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于当地时间7月26日19:30(北京时间27日凌晨1:30)开幕。作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综合体育赛事,无论是赛场上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还是提供技战术支持的专家团队,都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中国体育人首次参加奥运会始于1932年。那一年,著名男子短跑运动员、中国奥运第一人、民盟盟员刘长春在国家积贫积弱之际,...
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于当地时间7月26日19:30(北京时间27日凌晨1:30)开幕。作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综合体育赛事,无论是赛场上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还是提供技战术支持的专家团队,都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中国体育人首次参加奥运会始于1932年。那一年,著名男子短跑运动员、中国奥运第一人、民盟盟员刘长春在国家积贫积弱之际,以近乎悲壮的形式出征了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他代表中国向世界宣告:“奥运会,中国人来了!”从那时起,以他为代表的民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和教科研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赓续奋斗,为中国建设体育强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上海民盟体育界盟员,回顾他们的感人往事,一起向他们学习并致敬。
Olympic 2024
谢侠逊:以棋为戈的百岁棋王
谢侠逊(1887-1987)6岁从父学棋,10岁力挫温州棋坛高手,初露头角。为提高棋技,他来到象棋高手云集的上海,1914年后为《时事新报》“象棋栏”撰稿,选刊残局,担任《象棋》专栏编辑等。1918年,在上海青年会举办的全市个人象棋赛上激战全国名手,夺得冠军,被誉为“棋王”。彼时象棋比赛盛行,比赛时观众众多,他创造出介绍象棋比赛实况的竖立挂式大象棋盘,以便观众观战,迅速被各地所采用。1922年起,他精心研究前人的棋谱,出版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棋书《象棋谱大全》共12册,200余万字,出版9年间再版了9次,供不应求。此外,他编写了20余种象棋专著,被尊称为“棋坛总司令”。他还兼习国际象棋,1934年赴东南亚比赛,获得国际象棋冠军。
谢侠逊所摆“共抒国难”残局
谢侠逊奕棋或编棋谱都联系时事,赋于爱国内涵,以棋为戈,切中时弊。抗战期间,他寓居重庆,以棋会友,结识民主进步人士。他曾与周恩来总理纹枰对奕两局,并将一残局题名为“共抒国难”,发表在《大公报》上。由于他积极宣传抗日,曾遭国民党特务殴打致重伤。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第一、二届全国象棋赛总裁判长,中国象棋协会副会长,1955年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1957年5月加入民盟。1957年12月24日周总理来沪,曾接见谢侠逊。1983年,其一生所得汇编为《象棋指要》出版。1985年9月15日,上海市体委举行了庆祝他百岁寿辰的活动,举办象棋大师邀请赛等大型比赛。国家体委授予百岁棋王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沈体兰: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沈体兰(1899-1976)毕业于东吴大学,获理学士学位,曾任中华基督教全国青年协会学生部干事,并参加宋庆龄等人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九一八事变后又发起组织“时社”并参加救国会。他对体育强身健体健全人格的作用非常重视,任麦伦中学校长时,学校在建体育馆缺少经费,他率先捐出了父亲遗产3200元,建馆并添置单杠、双杠、鞍马、吊环等运动器械。1946年,他加入民盟,1953年任华东体委主任,1955年-1957年任上海市体委主任,还先后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上海市人大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上海市委常委等职。
1950年代的上海群众体育活动
任职体委主任期间,上海的体育工作在他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各区先后成立区体育运动委员会,上海市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体操、游泳等10个单项运动协会筹备会成立。上海体育学校建成开学,为国家输送人才打下了基础;《上海市羽毛球、网球、摔跤(中国式)、自行车4个项目的运动员等级制度试行办法》的推出,为运动员提升竞技水平提供了保障;室内溜冰场、弹子房顺利完成公私合营,让昔日的贵族运动走向全民;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队的田径、体操、举重、足球、篮球5个代表队与来沪的苏联、德国、罗马尼亚等国国家队进行表演赛……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在请进来的同时,他重视上海的体育队伍走出国门,以体育促进新中国的外交工作。
宣增镛:培养中国首位跳水世界冠军
上海医科大学体育学教授、基础医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宣增镛,1936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4年加入民盟,曾任民盟上海医科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委。这位理工科出身的教授在在中国的跳水界是一位传奇人物,一代“拳王”蒋浩泉是他的启蒙老师。在老师的影响下,他也有了有多重身份,既是优秀的A级国际跳水裁判,也是世界跳水冠军的启蒙教练,还是一位多产的体育理论科研专家。因为在业界的巨大影响力,他当选为世界跳水教练协会亚洲主席、中国跳水裁判委员会主任。
他1985年获全国优秀裁判称号,1987年成为国际裁判。在担任4届锦标赛、6次世界杯跳水裁判之余,他将实践进行总结,著《跳水竞赛组织与裁判法》,合著《中国跳水运动史》,还发表了《参加第26届奥运会跳水裁判工作有感》《做一个称职的赛场“法官”——谈跳水裁判员的职业道德》等论文。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72岁的他作为专家,以跳水组技术运行经理身份第三次参加奥运会赛事,志愿者的培训会上、比赛的现场上都有他忙碌的身影。2011年7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锦赛上,宣增镛表示:“上海办国际泳联世锦赛是一件大事,只要任何时候需要我做什么工作,一个电话我随时可以赶到,我的生命已经和跳水融合在一起,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宣增镛(左)和史美琴(右)
早年的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启蒙教练。1972年,在上海跳水队担任教练的宣增镛慧眼识珠,把在虹口少体校练习体操的史美琴招去练跳水。不会游泳更不会跳水的史美琴在宣增镛的鼓励和科学训练下,从零基础开始,成绩显著提高,3年后入选国家队。1981年墨西哥世界杯跳水赛中,史美琴一鸣惊人,成为中国跳水历史上首位世界冠军。史美琴还曾斩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亚锦赛及全运会等多枚金牌并两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退役后,史美琴从事跳水教练和管理工作,又培养出了吴敏霞、陈芋汐两位上海籍奥运会跳水冠军。
吴子彬:勇担“孤军营”篮球队教练
吴子彬(1911-1989)1935年毕业于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1948年任上海市男子篮球队教练,带队获第七届全国运动会篮球冠军。新中国成立后在在上海交通大学任体育理论教授,继续从事篮球研究、教学训练和裁判工作,并合编《篮球》一书。吴子彬1956年10月加入民盟。
吴子彬(后排左一)和孤军营篮球队
抗战初期,他曾在爱国青年中组织“V”篮球队,表示期待抗战胜利。1937年,当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退至公共租界“孤军营”时,感佩于官兵精忠报国的吴子彬不畏日寇威吓,挺身而出自愿担任“孤军营”篮球队教练。他时常带领将士们进行专业化训练,并多次和到“孤军营”慰问的各运动队进行友谊赛。精彩的活动既丰富了营房的生活,又锻炼了官兵的体质,更提升了他们的士气,这些活动一直延续到该批将士全部离开胶州公园为止。
徐本力:将系统科学理论引入体育
徐本力(1939-2020)出身于体育世家,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民盟上海高教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体育学院教授。1963年于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毕业后,徐本力亲身经历了中国走向体育强国的40个春秋,先后任教过体育理论、运动训练学、体育控制论、社会体育学、体育原理、学校体育学等近20门体育课程,是我国第一个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博士点——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本力是“运动训练学”和“体育控制论”两门新兴体育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内,他是最早将系统科学理论引入体育领域,并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先后兼任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会委员和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理事等40个学术职务,共主持了9项国家一级的体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课题。
徐本力于1991年10月入盟,热心盟务的他曾任三届上海市政协常委,提交了200多个提案,提案涉及体育、医疗卫生、教育、工业、农业等十多个领域,被誉称为“提案大王”和 “民生委员”。他多次在“两会”上呼吁要重视学校体育,他说:“体质和健康结合起来,才是学校体育的完整概念。”(徐本力口述实录:亲历中国走向体育强国的40年)
在上海的基层体育机构,还有不少为国家队输送人才的盟员,比如静安区第二青少年业余体校击剑教练员、国家级裁判员黄怡铭。他1987年7月从事击剑教学工作至今,亲手培养并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其启发式的执教风格以及比赛临场指挥时的睿智淡定获得击剑界的一致认可。他所培养的王智元、周昊昇、李澍寰、吴俊羲都入选国家队,并获得击剑、现代五项的世青赛、亚锦赛、亚运会、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冠军及前三名。2020年李澍寰入选中国奥运代表团出征东京奥运会参加现代五项,他在夺得杭州亚运会现代五项男子个人赛季军后,这次又将出征巴黎奥运会。
在急遽递嬗的历史中,每个人都是时代巨轮上一颗小齿轮,然而当齿轮互相咬合在一起时,其产生的力量将是无穷的。92年前民盟老前辈刘长春的遗憾,早已随着祖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和体育事业的高速发展而一去不复返了。为了中国的体育事业而默默付出着的上海盟员还有很多,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当世界体坛一次又一次地升起五星红旗,当国际赛场上一遍遍奏响中国国歌时,包括上海体育界盟员在内所有人,为祖国的荣誉接力奋斗、弦歌不断!
文字:商志刚
原标题:《在坐等奥运会开幕式?还是先点赞上海民盟的体育界名宿吧》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