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2日,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管理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全国15个省市高校学者、教育行政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一行31人赴新西兰研修学习。本次研...
2012年11月22日,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管理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全国15个省市高校学者、教育行政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一行31人赴新西兰研修学习。本次研修学习由中国新西兰教育信托会协办,在惠灵顿新西兰公开技术学院进行培训。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亲历了此次深入了解新西兰早期教育的良好机会。本文以作者所见所闻为素材,愿与大家分享。
一、新西兰幼儿教育机构设置与学制
为了满足不同家庭的幼教需求,新西兰的幼儿教育主要由以下5种教育机构承担:幼儿园(Kindergarten)、保育中心(Childcare centre)、语言巢(Te Kōhanga Reo)、游戏中心(Play centre),以及游戏小组(Play group)。
新西兰幼儿园绝大多数由政府开办,招收3岁以上的孩子,完全免费,接受社会各界捐款,一般孩子只在幼儿园度过半天的时间,家长可自由选择上午制或下午制,比较适合单职工或有长辈照顾孩子的家庭。
保育中心也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幼教机构,招收0~5岁的孩子,它一般是私立的,学费较贵,从上午7:30或8:00开始到下午6:00结束,非常适合双职工家庭。
语言巢是毛利事务部响应新西兰土著居民毛利人为传承毛利语言和文化的需求,在1981年设立的专门幼教机构。1982年第一所语言巢学校成立至今,已有大约6万名儿童学成毕业。许多毛利集会所、村落和社群都实施语言巢计划。孩子们在日常生活玩耍的时候就开始使用毛利语,使毛利语逐渐复兴。
游戏中心是由家长集中监督管理的学习地点,家长需要陪同幼儿一起参加,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游戏小组是幼儿教育发展单位所设立的,一般位于社区之中的公共场合,幼儿和家长同时参加教育活动。
我所参观的几所新西兰幼儿园规模都很小,一般只有30个孩子左右,而且全园只分两个班:2岁以下一个班,2岁到5岁一个班。新西兰幼儿园的分班方式能够让不同年龄层的孩子接触,能够拓宽幼儿对自身成长的理解和认知,并能够提升交往能力。国内大多幼儿园的孩子,除了全园的大型活动以外,很少有与其他年级或班级的孩子深入接触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园从上个学期就开始实施中班区域活动走班制,即整个年级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进入不同班级不同区域进行学习。通过与有相同爱好的小朋友们的接触,幼儿之间逐渐发展出更深层的友谊,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秉持全纳教育思想
新西兰是个移民国家,为了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能力孩子的需要,新西兰政府还专门开设了一些异国语言幼教机构。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政府会指派专业人士在幼儿园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如一个班配备三个老师,针对班级一些存在个体差异、适应不良以及好动的孩子,幼儿园会由政府出资,专门再配一个老师。近年来,新西兰函授学校这个崭新的教学机构在新西兰幼儿家长中兴起。该学校对300多名游戏小组的孩子进行培训,这些游戏小组的成员一般是边远地区、有障碍的孩子或家庭困难的孩子,学校主要以电话、邮件等方式对家长进行远程培训和辅导。新西兰对不同文化背景、语言能力、贫困、残障等幼儿群体的特殊教育方式、专业人士的介入等,体现了他们的全纳教育思想。
三、富有特色的课程理念与课程实践
新西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实践都极具特色,新西兰教育部所编写的幼儿教育课程大纲(Te Whāriki)有四个主要的原则: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权利(Empowerment)——学前课程应使幼儿能够学习和成长;全面发展(Holistic Development)——学前课程满足幼儿全面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家庭与社区( Family and Community)——家庭与社区应成为扩展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关系( Relationships)——幼儿通过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学习。
由上述四个原则引伸出五个主要的课程思路:健康(Mana Atua: well being)——在幼儿园学习中,幼儿的健康要得到保障,情感的健全要得到培养,并远离伤害;归属感(Mana Whenua: belonging)——在幼儿园学习中,幼儿对家庭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要给予肯定,要明白自己有存在的价值,要习惯社会习俗和日常场景,要知道可接受的范围和界限;贡献(Mana Tangata: contribution)——在幼儿学习中,机会均等,每个幼儿都能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受到肯定,鼓励幼儿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沟通(Mana Reo: communication)——在幼儿园学习中,幼儿发展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的技巧,接触其他文明的故事和符号,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和表达;探索(Mana aotūroa: exploration)——在幼儿园学习中,幼儿的游戏行为得到认可,能够获得自信和对身体的控制力,学会主动探索和思考,得出对自然、社会、物理现象、物质世界的理解和解释。这些经历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和能力,并使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克服新的困难和挑战有帮助。
为使幼儿能够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学习,新西兰幼教机构不断对儿童进行测评。幼儿教育测评示例《Kei Tua o te Pae/Assessment for Learning: Early Childhood Exemplars》正是基于教学大纲编制而成,它包括18本小册子,每一本小册子都用一个小故事来阐释教学大纲,帮助老师(家长)理解大纲的意义。只有幼教人员理解了早教大纲,才能确保孩子们能够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标准。这种闻名于世的“学习故事”是新西兰课程中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借鉴。
新西兰政府规定孩子满5岁当天入学(若正值放假期间就需要等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入学),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及能力,可以先在新生班(New Entrants)过渡,也可以直接进入一年级(Year 1)。就“从幼儿园过渡到学校——幼儿教育与学校课程的互相联系”这一问题,维多利亚大学讲师Ali Glasgow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就像种植一颗小幼苗,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宜有太大的震荡。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化过程是一种“过渡”,而非生硬的“改变”。正是在“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之下,新西兰的幼儿园和小学成为孩子们喜欢的乐园。我们曾驻足到一个7岁孩子的班级参观,发现这里的教室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小学,他们被分成小组,教室里挂满了孩子的作品,还有很重的幼儿园气息。
四、政府对幼儿教育的管理
为了保障孩子从小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无论是从源头的“教学大纲”还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教师入职标准”,政府都有严格规范。2002年新西兰建立了新西兰教师协会(the New Zealand Teacher’s Council)。该协会2005年出台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负责幼儿教师的注册和资格证书的颁发。通常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需要经过3年的学历培训(大专或本科)、2年的上岗培训和注册三个步骤。2012年新西兰教育局规定早期幼儿从业人员必须有早期幼儿师范教育的大专文凭(Level 7),并百分之百成为注册教师。这个规定的设立是为了配合关于早期幼儿教育“通向未来之路”的战略。随着相关从业资质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也达到了新西兰小学和中学老师的相同水平。幼教行业是新西兰非常受尊敬的行业,并有众多工作机会以及成为早期幼儿专家的机会。
新西兰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堪比小学教师,幼儿教师要给每个孩子完成一份针对他们不同成长期的个人档案。包含有每个阶段大量的观察记录和学习结果,发展策略和对孩子的发展评估,还有对于这一阶段工作的总结性评价及对下一阶段的计划。新西兰的幼儿教育不愧为“有成长性的事业”。
五、高质量的家园互动与沟通
在新西兰,幼教机构的课程计划往往始于孩子的兴趣和社区活动, 此外教师还要与孩子、父母、祖父母等一起商议, 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再着手制定活动方案。在新西兰,有的幼儿教育机构是由家长来领导的。“把我的篮子和你的篮子放在一起,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新西兰教育部幼儿教育顾问Judith的话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新西兰游戏小组的特点。
新西兰的游戏小组是从社区自发产生,由父母或祖父母一起参与的社会活动,并不需要老师。参加的幼儿每次必须由家长陪同出席,而各中心的开放时间及活动内容,则由“家长委员会”决定,原则上每次不超过4小时。在这种小组的学习中,孩子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家长只是为孩子们提供相互交往的机会,学习主要建立在关系之中,寓教于乐。
游戏小组遍布全国各地,为从出生到5岁的幼儿提供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及游戏。教育部每6个月会给游戏小组拨一些活动经费,用来购买设备及支付场地租金,但是不能用于支付薪水。政府要求游戏小组在社区的公共场所进行(而不是私人家里),面向所有人开放。Normandale Playgroup是个教会主办的游戏小组,以音乐游戏为主,每周四上午开放。游戏小组共有16位家长19名孩子(有的家长有2个孩子),还有6位志愿者。一开始孩子和家长围坐在地毯上跟随一位年纪较大的男性志愿者做音乐游戏,早茶之后志愿者们开始摆放玩具,孩子和家长也参与了进来。游戏小组的场地比较大,有两间房子,里间比较安静,有图书、拼图等玩具,外间有小型器械如小滑梯、摇马、推车和大型积塑、小型积木等玩具。家长们有的参与到指导当中,有的一边在旁边交谈,一边用视线留意孩子的举动。孩子们在这样安全、自主的环境下自由玩耍,进行交往、阅读、大肌肉运动等各种活动。
还有一种游戏小组是每天都开放,孩子们在泥水里探索,在小屋上画画,从高处往下跳等等,会有一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家长进行观察记录,教育部的工作人员也会经常到这些游戏小组与孩子们互动,给家长示范如何进行高质量的互动。
新西兰政府对幼儿教育非常重视,不仅从政策上给予了每个孩子享受均等、高质量教育的机会,还通过对家长的培训惠及孩子终身。在我们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介入幼儿园的课程和管理,通过各种形式的家园活动提高家长素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六、注重民族特色与本土文化的保护
新西兰非常重视对民族本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新西兰的土著是毛利族,他们在如何传承与发扬毛利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发起语言运动:“从最小的孩子开始复兴——建立语巢”;以社会与文化理论为基础建构新西兰课程等等。因此了解新西兰教育的前提就是了解新西兰的文化,如毛利文化。
毛利族人对自己的民族和本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学校不教,媒体不用,族人散居市郊,到了20世纪80年代会说毛利语的儿童已经不足5%。毛利族人为了改变现状,复兴毛利语,于1982年正式成立第一批毛利语幼儿园,并于一年内发展为上千所,其目的就是向毛利儿童提供一种学习毛利语言和文化的环境,让儿童在纯正的毛利语言和文化中获得自然的浸染。所以,如今新西兰幼儿教育就有毛利语的沉浸式强化训练和双语课程,成为一种注重民族特色和本土文化的保护。
毛利语幼儿园由部落中懂得传统文化和语言的老人以毛利人传统的方式教导儿童,以使毛利文化和语言能够世代相承。幼儿园除了促进毛利儿童从小获得纯正的毛利语言和文化传统外,还促进了民族教育体系的发展,对中小学、甚至大学都产生了借鉴意义。如在现行公立学校中实施双文化课程,以单独设科的方式介绍毛利人的语言和文化,或者在部分科目中融入毛利文化,开办双语学校或者双语教学班等等。如今30岁以下的毛利人中有97%的人能熟练掌握毛利语,毛利人的文化也得以很好的保存和传承。
毛利人不仅复兴了自己的民族本土文化,并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政府的认可和民族的尊严。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毛利人复兴民族文化的这份勇气与智慧,对我们传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文化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综上所述,我们对新西兰早期教育“以幼儿为中心、课程内容多元而弹性、重视文化传承、强调公平学习机会”等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受益颇多。学习虽然短暂,但是中国新西兰教育信托会的专业态度、热情接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两国的学前教育交流与发展的平台会越来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