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致力于打造全世界最顶尖法学院

国际化特色学院探索高教新思路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致力于打造全世界最顶尖法学院 中国大陆唯一一所引进美国法律教育模式;吸引世界法律教育界领军人物杰弗里•雷蒙(Jeffrey Lehman)等法学大师云集;培养的学生还没正式毕业,就有单位开出了百万年薪——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这个创院仅3年多的年轻学...
国际化特色学院探索高教新思路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致力于打造全世界最顶尖法学院 中国大陆唯一一所引进美国法律教育模式;吸引世界法律教育界领军人物杰弗里•雷蒙(Jeffrey Lehman)等法学大师云集;培养的学生还没正式毕业,就有单位开出了百万年薪——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这个创院仅3年多的年轻学院,用国际化的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特色发展道路,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008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创院典礼(摄影:王小可) 师资篇: 世界法律教育界大腕授课 美国康奈尔大学前任校长、世界著名的法律教育界领军人物、美国法学院院长联合会原主席杰弗里•雷蒙教授,原耶鲁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史蒂芬•严思德(Stephen Yandle)…… Jeffrey Lehman(摄影:钟小金) 在国内的法学院,能够亲身听一场这些世界法律界大腕的讲座已经非常难得,而北大国际法学院的学生却能随时与顶级大师们面对面交流。 国际法学“大腕”齐聚 这些在美国已有卓越成就,在学术上已是硕果累累的法学教授们是推进学院发展的支柱。 国际法学院院长雷蒙最近特别高兴。9月21日,国际法学院教学大楼顺利奠基;国际法学院建院三周年,第一届毕业生受到国内外知名律所高薪争抢……这一切的成果源自3年前雷蒙的选择,当初,受北京大学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海闻的邀请,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诸多机会,只身一人,来到深圳。 创院初期,雷蒙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院的工作中。他每天的工作时间极长,同事们经常在凌晨两点、四点分别收到他的邮件。由于工作需要,他常常要乘坐十几个小时的航班往返于中美两国。即便是在十多个小时的航班上,他也常常带着“作业”上飞机,有时是一摞厚厚的简历,有时是学院的规划,有时是学生的邮件。一下飞机,他就第一时间把批注过的“作业”发回学院。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不高高在上也不遥不可及”,这是这位大师的姿态。在四季如春的南国燕园,雷蒙院长办公室的门永远敞开着,对心存疑问的学生发出默默的邀请。有些初来学院的新生,对4年的学习时间深感担忧,曾有很多疑虑,雷蒙会与他们约定单独的时间,跟他们聊天谈心、解疑释惑,让每个人都能拾起自信,并逐渐适应到高强度的学习中。 “在他的脸上始终挂着温和儒雅的微笑。”国际法学院院长助理许华说,他与学生们交流时显得非常温和耐心,常常让人忘记他是一个公务缠身的人。即便1个小时后他就有一班飞往美国的航班,如果临行前有同学敲开他办公室的门,雷蒙院长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学生迎进门,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 “当他向你娓娓道来他对国际法学院的设想时,你便会不自觉地对他产生信任,对他的愿景产生共鸣,并愿意为如此伟大的一项事业而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担任副院长一职长达17年之久的严思德教授被雷蒙院长吸引过来,担任国际法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8年,当严思德第一次来到国际法学院时,与雷蒙和海闻进行简单的会晤后,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作为学院领导团队的核心成员,他在外籍人才引进的蓝图勾画及计划实施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雷蒙一样,严思德没有半点架子,喜欢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为了准备一个简单的讲座,他可能会认真地准备好几个晚上,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各类大大小小活动,他都尽可能做到“随叫随到”。 国外法学专家主动请缨加盟 大师们的敬业与人格魅力感染了很多人,随着学院的成熟壮大以及到访国际法学院的教授们的口口相传,三年来不少对学院感兴趣的著名大学法学专家主动请缨来国际法学院执教。 “这里到处是国际化、启发式的氛围,互动式的学习模式激发着学生无限的潜能。”今年9月刚刚正式入职的马克•费尔德曼(Mark Feldman)对国际法学院赞誉有加。这位年轻但经验丰富的教授,曾任美国国务院法律顾问办公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多米尼加-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仲裁主任和顾问律师。作为美国国会贸易仲裁部门的主管官员,曾经代表美国政府参与各项国际公约的谈判,是国际贸易法和国际仲裁的权威专家,在学院向他发出聘书时,他手上还有香港大学法学院的聘书,但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深圳。 通过3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院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国际法学院已拥有10名常驻教授,8名C.V.Starr讲师和10名联属跨国教授。常驻教授不少都拥有丰富的跨国教学经验和多样化的法律教育背景。 访问教授以Mark Rosenbaum、Gary Born教授为代表,他们或毕业于耶鲁、哈佛等名校,并在法律教育界拥有卓越的建树,或者在跨国律所担任高级职位,在跨国法律实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而讲师则大多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毕业生中选拔。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显著提升,大大提高了学院的学术和研究水平。 教育方式篇:引进美国法律教育模式 全国唯一一家 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所引进美国法律教育模式(J.D.模式)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学院,北大国际法学院力求在全球化时代为中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跨国人才,同时,搭建高层次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中美以及国际间法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毕业生获中美法律双硕士 在教学上采用顶尖美国法学院标准、全英文教材,全英语授课,苏格拉底式教学,学制四年,培养方案包括完整的美国法法律博士(J.D.)教育和中国法法律硕士(J.M.)教育,顺利毕业的学生将同时获得美国法法律博士(J.D.)证书和和中国法法律硕士(J.M.)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这是当代教育界的开创性创新,对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当代中国也有着重要意义。据了解,大陆法系与美国衡平法系是两个不同的法系,如果学习了美国的衡平法系,将来就有机会与在美国本土法学院毕业的学生一样,具有参加美国律师执业证书的考试资格。 “如果中国自己有一大批具有中美两国律师资格的律师,他们能独立从事涉外法律实务工作,北大深圳研究生院贡献就不可估量。”北京大学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海闻说,这项跨国性的课程教育,在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上,始终把培养学生掌握全方位的技能以适应法律事务工作的最高要求放在重中之重。 课堂似法庭 培养“实战”能力 跨国法律实务课程,学习内容包括法律搜索技术、涉外文书写作和合同起草等。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投身实践的能力,锻炼英语运用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跨国律师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大班授课和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大班授课时,同学们如同当年在古希腊街头向苏格拉底请教的人一样围着教师,他们也常常被苏格拉底式“问答法”问成“傻瓜”。例如,在上诉辩状写作的学习中,开设高级民事诉讼法课程的Linda Elliot教授冷不防的点名提问。她还会称呼每位同学某某先生、某某小姐或者某某律师,俨然把课堂变成她的法庭,要求同学们把回答问题当成在法庭上与法官的交流,自信而响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011年模拟法庭决赛(摄影:钟小金) 小班讨论课中,每个小组都有一个C.V.Starr讲师,同学们要和自己的讲师频频“过招”,在教学中,他们从细节入手,手把手地指导同学们。C.V.Starr讲师们会设计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写作法律文书,如向合伙人汇报的备忘录、向法庭提交的为客户上诉的辩状等。 每周一堂的“法律语境中的英语”课,就像一个操练场,同学们在上面摸爬滚打,接受各种挑战。挑战项目包括模拟面试、模拟合伙人汇报、模拟取证、模拟辩诉协议等。在模拟法庭中,全班同学被分成两组分别代表上诉方和被上诉方,在模拟法庭上为各自的客户辩护,并争夺最佳辩护律师等各个奖项。 多平台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们锻炼“实战”能力的舞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甚至已经走到了与国外顶级法学院学生“PK”的“战场”上,或与外国律师同场较量的美国移民局的法庭上。带来美国“法律诊所”理念的跨境辩护中心,和世界顶级法学院合作的“法者无疆”跨国合作项目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去年成立的北大国际法学院跨境辩护中心,每学期招收8-10名高年级学生,为在校学生提供在美国政府机构和上诉法庭打官司的机会。在Cecily Baskir教授的带领下,该中心已受理了4起美国移民案件,其中,2起在师生的帮助下直接胜诉,1起在中心和一位美国志愿律师的努力下最终获得胜利。 今年上半年举办的“法者无疆”(LawWithoutWalls)项目,北大国际法学院作为中国唯一受邀法学院,与美国迈阿密大学法学院、哈佛大学法学院等顶级法学院师生一同进行各种法律课题的同场竞技交流。他们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学生的风采,张理宁同学不仅帮助其团队作品入选最佳课题,还独揽最佳内容与最佳创意双项大奖,课题演示赢得了现场全体起立和长时间的热烈鼓掌。傅辰渊团队的课题获得评委的高度赞赏,被称为“法律与商业完美结合的典范,代表了未来法律行业的发展方向”。 此外,学院开展伦敦国际法律研究中心交换项目、印第安纳大学Maurer法学院交换项目、洛桑大学法律和刑事司法学院交换项目、意大利国际大学都灵学院等多个跨文化的国际交流项目,通过与国外师生的交流切磋,互相学习,为学生以后的法律实践铺平道路。 5月12日,省委书记汪洋视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他对国际法学院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给予充分肯定,并认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培养法律、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人才。他指出:“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进出口贸易额也在全国最大,我们遇到的国际官司也最多,但是我们现在打国际官司还要到北京、上海请人,我们希望北大国际法学院能尽快改变这一局面”。对于国际法学院的未来发展,汪洋书记也寄予殷切期望:“我们希望你们教的学生在美国能打赢官司,尤其是打赢我们广东的官司。” 学生篇:未毕业学生已被知名律师所盯上 相对于其他学院,国际法学院的学生辨识度更高,他们时常西装革履、步履匆匆,他们常常用英语侃侃而谈,脑袋好像一直在飞速运转…… 百万年薪“挖”优秀学生 国际法学院现有注册学生256人,这256人的学生队伍精干、高端、国际化程度高。就读国际法学院,有着很高的门槛。除了保送生之外,所有学生在获得北大研究生笔试录取资格,通过北大组织的全英文的面试后,还要通过美国法学院委员会组织的LSAT入学考试,对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智商、情商等多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考量。 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之下,这256名学子被“武装”得愈发强大了。除了扎实的法律规则,他们身上有着不同于一般法学院学生的独特思维素质,不仅拥有批判怀疑主义、各种法律推理能力,对不确定性和未解决问题也有着较高接受能力。 全面的综合素质使得国际法学院学生发展前景一片大好。2008年成立的国际法学院,明年将走出第一批毕业生。尽管尚未正式毕业,部分学生已经被国际知名律所“盯上”,主动前来询问相关招聘细节,有的甚至开出了高薪,享受令人艳羡的国际薪酬体系标准,该标准的平均年薪高达100万人民币。 国际法学院大多高年级学生都有着丰富的实习经历。因为国际法学院在中国的独一无二性,很多国外的知名律所都是首次接收来自中国大陆的实习生。实习生们的表现,令他们对中国的法律教育有了更深认识,年轻的北大深研院国际法学院也已名声在外。 08级学生黎江凤,在研一暑假就通过了中国司法考试,获得律师执照。今年暑假她获得一家美国知名律所的实习机会,律所对她的实习表现给予高度肯定,也对远在中国的这所年轻法学院表现出浓厚兴趣。“黎江凤就是一个标准,我们要有同等素质的毕业生。”一般而言,美国的知名律所只会在招聘时节,到感兴趣的学校进行招聘,而这家律所主动发来邮件询问国际法学院的相关就业政策等。 “她表现得很出色,在接到任务时能很快地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学习能力很强。”国际知名律所Paul Hastings在给法学院一位学生的鉴定中给出这样的高度评价,并表示欢迎国际法学院的学生前来律所工作。 担负促进社会公正的责任 除了过硬的本领,国际法学院的学生身上还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习中,学生们了解到律师作为一种公共职业,是怎样作为社会的真善力量,担负起保障及促进社会公正的责任。 08级学生张理宁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这位外表瘦弱的女孩,内心却装着大大的责任。在校期间,她就是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的一名义工,每逢闲暇时间,她都会到康复中心去看望自闭症孩子,并且帮助协会处理翻译等其它事务性工作。今年暑假,她获得在美国最大的非营利性律所的实习机会,3个月的实习经历,令她对自己的所学专业与职业规划有了更深的认识。 实习期间,她接触到一个美国退伍军人的集体诉求,因为美国相关部门没有很好地落实帮助这个群体的责任,导致很多退伍军人生活困难、流浪街头,患有精神病等。协助律师对该案件进行诉讼的张理宁曾经走上美国街头,与流浪的退役士兵交谈,搜集相关资料,并鼓励他们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维权,这段经历令她加深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我会考虑到一些非盈利性组织帮助弱势群体做法律援助。”她说。 意义篇:提升国际化水平 带动城市融入世界 国际法学院最大的特色就是“国际化”,在这里,师资队伍是国际一流的、教学方式是与国际接轨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视野也是国际化的。 国际化发展道路使得这所年轻的学院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发展渐入佳境。国际化道路,也带动了一所学校、一座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切实参与国际化事务 展示高等教育新希望 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发展与强大的中国要更多参与国际化事务,就需要一批了解中西文化,精通国际政策、法规的人才。就法律体系来说,在国际化浪潮下,中国的法律体系与英美的法律体系之间已形成碰撞和融合的趋势,而要将这种趋势引导至对各方都有益的方向,也必须要有一批掌握不同法律体系知识的学者和律师。国际法学院将为中国更多参与国际事务、真正融入世界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 国际法学院的飞速发展壮大,使得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的道路上加快步伐,也给北京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加入一支全新的生力军,同时,也向社会展示出新的国际化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洋气息无处不在 促进城市国际化发展 在南国燕园,洋气息无处不在:随处可见的清晰温馨的双语路牌,办公室里双语交流的官方文件,学生与老师用英文侃侃而谈。这些小细节,正是促进城市国际化的真实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国外顶级大师云集的国际法学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了校内云集的顶级大师,随着国际法学院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司法界名流和著名学者来校访问。其中包括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Anthony Kennedy、美国前驻华大使John Huntsman等,这些高端人物的到来,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切实推进深圳城市国际化进程。 2010年6月22日,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在深圳研究生院演讲(摄影:潘琦) 一所好的高校是一座城市先进文化的策源地和城市文明发展的引领者,当越来越多的学者“大腕”云集至此,当越来越多接受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学生从这里走出,这座城市的城市品格、人文气息、国际化程度将随之得以提升,并将通过城市的飞跃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发展。 北大国际法学院是顺应国际潮流而生的,也必将搭乘全球列车飞速发展,成为亚洲乃至全世界最顶尖的法学院之一!(本文选自《深圳特区报》,题目略有改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小艳  通讯员 许华 燕山 钟小金 文/图) 编辑:知远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