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关于增加市民运动场所和活动场所的建议

陈华信代表:...

陈华信代表:

您提出《关于增加市民运动场所和活动场所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开展全民运动健身工作的关心。收到您的建议后,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此建议列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俊领衔督办件,并督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该建议的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十三五”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情况

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要求,将全民健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大力推进,逐年加大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经费投入,全面推动全市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市级建有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1个,主体育馆1个,贵阳市市民健身中心1个;区(市、县)级体育场2个,体育馆4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4个(含在建项目),游泳池1个;建有“中天健身”“飞锐健身”“华腾荟”等本地品牌健身场馆。城市街道室内外健身设施数量达到1103个,覆盖率为100%;已完成乡镇农民体育建设工程项目75个,覆盖率为100%;已完成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1011个(其中建设全民健身小广场108个),覆盖率为100%;“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覆盖率为100%;区(市、县)及以上地区公共体育场馆数量及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100%,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99平方米。

二、2021年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情况

(一)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二期。截至8月份,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4%。主体育馆、热身训练馆、辅助服务用房等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毕,正在进行消防及空调系统施工;供电供水设施设备的安装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二)新建一批覆盖城乡的智能健身驿站和全民健身场地。按照覆盖广、收益人群多、方便群众就近健身等标准(多功能球场和智能型健身驿站覆盖周围人群达10000人),2021年贵阳市、贵安新区为民办“十件实事”中明确了将建成并投用10个智能健身驿站和20个多功能球场。截至目前,10个智能健身驿站和20个多功能球场,完成公开招投标工作,正在开展建设点场地勘验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十四五”期间,贵阳市将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结合全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整体工作部署,进一步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市民运动场所和活动场所建设,扎实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创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三感社区”。

(一)完善顶层设计。结合市民群众健身需求,抓紧编制完成《贵阳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贵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贵阳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25年)》等相关规划,从顶层设计上制定符合市情、特色鲜明、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惠及全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

(二)优化空间布局。结合全市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全面摸清全市体育用地情况基础上,制定公布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复合用地模式,增强全民健身优质资源供给能力。简化、优化健身设施建设审批程序,提高项目审批效率。特别是合理利用具备条件的公园绿地、河滩地、荒地、闲置地、废弃工矿地、体育公园、郊野公园、城市高架桥底等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鼓励利用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设施,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育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十四五”期间,建设一批智能化体育场地设施,到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以上。

(三)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场地。着力构建市、区(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持续建设一批贴近社区、贴近乡村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利民便民的健身设施,持续改造一批简易体育场地设施,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设施水平,补齐旧城区和乡村公共体育设施短板。尤其是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群众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合理利用城市闲置厂房、公园绿地及空置场所等空间兴办体育设施项目。

(四)推动公共设施开放。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向社会开放,新建居住区和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100%,体育部门场馆全面开放,学校和企业体育场馆有序开放。进一步创新城市居住区、社区及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维护机制,落实设施维护主体及责任,探索一条政府与村(居)民共同管理维护体育场地设施的新机制。

衷心感谢并欢迎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工作。

2021年9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胡海荣;联系电话:87987474)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