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八场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建军: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
12月10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八场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建军: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二十八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省委教育工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正厅长级),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杨军;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侯文一;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梁宏宇。
首先,请省教育厅马骏厅长作介绍。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马骏: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我代表省教育厅,向新闻界以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更加牢固。省委、省政府统揽全局、把握大势,谋划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重要制度安排、重点改革任务,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力度、强度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省、市、县均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财政性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得到全面落实,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5%以上,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6%,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99.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6%,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在学人数超过百万,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升。
二是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把立德树人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年来,省委书记、省长率先垂范,省党政领导走进高校登上讲台,为师生讲授思政课70余次,形成我省思政品牌。在全国率先建立高校思政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率先成立课程思政建设联盟和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推进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持续增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扎实推进学校体美劳和科学教育,全省广大学生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是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更加充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适应学龄人口峰谷变化,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要求。五年来,建设认定普惠性幼儿园1286所,大力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2100所,持续加强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通过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通过高校托管、示范中学帮扶等方式,支持每个县重点办优办强一所公办优质高中,将县中打造成为支撑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全省中小学“5+2”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2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城区有需求小学“放心午餐”实现全覆盖,大中小学互联网接入实现全覆盖,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支撑引领的功能作用更加突出。省委、省政府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启动实施“百亿工程”,彰显了支持高等教育的坚定决心,极大增强了我们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底气,全省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历史性实现11个设区市全覆盖,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跻身“双一流”建设序列,3个学科进入国家“A”类学科,3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4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两院院士增至7人,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增至150人,国家和教育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增至42个,近百个产业学院实现全省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领域全覆盖,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成功转化落地。五年来,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近200万人,成为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是改革创新的生机活力更加蓬勃。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出台新时代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一系列根本性、引领性改革措施,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行稳致远。教育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双减”重塑基础教育生态,中考、高考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不断深入,“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有效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加强“留学山西”品牌建设,教育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切实以教育改革新成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各位媒体朋友,11月21日,省委常委会审定通过《山西省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11月29日,全省教育大会胜利召开,发出建成教育强省的动员令,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省,努力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优质教育新高地,创新人才集聚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样板区。
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引领方向,使命催人奋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锚定建设教育强省总目标,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力争在立德树人实效上取得新突破;二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工程、高校科技创新工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力争在提升服务支撑山西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教育数字化推进工程,力争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四是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实施卓越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力争在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上取得新突破;五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高校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程、教育合作交流深化工程、平安校园建设工程,力争在持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上取得新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作出教育贡献。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建军:
感谢马骏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按照惯例,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人民网记者: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请介绍一下新时代山西省思政课的建设情况。
省委教育工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正厅长级)、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杨军: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着力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提高。
一是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三进”。省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思政课建设,省领导带头到高校讲思政课,形成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思政课主渠道,全覆盖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是全面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成立全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分课程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打造一批省级一流思政课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对省域内高校思政课建设情况全覆盖评估工作。常态化分学段组织集体备课,定期举办省级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引导思政课教师更加投入教学。
三是全面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立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托山西师范大学建设省级一体化教研中心,以1所省属本科高校牵头、1所驻地高校参与,对接1个市的方式,建立覆盖全省11个市的一体化市校区域协作机制,凝练25个大中小学思政课“同讲”课题,推动各学段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四是全面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出台《加强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单列招聘计划,设立专项奖励性绩效。培育建设1个国家级、8个省级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研修基地,实现省级全员轮训。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青年骨干访学研修行动,推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单列。五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增长77.5%,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总量得到有效充实,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五是打造“大思政课”优质平台。高校新增7所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总数达到12所;今年,山西大学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了我省零的突破。启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战略联盟建设,省内高校马院与全国重点马院开展全方位结对共建。与省纪委监委、省文物局等8部门联合设立67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了廉洁教育思政课、思政校车等“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有效促进“大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请问山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怎么样?关于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何举措?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侯文一:
感谢您对基础教育的关心。基础教育点多面广战线长,关系千家万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持续增加经费投入,基础教育阶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全国排名连年进位,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小学和高中生均一般公用预算教育经费在中部六省中位列第一,初中位列第二,有力保障了事业健康发展。
我们持续开展了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工作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学前毛入园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持续提升,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在义务教育阶段,深入开展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每年新改扩建一批公办寄宿制学校,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持续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
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占比超过70%,有效缓解群众升学焦虑,支持每个县至少办好一所公办高中,在53所中职学校开展普职融通试点,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2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有力保障了适龄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
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为抓手,建设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
“扩优”,就是扩大优质资源覆盖,工作措施主要有:适应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指导市县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布局结构;学前阶段继续扩大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等措施,办好一批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高中阶段进一步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县域高中振兴,探索建设一批科技、艺术、体育类特色高中。总之,就是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望。
“提质”,就是提升教育质量,主要措施有:深化考试综合改革,切实扭转“分数至上”的评价导向,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推进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让孩子们在学校学足学好;加强学校体育活动,推动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让孩子们“眼里有光、身上有汗、脚下有力”,健康茁壮成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完成学龄人口“渡峰”后,分阶段探索小班化教学,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谢谢!
央广网记者:
山西省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针对性的具体举措和安排?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 王东: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肩负着为区域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不断优化育人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办学基础更加坚实,产教两侧更加融合,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得到拓宽。
新建2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中—高—本”办学体系初步形成,职业教育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所有领域“两个全覆盖”。4所国家“双高”、10所省级“双高”和62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任务进展顺利。成立10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4个冲击国家级和8个重点支持的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38个服务区域产业的省级特色产业学院。支持建设一批品牌专业、高水平实训基地。推进职普融通,面向全省53所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公布70个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创佳绩。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全面推动我省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色产业学院,推动实体化运行、产教供需对接、教学资源共建。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聚焦重点产业链,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快速响应人才需求,促进专业结构精准对接产业结构,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
二是以融通贯通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深入推进综合高中试点班教育教学,组织职业体验中心根据职业分类面向全省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教育。继续深化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培养,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搭建中高职学生成长“立交桥”。
三是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德技并修。深入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强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建设一批特色专业群、特色专业和高水平实训基地。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加强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师资、金基地“五金”建设,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四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加快建设“少而精”的中等职业学校,推进办学类型相同或专业重复较多的职业院校整合重组。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社会与法治频道记者:
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提出,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步伐,为山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请问接下来省教育厅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有何打算。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金碧: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全省教育大会明确要求,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更好发挥高等教育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当前我们正在深刻领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紧制定高等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有以下四方面考虑:
一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让高等教育更加贴近经济发展主战场。优化空间布局,结合我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布局和山西产业地图,配置高等教育办学资源;提升办学层次,加快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和授权学科培育,推动研究生教育“扩容提质”;推动分类发展,以有效的分类评价,引导全省高校分类定位、各安其位,走特色路、打优势仗,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争创一流、争做贡献。
二是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让高等教育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实施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高标准完成“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加快培育第二梯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增设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形成与我省转型发展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专业迭代升级,以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一批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和核心师资团队。
三是打造人才培养新范式,培养大批“留得下”“用得上”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我省高质量发展急需,配合产业链和专业镇建设,打破学科、院系、校际壁垒,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专业特色学院。面向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未来技术学院。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布局建设一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四是壮大高校科技创新力量,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添活力增动力。整合重塑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优秀人才,培育优秀团队,提升高校“揭榜挂帅”能力。用好“1+N”人才政策,建立战略科学家梯队,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加强有组织科研,强化产学研合作,集中力量破解高质量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深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国家大学科技园与“晋创谷”联动机制,让更多科技成果快速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书架到货架,从潜在生产力变成现实生产力。谢谢!
中新社记者:
请问,山西省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马骏: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优先谋划、优先支持、优先保障,省委常委会每年都专题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呈现新气象、发生新变化,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一是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率先推行师德承诺、从业禁止和准入查询等制度,建立起覆盖全学段、全职业周期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加大优秀教师选树和荣誉表彰力度,连续两年评选省特级教师197名,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粉霞、许军则、安慧霞,“全国最美教师”张杰、王秀秀、王力群,“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等10个团队,全国“两先一模”吴宝军等123名先进个人为代表的优秀教师,今年教师节我省9名优秀教师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二是不断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全覆盖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推动优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增加中小学中高级岗位近5万个,教师职称晋升通道更宽,获得感更强。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将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由75项压减到10项,为中小学教师营造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良好环境。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支撑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推进高校人事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将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至高校,激发教师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持续完善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全省构建起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完备的师范教育体系,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倍。五年来,通过多元培养补充机制,累计为中小学补充教师8万余人,小学、初中、高中生师比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面构建基础教育“三级三类”教师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区域教育发展种子骨干队伍。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累计培训60万余人次。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由16%提高至27%,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力支撑。持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模式。
四是切实保障提升教师地位待遇。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长效、联动“两项机制”不断完善,全省域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深化高校内部薪酬分配改革,对“高精尖缺”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种灵活分配方式,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育在档次和数量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各级党政领导每年坚持慰问一线教师,拿出真情实意,推出一揽子尊师惠师举措,全面提升教师的尊严感、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实施卓越教师建设工程,持续写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这篇大文章,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夯实教育强省建设基石。谢谢!
黄河新闻网记者:
我省2022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明年将迎来新高考首考,备受社会关注,我想问一下,改革目前有哪些进展,下一步还有哪些措施确保改革平稳落地?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 梁宏宇: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高考综合改革是党中央着眼于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纳入工作要点,省政府连续三年将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省、市、县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高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推动改革各项任务按时序扎实推进。
一是完善配套制度。印发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意见、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分数转换办法等配套文件,建成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形成了我省高考综合改革“1+N”的制度体系。
二是改善办学条件。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持续增加经费投入,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持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全省普通高中生师比达到10.6:1。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教学能力提升和新高考备考培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全省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工作在2023年秋季开学后平稳启动。
三是加强能力建设。成立山西省教育考试命题中心,组建学科秘书和命题专家队伍,启动教育考试命题基地建设,完成标准化考点、考场数字高清改造,国家教育考试综合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完成全省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在实现“平安学考”目标任务的同时,锻炼了考试队伍,提升了考试组织能力。
当前,我省高考综合改革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为确保改革平稳落地,我们定于2025年1月至4月组织开展新高考适应性演练。届时,考生、中学、高校、考试机构全主体参与,考试组织、计划编制、志愿填报、投档录取全流程演练。目前已完成考试报名与考场编排工作,2025年1月3日至5日组织考试,随后进行评卷,2月公布成绩,3月填报志愿、投档录取,4月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新高考考试招生录取工作方案。同时,我们将全力做好新高考信息采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计划管理、投档录取等信息系统的转接切换、安全检测和压力测试工作,确保招生录取万无一失。我们将针对新高考志愿数量增多,填报难度加大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志愿填报服务系统,采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手段,为考生提供往年录取分数、排名查询、志愿推荐、职业发展等信息,全面提升新高考服务保障质量,让考生放心、家长安心、社会满意。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建军:
非常感谢省教育厅各位负责同志出席我们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