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为确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毋庸置疑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经济增长潜力、创新活力、民众幸福水平乃至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须积极应对。
我国居民为应对老年生活做了哪些准备?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为确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毋庸置疑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经济增长潜力、创新活力、民众幸福水平乃至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须积极应对。
我国居民为应对老年生活做了哪些准备?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的财富储备和金融参与意识较强。绝大部分受访者选择用相当比例的余钱购买金融产品,反映出我国居民总体具有较好的财富储备和金融参与意识。在全体受访者当中,39.3%的受访者会将余钱的0%至10%(包含10%)用于购买金融产品;92.3%的未退休受访者购买过金融产品(包括银行储蓄、理财、保险、基金、债券股票、信托等),购买比例略高于已退休受访者。
居民养老规划意识提升
“2023年,受访者养老规划意识整体提升。调研显示,从未想过养老规划的受访者由2021年的21.5%下降至2023年的14.2%,三年间下降了7.3个百分点。”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毅表示。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受访者逐渐认识到,基本养老保险在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压力渐显。《报告》显示,60.5%的受访者认为,仅依靠基本养老保险不足以实现理想中的退休生活;70.3%的退休受访者表示“当前退休实际收入符合,甚至超过自己养老预期”,而未退休受访者对于未来退休收入预期相对保守谨慎。
正因如此,受访者认为,着手养老储备规划的理想年龄主要集中在31岁至45岁区间(60.3%),“青年早规划、中年多积累、晚年来享受”的养老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受访者对购买商业养老金融产品的积极性逐渐提高。收益保障和安全性是受访者购买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时的主要考虑因素,而信息约束和预算约束则是人们考虑购买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时的最大阻碍。
从实际情况来看,六成受访者购买过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其中,最受欢迎的三类产品分别是商业养老金(21.6%)、养老理财(20.0%)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19.8%)。
个人养老金潜在需求有待激发
值得关注的是,54.9%的受访者选择了个人养老金作为退休后收入的来源,其中41.1%的受访者居住的城市并不是个人养老金试点城市。这一数据反映出,受访者对“个人养老金”存在泛化式的误读。
从参与率看,受访者个人养老金实际参与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报告》显示,约35%的受访者实际参加了个人养老金,超过40%的受访者了解政策但并未参加。居民对个人养老金的了解程度和参与率,受收入、年龄、是否属于个人养老金试点地区的影响较大。
《报告》认为,受访者参与个人养老金的潜在需求有待进一步激发。受访者参加个人养老金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加退休收入、国家政策引导和节税;而不参加个人养老金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额外储备、产品没有吸引力和领取灵活度不够。
总的来看,受访者对个人养老金制度优化抱有较大期待,我国家庭的养老需求逐步从简单的“养老储蓄+理财”向更高层次的“养老储备+财富管理+老龄服务”过渡,税优和补贴仍然是支持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必要工具。受访者对提前支取养老金的关注也十分突出,这说明流动性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养老金的进一步推广。
除了个人养老金外,大众对养老金融产品配套服务具有多样化需求。《报告》显示,受访者更偏好专业机构/人士在线下向其介绍配套的金融服务,并希望在财富规划和产品推荐上得到专业人员的协助。在接受养老金融规划服务时,多数受访者更加偏好不付费或与基金管理费类似的付费方式。
养老财富储备需协同聚力
2024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正式公布。在新形势下,个人以及家庭更需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统筹考虑养老财富储备。《报告》从政策端、市场端、行业端提出了推动养老财富储备的建议。
政策端,要综合施策,协同聚力。《报告》认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从来不是单个孤立系统可以支撑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点和面,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优化第三支柱制度设计。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资本市场活力与韧性。打造家社医养支持体系。
市场端,要深化服务,融合助力。发展养老金融实际上是运用金融工具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创造财富增长价值。金融机构需要秉承信义义务,厘清战略定位、融合创新,提升产品创设及资产配置能力,用专业创造价值,用高质量的行动践行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行业端,要提升宣传,激发潜力。养老金融社会影响大、经营周期长、尾部风险高、风险点多,对经营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更高。通过金融教育提升国民金融素养水平,有助于促进养老金融深入发展,有利于维护养老金融消费者的长远和根本利益,有益于养老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杨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