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城乡颜值高 瓷都展新貌

  绿地多了,空气好了,环境美了,五年来,景德镇市以“双创双修”为抓手,坚持城乡同步,注重内外兼修,以“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城乡环境不断提升,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全市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有面子更有里子   如果把城市风貌比作“面子”的...
  绿地多了,空气好了,环境美了,五年来,景德镇市以“双创双修”为抓手,坚持城乡同步,注重内外兼修,以“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城乡环境不断提升,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全市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有面子更有里子   如果把城市风貌比作“面子”的话,那么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就是“里子”。 改造后的春天花园小区   在珠山区里村街道罗家坞社区陶机小区,居民李阿姨告诉记者:“小区这几年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原来的小区脏乱差,从来不愿意在小区楼下多待一会;现在不同了,傍晚的时候,我总与邻居们一起,坐在凉凳上聊聊天,很是惬意。”   陶机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有3栋楼房,居民72户,面积约5000平方米,属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单位职工宿舍,小区基础设施十分陈旧。   该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冯典告诉记者,改造工程开始以后,小区内新增消防设施配置;楼道照明、洁化及杂物清理;屋顶防水渗漏、隔热维修;水电管线整理;雨污分流改造;道路修复改造;外立面粉刷涂装;增设停车位、非机动车车棚;修理绿化,增设绿化设施;小区围墙修复改造;增设健身器材、活动景观广场;更换庭院路灯,并且该小区是全市首个直饮水试点小区。   同样的变化,还发生在珠山区浙江路社区,昌江区西郊街道蟠龙岗社区、紫薇二期小区……近年来,我市共计投入16.5亿余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36个。同时,还坚持规划优先、民生为重,谋划和建设了学校、地下管廊、自来水厂、停车场、农贸市场、公厕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 治山理水留住乡愁   山是城市的脊梁,水是城市的血脉,治山理水要留住乡愁。   夏末秋初,天清气爽,在景德镇国家森林公园,不少市民正在公园内散步,有的还携上三五好友,在树阴下乘凉、聊天……一派悠然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现在每天都要来公园走几圈,这里不仅绿化好、空气好,还安静。”家住附近的市民李大爷高兴地说。 西河湾湿地公园   五年来,我市把保护青山绿水、完善城市功能、塑造特色文化作为城市“双修”的重要内容,以项目为抓手,用项目体现理念,用项目推动“双修”工作的落地。实施了一批“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项目。以“一江三河六山”为重点,依山就势、依水成形,高起点谋划推动了昌江百里风光带、西河水系综合治理、枫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显山露水”项目。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对建筑工地、烟花燃放、餐饮油烟、生活垃圾焚烧、道路扬尘治理、燃煤锅炉、搅拌站和粉磨站等进行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共计整治修复河道水系48公里;实施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拆迁建绿,新增绿化面积6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07平方米,市民出门50米见绿、500米见园。与此同时,我市还投资近70亿元实施了157个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全方位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等排名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田园美村庄美生活更美   变化的不仅是城区,在更广阔的乡村,美丽的画卷缓缓展开。   绿水青山、山花烂漫、茶园围绕,清晨时分,阳光洒下,史子园村如在画中一般。史子园是1966年7月于浙江省淳安县威萍镇迁移来的纯移民村小组。50载巨变,史子园从一片荒原变成安居乐业的村庄,如今,新农村建设让变化再一次上演。 史子园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盯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大美乡村目标,突出“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重点,坚持规划引领,项目依托,突出重点,协调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在村庄规划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做文章,更要注重“内外兼修”提升精神文明水平,积极探索和挖掘移民精神底蕴,推动村庄精神文明建设。   在史子园,以“弘扬精神、凝聚力量、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建设了党员活动室;收集极具年代感的照片和实物,配合文化墙,对跨越300公里的移民全过程进行了直观展示,完整将移民精神和农垦文化生动的展现出来,留住了村民们难忘的记忆和永远的乡愁。   五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市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村级红白理事会全覆盖,通过订立村规民约、推出“新风庭院”评选、开展“屋场夜话”交流、组建乡贤五老宣讲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提倡新事新办,使新时代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打造美丽宜居新瓷都   在农业农村部开展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短视频擂台活动中,我市排名全国第15名。乐平市被评为全省第二批美丽宜居示范县、村庄长效管护工作全省排名第八,浮梁县被评为全省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县、“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昌江区鲇鱼山镇江联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短视频擂台赛获环境优美型全国第四名。   成绩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我市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重要指示,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努力。   五年来,我市围绕“一带三线五边”(即昌江百里风光带;国、省道沿线,高速沿线,铁路沿线;城区边,园区边,景区边,矿区边,省、市界线边)的总体规划布局,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的思路,2017至2020年全市累计部署建设4103个新农村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9.19亿元;累计改路(含村庄主干道、入户便道)1356.04千米,改水61326户,改厕39638户,改沟1057.06千米,改塘365口,改民居1125栋,拆“三房”168.78万平方米,村庄“8+4”公共服务趋于完善,大部分村庄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村内及周边有了较大提升,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认可度高,满意率达98%以上。   乐平市后港镇大田村、浮梁县瑶里镇汪胡村、昌江区吕蒙乡蛇垄里村、珠山区竟成镇三宝村……瓷都的乡村,越来越美。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