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总结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总结...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经纬线判读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2、识图   (1)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2)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4)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5)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6)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3、太阳活动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4、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5、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   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   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6、晨昏线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7、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8、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9、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10、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11、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12、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   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3、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14、时间计算: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5、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6、日期分割: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日照图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A、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B、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C、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D、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E、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F、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A、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B、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C、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D、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19、太阳高度线图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A、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B、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C、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D、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20、对流层   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1、平流层   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22、大气的热力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2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24、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25、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26、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7、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28、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2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30、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一、荒漠化   1、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干旱特征的成因: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加上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3、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   4、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盲目垦耕,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近代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现代由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问题思考】   1、议一议: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   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2、想一想: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阻挡难以深入。   (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阻挡在外。   (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   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3、想一想: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一、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七、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九、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十、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十一、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③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十二、南极:   1、酷寒:   ①纬度高,热量小;   ②海拔高,降温幅度大;   ③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2、干燥: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陆地面积大;   3、烈风:平均18m/s,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   十三、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工业布局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从污染物的类型考虑,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应布里在居民区盛行风向下风地带的郊外。   在季风区要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至于吹到居民区。在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应有绿化带。以便净化空气。需要大量工业用水、又要排放大谙污水的工矿企业,工厂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2)城市工业布局要符合工业布局的原则。   如: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摆放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大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一时又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具体地说,应布置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风”范围以外,)并考虑到盛行风向的`影响。   (3)要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区域综合治理。   某些工业部门产生的“三废”有可利用的部分,可在附近布局配套工厂就近加以利用,将污染物有效地控制在生产过程之中,使一个工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工厂的资源、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如某地区,铜矿和煤矿资源都比较丰富,拟建铜矿冶炼厂,同时建火电厂为其提供电力。但铜矿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企的二氧化硫,火电厂排放的“废气”中,有大觉的粉煤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二氧化硫是制硫酸的原料,而粉煤灰也可用来制造建筑材料,所以在附近建硫酸厂和粉煤灰建筑材料厂。   (4)还要考虑到地形的影响。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要布局在盆地或谷地中,耍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以免污染物难以扩散而造成污染事故。   (5)设置卫生防护带。   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里防护带,植树造林、可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6)作无害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建立焚烧炉或深埋废清;增加除尘装置和化学手段,清除烟尘和有害气体。   有些工业部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电子、感光器材、精密仪表、航天工业等,需要建立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周围可种植防护林加以保护。   1、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问题:   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源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国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问题。(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3、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   (1)有利影响: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条件,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不利影响: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就业困难,事业人数增多   4、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   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对迁出地影响: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答题经验总结07-19 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05-08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03-26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06-03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1-24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07-05 高考冲刺地理复习计划09-07 高考冲刺地理复习计划09-24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09-03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5-26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