额收益。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哪怕是地产、煤矿、砂石骨料、牙科、早教这些高毛利的行业,也难以抵御动辄10%以上高额利息经年累月的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