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生产力和竞争力。营商环境的好坏,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指示计”,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生产力和竞争力。营商环境的好坏,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指示计”,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人才就往哪里走。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被打破,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不断被清除,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尊重,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不断被激发出来。比如,江苏着力打造“不见面审批”,浙江承诺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上海提出政府为企业服务当“店小二”,厦门优化政务服务推进“一趟不用跑”,浙江衢州推出“一网通办”打造“无证明办事之城”,广州内资企业设立登记“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等等。
“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的改善,民营企业感受最深。现在,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少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到政府部门办事,不用反复跑、来回跑了;企业注册登记手续简便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实行“多证合一”。2018年,我国日均新增市场主体5.9万户,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2019年上半年,我国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94万户。我国这些市场主体和新增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 等快速发展,新动能持续出现井喷现象。这些,都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190个经济体当中,排名从第78位上升到第46位,一年内跃升了32位,成为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同时成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唯一进入2019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十大最佳改革者名单的经济体。
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存在的短板和突出问题也不少,民营企业办事便捷感、政策获得感和财产安全感还不强。继续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还需要以刀刃向内的态度和勇气啃硬骨头,瞄准民营企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中的“痛点” “难点”和“堵点”,出台更多实实在在的举措,在体制机制弊端上做减法,在加强服务和产权保护上做加法,让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创富潜力充分涌流。
必须营造创业创新创富环境
当前,我国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大众创业,说到底是民间创业、百姓创业、草根创业,而草根创业者需要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在这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不少民营企业家反映创业环境不宽松、不公正,感到社会地位不高,感觉“创业不荣耀、致富不自豪”。前段时间,我去东北调研,有一个从德国回来的博士,创办了一个高科技企业,挣了不少钱,但他在座谈中坦言:“我回国是对的,能做点事情。但我后悔做了企业,不如去当教授、当律师或当公务员。尽管民营企业有发展空间,但没感觉到有什么高的社会地位,政府部门什么官员都可以训斥你,有苦倾诉无门,潜规则太多,挺疲惫。”
大众创业,说到底是老百姓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办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贡献了税收,创造了社会财富。为什么不给予鼓励和扶持呢? 大家知道,战争年代是以军事斗争为中心,我们需要炸碉堡的董存瑞、堵枪眼的黄继光、阻击敌人的狼牙山五壮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民族的英雄和光荣。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而在和平建设时期,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建设者。今天,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创业的“门槛”比过去要高得多。改革开放初期,有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就可以从“提篮小卖”和小作坊做起,而现在创办一个企业需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而几十万,对一个公职人员来说,就是一生的积蓄。他们用这些积蓄让自己的子女或亲属去充满残酷竞争的市场里创业,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年,成功率仅为百分之几,绝大多数都会失败,有的甚至血本无归。一旦创业失败,毕生积蓄就打了水漂。从这个角度上讲,创业者和创新者的失败,就如同过去炸碉堡和堵枪眼牺牲一样,这些创业者也可以说是最可爱的人。
但是,多年来,由于所有制的歧视和偏见,社会上包括许多党政干部在内,对创业者、对企业家存在各种偏见,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比如,有一些创业者到一些政府部门去办事时,经常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刁难和指责。有的公职人员甚至用手指头指着来办事的人,用蔑视的口吻说:“你这个个体户怎么怎么,你这个私营老板怎么怎么”,让人感到很寒心、很郁闷。打造好的营商环境,必须把过去扭曲的思想观念改变过来,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创业者、崇尚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创业者和创新者切身感受到应有的信任和尊重,形成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必须继续为企业“松绑解套”
改善营商环境,“放管服”是重点。目前,审批慢、环节多、服务差等政务服务不佳问题,不作为、乱作为、乱执法等不正之风问题,不相信市场、不接受开放等思想固化保守问题,仍是不少民营企业反映的主要“痛点”。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简政放权,取消下放了很多审批事项,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但是,仍有一些项目放得不到位、管得太细太具体。比如,企业投资审批仍然偏多,一些建设项目,地方政府最清楚情况,然而中央部委并没有把相关权限整体下放给地方;个别地方放权“换汤不换药”,以备案、登记、注册、目录、年检、监制、认定、认证、专项计划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企业注销办理难、耗时长,经常需要工商、税务、社保、银行多部门来回跑,等等,使得一些群众和企业办事依然繁琐。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大“放管服”力度,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围绕企业开办注销、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审批服务,加快改革举措落地,减少政府评估评审,鼓励更多采取告知承诺制、产品标准公示、市场化认证等方式加强管理。在市场监管和提供服务方面,要坚持 “有事服务好、无事免打扰”,尽量少搞检查、评估、评审之类的活动,避免给企业造成负担和带来麻烦。要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把考核监督的权力交给企业,增加市场主体的话语权。
必须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
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就是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在发展机会上获得公平对待、得到一视同仁的平等待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但是由于所有制的歧视和思想观念的束缚,民营企业享受不到公平待遇,在土地、资金、人才、信息、技术、能源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获取上,往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对民营企业基本实现了“非禁即入”,许多产业领域国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民营资本投资经营,但由于存在各种显性和隐形壁垒,民间资本往往难以进入或者难以充分进入。据统计,一些行业对民营资本的投资存在隐形障碍,尤其是在电力、电信、石油、军工、铁路、港口、金融、保险、水利设施、城市及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表现更为明显,产业准入壁垒较高,“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卷帘门”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民营企业无法进入一些垄断领域并参与市场竞争,极大地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习总书记去年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清除一切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市场规则上一视同仁,让民营企业和国企、外企等各类企业一样,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获得平等地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下决心破除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公平、透明市场规则,充分尊重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必须确保政策“落地不空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已经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落实走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些部门和地方对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认识不到位,工作中存在不应有的政策偏差;有些政策制定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比如,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有的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惜贷不敢贷甚至直接抽贷断贷,造成企业流动性困难甚至停业;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出现简单粗暴,搞“一刀切”或“切一刀”。政策空转不落实,措施走样不给力,营商环境自然就会打折扣。所以,盼望政策兑现不空转,是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期待和呼唤。各地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过程中,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坚持从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给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同样的政策服务、同样的法律保护。各级党政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履职尽责能力,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协调性,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在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防止“一刀切”。当前,要积极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要积极清退政府和国有企业拖欠小微企业款项,确保今年年底清退一半以上;要把减税降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目标能够实现;去产能、去杠杆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落实政策。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条万条,不见效果就是白条。要把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落细,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必须弘扬企业家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讲弘扬企业家精神问题。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是资本所有者、资源组织者、创新实践者、财富创造者和责任担当者,是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企业家是社会的宝贵资源和稀缺资源。企业家最本质的特征是为社会创造财富。我们看到,企业家按照市场和产业发展方向,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开拓市场、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个企业能够安置成百上千、几万甚至十几万人就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可以影响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为社会创造大量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反映了该国生产力和社会创业创新创富的水平。大家可以先看看美国的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再看看我们国家的任正非、马云、马化腾、曹德旺、李书福等企业家,就可以理解企业家是今天中国社会稀缺的资源。乔布斯1997年回归苹果公司时,市值不过40亿美元,十几年来,市值不断攀升,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巅峰时达到7000多亿美元,超过许多中等国家的GDP。马云在中国开创了电子商务的模式,改变了亿万人的生活方式,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只有25000名员工,现在每天纳税超过一个亿,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元,相当于4000个大型商场的销售体量,创造了3000万个就业岗位,如果算上带动的物流和快递,就业人数就更多了。我在内蒙古讲课时,曾跟他们开玩笑说,内蒙古草原上到处都是马,但今天内蒙古最缺的也是“马”。缺什么“马”呀?缺马云和马化腾这样的“马”。如果今天不是“二马奔腾”,而是“万马奔腾”,那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要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要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总。今天,马云到莫斯科,普京要见他;到印度,莫迪要见他,他们崇尚的就是马云的企业家精神。今天,中国的企业家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如果每个省都有几个任正非、马云、马化腾、曹德旺、李书福等这样的企业家,今后中国经济就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要求,在全社会营造充分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尊重创业者的氛围,让民营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有实惠、在事业上有成就。
必须用强有力的法治保护民企产权
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利,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这些年,一些民营企业家对人身财产安全比较忧虑,存在“小富即安、大富不安”的情绪。主要原因是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关于民营企业“第一桶金”的争论、反腐过程中涉及民企的负面内容、社会中的“仇富”现象,以及 “民营企业离场论”“民营企业原罪论”“国进民退”等各种杂音,特别是一些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爆出,让民营企业家感到困惑、迷茫和疑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民营企业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保障民营企业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党和国家不断推进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的法治化进程。最近几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司法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精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和正常经济活动,切实增强企业家信心和财富安全感。去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张文中、顾雏军等重大涉产权案件,标志着我国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民营企业产权的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恒产者有恒心。要进一步推动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制度,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产权保护的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有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有了人身和财产财富安全,企业家才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没有休止符的系统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前,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国内各大城市改革发展竞速,如今也正在转向优化营商环境的竞速。找最少的部门、交最少的材料、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是老百姓和企业对营商环境最大的期盼。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继续推动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安全稳定的创业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让各种市场主体并育共生、同道并行、公平竞争,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