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上海探索老龄化社会“新基建”

新华财经上海5月18日电(记者胡洁菲)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数据显示,截...
新华财经上海5月18日电(记者胡洁菲)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5.2%;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81.98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5.8%。 对每一个人来说,老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这一过程可以变得更有尊严感和幸福感。如何在承担“托底”社会责任的同时,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使养老产业真正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近年来,上海积极运营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大力探索智慧养老的落地,取得了一定成效。 “老”有所呼,我有所应,智能设备更“懂”你 养老既是大民生,也是大产业。来自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而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统计表明,我国养老护理员仅有30万,远不能满足需求。 智能设备的出现,解放了一部分传统的养老照护员。 在浦发集团运营的周家渡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智慧养老的概念初步落地。大厅内,各类养老器械和辅具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小型老博会”,每天吸引大量老人前来体验。 与此同时,在三楼智能照护样板间内,记者看到了可使用AI语音控制的窗帘、可前后左右翻转的智能床垫、方便老人坐浴的洗浴设备等。 “上海老年人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都有一定需求,后期我们希望提供多样化的智慧养老项目。” 浦发集团总经理陆基说。 “归根结底,养老是服务行业,落脚点还是一个‘人’字。”在陆基的蓝图中,要做好养老产业,能打的“牌”还有很多。据悉,目前浦发集团正在进一步挖掘存量资产,针对老龄化社会的不同需求,进行适老化方案研究,如打造青年人和老年人代际融合的长租公寓等。 而在上海长宁虹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由人工智能开发的烹饪机器则深受老年人的喜爱。 搭载烹饪的移动餐车,通过冷链配送、餐车现场烹饪,每天每辆餐车可提供500至800份餐食。此外,餐车机器还被植入了八大菜系的开发程序,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 “我们不仅要满足老人基本需求,更要满足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老人们提供更加个性化、便利化的服务。” 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针对老年人“现制现售堂吃”的就餐需求,像这样的移动餐车,虹桥街道在虹桥的东西片区分别投放了2台,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广。 更智能、更高效,社区大脑让养老更安心 一个手环,就找到了离家的失智老人;一部手机,就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燃气泄露事故……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智慧养老场景在上海的丰富度正不断提高,也使得照护老人变得更轻松。 2020年7月,家住西三居委的独居老人顾阿姨凌晨4点起床煮粽子,因忘记关燃气,差点酿成悲剧。但好在锅内水一烧干,家中报警器随即发出鸣叫,同一时间,报警信息出现在居委干部手机和城运中心的平台。随后社工及时到达,解除了危险。 顾阿姨的案例是上海市近年来大力推行社区大脑的成果之一。据了解,目前上海中心城区正积极发展社区大脑,为居家老人提供精准实时保障。 如普陀区为社区独居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联普陀居家安全智慧套装”,全年报警2399例,人工上门处置553例,处置完成率100%;虹口区打造智慧养老“云网端”,集成指挥调度中心、数据中心、健康云等12大板块,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服务。 虹口区还开通了“曲阳生活e点通”网上服务平台,平台覆盖社区食堂、生活易购、家具维修、文娱活动、医养结合、居家出行、代办跑腿、便民服务等八大类功能。居民可通过“随申办市民云”APP进入“曲阳路街道旗舰店”,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服务。 针对留守老人多、地广人稀和看护力量薄弱的问题,上海郊区农村开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以信息化手段让老年人能得到全天候帮助。例如奉贤区推进智慧居家养老项目,借助“智能腕表”让老年人获得居家生活监测、应急救助、定位、健康管理等服务。 为加速推进上海市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去年4月,《上海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2020年版)》发布。上海市民政局从应用场景出发,根据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和街镇社区等多方面需求,梳理形成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涵盖安全防护、照护服务、健康服务、情感关爱等四大类。 清单中,具体应用场景包括老年人防跌倒场景、老年人紧急救援场景、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老年慢性病用药场景、老年人卧床护理场景等。这些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正在上海各区陆续落地。 面向未来,人文、科技可能性进一步拓宽 养老产业不仅关乎当下的需求,更关乎未来。近年来,上海市还积极通过金融、政策创新,让优质、低价的智能设备进入千家万户。 最近一段时间,在家人眼里,家住上海中心城区徐汇田林街道的82岁老人王菊仙明显开朗了起来。小脾气发得少了,笑容也多了起来。 王菊仙的女儿认为,老人变开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最近租了一个智能轮椅。前些天,王菊仙了解到家附近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邻里汇”有康复辅具租赁,4个万向轮、能坐能躺的智能轮椅政府补贴后每月只要100元,就赶紧让女儿陪同去租了一个。 “有了轮椅就能随时参加小区里姐妹们的聚会,再也不用闷在家里四面朝墙了。”王菊仙说,老年人也有社交需求,如今坐着租来的轮椅去赴约是她每天必做的事。 在徐汇区田林街道的“邻里汇”,记者看到,智能洗头机、膝盖辅助器、智能轮椅等各类康复辅具悉数在列。试试洗头机、测测血脂血压……每天来体验的居民络绎不绝。 除了在应用端加强智慧化养老的投入外,对产业扶持也在同步加速。 “随着社区应急体系、养老体系与‘智能+健康’、安防、护理科技的快速融合,智能技术正在成为养老社区的运营保障。”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田丰认为,未来十年,以5G、AIoT、AR为代表的社区人文科技双升级,正在推动我国老龄事业新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此,上海宣布将打造浦东张江地区养老服务机器人“智能谷”,加强项目招商与政策服务,孵化国内顶级的医疗服务机器人企业,培育养老相关机器人产业链集聚生态区。 例如加速实现与老年人相关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设备智能化,通过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帮助老年人对健康医疗数据进行收集与跟踪,从而更好管理健康等。 此外,上海也引导企业扩大适老化智能设备供给,全面普及以语音为核心,结合眼神、手势等多模交互的人工智能助手,将其搭载到老年人常用的设备中。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