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十三、2023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河南省赛在洛阳理工学院举办

近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布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等441个专业认证结论的通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完成了学校自评、自评审核、专家组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等程序,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有效期6年(有条件),具体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8年12月。这是我校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之后第二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
近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布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等441个专业认证结论的通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完成了学校自评、自评审核、专家组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等程序,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有效期6年(有条件),具体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8年12月。这是我校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之后第二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是我校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对专业认证工作在政策上、经费投入上给予了全面支持,充分调动了二级教学院部和教师参与专业认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校也不断细化基层工作,通过制定实施相关规章制度,夯实专业认证基础,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果导向的教育取向,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式发展。 截至目前,我校共有2个专业通过认证,1个专业完成现场考查,1个专业将于2023年下半年接受进校考查,另有2个专业获得受理。下一步,学校将在工科类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上不断发力的同时,逐步推进文科类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 近日,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了第二批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名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侯丙孬教授负责的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获批“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是在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指导下,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合作共同体,是河南省建设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团队的重点工程。据悉,河南省计划遴选一批在河南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建设30个左右“名师工作室”,培育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学团队,造就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学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下发了《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终期验收结果的通知》(教办研〔2023〕230号),我校材料学、岩土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中国古典文献学等5个河南省重点学科顺利通过终期验收,考核结果全部为“优秀”。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终期验收工作于2022年11月启动,本次重点学科终期验收全省共有120个参评二级学科,最终42个学科被评为“优秀”。 我校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自2018年立项以来,立足建材优势和特色,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汇聚高端人才、构筑创新平台、加强对外交流,经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坚持学科建设为引领,通过持续优化学科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强化过程管理等措施,确保了重点学科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经过认真安排部署,按时高效地完成了验收材料的填写和报送工作。 此次验收结果是对我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学科建设成效的显著体现。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以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科学规划、精准发力,夯实学科建设内涵,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为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为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了《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三批河南省高等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通知》(教高〔2023〕231号),洛阳理工学院丁梧秀教授负责的“土木工程教师团队”荣获第三批河南省高等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洛阳理工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教师发展、课程思政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工作中融入黄大年精神内涵,引领广大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潜心教书育人、推进科研创新、强化社会服务。此次“土木工程教师团队”入选,是学校在教师团队建设上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继“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荣获第二批河南省高等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后教师团队建设的又一硕果,更是学校加快推动教师团队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下一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十四五”师资队伍发展规划,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在学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引领全体教师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心有大我、甘于奉献,把爱校之情和育人之志融入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事业中,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7月7日上午,我校在王城校区办公楼二楼报告厅举行“建功新时代 青春实践行”博士“研学行走”实践服务团出征仪式,副校长丁梧秀、王新武出席仪式,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和博士服务团成员参加仪式。出征仪式由人事处负责人主持。 人事处负责人介绍2023年博士“研学行走”服务团组建情况。智能制造学院陈智勇博士代表实践团成员发言,表达了躬身基层、深入企业一线,推动产科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坚定决心。 王新武代表学校向参加博士实践服务团的教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对实践活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坚持躬身基层、深入一线,搭建校企深度融合桥梁,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模式;二是要立足服务社会、提升能力,带着问题“学”,针对难题“研”,通过研学培养我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把研学成果反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三是要制定周密研学计划,严肃团队纪律要求,展现洛阳理工学院高素质教师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专业素养。 丁梧秀分别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与物理教学部等8支博士社会实践服务团授旗,并宣布2023年博士实践服务团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出征仪式结束后,博士社会实践服务团将奔赴产业、企业生产一线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实践锻炼。 7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国知发运字〔2023〕30号),洛阳理工学院张锐教授团队的专利“一种ZTA陶瓷的微波烧结方法(专利号:ZL201410309340.2)”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银奖。洛阳理工学院成为河南省唯一且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唯一获此奖项的高校,这是学校知识产权工作布局、保护、运用、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进高质量专利建设的成果。 中国专利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也是中国专利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专利奖参评专利采用项目推荐方式,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优先推荐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等方面形成的核心专利。同时,评奖标准不仅包含专利文本撰写质量、专利技术先进性和创新高度,也注重其在市场转化过程的运用及效益情况,并且对其保护状况和管理情况提出要求,获奖难度大。据悉,全国共评选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中国专利金奖29项、银奖60项。 下一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以受表彰的教师团队为榜样,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知识产权提质增效,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并投票表决,决定通过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合格有效期为3年,自 2023年5月起至2026年5月止。 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88年,现建有5个专业实验室、6个基础实验中心及BIM实训中心、智慧水务研究院等,拥有4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市级科研平台,历年来为全国市政和建筑行业输送了16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 2022年8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向住建部提交了认证申请,当年11月获得受理;2023年1月提交了自评报告;5月9日至12日,住建部专家组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撑条件7个方面对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了全面考查。后期,学校将按照考查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和落实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截至目前,我校已有3个专业通过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另有2个专业获得受理、1个专业将于下半年进校考查,专业建设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找准发展方向、凝练专业特色、提高专业建设质量,推动人才培养水平和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洛阳理工学院丁梧秀教授主持的《地方高校产科教融合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学校在教学成果奖获奖级别上取得的新突破。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级别奖励,是国家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洛阳理工学院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强化科教融合、产教协同育人,以高标准建好现代产业学院为牵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未来产业发展亟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此次获奖,是多年来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成果。学校将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产科教融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洛阳理工模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推进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攻坚行动,持续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8月7日至8日,第一期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展示”暨第二期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集训营活动在洛阳理工学院举办。河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尹洪斌到场观赛指导,河南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陈凯、一级调研员杨宗辉,洛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陈岩、党委副书记胡恩立出席相关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64名选手参赛,均为2022年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技能“大比武”特等奖获得者。他们紧紧围绕教学主题,用丰富而扎实的知识、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思政课。专家评审团、同行评审团以及大众评审团进行现场打分并点评指导。活动通过“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全程同步直播。 7日下午,尹洪斌到场观赛指导,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与参赛选手进行了现场交流。他指出,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课程,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承担着这门课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认真学、用心悟,真正把道理学懂弄通做实,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从而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的。 尹洪斌强调,开展此次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展示”活动,对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既是展示、又是学习、还是提升,更是成长和发展。希望此次活动能够选拔一批代表河南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选手参加全国比赛,展现河南高校思政课教师形象和风采。他希望全体参训学员做到充分演练,用心、倾心学习,在同行间查漏补缺;全体评委要当好“老师”,当好指导员和评论员,敢说、敢评、敢议,做到对工作负责、对全省思政课教师成长负责、对全省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负责,确保此次活动见到实效。 尹洪斌还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洛阳理工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专题调研。陈岩、胡恩立陪同调研。 8月14日,洛阳理工学院与哈密市政协深化合作座谈会在哈密宾馆召开。哈密市政协党组副书记、主席王毅,副主席杨瑞芳;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曾涛,副校长王新武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会议由哈密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翟同江主持。 王毅对曾涛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洛阳理工学院一直以来对哈密市经济社会发展、市政协各项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洛阳理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口援疆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与哈密市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双方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探索推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曾涛在讲话中表示,哈密高度重视产业发展,洛阳理工学院将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推进校政合作,在加强融媒、文旅、文创、培训等领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思路,以四个国家级平台为依托,以创新、科技、人才为驱动,加大双方合作力度,加快双方合作项目落地,助推哈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王新武表示,洛阳的产业结构和哈密相关产业业态有很多结合点可以对接,通过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洛阳理工学院学科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为哈密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与平台支持。 会上,双方围绕哈密市培育“六大主导产业”,在产业升级、职业教育、融媒体创新发展、历史文化研究、文旅文化创意、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座谈,深入交流了产业技术扶持、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洛理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探讨展望双方在其它领域合作共赢的前景。 哈密市发改委、工信局、文体广旅局、融媒体中心、文史委、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及洛阳理工学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座谈会。 8月17日上午,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办,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教育与人力资源学部和洛阳理工学院共同承办,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单位协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在洛阳理工学院图书信息中心报告厅拉开帷幕。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刘建华,副秘书长石红卫;洛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陈岩、副校长丁梧秀出席开幕式。多位兄弟院校专家学者、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人及来自全国47所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80支代表队的师生共同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专家委员会轮值主任李叶青主持。 陈岩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指出,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对于促进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内涵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期待各高校以本届大赛为契机,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推动无机材料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刘建华致开幕词,他勉励参赛学生努力学好基础知识,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贡献。 经过预赛阶段激烈角逐,共有8支代表队凭借优异表现进入本届大赛决赛。最终,河南科技大学(从容应对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大吉大利队)荣获特等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三棱镜队)、中国计量大学(日月湖畔的望舒队)、齐鲁工业大学(答的都对队)、河南科技大学(开元队)、武汉理工大学(启智队)、哈尔滨理工大学(哈理工2队)荣获一等奖。洛阳理工学院(帝都凌云队)荣获本届大赛三等奖。 大赛闭幕式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崔素萍教授主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李辉教授代表评审专家组宣读比赛结果,特等奖获得者河南科技大学(从容应对队)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丁梧秀为大赛致闭幕辞。她表示,本次赛事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新青年的蓬勃朝气和阳光自信,达到了预期效果,必将促进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的强劲发展。 8月18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第二批本科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列项目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教高〔2023〕271号)文件。我校闵志宇教授主持的“碳储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获批立项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丁梧秀教授主持的“低碳建筑技术虚拟仿真课程群”、王玉江教授主持的“建筑材料低碳技术虚拟仿真课程群”、冯超教授主持的“绿色低碳经济与管理虚拟仿真课程群”获批立项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群;李明伟教授主持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分析虚拟仿真——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等14个项目获批立项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项目建设和实施将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以此为契机,学校将进一步做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探索和完善实验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教学时间和空间,实现我校实验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8月19日上午,2023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河南省赛在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办公楼二楼报告厅开幕。本次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承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与培训部副主任姜萌、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卢欣,河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宋书中,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丁梧秀出席开幕式,承办方教师代表、参赛队员代表、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主持。 丁梧秀致欢迎词,她代表全校师生对参赛的各位领导、专家及队伍表示诚挚的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及近年来学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她指出,中国机器人大赛有力促进了中国智能制造技术和高端人才的交流,推动了自动化、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她表示,当前全校上下正在为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品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定将全力以赴做好赛事各项组织工作,并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 宋书中在致辞中指出,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开展机器人竞赛就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相关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参赛选手只要用激情和思考应对挑战,互相学习交流,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卢欣介绍到,本次大赛共计7个项目,共有13所学校、41支队伍参加。他表示,中国机器人大赛将为我国的机器人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和促进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裁判员代表、参赛队员代表、志愿者代表分别在开幕式上宣誓。姜萌宣布本次比赛开始。 开幕式后,丁梧秀陪同专家到各项比赛现场进行了观摩,与会专家还就机器人大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专业教育工程认证等工作进行了广泛交流和座谈。 据悉,“中国机器人大赛暨 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是目前中国影响力最大、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机器人学科竞赛之一,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榜单赛事。应大赛组委会要求,2023 年开始通过设置各省、赛区级竞赛进行全国总决赛选拔。本次比赛是中国机器人大赛第一届河南省赛,洛阳理工学共派出5支队伍参加,共获得2项冠军、1项亚军,5支队伍全部入围全国总决赛。 此次成功举办比赛,必将扩大学校在自动化、机器人等相关领域和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推动学校专业工程认证、一流专业建设、硕士点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积极落实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部署,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8月22日至24日,副校长丁梧秀带队赴浙江安吉考察,就加强双方人才培养、就业服务、校地合作等开展沟通交流。招生就业处、材料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管委会、社会合作与校友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参加调研。 在天子湖镇科创园,学校考察团与当地有关部门就建设洛阳理工学院就业创业基地达成初步意向。在天子湖镇政府会议室,天子湖镇党委书记金鸣、安吉县人社局相关负责同志与学校召开了校地合作座谈会,进一步研讨校地合作的具体项目、合作方式。 丁梧秀代表学校感谢安吉多年来对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大力支持。她指出,此次考察是一次宝贵的校地交流沟通机会,进一步加深了对安吉区位优势的了解,对双方继续深化合作充满信心。 丁梧秀一行还参观考察了安吉天荒坪镇青年人才社区、牧云青春社青年人才社区、浙江冠林机械有限公司和浙江鑫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青年人才安置情况和企业的生产发展,看望在企就业的我校毕业生,并对今后的发展给予期望。 此次活动为我校与安吉深度合作探索开辟了新方向,也为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验收结果的通知》(豫教工委〔2023〕186号),我校获评河南省第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 为全面提升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2022年,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启动了“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2022-2025)”,并于 2023年4月开展了第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验收工作。标准化建设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工作汇报、现场座谈、材料评审、实地考察、综合评议等环节,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检视和验收。 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近年来,更是着力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持续深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面和受益面,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普遍提升。本次获评,是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学校将继续巩固建设成果,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前瞻性、规律性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发挥特色示范与辐射效应,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7月3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高级研修班在我校正式开班。本次研修班由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主办,我校承办。来自全省各市、县(区)农业主管部门、涉农高校及多家涉农企业负责人等共计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时间持续到7月5日。开班仪式由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主持。 开班仪式上,主持人对参训学员表示欢迎,介绍了洛阳理工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鼓励学员们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共同探讨符合河南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智力支持。 此次研修班旨在持续深化涉农干部、专家、农村经济经营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本次研修项目针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题,邀请了农业农村经济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围绕这一专题,采用专家报告、学员专题研讨、学术交流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探讨,旨在优化、更新学员们的自身知识结构、强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技能,引导学员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发展良机,因地制宜,结合本地资源,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引领一方,创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研修班特邀了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河南科技大学大学岳佐华教授、河南省人大代表基层村支部书记张三、多县市农业系统管理人员以及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大学等省内多所院校的专任教师,共同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良策。 7月5日,中国2023操作系统与网信人才生态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麒麟软件有限公司承办,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信创产教联合体支持。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等近百所高校校长、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副校长马珺受邀出席大会,发展规划处张克胜处长、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石念峰院长参加会议。 会上,马珺和其他高校负责人共同向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发出“科普筑梦未来 网信强国有我”全国网信科普教育联合倡议,号召大家紧紧围绕为国家网信事业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共同目标,广泛动员科技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力量,面向中小学和青少年,携手推进网信领域科教协同育人,同时联动全国百所以上高校、千名以上教育科技工作者共同投入到本次网信科普教育活动中。 大会举行了openKylin校园工作站授牌仪式,我校入选openKylin校园工作站共建单位。 据悉,openKylin(开放麒麟)社区旨在以“共创”为核心,在开源、自愿、平等、协作的基础上,通过开源、开放的方式与企业构建合作伙伴生态体系,共同打造桌面操作系统顶级社区,推动Linux开源技术及其软硬件生态繁荣发展。 下一步,学院将以openKylin校园工作站建设为契机,联合政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围绕人才培养、联合研究、学术交流三条主线,开展开源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探索建材行业中国特色的国产操作系统专业技术人才新模式。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挖掘当地教师创新实践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产科教融合,智能制造学院组织了一支由多名教师组成的博士服务团,展开了围绕“汉中”和“西安”两地为主要研学行走城市的暑期实践活动。 7月24日第一站,博士服务团来到了陕西省汉中市德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副总工程师张钢平的带领下,详细参观了德容航空的生产车间。了解了航空工件的生产流程,生产车床,以及一些特殊的工艺处理方法。随后,观看了德容航空公司发展历程以及公司运营现状的视频。德容航空的多位工程师与博士团就目前公司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瓶颈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博士团就上述问题提出了研究方向,希望展开后续的深入合作。双方就合作事宜签署了合同,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等方面达成共识。 第二站,博士服务团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汉中中心。该中心搭建的是高校科研和科研成果市场化之间的桥梁。培养了一批职业科技经纪人队伍,遍布在中国多地的38个派出机构。他们走访高校教授,征集可转化科技成果,梳理专利及非专利存量技术。并走访企业,促成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实现产学研链条的完善。通过对技术转移中心的参观和了解,博士服务团与汉中中心最终就产学研合作、产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达成了多项共识,签署了深入合作交流的合约。 7月25日第三站,博士服务团来到了汉中市略阳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徐家坪参观学习。在徐家坪镇镇长胡丹丹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明理馆、天麻产业示范基地、红军街口伏击战纪念碑以及宝成铁路展馆等区域。了解到了徐家坪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察灾慰问,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天津人民的无私援建的帮助下,略阳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新建设了家园。在灾后重建的基础之上,徐家坪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充分挖掘当地天麻、黄精、蚕桑等特色产业以及旅游资源,在全县乡村振兴建设中争做楷模,示范引领。在“红军街口伏击战纪念碑”前,了解了在嘉陵江畔,红二方面军巧妙设伏,击溃敌军的英雄事迹。通过此次徐家坪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参观学习,更加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将徐家坪人民自强不息重建家园,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发展经济的精神继承和发扬开来,在自身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7月27日最后一站,博士团来到了位于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参观学习。参观了材料学院材料科技大楼。材料学院拥有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凝固理论、材料精确成形和航空航天先进材料。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国防重大材料技术需求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此次西北工业大学的参观学习,了解到了西工大在航空、航天、航海相关科学理论方面不断形成具有重大原始创新、高影响力的理论成果;也在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实现了众多创新;形成了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学术交流基地和国家公共研究平台。感受到了浓厚的研究氛围和为祖国服务的精神,深受鼓舞。 至此,博士服务团暑期“研学行走”告一段落。博士团共去到了德容航空、西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汉中中心,汉中市略阳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徐家坪以及西北工业大学参观学习。与德容航空、西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汉中中心分别签订了产学研合作以及协同育人合约。在徐家坪感受到了略阳人民感恩奋进、自强不息建设家园的精神,在西北工业大学深受其不断开拓创新的科学研究精神鼓舞。博士团将把此次研学行走中达成的合作事项落到实处,在未来的教学科研道路上,继续开拓进取,不断攀登。 7月26日上午,会计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召开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论证会。会计学院院长马腾、副院长吕玉辉、蔡洁、张自巧,学院校级教学督导高太平教授,会计学系主任张莉、财务管理系副主任谷海天、审计与信息化系主任刘蔚、教学秘书赵文丽参加了本次论证会。 论证会上,张莉、谷海天、刘蔚分别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课程支撑矩阵等方面向与会委员汇报了校外专家对2023版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建议,并详细说明了采纳和修改情况。与会委员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及支撑矩阵中进行了热烈讨论、细致论证,并达成共识。 会计学院高度重视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在本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会计学院开展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和专家论证工作。各专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重新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合理设置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高素质应用型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对人才培养体系和内容进行了优化升级,以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为学生今后有效就业、有效创业提供了保障。 2023年7月28日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队深入洛阳市偃师市东寺庄村、伊滨区诸葛镇谭翟社区和嵩县田湖镇陆浑村进行专题调研,直面基层看现状。 云灌溉系统也叫智能灌溉系统,是为保证农业作物需水量的前提下,实现节约用水而提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在“十四五”发展中贡献比例,发挥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支撑作用,积极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践团深入农村,以走访,实地,问卷的形式了解农村灌溉问题与农民的理想灌溉情况,以此来提出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政策和措施,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到要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以及推进机械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经过与当地群众的商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实践团发现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效显著。 现场调研表示绝大多数农民群众认为现代农业技术的引入带来了明显的效益,从土壤管理到灌溉系统、种植方式和农药使用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他们还表示,通过采用先进技术,他们能够更好地抵御病虫害、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和适应性。在与当地群众的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不仅对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了解到了农民们对技术的使用和改进的建议以及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实践团通过这次实践得出结论,智慧灌溉农业是农业发展的终极方向,是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恰逢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大业之际,发展智慧灌溉农业正当其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创新理念,集聚资源要素,拓展农业功能,确保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要全力做好奋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近日从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经省教育厅推荐和专家评审,由学院申报的“河南省催化降解与节能工程研究中心” 获批建设。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注重平台赋能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产教融合中的关键性作用。河南省催化降解与节能工程研究中心的获批,将进一步促进学院在绿色催化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的相互融合,提升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下一步,学院将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加强工程研究中心日常建设管理,全力支持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工程研究中心在科技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学院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不仅是我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此次中心获批使学院新增一个省级科研平台,为我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申硕工作再添一项标志性成果。 近日,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学生组网球、羽毛球、桥牌、武术、田径比赛落下帷幕,我校运动代表队荣获佳绩。 河南省十四届运动会学生组比赛由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体育局联合主办,旨在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我校各运动代表队积极备战,刻苦训练,奋力拼搏,最终,苗哲魁老师带领网球代表队荣获甲组男子团体第八名、女子单打第四名、体育道德风尚奖;马琳老师带领羽毛球代表队荣获甲组混双第四名;焦洁老师带领桥牌代表队荣获女子组团体第二名、双人赛亚军,公开组团体第四名、双人赛冠亚军;郭文革老师带领的武术代表队荣获5金3银2铜,其他名次奖2项,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女子团体总分第六名、体育道德风尚奖;张豪老师带领田径代表队荣获1金4银,其他名次奖2项,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本科甲组团体总分第七名。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充分发挥“以体育人”作用,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7月13日上午,省教育厅组织召开河南省普通本科高校审核评估工作启动暨培训会。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李智,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刁玉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高校评估处副处长郑觅,教育部评估专家、原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泓教授作审核评估专题培训报告。 李智围绕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研制及整体实施情况、方案精髓要义,以及省部协同实质等效三方面内容进行解读。他指出,要广泛凝聚力量,全面筑牢新一轮审核评估“四梁八柱”;要想清看懂悟透,准确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精髓要义;要做实做精做强,两级联动共筑省部协同实质等效。 刁玉华对《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他指出,审核评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是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抢抓历史机遇,有序推进新一轮审核评估任务的落实;要统筹规划,有序推动评估工作高标准布局;要凝心聚力,扎实推进评估工作高效率实施;要部省协同,凝心聚力确保任务高质量完成。刁玉华强调,各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保障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实施质量;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各项指标内涵建设;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管理服务为核心,建立长效质量保障体系。 会上,郑觅和朱泓分别围绕《部省协同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 共商共研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解读与实施要点》进行专题培训。 省教育厅高教处、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同志,全省38所参加本轮审核评估高校分管教学评估工作的校领导、教务处长和评估部门负责人参会。 7月15日至17日,衢州学院举办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大会·2023年审核评估研讨会,本次大会指导单位为浙江省教育厅、衢州市人民政府,由衢州学院和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联合举办,围绕“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抓手,全面提高新时代立德树人成效”主题,共吸引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100所高校、400余位学者、专家参会,其中校领导80余人。 7月16日上午,大会举行了开幕式。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蒋珍贵,浙江省教育厅总督学舒培冬,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吕华,衢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宁,衢州市教育局、科技局等部门,以及本次会议的支持单位,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衢州智造新城管委会、衢州市科协、衢州市双碳研究中心负责人等出席大会。开幕式由衢州学院党委书记杨玲主持。 蒋珍贵向教育部及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浙江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老朋友表示感谢。他表示,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始终把高等教育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高教强省战略。近年来,浙江省重点建设和支持20所高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示范校,衢州学院等6所应用型试点高校获批“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今年年初,浙江省委作出了超常规一体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大力实施高等院校“双一流196工程”的重要部署,全力推进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希望以此次会议召开为契机,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多提宝贵意见,为浙江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献计献策,实现共享共赢。 李宁在致辞中表示,高校建设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相互成就。衢州学院作为衢州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尽心扶持,最大限度给予政策倾斜和资源要素保障,大力支持衢州学院申硕。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是对衢州教育工作的激励和鞭策,也为衢州学院和其他兄弟高校牵线搭桥,构建了常来常往的交流平台,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为衢州教育事业发展传经送宝。 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松代表本次会议的支持单位发言。他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希望通过数字赋能,将信息技术与评估工作结合,共同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会上举行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23联盟”成立仪式和衢州高端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23联盟”由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和已完成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首评任务的高校共同发起,衢州学院被推选为理事长单位。“23”源于2023年成立,联盟成员单位主要由二类三种评估类型的应用型高校组成。联盟以“坚持两大原则、构建三大平台”为主旨,通过优势互补、抱团取暖,推动联盟成员高校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衢州高端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紧紧围绕衢州“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坚持“一产业链、一研究院”的建设思路,聚焦高端装备产业链,以衢州学院为依托,汇聚国内外著名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优势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致力于做强现代能源装备、做大智能制造装备、做精先进环保装备、做优智能交通装备、做实特色专用装备,促进衢州市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为打造四省边际人才科创桥头堡科技赋能、提供坚实支撑。 大会采用院士讲堂、主旨报告、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方式,深入研讨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建设和人才培养,共建共享合作联盟,推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主任范唯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大学岑可法院士,审核评估专家组副组长、江苏理工学院原党委书记朱林生,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高校评估处副处长郑觅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 范唯对审核评估试点开展以来各相关高校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对浙江省教育厅、衢州市政府对审核评估的大力支持和衢州学院提供的交流平台表示感谢。她表示,衢州学院作为新一轮审核评估试点院校,秉承浙江省敢为人先的精神,通过打造“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23联盟”平台,倡导经验分享交流,推动联盟成员高校实现资源共享和高质量发展。她指出,作为新建地方应用型高等院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要找准定位,整合资源,体现价值,充分运用好审核评估这个工具,服务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她要求各高校在新起点新征程上,思想再认识、目标再聚焦、行动再精准、效果再突显,真正想透、弄清、做强、抓实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同时,教育部评估中心也将提供指导和服务,帮助高校不断优化评估方案,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浙江大学岑可法院士,审核评估专家组副组长、江苏理工学院原党委书记朱林生,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高校评估处副处长郑觅分别作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和团队建设》《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解读与首评院校实施要点》《把握审核评估重点内容,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 岑可法结合个人成长经历,提出新时代新青年教师要确定好学习和研究方向,从年轻起要培养出爱国主义精神,立志为建设好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作贡献。就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他指出,新时代、新使命、新挑战,更需要新思维、新实践、新发展。要胸怀“国之大者”,增强“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的意识,培养奉献家国、服务人民的真挚情怀;要找准战略定位,增强战略科学家和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培育壮大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需要的高水平人才队伍;要着力创新策源,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创新需求,推进结构和机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大学,勇当战略科技力量;要形成团队,有不同学科交叉,形成一批有新思想、新实践、新发展的教师队伍。 朱林生在报告中指出,审核评估既是制度安排、社会责任,更是发展机遇,它有利于对学校教育教学实现全面科学评价,对学校改革发展形成新的共识。他围绕设计者的初心、评估专家的视角、学校如何进行有效评估等内容展开,详细解读了审核评估的基本内容与核心意蕴,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实施过程与注意事项。他表示,准确、深刻理解评估方案的指导思想、设计初心与基本原则、指标体系及其内涵、评估方法和手段等,是评估成败、好坏的关键。审核评估关键是保障质量,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视教学改革,聚焦学生发展,引导保障体系建设,体现“五个度“,突出“应用型”,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郑觅围绕审核评估“怎么看”和“怎么做”展开,就认识上的几个转变、用好评估“工具”等内容以图表、案例等形式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具体指导。她指出,评估的初心和使命是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它是全面审视学校发展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度、匹配度、贡献度的有效手段,希望各高校发挥好评估对政策落实的导向作用和对学校改革的促进作用,服务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本轮审核评估全国试点的7所高校之一,衢州学院校长郑友取作了评估试点工作和应用型办学实践的介绍。贵州师范学院校长韦维、榆林学院党委书记张新柱、湖南工学院校长曹执令作为已评高校代表围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保山学院校长褚远辉、齐鲁医药学院副校长耿磊、荆楚理工学院教务处长田原、衢州学院副校长吾国强、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友进围绕审核评估等内容分别作了案例分享。上饶师范学院校长殷剑、黄山学院校长李庆宏主持报告会。 7月17日,与会人员到衢州学院—南孔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考察。衢州学院校领导,各学院(部)、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此次活动。 大会通过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吸引了上千名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观看。“大会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拓宽思路的平台,大家聚焦审核评估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思路,讨论非常热烈。”衢州学院教务处长林峰表示,“接下来,联盟将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坚持联校联企联资源、共建共享共发展两大原则,构建信息互通、论坛互商、合作互助三大平台,加强联盟间的交流合作,经验互鉴,共享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联盟成员高校高质量发展。” 贵州师范学院校长韦维表示:“学校将依托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23联盟这个平台,向兄弟院校学习,打通审核评估过程中的堵点和卡点,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丰富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内涵,推动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