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消费贷款,走入死胡同?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金融界定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事后看,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推动了金融普惠化,改善了用户体验,唯独对风控提升无能为力。风控能力上不去,客群...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金融界定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事后看,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推动了金融普惠化,改善了用户体验,唯独对风控提升无能为力。风控能力上不去,客群的扩大、规模的提升带来的效果就如同“小马拉大车”,不可持续,容易出事。无论是P2P的爆雷,还是早期现金贷的高利贷化,都与此脱不了关系。

风控能力的提升,需依赖金融科技。在科技赋能下,风控能力与业务规模同步提升,金融创新发展才变得可持续。所以,2016年之后,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从互联网转向金融科技,这并非是改名游戏,而是核心驱动力的改变。

正是意识到科技成为行业发展主要驱动力,自2017年起,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愈发密切,金融科技成为连接二者的纽带,金融科技部门也一跃从成本中心变成了营收中心。

大的互联网巨头,纷纷设立金融科技事业部;大中型银行,也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科技输出,成了行业潮流。

201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要“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在官方语境层面,金融科技正式取代互联网金融的地位,互联网金融已翻篇,科技开始引领未来。

相比互联网的应用仍局限于C端,金融科技还能有效赋能B端,开启了供应链金融、小微金融的新风口。

举例来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供应链本身可衡量、可分析,全面增厚传统供应链的“物流、商流、信息流”等数据价值,为供应链金融创新打开空间。物联网从信息层面促使了“物”的觉醒,而区块链则从信任层面缓解了“确权”难题。

当供应链引入区块链,类似于在一个真实交易环境中叠加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虚拟系统,两个系统同步反映交易历史。基于区块链的虚拟系统无法随意删改,与现实场景中的真实交易平行推进,大大缓解了多方参与带来的“陌生人”信任问题,使得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摆脱对核心企业确权的依赖,还能“穿透”多层交易结构,将信用赋予远端供应商和经销商。

此外,将区块链引入供应链,还能显著降低金融机构操作成本,继而为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创造空间。区块链属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天然具有跨组织协调功能,而区块链自身的时间戳、加密等机制,又容易让各方就链上信息的真实性达成共识。

所以,区块链天然可以促进跨组织节点之间的信任关系,与供应链金融具有内在适配性。

当区块链与物联网结合时,既增厚了数据维度,又解决了数据真实性问题,还能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土壤,将供应链金融创新推向新的阶段。

作为从业者,回顾过去五年行业的发展,常有恍惚之感:变化来得太快、转折也来得太快。但梳理行业脉络不难发现,发展始终是连续的,现在脱胎于过去,没有早几年的互联网金融,也就没有这两年的金融科技。

当前,金融科技火热依旧,互联网金融已少有人提起。二者的确存在很多不同,但一脉相承的内核没有变,这个内核,就是金融创新与行业竞争。正是创新与竞争的相辅相成,推动着金融业不断持续向前!

【钛媒体作者介绍:本文作者薛洪言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本文刊于2020年8月3日出版的《财经》杂志金融科技专刊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