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范文

【中图分类号】 R 778.1+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51-02 【关键词】 视力,低;患病率;学生;少数民族 近视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重大影响,近些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笔者利用1995年和2005年...
【中图分类号】 R 778.1+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51-02 【关键词】 视力,低;患病率;学生;少数民族 近视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重大影响,近些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笔者利用1995年和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近视患病率进行了分析,以了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近视状况,掌握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近视发展特点、规律及趋势,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近视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95年和2005年西南地区7~18岁少数民族学生视力数据资料分别来自《199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2]和《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3]。西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教育状况数据来自《2005年国家统计公报》。 1.2 对象 选取西南地区7~18岁苗族(贵州)、羌族(四川)、哈尼族(云南)、藏族(自治区)学生进行研究。其中,1995年调查9 491人(苗族2 288人,羌族2 456人,哈尼族2 354人,藏族2 393人),2005年调查10 149人(苗族2 392人,羌族2 769人,哈尼族2 591人,藏族2 397人)。 1.3 方法 1995年和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视力测试严格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要求进行。凡单眼裸眼视力小于5.0即为视力不良;对视力不良者使用串镜检查,以判断有无屈光不正,正片视力下降、负片视力提高为近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近视患病情况 2005年7~18岁苗族男生近视患病率的平均值为15.90%,女生为24.90%;羌族男生的平均值为41.38%,女生为53.49%;哈尼族男生的平均值为13.77%,女生为24.48%;藏族男生的平均值为36.06%,女生为46.87%。由此可见,女生近视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哈尼族学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羌族学生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见表1,2。 2.2 1995-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近视患病率的变化趋势 2005年与1995年相比,西南地区7~18岁少数民族学生近视患病率平均增长值均出现上升,苗族男生平均上升5.54个百分点,其中16~18岁年龄组出现下降,经χ2检验,7~9岁、10~12岁、13~15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各年龄组均出现上升,平均上升11.00个百分点,经χ2检验,7~9岁、10~12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羌族男、女生各年龄组均出现上升,分别平均上升18.77和23.62个百分点,经χ2检验,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哈尼族男生平均上升0.10个百分点,其中7~9岁、13~15岁年龄组出现下降,经χ2检验,13~15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平均上升5.33个百分点,其中10~12岁年龄组出现下降,经χ2检验,7~9岁,16~18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藏族男、女生各年龄组均出现上升,分别平均上升23.27个百分点和27.49个百分点,经χ2检验,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2。 2.3 1995与2005年西南地区不同学段少数民族学生近视患病率比较 2005年与1995年相比,不同学段学生近视患病率除苗族高中男生和哈尼族初中男生外,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小学阶段出现明显上升的是羌族学生,男、女生分别上升24.10和27.20个百分点,哈尼族学生上升不明显;初中阶段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藏族学生,男、女生分别上升19.33和21.23个百分点,哈尼族男生出现下降,由1995年的16.00%下降为2005年的8.67%;高中阶段藏族学生出现明显上升趋势,男、女生分别上升29.03和43.81个百分点,苗族男生出现下降,由1995年的28.22%下降为2005年的24.75%。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除2005年哈尼族男生外)近视患病率均表现为随学习年限的增加而上升,高中阶段>初中阶段>小学阶段,经χ2检验,各少数民族学生不同学段近视患病率除哈尼族女生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 3 讨论 1995年与2005年西南地区7~18岁少数民族学生近视患病率哈尼族学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羌族学生处于相对较高水平。2005年与1995年相比,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近视患病率平均增长值均出现上升,上升幅度为藏族学生>羌族学生>苗族学生>哈尼族学生,女生的变化大于男生;近视患病率随学习年限的增加而上升,其中小学阶段出现明显上升的是羌族学生,哈尼族学生上升不明显,初、高中阶段均是藏族学生上升幅度最大。上述结果一方面表明哈尼族学生的防近工作开展较好;羌族学生的防近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防治重点应放在小学;藏族学生的防近工作亟待加强和改善,防治重点应放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另一方面表明少数民族学生近视患病率与经济发展和教育状况相联系。据2005年国家统计公报显示,四川省(羌族)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 803元,云南省(哈尼族)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 041元。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近视患病率也产生一定影响,据2005年国家统计公报显示,四川省基础性教育全面加强,普及教育水准提高迅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7.7%,比2000年提高4.5个百分点。 随着西南地区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近视患病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用于购买电器设备的消费性支出相应增加,计算机、电视、VCD、游戏机等走进千家万户,吸引许多学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由于各种屏幕的闪烁对眼睛是一个不良刺激,使眼睛睫状肌长时间得不到松弛,一直处于痉挛状态,这是导致近视的一个新的环境因素[4]。提示西南地区的防近工作和学校卫生工作要同经济发展步伐相协调,今后防近工作要抓早、抓开始,着重加强以改善耐力为中心目标的体育锻炼,改善学校医疗卫生条件,加强防近工作者的业务学习和队伍建设,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以控制少数民族学生近视患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 4 参考文献 [1] 叶广俊,主编.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42-450. [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199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00-401.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28-773. 【关键词】 体质;肺活量;运动试验;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1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46-03 为了解广西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笔者利用2005年和2000年广西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以汉族学生为主体,对广西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和对策研究,以期能为进一步改善广西学生的体质状况,改进广西乃至全国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2000年调研点校抽取7~22岁城乡学生作为体检样本,经体检筛选,健康学生入选构成检测样本。按城乡男女及实足年龄分组[1],在9 372名汉族学生中,城市男生2 338名,城市女生2 343名,乡村男生2 356名,乡村女生2 335名。 1.2 方法 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生理功能、体能素质3方面的15项指标。2次调查均严格按照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检测项目及检测细则进行检测,本次同时进行了“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体育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的调查。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005年广西学生体格发育情况 尽管身高、体重等主要指标与2000年相比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在反映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身体充实度和匀称度)的指标――维尔维克指数上,2005年与2000年相比,除城市男生(0.23)以外,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分别为-0.07,-0.64和-0.33,都出现了负增长。见表1。 2.2 2005年广西学生生理功能发育情况 反映肺功能的指标――肺活量/体重指数,与2000年相比没能得到应有的改善,城乡男女各年龄组都呈显著下降趋势。见表2。 2.3 2005年广西学生身体素质情况 身体素质改善的方面不多,耐力和速度素质下降情况堪忧。2005年广西学生50 m跑成绩与2000年相比,呈下降趋势,而且下降幅度较大。见表3。 反映耐力素质的各项指标与2000年比较,除城市7~12岁女生的耐力素质成绩提高了2.29 s外,其余各组成绩均表现为下降,乡村学生下降尤其显著。其中7~12岁乡女50 m×8往返跑平均成绩下降18.70 s(表4),13~22岁乡女800 m跑平均下降13.04 s,13~22岁乡男1 000 m跑平均下降16.85 s(表5)。这也与前面的肺活量/体重指数的显著下降一致。 3 讨论 2005年广西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广西学生的体质状况总体上是好的,尤其是乡村学生体质状况改善明显,说明城乡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西“十五”期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结果,是广西社会、经济、教育、文化水平全面提高的有力体现[2]。但还应清醒地看到,在体质方面,广西学生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甚至很严重的问题。2005年与2000年相比,除城市男生以外的各组都出现了负增长。城市女生出现负增长现象尤为突出,这也与高年龄组体重出现普遍负增长现象相对应。反映出类似瘦弱的“豆芽菜”体型在广西学生尤其是女生中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2],存在着健康发展上的隐患。这表明广西学生尤其是女生的肺功能下降情况严重,城市学生下降速度大于乡村学生。肺功能的下降,必然引起身体素质特别是耐力素质的降低,进而导致学生工作和学习的能力全面降低。广西学生在反应速度素质的50 m跑指标与2000年比较出现了全面的下降,尤其是低年龄组更显著,城市学生下降幅度大于乡村学生。这是广西学生在几次体质调研中首次出现的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141.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高海拔地区;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手段。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了解自我体质状况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有参考价值。 本文就青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以来4年当中推行《标准》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标准》工作,深化高海拔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改善将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了解和提高提供参考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全体抽样法,从青海省青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7、2008、2009级学生中,以班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共抽取有效样本1680例,男980例、女生700例。 2.2测试项目及方法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握力、仰卧起坐、1000m、800m、立定跳远。测试方法按《标准(试行方案)》[2]进行并评定成绩。 2.3数据处理 对测试获得的数据按照《标准(试行方案)》进行评定,用WINDOWSXP操作系统下的EXCEI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对比性研究采用u检验、方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身体形态分析 青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32cm和157.91cm与2000年全国大学生体制调研报告的身高平均值169.79cm和158.63cm基本吻合,经u检验差异不显著。从体重情况看,青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男、女学生的体重平均值之分别为59.68kg和51.62kg,与全国男生体重平均值59.70kg差异不显著;女生体重平均值比全国女大学生体重平均值高0.7kg差异显著(P 可以看出,青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男、女大学生在高海拔地区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较好,女生体重较高与参与体育活动相对较少有关。 3.2 心肺机能水平 青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男、女学生的肺活量和肺活量指数平均值均高于2000年全国男、女大学生的同类指标,差异极显著(p 3.3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 青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男生台阶试验良好,1000m和女生800m耐力项目上与全国水平接近,无显(P>0.05).男生握力项目高于全国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男、女生立定跳远、女生仰卧起坐项目均低于全国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 总体看,青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肺通气功能较高,下肢力量较差,部分项目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测试首次采用新《标准》的方法,从体质健康总成绩来看,青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男、女大学生的及格率分别达到99.49%和99.43%,说明测试《标准》过程当中的人为和不及格重复测试有很大关系,同时在部分项目的评分标准及选测项目选定方面还存在一些评分标准不统一,不合理的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1)高海拔地区青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生的体质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且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出男生握力高于全国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1000m女生800m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无显著;男、女生立定跳远;女生仰卧起坐;男、女生肺活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极显著)。建议加强高海拔地区大学生 素质练习和适应性训练。 (2)《标准》实施过程中,在二选一进行测试和评定成绩时,造成项目之间评分标准差别较大,导致评定等级不一致。建议高职院校尽可能使用统一的测试内容与方法。力求测试成绩的科学性、合理性、统一性。 (3)在进行身高体重指标评价时,正常体重分组的两侧分布不平衡,总体偏向与体重较低和营养不良一侧,这与《标准》的评分标准偏高有一定关系。建议《标准》中高职院校身高/标准体重的确定最好视我国各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降低体重组中位数以上的体重列入正常体重组范围。 (4)台阶试验与中长跑(1000M 800M)项目不属于同一类测试项目,建议学院要结合“阳光体育活动”强调中长跑测试,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户外跑步锻炼。 (5)青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地,设施不够教学要求,严重影响《标准》真实性。建议院领导重视体育教师狠抓落实,提高我们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给地方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肥胖 儿童 瘦素 脂联素 体质指数 中图分类号:R153.2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9-061-02 肥胖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消耗量,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在体内,以致于体重过度增加所引起的营养失衡性疾病。肥胖对机体的危害不只表现为机体脂肪储存增加,更主要的是脂肪组织可以分泌多种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功能[1]。瘦素(leptin,LEP)和脂联素(adiponectin,ADIP)即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对青春期儿童体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对它们与体质指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2], 筛查初中二年级学生,选择其中13~14岁符合肥胖标准的儿童,同时按照1:1的比例选择同班级、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0.5岁、身高相差不超过一个标准差的体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排除患有糖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肝肾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减肥药物者。共获取儿童73对,其中男生39对,女生34对。 1.2 方法 1.2.1 人体测量 按《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3]测量方法测身高、体重,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BMI=体重(kg)/身高(m)2)。 1.2.2 血清的制备与瘦素、脂联素的测定 隔夜禁食12h,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室温下凝固后,离心提取上清。瘦素测定采用放免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用GC-600γ计数仪进行计数; 作者单位: 1. 河南省焦作卫生学校预防医学教研室, 焦作 454100; 2.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作者简介: 陈新岭(1969-), 女, 河南辉县人, 讲师,研究方向: 妇幼营养。 脂联素采用ELISA试剂盒(深圳依诺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方法进行。 1.3 统计分析 用SPSS12.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对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进行自然对数转换为正态分布,2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变量之间相关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肥胖儿童与体重正常的对照组儿童各指标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肥胖组儿童年龄、身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瘦素水平肥胖组儿童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血清脂联素水平肥胖组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瘦素、脂联素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见表2) 由表2可见,肥胖组瘦素和BMI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瘦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比较肯定的生理功能是瘦素可以和下丘脑的瘦素受体结合,使进食减少,能量消耗增加,导致体重减轻[1]。但大多数肥胖都体内瘦素水平是高于正常体重人群的,且瘦素水平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4],本次在青春期儿童中的研究结果和其一致。大多数肥胖者体内瘦素表达为什么增加,以及瘦素表达增多会对肥胖者产生何影响,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最丰富的一种细胞因子,目前的研究发现它可能是一种保护性蛋白,可能具有抗炎、抗糖尿病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1]。但在肥胖者体内脂素的含量是降低的[5],本研究结果和其一致。脂联素的表达在肥胖者体内为什么会减少,脂联素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的机理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名道. 脂肪细胞产物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3, 19:161-163. [2] 季成叶. 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J]. 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1):125-128.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8-23. 2014年3月18日,北京市政协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小胖墩”和“小眼镜”数量持续攀升,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病也出现低龄化。对此,市政协提出将体育纳入高考科目,增加中考体育分值等建议。 近四年北京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全员体检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肥胖和视力不良问题尤为突出,其中,2012年―2013年,中小学男生肥胖检出率高达26.97%。另据2012―2013学年全员健康体检有关数据,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肥胖检出率比小学一年级多了11.79个百分点。慢性病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脂肪肝检出率45.1%,高血压检出率30.7%……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检查传递出一个不好的信号:学生胖墩增多,体质降低。某种程度上,这些检测数据也是全国中小学生的共性缩影。 早在去年的“两会”上,就有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把体育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并与语、数、外等必考科目同等分值。 【思维延伸】 1.“体育入高考”还需配套措施 “体育入高考”,其本意是以考试为杠杆,撬动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的意识,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不过,正如不能简单地把导致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归咎于体育课没上好一样,仅靠高考“指挥棒”引领学校体育教育,遏制“小胖墩”“小眼镜”数量的攀升,未必就是可以治本的“灵丹妙药”。要实现“小胖墩”瘦身,必须调动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四方面的积极性,开具综合治理的“复合处方”。 必须摒弃重智育轻体育的教育倾向,走“教书”与“育人”并重的素质教育之路。要把孩子们的体能考评纳入学校教育的评价体系,做到早介入,常摸底,早矫正。学校与家长应紧密联动,引导孩子们养成有益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2.减少“小胖墩”必须制度兜底 当下,我们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把学生从教室里拉出来,如何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救出来。只有彻底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切实保障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小胖墩”的问题。通过修改《教育法》切实保障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没有法律保障,一切都将会是纸上谈兵。有了法律保障,才能做到有法可依。相关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查处力度,加大曝光力度,建立黑名单、白名单公示机制,加强督导。 【适用话题】 【关键词】 身高;体重;肺活量;人体质量指数;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3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084-02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n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 Chang-hui*, LI Xiao-huan, HUANG Li-ping.*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Langfang (065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ongitudinal changes of physique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Langfang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5-2008,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The body mass, height, BMI, pulmonary vital capacity, vital capacity index, step test index, standing long jump, grip streng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Langfang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Chinese student physique test. The data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ANOVA method.Results The changes of height, body mass, BMI in university students both male and female during four year period were not significantly except female's body weight in 2008(P 【Key words】 Body height; Body weight; Vital capacity; Body mass index;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 200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发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1]:城市大学生身高、体重增长明显,超重和肥胖增多;大学生身体生理功能如肺活量有较大幅度下降;身体素质如速度、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等较2000年显著降低[2]。为了解大学生体检纵向变化趋势,探寻大学生体质变化的原因,为制定针对性地措施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廊坊市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廊坊师范学院等所有普通高等院校2005级身体健康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每个学校2005年级为研究基础,共200个行政班,在该基础上按20%的比例标准,随机抽取40个班作为初级抽样单位;每个行政班级采用乱数表随机抽样方案,抽取20名学生为最小抽样单位,共抽取800名大学生构成该研究的研究样本。其中男生456人,平均年龄为18.81岁;女生344人,平均年龄为19.17岁。对14名数据不完整的受试者予以剔除,包括男生8名,女生6名,实际有效样本数据为786人。 1.2 方法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2005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通知要求,选取必测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握力)。测试仪器均为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指定采用的中体同方体质测试仪,测试前对设备进行校正,误差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测试时间分别为2005-2008年每年的9-10月,测试地点在各个高校的体质监测室,测试人员为经过专门培训的体育教师和工作人员。 1.3 统计处理 由SPSS 11.5软件包完成,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设置显著性水平为α=0.0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男生和女生身高、体重、BMI呈现持续上涨趋势,其中女生体重2008年体重较2005年显著升高(t=1.950,P=0.028);男生和女生身高、体重、BMI各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和女生立定跳远和握力从2005年入学时到2008年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立定跳远和握力在2005年时水平均明显低于2006年和2007年(P值均0.05)。男生和女生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和台阶指数从2005年到2008年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和台阶指数比2005年入学时相对较低,与2006年和2007年水平相比(除男生肺活量指数2005年与2006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在大学期间,学生的身体发育已进入成熟阶段,各项指标相对稳定,而高年级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3]。从身体形态指标来看,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身高、体重的增长有自然增长的因素,但增长速度和年增长值均较小,表明已基本达到发育成熟的水平,本文监测结果支持既往的结论。但女生在大学四年级时明显表现出体重增长大于身高的趋势,可能因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上课、学习、公共食堂就餐、作息定时等,生活相对比较规律,但体育运动主要靠自行参与来保证;而女生在四年级时就业压力较大,学业和心理负担较重,也可能是导致体重上升的原因[4]。从身体素质指标来看,男、女生都出现身体素质前1~2 a先变好,随后又有所下降的现象。分析其原因,现在普通高校第1年上基础体育课(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第2年上专项体育课(专项技术),而第3年和第4年没有了体育课,由学生自行进行体育锻炼,锻炼的实际效果较差可能是其原因之一。此外,大学生入学前2 a心情放松,学业负担不重,也无就业压力,学习锻炼安排较合理;而在高年级时对自己的学业规划比较明确,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较大,导致锻炼时间和量减少也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从身体生理功能指标来看,廊坊大学生身体生理功能指标变化与身体素质指标变化类似,提示可能是相同原因所致。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熟的的巅峰时期,身体生理功能应该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但在大学4 a间呈现先高后降的趋势。提示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和合理的学习生活安排非常重要。 鉴于上述结果,建议:(1)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建立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科学评价体系,调动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2)增加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授课量,增加体质与健康知识讲座,让学生从理论上懂得合理体重、平衡膳食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其认识,并能主动自愿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达到终身体育目的。(3) 学校管理部门和体育部多以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和体育节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如学生班 与班、年级与年级、系与系或校与校之间的各种体育比赛,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过来,提高锻炼兴趣,并设置丰富的奖项。(4)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和体育部采取相应的考核措施,追踪评价高年级学生体质变化,并作为毕业授予学位的条件,以此来促进他们继续参与体育锻炼,增进健康。(5)加强毕业前学生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可能对学生保持良好体质有益。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7. [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马长会.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质追踪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234-238. [4] 吕宏,阚英.长春中医学院2000级学生4年体质状况追踪观察.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65-66. [5] 张军.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体质状况及体育教学干预对策研究.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6]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2005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通知.2005-05-17. [7] 李涛等.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2(2):89-96. 【中图分类号】 R 339.35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611-02 【关键词】 视力,低;营养不良;肥胖症;肝炎表面抗原,乙型;学生 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1],也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为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初中毕业生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常见病患病情况及HBV感染状况,笔者对2009年初中毕业生体检结果进行了统计。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中毕业生9 694名,其中城市学生8 360名,农村学生1 334名;男生5 073名,女生4 621名。 1.2 方法 按照《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和《技工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及执行细则》进行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视力、肝功能检查等。以双眼中心远视力低于5.0为视力不良,其中4.8~4.9为轻度,4.5~4.7为中度,≤4.4为重度;营养不良采用1985年全国体质调研所得的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90%为营养不良;超重、肥胖采用《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判断;采用ELLSA法检测HBsAg,试剂由北京市体检中心统一配发,操作与结果判定严格按要求进行。 现场实施前,由北京市体检中心负责统一标准,逐级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上岗。现场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各项检测使用的仪器必须经计量部门认证后方可使用,体检人员按统一标准进行操作,主检质量控制。 1.3 数据录入和整理 数据采用北京市体检中心统一配发的中招体检软件进行录入和整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由表1可见,全区9 694名学生中,视力不良7 375人,检出率为76.08%,城、乡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1,P 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1.00%,城市与农村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3,P 学生HBsAg阳性检出率为1.12%(109/9 694),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χ2=34.48,P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朝阳区初中毕业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6.08%,高于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59.4%)[2]。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家长、学生看重学习成绩,学生承担着繁重的课业负担,忽视了对视力保护;另一方面,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提示要加大监测力度,及早加以干预。从视力不良程度来看,城市男生和女生重度视力不良的检出率均高于农村学生,考虑可能与城市学生看电视、使用计算机、玩游戏、课业负担重而户外活动少有关;从性别来看,女生重度视力不良的检出率高于男生,可能是女生学习刻苦,视近时间长,参加体育活动少[3]。所以,防治重点应是城市学生和女生。 超重、肥胖不但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与成年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4]。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所以防治重点应为城市男生。朝阳区初中毕业男生和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54%和7.62%,处于较高水平[2,5]。分析原因可能是北京市生活水平较高,而学生正在面临中考,高能量饮食增加而缺乏运动所致。所以应在加强中小学生体质监测的同时,对学生实施正确的行为约束、平衡膳食、强化运动等综合干预,降低学生成年后因肥胖引发的各种疾病发病率。 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1.00%,女生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女生易有盲目减肥行为,但方法不科学。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及家长卫生知识水平,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和意义。 朝阳区初中毕业生HBsAg阳性检出率为1.12%,明显低于1992年全国流行率(9.75%)[1]。考虑一方面北京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市民的卫生知识较丰富,防病意识较强;另一方面北京市从1990年开始在新生儿中逐步开展乙肝疫苗接种,使得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乙肝病毒感染会对身心造成很大伤害,特别是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相关部门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水平,认真落实计划免疫措施,发现HBV感染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切断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4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流行病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3-310. [2] 汪玲.我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及其疾病谱变化.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277-278. [3] 吕若然,滕立新.200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76. [4]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关键词】 营养状况;营养障碍;肥胖症;学生;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09-03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合理营养与适当锻炼能促进其生长发育、 预防疾病和提高学习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学生营养不良率正逐渐降低,但尚未完全消除,一些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仍然很高[1]。为了解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为今后实施营养干预提供依据,现将贵州省2005年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05年9-11月对贵州省贵阳、毕节、铜仁、黔东南、黔西南、、黔南6个地区7~18岁中小学生共16 760名进行体质调研。其中汉族城市学生3 600名,汉族乡村学生3 600名,水族学生2 382名,侗族学生2 400名,布依族学生2 378名,苗族学生2 400名。 1.2 方法 按照1985年制定的《中国7~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2],以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对学生营养状况评价标准的修改意见为依据[1],将学生营养状况分为7类:(1)重度营养不良;(2)中度营养不良;(3)轻度营养不良;(4)较低体重;(5)正常体重;(6)超重;(7)肥胖。其中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以上为营养过剩,即超重和肥胖。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 在被调查的16 760名学生中,营养正常者10 687人,占63.76%;营养不良者649人,占3.87%;较低体重者4 193人,占25.02%;超重和肥胖者1 231人,占7.34%。 2.2 不同民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1。 营养不良程度与不同民族有密切关系(Hc=14.53,查χ2界值表得P 2.3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男生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显著低于女生(χ2值分别为38.31,41.91,P值均 2.4 汉族城乡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城、乡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05),城市学生较低体重率低于农村学生(χ2=5.77,P 2.5 不同学段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3个学段学生的营养不良率、较低体重率和营养过剩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8.89,306.69,108.54,P值均 3 讨论 此次调查采用中国学生体质调研组营养状况评价的修改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避免了以往因青春期突增及遗传等因素使身高发育较快的学生被误判为“营养不良”问题的出现。 从调查结果看,5个民族学生营养不良率与营养过剩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营养不良率和较低体重率除侗族外均明显低于水族、布依族和苗族,而营养过剩率除苗族外又明显高于水族、侗族和布依族。其他各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原因可能为不同的少数民族由于受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等原因的影响,大都生活在偏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民族教育总体水平不高,民族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与全省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应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提高生活水平,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改变闭塞的情况,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营养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还应制定民族教育投入的保障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要普及营养知识,加大对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宣传。 调查还发现,汉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与少数民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营养过剩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学生;汉族城市学生的营养不良率与汉族乡村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低体重率高于汉族乡村学生,营养过剩率也明显高于汉族乡村学生。这又与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趋于多样化,饮食粗细搭配均匀,农村及少数民族学生不偏食、不挑食以及参加劳动锻炼和户外活动多有关。城市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存在较多的不良饮食习惯,主副食品搭配不合理,加上经常看电视,操作计算机,体育、劳动、锻炼时间偏少等因素,致使超重及肥胖学生增多。 总体来说,男生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明显低于女生,而营养过剩率性别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民族学生除布依族外,男生营养不良率均明显低于女生,与有关报道[3]一致。其原因可能是部分女生为追求苗条身材,节食减肥引起营养素摄入不平衡,也与营养、膳食结构搭配不合理、饮食习惯不当、挑食、偏食、嗜零食等现象以及体育锻炼少有关;另一方面,女生较男生早进入青春期,由于月经引起生理性失血,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大,若补充不足则引起营养不良;另外,少数民族女生营养不良率较高还与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低和某些陈规陋习有关。 贵州省学生营养不良率及较低体重率有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高的趋势,而营养过剩率则有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降低的趋势,原因可能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加之中学生学习负担加重,体育活动减少,若不注意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素供给不足,则易导致营养不良。 综上所述,目前贵州省中小学生的营养问题仍有待解决,应制定合理的营养干预措施,继续以消除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为重点,进一步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提高学生的早餐质量,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有关的营养知识,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科学搭配和加工食物,改善膳食结构。此外,还应加强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学生。可通过发放健康处方,提供营养全面的学校午餐等方式来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198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417-422. [2]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2-158. [3] 曹玉洁,姬红蓉,杨岩松.青海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30-432. 【关键词】 营养状况;肥胖症;营养障碍;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1-1014-02 儿童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和学习效率[1]。为进一步了解山西省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发展动态,科学地指导学生保健工作,笔者对1995-2004年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1995-2004年山西省11个地(市)监测点校的7~18岁的健康学生为监测对象。城市中小学2 601所,县镇中小学4 458所;学生总人数为5 710 585名,其中中学生2 527 532名,小学生3 183 053名。 1.2 方法 按卫生部下发的《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要求的方法进行身高、体重测量。根据《1995年全国7~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评价,以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90%为营养不良,体重为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良好,超过120%为肥胖[2]。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1995-2004年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在4.73%~8.90%之间,平均为7.21%,1998年最高,1995年最低;肥胖率在2.53%~5.94%之间,平均为4.71%,2004年最高,1997年最低。见表1。 2.2 中学生与小学生比较 10 a间中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在5.29%~9.44%之间,平均为7.95%;小学生在4.15%~8.90%之间,平均为6.62%,中学生明显高于小学生(χ2=3 722.36,P 2.3 城市和县镇学生比较 10 a间城市学生营养不良率在5.73%~13.37%之间,平均为10.25%;县镇学生在4.53%~8.99%之间,平均为6.07%,城市明显高于县镇(χ2=2 960.35,P 2.4 10 a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10 a间营养不良率中、小学生分别上升了69.37%和113.00%,城市、县镇分别上升了109.00%和58.70%;肥胖率中、小学生分别上升了237.00%和63.80%,城市、县镇分别上升了445.00%和55.50%。见表4。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10 a间山西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总体上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均为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城市高于县镇。原因可能是中学生学习负担较重,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而且在校住宿较多,集体食堂就餐营养不平衡;城市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零、副食较多,且大多挑食、偏食,平时锻炼较少[4]。提示预防的重点人群应是城市学生和中学生。 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学生营养问题存在发展趋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学生营养问题却有增无减。提示对学生家长和学校相关人员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应是学生营养干预的重要策略之一[3]。 学生营养干预工作宜针对具体营养问题,山西省学生营养状况同时具有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2类问题。为此,在制定学生营养干预计划时,应区别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干预策略和重点措施[3]。 4 参考文献 [1] 叶广俊.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2. [2] 白呼群.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技术年报表技术规范.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30-32.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1995).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0-95. [4] 肖共兴,张麟婕.山西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2:43-44. 【关键词】下降原因;应对措施 1 前言 目前,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教育与体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现代化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学生的课程负担过重,学校运动场地及器材设施严重缺乏,体育课逐渐形成"空壳化",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口号等,这些都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学校必须加强学校体育改革,推广阳光体育运动,贯彻执行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提高学生体质。 2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2.1 教育观念落后,国家重智轻体,学生缺乏足够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学生的课程负担过重,压力大,时间几乎都被书本和作业所占用,很少有时间去自由支配,更别说进行身体锻炼,加上体育课本来就不太受重视,经常会被文化课占用,久而久之,在重智轻体的落后教育观念的作用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学校要通过教学计划和作息制度的合理安排,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2.2 体育课本身存在问题,体育教学模式格式化,放羊式教学形式依然存在。 小学内容,中学形式,大学牌子,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学上没有突破的问题,体育课上根本没有调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要进一步探索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方法和途径,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存在的问题,改革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与此同时,还应在体育课上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不仅能够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2.3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造成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引起学生体质下降。 在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的情况下,体育课犹如行同虚设。学生喜欢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由于无设施而开展不起来,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下降,不愿意动,造成身体体质下降。 2.4 学生及家长对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的良好支持态度导致身体体质下降。 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的项目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吃好、穿好,身体素质自然就提高了,用不着去锻炼。体育教师及家长是学生参与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师益友,家长密切配合学生学习健康保健知识,共同提供学习环境和条件,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可是一些家长及学生缺乏正确的健康意识和保健知识,对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无法引导学生完成体育锻炼。 2.5 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造成身体素质下降。 怕苦、怕累、怕受伤、怕不安全等不愿参加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是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独生子女增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学生娇气,不爱动,少锻炼,加上家长溺爱,生怕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出什么事故,不愿意参加大运动量的体育项目,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造成身体素质下降。 2.6 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睡眠不足是学生体质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贪玩,玩游戏等原因造成严重的睡眠不足,导致精神萎靡不振,身体素质一天天的下降。 2.7 营养膳食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直接原因 学生体质的好坏与营养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对于一日三餐营养的合理搭配。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时间的问题和身材问题不愿意吃早餐,导致体质虚弱,造成体质下降。学校家庭如果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营养和饮食重要性,就会影响体育锻炼,造成身体健康的危害。 3 面对学生体质下降采取的应对措施 3.1 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健康体育的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价值观,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2 加大投入到体育活动的经费,补充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的缺乏,建议大学本科四年都开设体育课。 3.3 学生体质下降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健康和事业,而且会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必须引起社会及家长的关注。社会新闻、媒体要宣传科学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大力普及体育健康知识,为学校的体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以便家长能够有针对性地、积极地配合学校的工作, 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健康成长2.3 在课堂教学形式上, 体育教师要更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争取使更多的学生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中,逐步树立参与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3.4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场地设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制定全面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尤其要加强健身类、球类及耐力跑等活动教学内容。 3.5 调整膳食结构,注意合理的营养搭配,为学生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保障。 3.6对一部分肥胖学生,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力度, 有针对性的对其安排内容进行锻炼。 3.7 加强课外体育锻炼,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