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惠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1年11月28日)
刘吉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惠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惠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1年11月28日)
刘吉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惠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惠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接续努力、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实干担当,为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党带领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标定了历史方位、时代坐标和前进方向。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谱写惠州新篇章。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内一流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惠州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国际形势,面对前所未有挑战,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谋划推动国内一流城市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正风反腐,攻坚克难、奋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全面进步。
——践行“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突出党的政治建设,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大干部群众心向总书记、心向党中央。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省委关于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聚焦发展实体经济,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全省第五城地位日趋稳固。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中海壳牌二期、TCL模组及整机项目建成投产,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广东太平岭核电厂、恒力(PTA)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世界500强企业聚“惠”势头迅猛,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增速领跑全省。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两番,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大幅提升,居全省前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上市公司大幅增加。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热火朝天,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扎实起步,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质量显著提升,发展势能持续集聚,向上突破的态势明显。
——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更加丰硕。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昂扬向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有声有色。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入选全国先行试验区,全市注册志愿者突破120万。《红色东江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等党史学习教育原创作品反响强烈,多部文艺作品入选省“五个一工程”奖,城市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大幅跃升。
——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加丰厚。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市46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15188户35546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特色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坚持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群众生活全方位改善。大手笔规划启动“丰”字交通体系建设,仲恺大道、隆生大桥等一批城市干道和桥梁建成通车,群众出行更加顺畅快捷。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显著,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阶段性任务圆满完成,首次夺取全国综治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全力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成功抗击“8·30”洪水、强台风“山竹”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力捍卫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绿水青山生态优势更加彰显。坚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打好蓝天保卫、碧水攻坚、净土防御三大战役,扎实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坚持大投入推动水环境大治理,实施供排污一体化改革,1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100%达标,城市建成区27条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水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变化,获得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高度肯定。坚持精准控源治气,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国重点监测大中城市前列。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交出一份美丽“绿色答卷”。
——全面从严治党更加严实。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层层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干部工作“五大体系”,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全面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实施镇村干部“大储备”,高质量完成县镇村换届工作。创设重大项目联合党委,党群服务中心实现镇村全覆盖。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实现本届市委巡察全覆盖,以“零容忍”态度清除一批害群之马,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更加巩固。
五年来,市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新时代党管武装、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民族、宗教、外事、对台、港澳、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实现新进步,形成党政军民团结一心、社会各界携手共进的大好局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还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一是发展不足仍然是最迫切的问题。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创新能力不强,土地、能耗等资源要素约束趋紧,发展的自主性、韧性、源动力不足问题突出。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县域经济不够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艰巨。三是社会民生事业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人口快速增长对教育、卫生、养老、托幼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的一些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覆盖面没有与时俱进。四是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涉房地产遗留问题较多,征地拆迁矛盾较为集中,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仍需高度警惕。五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些领域形式主义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复杂严峻等。这些问题,我们一直都在强调,一直都在致力解决,必须以抓铁有痕的韧劲,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同志们,回顾五年奋斗,我们砥砺奋进、豪情满怀,啃下了一批硬骨头,办成了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解决了不少老百姓久盼未决的老大难问题。我们狠抓发展的能力和信心更强了,想干事、能干事、干净干事的底气更足了,建设一流、竞逐一流的士气更高了。五年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最关键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航定向,最直接在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最给力的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600多万惠州人民的共同奋斗,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企业家和驻惠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的拼搏奉献!最令人感动的是,在艰苦卓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爱心企业家慷慨解囊、雪中送炭,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筑起了保护生命健康的钢铁长城,凝聚起惠州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此,我代表中共惠州市委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二、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创造性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历史方位,立足新起点,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未来五年,是惠州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放眼国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深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持续加剧,国际金融风险有所加大,世界经济低位震荡。聚焦国内,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动能深刻调整,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区域间竞争更趋激烈,城市竞合分化加速,以国内龙头企业主导的新一轮内需市场格局和产业分工加速重构。立足惠州,我们对外依存度较高,长期形成的外向型发展模式惯性较大,发展路径由外转内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我们狠抓实体经济,逆势加大投资,引进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实力不断壮大。总体来看,惠州正处在由量变积累到质变升华的关键转折期,保持良好态势、迅速向上则跻身一流,失速向下则沦为平庸。我们已经到了不进则退、下胜负手的关键时刻,唯有抢抓先机、主动出战,扎实办好惠州的事,以综合竞争力提升这个最大的确定性应对诸多不确定性,才能逆势突围、脱颖而出。
市委研究提出,今后五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1+1+9”工作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惠州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奋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就是为广东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这要求我们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发展能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省上游水平,城市综合实力迈入国内一流,真正成为比肩佛莞的湾区强市,成为强力撑起大湾区发展的新一极。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就是为广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重要贡献。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大总量规模,还要实现结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经济运行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竞争力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前列,跻身世界一流。
——打造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职责使命。这要求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持续擦亮惠民之州品牌,促进共同富裕,人民生活品质和社会福利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幅提升城市美誉度、影响力,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宜游、令人向往的现代优美花园城市,彰显青春活力新形象。
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确定了惠州“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的美好蓝图。实现这些宏伟目标,我们要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接续奋斗,深刻把握党百年奋斗“十个坚持”宝贵经验,全面总结惠州过去五年发展实践,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要始终铭记重托,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惠州大地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强化战略思维。自觉把惠州发展融入国家大局,把握时代脉搏,系统性思考,前瞻性谋划,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惠州跨越发展。必须深入解放思想,以快应变抢占先机。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快人一步、先人一招,在变局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聚力实体经济,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又快又大、以大带小、强链补链延链,建设新型工业强市。坚持创新实干、善干肯干。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领导干部带头上,敢于坚持斗争,甘于埋头苦干,勇于开拓创新,不搞形式主义,把定下来的事情一抓到底、干出实效。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发展步伐加快,风险就会放大。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有效防范应对风险挑战,确保大局稳定,行稳方可致远。
三、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融深融湾,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抉择。省委提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目标,惠州要找准定位,扬地利之优,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强化与广深莞协同联动,加强与港澳合作交流,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加强与深圳全方位对接。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加快深莞惠一体化,促进大湾区协同共兴。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携手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打造成为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不可或缺的一席。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高标准打造潼湖生态智慧区等合作平台,建设深圳创新资源首要承接地和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深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融合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提升融入大湾区发展实效。建好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基地,打造大湾区“中央厨房”。探索建立惠州与港澳特色合作平台,高标准建设港澳青年创业基地,营造适合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人文环境,促进惠港惠澳紧密合作。
强化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地位。发挥惠州作为珠三角连接粤东北及闽赣的门户作用,打造承东接西、连南带北的交通枢纽。要加快建成“丰”字交通主框架,完善“五横五纵”骨干快速路网,完成主城区“两环十射”快速进出城道路体系建设,建成鹅城大桥等新过江通道。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建成赣深高铁、广汕铁路惠州段,推动深惠城际和深汕高铁惠州段建设,推动城轨公交化运行,实现广深港惠“一小时生活圈”。高标准建设惠州千万级干线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高质量推进交通强国试点任务,构建高效畅通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港口兴则城市兴,惠州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港口大发展是惠州人民的美好夙愿。要下大力气破解障碍、统筹资源,努力把惠州港建设成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对内大循环、对外大联通”的重要枢纽。优化功能定位,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布局港区现代物流集聚区,推动惠州港从产业港向贸易港、产业港并重转型。统筹岸线、航道、码头等资源,盘活处置好港区历史用地,抓紧引进国际航运龙头企业,开辟更多国际海运航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海陆空铁”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打造大湾区乃至全国南北出海新通道。
推进县(区)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贯彻省委“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支持各县(区)依据自身基础条件、资源禀赋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科学构建“1+1+1”开发格局,着力提升惠城、惠阳中心城区能级,推动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发展壮大惠东、博罗县域经济,加快整体融入“一核”;推动惠东、惠阳、大亚湾沿海地区参与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和全省沿海经济带建设,促进产业全面对接“一带”;支持龙门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助力构筑“一区”。
新支撑要有硬实力,新极点要有新增量。惠州深度融深融湾已经启动,大交通带动大发展格局呼之欲出,我们要坚持内外并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巩固对外开放优势,打造贸易强市,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合中塑造优势、跨越赶超、不负使命。
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升级,建设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经过多年积累,惠州产业已到了由散转聚、由大转强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坚持创新引领,锚定“2+1”现代产业集群不动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惠州集聚了众多世界级石化巨头,既有炼化规模又有顶尖技术,还布局了新材料等中下游产业,最有条件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要发挥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三期、恒力(PTA)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做长做精石化产业链,加快推进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实现与大亚湾石化区隔墙供应,打造高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石化产业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
联动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数字变革越来越成为推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厚实,数字经济关联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数字化比较优势突出。要牢牢把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趋势,强化与广深佛莞等城市产业链协同,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产业韧性和核心竞争力。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做大做强超高清视频显示、5G及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鼓励企业集群式“上云用数赋智”,引进更多优质软件企业,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绿色数据中心落地,积极引育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平台等关联企业,前瞻布局VR/AR、信息安全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链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TCL、德赛、伯恩光学、亿纬锂能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走在前列,培育一批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企业、世界500强企业。
打造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能源领域是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的主战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成为关键举措。要统筹推进核电、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建成广东太平岭核电厂一期,推动二期工程尽快开工,加快海上风电、LNG电厂、抽水蓄能、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地热、氢能等新能源产业,电力装机总容量跃居全省前列。依托能源项目建设,推动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把能源安全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发挥惠州在大湾区中的电力输配枢纽优势,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坚持能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并举,加强能源战略储备,强化全社会节能管理,推动用能方式变革,提高能源储存、错峰调度、多能互补等高效利用技术,增强能源系统经济性和运行效率。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引领未来,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优化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培育一批技术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建立政银企风险分担机制,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坚持把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牛鼻子”,实施高企数量三年倍增计划,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依托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实施“惠”聚优才行动,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培育一批“鹅城工匠”,壮大高技能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打造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东江实验室等重大项目,谋划建设河桥科教城和稔平半岛清洁能源新技术综合应用试验区。
实现转型升级,不是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一日之功。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坚守工业精神,坚持聚焦“3+7”园区不动摇,坚持集群集约发展不动摇,坚持延链补链强链不动摇,全力打造以大带小、以小育大的产业生态,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
五、共建共治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社会转型加快,利益诉求多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我们要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发展富民产业,推动民生事业进步、城市品质提升、人民安居乐业,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打造各类人才向往的幸福家园。
擦亮惠民之州品牌。惠民之州是惠州享誉全国的城市品牌。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落实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等制度安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积极帮扶残疾人、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增效,关注和改善“夹心层”生活状况,畅通各方参与慈善和社会救助的渠道。提高“学有优教”水平,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让孩子们在校内学足学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办好中职高职教育,支持惠州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大力发展中医药等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健康惠州建设,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好用好县(区)“第二人民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公共卫生应急医院、精神卫生医院、特殊学校等建设。加强家风家教建设,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家门口”公共服务体系,让长者服务围着老人转,让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共同事业,着力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问题,满足各年龄段居民多元化需求,让每一位惠州人都能切身感受到惠民之州的关怀和温暖。
建设优美花园城市。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环境秀美,是有名的宜居宜游城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域统筹规划建设“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的优美花园城市,加强城市风貌管控和重要片区城市设计,打造“两江四岸”碧道,优化提升西湖及周边区域环境,建设舒适宜人的“城市客厅”。布局建设一批城市绿廊绿道,保护好古树名木,推动城市公园增量提质,建设一批特色公园,提升改造一批老旧公园。用“绣花”功夫实施城市更新,注重“盘活与复绿”,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成智慧公交、智慧停车场、道路畅通工程等一批惠民项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大城管格局,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让惠州更加聪慧、更加优美。
焕发岭东名郡时尚魅力。惠州不仅是宜居宜游之城,更应是宜业宜创活力之城。要把提升软实力与增强硬实力相结合,深挖城市精神内涵。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积极参与“海丝联盟”交流合作,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面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增加现代时尚元素,升级改造重点商圈、步行街等商业综合体,打造一批网红创意街区,鼓励老字号嵌入现代元素,高水平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打造文旅、商务、康养融合发展的新型消费集聚区,建设大湾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全国文明城市三年巩固提升计划,实现文明实践站所全覆盖,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典范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把创新创业基因和奋斗精神深度植入城市文化,绽放新时代岭东名郡现代魅力。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果。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制定“1+N”碳达峰实施方案,协同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加快绿色制造体系、绿色低碳园区、绿色低碳工厂建设,推动建筑、交通、农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实施“能效领跑者”计划,依托重大石化项目率先推动碳捕集技术应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实施空气质量保优行动,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守住“惠州蓝”。统筹全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共治,守好东江生命水、政治水。持续改善土壤环境,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治理,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加强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让绿水青山福泽惠州人民。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关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擦亮“一村(居)一警”品牌,促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提档升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村(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依法治市,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着力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确保法检两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体系。深化平安惠州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加强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快速处置,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加强信息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把惠州建设成为最安全稳定的城市之一。
奋斗者是幸福的。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建设已按下“快进键”,我们要用奋斗的汗水创造美好生活,用奋斗的故事唱响城市青春之歌,用幸福的欢笑奏出惠民之州的时代强音。
六、强化城乡资源统筹,以城带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农业农村是惠州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城乡资源,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同步推进“五大振兴”,实现乡村振兴走在大湾区前列。
优化城乡空间发展格局。乡村振兴不是把乡村变城市,而是要保留乡村肌理,留住乡风乡韵乡愁,让秀美乡村和繁华都市相得益彰。要科学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合理设置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坚决遏制城镇无序扩张,保住乡村风貌,留住绿水青山。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面积不低于160万亩。推动落实“一户一宅”,开展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对乱占耕地建房“零容忍”,也对村民建房刚需给出路。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三产深度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要发挥乡镇平台和支点作用,以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镇创建为抓手,打造生产加工、集散流通、品牌展销、农业科技等一体化产业链,扶持一批有运营能力的乡村电商,形成“生产在农户、基地在乡村、加工在乡镇、流通在县城、增收在农民”的乡村经济新模式。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扶持做强“丝苗米”“东坡荔”“三黄胡须鸡”等区域品牌,鼓励申报更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精细农业,做大渔业养殖、高品质海产品生产。要落实好保障乡村振兴用地、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乡村振兴比例等政策,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是寄托乡情、留住乡愁的精神家园,需要用心用情建设好、呵护好。要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九大攻坚”行动,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坚决防止人造景观过度开发、千村一面大拆大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促进乡村绿化提质增效。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保护好传统村落和特色村落,推动所有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要特别关注乡村振兴中的生态保护,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健全新型乡村生活体系。如何在山清水秀、恬静优美的乡村中,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现代品质生活,是乡村振兴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提档升级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设施建设,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优化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和健康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环罗浮山等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整合形成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和示范村。扎实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育新时代精勤农民。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过上现代新型乡村生活。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生命共同体。要强化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和镇委书记“一线施工队长”职责,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打造诗意田园和现代生活有机统一的乡村振兴样本,为大湾区增添更鲜亮的田园色彩、更丰富的乡村精彩。
七、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要见机处事,因势利导,大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着力优化管理模式、整合行政资源、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营造高效透明、公平公正、稳定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服务模式是全面优化政务环境的关键所在。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切实把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机关运行方式,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新型管理模式,站在办事者角度提升全周期服务,优化全链条审批,准确及时回应市场主体所急所需。深化“放管服”改革,放权力不放责任,强化全过程公正监管,确保下放事项接得起、管得住、用得好。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用法治为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推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推动优商亲商暖商,积极为企业松绑减负,有事必应、无事不扰。
提升整体行政效能。简政、放权、提速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基本要义。要树立整体政府理念,健全部门面对面协调解决问题机制,减少文来文往,打破条块分割,对于涉及多层级多部门事项,一件事授权一名领导、一个单位牵头,一抓到底,推动政务服务形成合力、协同高效。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推动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深度融合,打造“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办、并联办。完善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制度,提高“惠企利民”政策兑现效率,建设有利于企业更好发展的优良政务服务环境。
高标准完善市场体系。畅通市场循环,推进市场提质增效,关键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用心用情为中小微企业排忧解难,持续增强市场活力,以企业的更大发展促增长、稳就业、推创新。借鉴深圳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经验,分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加快培育发展技术、数据要素市场,推动要素资源有序流动、高效配置。要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围绕城建、交通、港口、水务等基础领域,集中力量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产业集团,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升国资国企保供稳价、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城市运营和社会民生的能力。
精神是时代和实践的升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关键在干部精气神,在能力素养。无论是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还是服务企业、为民办事,都需要我们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专业的素养,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凝心聚力谋发展,意气风发创一流。
八、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书写忠诚干净担当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业兴衰,关键在党。我们要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以实际行动忠实践行“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五个必须”,杜绝“七个有之”。健全政治监督常态化机制,强化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网络治理能力,坚决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惠州阵地。
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砥砺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深化“五学”机制,加强各级干部理论培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入脑入心。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成果,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榜样的力量和奋斗的力量。
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实施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为抓手,织密建强县镇村党组织体系。抓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作用,提高“两新”组织党建质量,深化拓展重大项目联合党委建设,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健全完善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加快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东江干部学院,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坚持在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线,发现使用年轻干部,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干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最大限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营造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的良好氛围。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落实省人才工作“五大工程”,全力优化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生态环境,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支撑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才强市,再现英才聚“惠”盛况。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始终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推动管党治党严起来、硬起来,坚决同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斗争。各级党委(党组)要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坚决纠“四风”树新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少开会、开短会,推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成风化俗。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加大对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深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建设领域不作为乱作为问题集中整治,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推动巡察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实现标本兼治。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重点对一把手开展日常监督、专项督查,健全领导班子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建设廉洁惠州。
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研究重大政策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全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全力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好对口援疆援藏工作,深化与黔西南州的东西部协作。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调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广泛参与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汇聚共同奋进的磅礴力量。
各位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要有新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1.“双区”
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个合作区”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2.“五横五纵”骨干快速路网
“一横”途经博罗、惠城中心区、东江科技园;“二横”途经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城中心区、空港经济区;“三横”途经仲恺沥林、惠阳镇隆、良井至惠东县城;“四横”途经惠阳新圩、秋长、沙田、惠东白花新材料产业园、广汕铁路惠东南站;“五横”途经大亚湾西区、石化区北侧、范和湾,接深汕合作区深东大道。“一纵”串联南昆山、罗浮山至潼湖湿地;“二纵”串联博罗、潼湖生态智慧区、镇隆、新圩至大亚湾;“三纵”利用小金河大道、经仲恺至镇隆;“四纵”连接龙门县城,利用金龙大道经惠城中心区,至惠阳、大亚湾;“五纵”串联东江科技园、空港经济区、白花新材料产业园。
3.“两环十射”快速进出城道路体系
“两环”指三环路、四环路+1号公路;“十射”指小金河大道+惠博大道、金龙大道、惠民大道、惠泽大道、惠澳大道、南山快速路、鹅岭南路+仲恺大道、金恺大道、永联路、江南大道。
4.“1+1+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指1个生态发展区、1个城市发展区和1个海洋发展区。
5.“3+7”产业园区
“3”指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等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7”指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
6.“九大攻坚”行动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九大攻坚”行动,即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攻坚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行动、种业翻身仗攻坚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农村供水保障攻坚行动、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渔港建设攻坚行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攻坚行动。
7.省人才工作“五大工程”
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战略人才锻造工程、人才培养强基工程、人才引进提质工程、人才体制改革工程、人才生态优化工程等“五大工程”。
8.“海丝联盟”
指中国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旨在通过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动形成关于海丝跨国文化线路的国内和国际共识,保护海丝遗产。
9.“1+N”碳达峰实施方案
“1”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N”指《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方案(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双碳保障方案(科技支排、能源保障、财政金融价格政策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责任编辑】李卓华 李拉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刘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