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移民搬迁怎么写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产业基地里,群众实现务工增收;安置小区里,整洁有序、设施齐全,优美的环境为群众生活增色添彩;便民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认真解决百姓诉求……行走在全南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呈现出来的是一派产业兴旺、村容整洁、活力满满的喜人景象。   记者在全南采访时,听到当地群众把易地搬迁新...
  产业基地里,群众实现务工增收;安置小区里,整洁有序、设施齐全,优美的环境为群众生活增色添彩;便民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认真解决百姓诉求……行走在全南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呈现出来的是一派产业兴旺、村容整洁、活力满满的喜人景象。   记者在全南采访时,听到当地群众把易地搬迁新生活唱进了歌中:“都说新家好,楼高路宽广,干部走访勤,有事社区办,暮耕微田园,离乡不离土……”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近年来,全南县创新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一”模式,即有一个精准到户的监测帮扶机制、有一个就近就业的产业基地、有一个离乡不离土的“小微菜园”、有一个“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有一个宜居和美的社区环境,在公共服务、社会融入、促进就业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   强帮扶 完善机制更用心   “近些日子身体好不好”“有困难要跟帮扶干部说”……炎炎夏日,在全南县陂头镇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帮扶干部曹煌辉、袁小建走进肖美英家中,仔细询问其家里生活情况。从原村庄搬出来5年多,村庄、社区和挂点帮扶单位的“双向帮扶”从未间断,这让肖美英和村民们心里暖意融融。   陂头镇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处于圩镇中心位置,有搬迁户104户380人。“推动‘两不管’‘两头松’变为‘两地管’‘双落实’,搬迁群众才能在新家园过上踏实日子。”陂头镇党委书记钟路财作为安置小区“点长”,道出了让搬迁群众安心生活的秘诀。除了过问搬迁群众的困难与需求,“点长”还负责召集驻村第一书记、专职管理员、帮扶干部参与防贫监测研判,对达到“防贫监测负面清单”5项以上评判要素的,进行重点研判帮扶。   入民户、访民情、听民意,帮扶工作落在实处。结合“每月回访+重点研判”常态监测机制,安置小区所在的村党支部书记和1名专职管理员按月上门走访,重点关注搬迁群众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产业发展、就业务工、人均收入5个变化和政策享受、结对帮扶、社区融入、诉求解决、突发困难五种情况,并及时进行帮扶。   惠民生 满足需求更细心   花开瓜熟、菜香满园,微田园与建筑楼交织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的菜地有30多平方米,就在楼下,蔬菜不用花钱买了。”搬迁到南迳镇安置小区后,73岁的钟水凤每天都下楼打理菜园,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易地搬迁后,对土地的留恋成为许多老人难以割舍的牵挂。为此,全南有效整合安置小区周边空地打造“小微菜园”,同时开展技术指导、消费帮扶等活动,满足搬迁群众“种地乡愁”。   “别小看这些仿真花,出自我们的手,却卖到了国外。”同是搬到南迳镇安置小区的刘小兰告诉记者,帮扶车间工艺品销售市场广阔,她们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每月收入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立足产业资源和人口聚集优势,该县把产业链延伸到搬迁安置小区,引进生产工艺品、包装盒等的帮扶车间6个及产业基地5个,让“有空闲、劳力弱”人群不再“无处安放”,100余名搬迁弱劳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超1200元。   促融入 做强服务更贴心   7月14日一早,中寨乡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群众李彩莲拿着扫把,将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我经常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不仅大家关系更和睦了,还能兑换积分。”   易地搬迁的群众要融入新生活,会面临不少难题。全南县在安置小区成立党支部(党小组)和居民理事会,每栋楼选定一名楼栋长,制定《住户自治公约》《社区文明公约》,常态化评选道德先锋、文明卫生家庭,以积分兑换的形式激发群众共建共享活力。   从建车棚、改造排污管道到安装车棚充电桩、小区监控及消防设施,再到建图书室、文娱活动室、孝老食堂、托幼学堂等,全南着力补齐小区服务设施短板,让生活在这里的搬迁群众享受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   走进中寨乡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便民服务中心,陆续有群众前来办理业务。“很便捷,搬迁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办好各种事项。”该中心工作人员吴小花说,居民医保、养老保险等34项“直接办”“代理办”常办事项,可在小区一站受理办结,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工作人员可以“跑腿代办”。   如今,舒适的环境、便捷的生活、贴心的帮扶,让搬迁群众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张美霞 全媒体记者 焦俊杰)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