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璧山波兰移民中介连换四个国家仍无法成功出国务工?中介:我确实没有资质

“央企以色列建筑工地直招、中建伊拉克招聘、马尔代夫国企机场项目……”一名出国务工中介的朋友圈里,每天都在实时更新发布各种“诱人”的工作机会,并配以项目概况图、工地现场图,最高月薪可超30000元。如此大好机会,怎能不让人心动?然而,当你联系上中介,一场骗局才刚刚开始。 近日,林先生(化名)向读特新闻记者报料称,他原计划通过中介公...
“央企以色列建筑工地直招、中建伊拉克招聘、马尔代夫国企机场项目……”一名出国务工中介的朋友圈里,每天都在实时更新发布各种“诱人”的工作机会,并配以项目概况图、工地现场图,最高月薪可超30000元。如此大好机会,怎能不让人心动?然而,当你联系上中介,一场骗局才刚刚开始。 近日,林先生(化名)向读特新闻记者报料称,他原计划通过中介公司到国外去务工,但交了5000元中介费后,对方许诺的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三个国家的工作都“泡了汤”。更令人意外的是,当记者致电该公司询问时,公司负责人竟直接回复:“公司确实没有办理出国务工业务的资质。” 中介朋友圈截图。 支付收据。 宣称可去十几个国家务工 需签署承诺“头脑清醒”的保证书 今年3月28日,试图出国务工的林先生添加了一名林州鑫荣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中介,为办理出国手续,他前后缴纳了5000元中介费。4月12日,中介安排他去哈萨克斯坦工作面试,并承诺4月20日左右即可成功出国,但最终未能成行。5月,中介再次推荐了一个白俄罗斯的项目,却又因为种种原因不了了之。林先生一气之下,拨打了12345进行投诉。 林先生与中介微信聊天截图。 “主要是我的护照一直被他们扣住,又不愿意给准确的出国安排,当初承诺的是可以快速出国务工。”林先生说。 4月27日,政府有关部门对此事回复称,鑫荣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只具备国内劳务经营资质,不具备出国劳务经营资质。 此外,该公司曾在2023年3月就被当地市场监管局下达过整改书,要求其停止超范围经营,并在同年9月被处罚。相关工作人员还告诉林先生,目前已经有超过200人受骗。 12345截图。 随后,林先生向中介质疑了他们公司的资质等问题,但该中介依旧安抚林先生:“我们是把你送到项目上安全挣钱,不存在套路。”随后,她再次推荐俄罗斯的出国项目,并保证这次月底前可以成功出国。 承诺保证书。 随后,林先生收到公司要求签署的一份承诺书,其中一条注明“本人承诺不得对任何人透露交中介费办理出国的,一旦信息泄露,造成的任何经济损失及后果,本人自愿承担全部责任,并自愿承担一切连带责任。”认为这份承诺书极其不合理,林先生拒绝签署,并要求退还中介费5000元。“但我们的出国群里,有很多人选择了签署承诺书。”林先生表示。 公司门口张贴的广告。 7月29日,林先生上门向林州市鑫荣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讨要中介费,却被工作人员告知领导不在,退钱需要申请上级劳务,随后报警。8月1日,该公司法人代表郝某到林州市龙山街道派出所人民劳动争议调解室与林先生进行调解,最终商议仅退还2500元,并坚称林先生有违约行为。目前,林先生的护照还在等待邮寄中,仍未归还。 退款截图。 对于此次协商结果,林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我相信了出国务工的骗局,耗费半年没有办法安心工作,只希望未来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样受骗。” 中介公司:我们确实没有资质 据企查查,林州市鑫荣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月,公司行业为“人力资源与就业服务”,法人代表为郝某,该公司目前有漯河和林州两家分公司。 企查查截图。 通过查询该公司的工商信息,读特新闻记者注意到,该公司的人力资源服务并不含职业中介活动和劳务派遣服务。随后,记者添加了该公司中介的微信,该中介告诉记者,目前有一个以色列的瓦工正在招人。除此之外,朋友圈还有几十个不同国家的务工信息,让记者去挑选心仪的来咨询。 中介推荐工作截图。 除此之外,在其朋友圈,记者还发现,该公司以传单、包装袋等各类渠道,对海外务工进行“无孔不入”地宣传,宣传页面上的工资达11000-32000元一个月不等。 随后,记者拨通了该公司法人郝某的电话。郝某表示,自己的公司确实没有办理出国务工业务的资质,但他们长期与山东赢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等其他公司合作,“我们只是递资料的,算是‘中间商’吧。”与此同时,郝某坚称是林先生违约在先。“让他签字也不签,催着急着要出去,现在出国哪有那么容易,这小伙子是真差劲。” 企查查截图。 记者通过企查查查询,发现郝某所说的山东赢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同样不具备办理出国务工的资质。记者拨打该公司的联系电话试图了解详情,但截至发稿,始终无人接听。 律师:提前核实资质,不可轻易交出护照 广东信琅律师事务所国际与新业态法律部主任、执业律师肖小月表示,在本事件中,林先生的合同权益、知情权、财产权、人身自由权(被扣护照)等合法权益均受到了侵害。“该公司不具备出国劳务经营资质,却发布招工广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关于职业中介机构资质的规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的规定。”肖小月告诉记者。 如何预防受骗、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肖小月提醒,对于过于夸大的宣传、过低的费用等承诺要保持警惕,切勿轻信。此外,务工人员需要对公司资质和合法性进行核实,看是否具备相应的经营资质和许可,是否有负面新闻或者被处罚记录,切记不可轻易缴费并交出护照。 她表示,经过前面的核实,即使在务工人员认为可信度较高的情况下,也需要在签约前仔细阅读合同中所有条款,尤其在合同中要明确约定公司义务及退款条款。“如果双方约定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工作,那合同中就必须清晰写明,超过多长时间,公司无条件退款,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同时,务工人员一定要保留全部证据,一旦发生纠纷,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 【读特新闻+】 7月,央视新闻曾报道一起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案件,涉案的三家公司以“办理出国劳务并承诺高薪”为幌子,诈骗被害人共计1152名,涉案金额1165万元。出国务工中介诈骗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消费者如何确认中介公司资质? 南通市商务局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处长陈伟在采访中公开表示,在商务部官方网站“机构设置”里面,选“合作司”,“在线查询”里面有一个“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名录”,点击第一个“企业名单”,所有合规的有经营资质的企业都能查询到。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可以向办理企业或商务主管部门查询项目确认函。 (读特新闻记者 葛墨含)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