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从美育教育的角度来思考学前音乐教育的相关问题,希望给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提供可参考的建议,也希望可以为学前教育中的美育实施提供借鉴。
一、美育的渊源
关于美育的探讨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对美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
本文主要从美育教育的角度来思考学前音乐教育的相关问题,希望给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提供可参考的建议,也希望可以为学前教育中的美育实施提供借鉴。
一、美育的渊源
关于美育的探讨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对美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问世,再一次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我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学教育”重要部署的具体落实与明确要求,是一个在我国学校美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由此可见,美育教育在提高学生审美与素养、促进个人综合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早在 1912年时任教育总长的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已经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方针,提出了“世界观与美育主义”的宗旨,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方针,肯定了美育之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触及人类心灵情感的教育,让人类在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行为中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理解自我存在的价值,获得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美育的发展现状
以美育人应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虽然艺术教育并非实现美育的唯一途径,但我国的美育主要还是依靠艺术教育这一形式展开的。艺术作为审美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 加之人们的主要审美活动也多数是在艺术范围之内,因此,艺术课程也是实施美育最为便利的途径。《意见》中提到“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 主要是依托构建丰富多样的艺术教育课程和艺术实践活动这两个主要方面,因此各阶段学校需要做的是如何在现有艺术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政策、当地特色、实际情况来充实和丰富艺术教育课程、创新艺术教育形式。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美育确实是整个教育事业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还需真正意识到美育对于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美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这样的观念意识是很多家长、老师所缺乏的。各个年龄段的学校教育都存在或多或少“重文化课程培养,轻艺术课程教育”的情况,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过少甚至完全接触不到艺术教育课程,这是非常不利于个人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的,更进一步说,对个人对“美”的认识理解和情感体验都是不利的。这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小初高这样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些学龄前的幼儿教育也加入这样的队伍,某些幼儿园对孩子们提前展开文化知识的灌输和教育,以“无缝衔接小学教育”为名过多地给孩子开展文化课教育,而艺术课程就只是走过场或者是任由孩子们自己玩耍,不做引导,这样的状态在一开始就违背了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
三、美育之于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路径
学前教育阶段作为人一生教育过程的开端,是引导、培养孩子对学习建立兴趣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应该是结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开展的。孩子们本该快乐的童年被沉重的文化学习负担影响,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无疑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大环境下,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之路怎样才能走得更好。作为学前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学前音乐教育无疑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韵律活动和歌唱活动等形式的音乐教育,让儿童在美好的音乐世界里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无疑是以美育人的便利途径。《意见》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不仅能让我们从大的角度和环境来思考美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能为学前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以下是对美育之于学前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学前音乐教育的目标
人类的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目标指导和支配着整个教育 过程,影响着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也影响着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所以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学前音乐教育是实施学龄前儿童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各种音乐艺术活动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美的体验,因此学前音乐教育目标的明确也能为学前儿童美育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
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教育目标可以参照 2001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的艺术领域教育总目标和 2012 年颁布的《3 ~ 6 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各年龄段儿童发展目标。根据《纲要》的精神,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引领儿童在艺术活动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指南》中则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从《纲要》《指南》中可以看出,学前艺术教育要引导和鼓励孩子感受和喜爱周围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通过参与艺术活动, 真实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们的学前艺术教育要遵循幼儿自身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客观规律,设计健康、快乐的课程,积极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儿童快乐、善良、健康 的性格。因此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应该着重体现以下方面的教育目标:
首先,乐于感受自然界、生活环境中所蕴含的美的事物,初步体验各种音乐艺术作品和乐器、身体韵律所呈现的独特美。
其次,对各种形式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表现出喜欢的态度和参与的意愿,并能简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达自己对音乐和美的感受和体验,能大胆展现出自己的思想,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再次,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各种音乐游戏活动中(比如歌唱游戏、节奏游戏、打击乐演奏游戏)探索美的世界,增进自身的内在审美体验。
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发展儿童自身的音乐创作能力(歌曲编创、韵律编创、即 兴打击乐演奏等内容),体验音乐创作和即兴教学的乐趣。
(二)加强学前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
艺术教育的审美吸引和审美感动贯穿艺术教育过程。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注意审美性这一原则,才能使参与活动的学前儿童获得审美愉悦。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以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活动教育的内容之一,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符合 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而且贴近学前儿童的兴趣,再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音乐教育活动之中,能加强他们对艺术活动的参与度,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学前儿童在艺术活 动体验中所表现出的对美的趋向性,本身即是个人成长性需要的表现,学前儿童在艺术活 动中获得的审美体验不具有功利性,而是依靠艺术活动本身带来的满足。因此学前儿童在 获得精神满足和愉悦的前提下不断健全自身人格,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对审美的敏感度和审 美情趣。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也可以通过丰富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来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刺激学前儿童对艺术活动的体验欲望,增加孩子们对美的体验经历。
(三)丰富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
学校的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这里面除了音乐、舞蹈和美术之外,其他的课程是大众接触较少的,但不得不说戏剧、戏曲、影视 和书法等课程里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民族民间艺术底蕴是非常丰富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变迁和时代的更替,文化的创新和繁荣是真正大美的体现。
基于现实的教育情况,很多学校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开设以上所有类型的艺术课程, 因此综合性的学前艺术教育也是值得提倡的,这种指向艺术共性的综合性艺术教育能让儿童通过艺术共性的体验,发展更加深刻的艺术理解力和表现力。就学前音乐教育领域而言,如果能在学前教育这一启蒙阶段适当地在原本的音乐课程内容里再增加一些其他艺术类型的教学元素,呈现更为丰富的音乐课堂,则更能提高孩子们对艺术和美的感受能力。
近年来,学前儿童戏剧教学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许多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材中也有专门针对集体戏剧教学活动的内容。戏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在舞台上以演员的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并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样式。如果能将戏剧元素融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堂中,形成“通过模仿和动作反映生命、反思生活的活动”的幼儿音乐剧,不仅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参与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 同时也能形成自我概念的意识,进一步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美育将会始终贯穿于整个人类的教育过程,而对美育的理解和思考也会始终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实现真正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美育行动全浸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美育工作应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凸显中华美育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全过程。全民美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实现美育的途径之一,也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做出调整,引领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身后的爱国情感、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汤玮琳)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