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很多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他就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哥哥。在金大侠的笔下,王保保不仅笼络到一批江湖奇人,而且治军有方。实际上,就连朱元璋都称他为奇男子,元顺帝也曾赐名扩阔帖木儿。
元末天下大乱,各地豪强武装云起,其中有一支察罕帖木儿率领的武装。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养子,察罕帖木...
王保保很多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他就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哥哥。在金大侠的笔下,王保保不仅笼络到一批江湖奇人,而且治军有方。实际上,就连朱元璋都称他为奇男子,元顺帝也曾赐名扩阔帖木儿。
元末天下大乱,各地豪强武装云起,其中有一支察罕帖木儿率领的武装。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养子,察罕帖木儿去世后,王保保成了这支武装的首领。后来,占据太原的王保保准备偷袭大都,谁知却被徐达、常遇春等反偷袭太原,王保保大败,只带着18名护卫逃往甘肃(指今河西走廊地区)。这十八骑想必就是《倚天屠龙记》中王保保护卫十八骑的来历吧。
王保保不仅谋略过人,而且极具号召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生息,实力得到了回复,他的部众再次达到十余万。
2.兰州被围,守军苦撑大半年
洪武二年底,王保保趁机发动反攻,进攻的重点目标是兰州。为攻占兰州城,王保保试图突袭,但驻守兰州的明军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不仅看穿了王保保的把戏,而且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当时,兰州守将张温对部下说,敌军突然来袭,且敌众我寡,但有利的条件是敌军不知我军的虚实,乘着夜色打一个反击,然后据城坚守,方为上策。他们乘着王保保立足未稳,张温在夜色的掩护下,杀出兰州城外,扼杀了王保保的进攻势头。
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当年那场大战的具体情形了。只知道这场大战后,王保保就对兰州城无可奈何,只能采取包围的策略了。王保保率领人马将兰州城团团围住,为了便于指挥他在兰州城外修筑了两座城堡,一座就是黄河北的王保保城,这座城堡三十年前还完好,近些年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墙逐渐被人们挖掉了,只留下了一个地名。另外一座王保保城在兰州东岗镇附近(今古城坪)。
获知兰州被围困的消息,驻扎在陇西的鹰扬卫指挥使余光率部前来救援,谁知却在兰州境内一个叫马兰滩的地方,被王保保以逸待劳击败,余光被俘。而此时,兰州城内的张温并不知道兰州城外发生的那场大战,他们还苦守城池等待援军。王保保一看抓住了明军的重要将领,就让人给余光做了一番思想工作,要他到兰州城下喊话,援军已绝,张温早点投降。余光毫不犹豫就答应了王保保的要求,谁知余光到兰州城下大声喊话的内容却和王保保说的完全不一样,余光大喊:“我被他们抓了,你们要坚守城池,徐总兵(徐达)率大军很快就到了。”
这下,兰州城的守军意志更加坚决了,王保保恼羞成怒杀了余光。王保保又想高招准备攻城,这次他选拔军中的勇士,乘着夜色爬上了兰州城头,幸好巡城的士卒发现前来夜袭的敌军,兰州城这才躲过城破的劫难。
3.车道岭之战:确地甘肃的最终归属
洪武三年正月,王保保见攻占兰州城池无望,只好绕过兰州向东发展。试图攻占陇西,可惜王保保的愿望没有实现。三月,徐达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出安定州(今定西)。夏四月,徐达抵达平西(地名),面对老对手王保保只好采取守势,后撤到车道岘(《明史》中的称呼)。徐达则进占到沈儿峪口。此时,王保保的十余万部众,分散驻守在森林茂密,地形险要、交通便利的车道岭边。
车道岭、沈儿峪,是平凉、天水通往兰州咽喉,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黄土山梁,长约24公里宽约3公里,最高处海拔2457米,如今316国道由此通过。但是也有部分专家认为,车道岭在今天的定西巉口一带。
徐达指挥明军在沈儿峪同王保保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决战。战役初期,明军失利,王保保选拔千余人的精锐,利用熟悉地利的优势,从小路而来,袭击了明军的东南营垒,结果明军全线震动。徐达亲率卫队支援,才击退了王保保的突袭,战后追究责任东南垒赵指挥等一批军官被执行军法。第二天,徐达指挥明军全线出击,由于头一天的刚刚执行过军法,明军谁也不敢落后,激战一天王保保全线溃败,最后,十几位元军高级将领被明军俘获,八万多元军投降。王保保只带着老婆从宁夏过黄河逃往漠北。
至此,在元末舞台上呼风唤雨几十年的王保保终于谢幕了。王保保的确有个妹妹,但妹夫不是张无忌。由于朱元璋对王保保异常欣赏,他把做主让他的儿子秦王娶了王保保的妹妹。
4.肃王就蕃来甘肃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封诸子为藩王,其第十四子朱楧被封为肃王,就藩府甘州。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府迁至兰州。除肃王外明初甘肃还有封于岷州的岷王,封于平凉的安王,以及后来接替安王被改封而来的韩王、还有封国不在甘肃,而每年来庆阳度夏的庆王。其中,岷州的岷王后来改封到云南,没有来甘肃。
随着明军逐次平定甘肃各地,各地的行政、经济、民生也在逐渐恢复中。今天的兰州在明朝分属陕西布政使司临洮府和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管辖。在永登设立庄浪卫、起初降兰州为兰县,金州为金县,在兰州设立兰州卫,在永登青海交界处安置投降元安定王脱欢,后赐姓为鲁,即鲁土司。
5.洪武十年,兰州城大整修
自然,大规模整修兰州城是必须的。宋人修筑的兰州城三面夯土,一面包砖。经过几百年的战乱及风雨侵蚀,已经残破不堪了。洪武十年(1377年),兰州卫指挥同知王铸,在宋、元兰州城的基础上,增筑兰县城,东西长一里二百八十步,南北宽一里八十二步,高三丈五尺,阔二丈六尺。开四座城门:东为承恩门,南为崇文门,西为永宁门,北为广源门。城门之上,均建城楼。
从这之后到解放前,兰州城经历了多次的维修和扩建。明宣德时(1426年-1435年),佥事卜谦、指挥戴旺修筑外廓,共十四里二百三十一步。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都指挥李进增筑承恩门外廓,自西北至东北,共九十九丈余,并辟城门九座:东关迎恩门,今东方红广场东口;东北为广武门,在秦安路与金昌路相交处;再往东北为天堑门,在静宁路北口;南为拱兰门,在今旧酒泉路兰州卷烟厂稍南;东南为通远门,在今静宁路与畅家巷西口相交处;西南为永康门,在今胜利饭店与市交通局楼之间;再往西南为靖安门,在今临夏路通下沟路口稍南;西为袖川门,在今临夏路西口清真寺西南侧。城门上皆建城楼。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都指挥梁喧筑东廓外墙三百六十丈。1442年再次重修。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副使李尧德用砖石砌北城墙,城堞均用砖砌筑。
6.十万江南移民到甘肃
明代是兰州本土文化的奠基时期。一方面大量的移民从外地迁来,大体分为三种,其一是藩王来甘肃时,带着大批的护卫甲士、巫医乐师,这些人成为另一种移民。尤其是,肃王后来移蕃到兰州,不仅在兰州城许多地方大兴土木,而且将原居住地的饮食、服饰、语言、生产方法、风俗习惯以及方言词汇带入新的环境,甚至将一些神话传说带到了,也在兰州形成了一种比较独特的移民习俗。其二,是山西南部的移民,这些移民遍布各地,至今还家族内部还流传着:“问我祖先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其三,是从江南等地充军而来的罪戍,他们或因明初大案牵连,或因小事招灾,而被发配到的西北各地。
明朝初年,从江南各地迁徙来的人口占据了兰州所有人口的十之七八。因路途遥远,有些人再也无法回江南水乡,思乡之情无处发泄,于是想回娘家的妇女,只好在大年三十下午,祭祀家族祖先的时候,触景生情,好在院内哭泣一场,算是对遥远亲人的祝福。这就是《皋兰县志》记载过的天涯望哭习俗,是兰州移民中的独特习俗。兰州的晏公庙则是江南移民从南京移植而来的。
7.兰州文化教育兴起
大量移民的到来,直接改变了兰州人口构成,外来人口大大超过了本土人口。在大量移民的促进下,不仅兰州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而且兰州的文化教育也日渐兴盛,也逐渐形成一些大家族。
许多文人墨客,或在今皋兰山三台阁附近(明初所建,原为魁星阁)登高望远,或在皋兰山的北坡五泉山上品茶,或者站在城墙上遥望皋兰山,他们吟诵唱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明代,兰州科举逐渐兴盛,走出了探花黄谏,进士段坚、彭泽等。黄谏曾出使越南,后在广州为官。在其《游五泉山》中写道:水结禅林左右连,萧萧古木带寒烟。共夸城外新兰若,自是人间小洞天。可知当时兰州五泉山一带正在大兴土木。而段坚则被成为理学名臣,《明史》有传。
在汉唐之际,甘肃学术在全国独树一帜,人才济济,成果众多,自五代到宋元,随着丝绸之路的沉寂,甘肃学术界也基本处于低谷时期,进入明代,随着国家政治局势的稳定,江南、山西移民的进入,甘肃学术再一次兴盛了起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学者,被人们称之为理学名臣的段坚就是其中之一。
8.理学名臣段坚
段坚(1419年—1484年)兰州人,字可大,号柏轩,又号容思,世人多称他为容思先生。段坚的祖父是肃王的锦衣卫力士段鸣鹤。段鸣鹤原籍山西,明初随肃王朱ying(木加英)从山西太原府迁移来甘肃来的,后来落户兰州东关,这个地方大概在今天兰州东方红广场西口附近。段坚是段鸣鹤的孙子,而创制水车的段续则是段坚的侄重孙。明清之际,金城段氏家族显赫,明代出了4个进士,清代出了1个进士。
段坚曾跟随肃王府任宗学教授的周麟学习,这是一位精通五经,学识渊博的饱学之士,理学家段坚,史学家聊让均出其门下。
据黄宗羲的《明儒学案》记载,段坚受教于薛瑄弟子阎禹锡。薛瑄,字德温,河津人,是明代河东学派的开创者,与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姚江学派并驾齐驱,世有“南王北薛”之称。薛瑄在长期的教育为官生涯中,逐步形成了以“教本于道,道本于性”的“复性说”为中心内容,以“求实理”、“务实用”的“实学”思想和学风为本质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段坚自然也吸收了这种思想,他每到一地都非常务实,扎实为老百姓办事。《明史》中说:“坚之学,私淑河东薛瑄,务致知而践其实,不以谀闻取誉,故能以儒术饰吏治。”
景泰五年,段坚考中进士,段坚曾任山东福山知县、莱州知府、河南南阳知府的职。段坚在南阳八年,境内大治,由于身体有病不得不辞职回乡。他离开时,南阳的士民号泣跟送者,逾境不绝。段坚死后,南阳人为他建立了祠堂,春秋祀之。
8.甘肃文化的奠基和兴盛
晚年的段坚在五泉山依岩凿洞,建立南村别墅,读书授学。早在景泰五年(1454年)他就创办了容思书院,这是甘肃最早的书院之一,在容思书院众多的学生中以彭泽、周蕙、段续最为出色。
按《明儒学案 河东学案》所列,薛瑄之下传阎禹锡、张鼎、段坚、张杰等,段坚又传王鸿儒、周小泉(即周蕙),小泉授薛敬之,而吕柟则师事薛敬之,集“关学”之大成。所谓“关学”即关中(函谷关以西、散关以东,古代称关中)之学,萌芽于北宋庆历之际的儒家学者申颜、侯可,至张载而正式创立的一个理学学派。可见,段坚在明代西北学术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段坚去世60年后,南阳唐县人朱徴来兰州做官,还专门瞻拜了段坚的遗像,并且在兰州东稍门外,立牌坊,前额书“段容思先生德教坊”,背书“理学名臣”,以作纪念。由此,段家也因此被称为“理学名臣世家”,一直以来都是兰州的名门望族。
明代,兰州涌现出了黄谏、彭泽、邹应龙、段坚、段续等一批能吏,他们或治一县,或治一府,或在中央,或在地方,都能克尽职守,廉洁奉公,造福一方,其中的黄谏、邹应龙、彭泽等还成为政界知名人士。明代是兰州地方史志学的重要启动阶段,不仅官修史志空前发达。而且个人编纂所修的志书和由私人撰写的史书众多。这些书籍的纂修,极大地丰富了兰州历史文化内容,并记录了兰州的文明史和发展史。
9.兰州孤古绒(姑姑绒),引领全国时尚
经济上,明代兰州经济也空前发展,逐渐发展为西北商贸重镇。明初,就在今天的兰州七里河一带修建浮桥,后来迁到中山铁桥边。段续在江南为官时,引进改制了水车,变成了黄河大水车。而兰州周围的煤矿得到了开采,阿干镇煤矿日产煤“万七千斤”,在兰州周围还有铜矿、铁矿、银矿的开采,都颇具规模。明初,修建黄河浮桥时,曾铸造了重大万斤的将军柱。兰州出产的毛纺织品,依旧在全国闻名。人们用山羊绒制造绒褐,精美异常,一件袍子所费百金,一匹价值四十两。人称兰绒,也叫孤古绒(姑姑绒)。
人们还在兰州境内修建了两道明长城,修建了肃王府、金天观等官府宗教建筑。
崇祯十六年二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派部将贺锦率军西进,兰州官军开门投降,义军攻入肃王府,末代肃王被押解西安处死,两位王妃碰碧血碑而死。
轰轰烈烈开场的大明王朝,就这样凄凄惨惨地收场了。
王文元原创作品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